2018屆高考語文專題復習教案
語言表達分類解說與訓練 [選用句式]選用句式,是按照題目給定的語句形式要求造句。所選語句,除句式要符合要求之外,還要求語意恰當,與語境諧和。從某種意義上來看,選用句式,又常與變換句式重疊。
例如1986年高考第七題:
按要求改寫下面畫橫線的文字。
1.像"蘆柴棒"一般的包身工,每一分鐘都有死的可能,可是她們還在那兒支撐,直到帶工老板榨完她們殘留在皮骨里的最后的一滴血汗為止。
改寫成為被動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度過了討飯的童年生活和在財東馬房里睡過覺的少年時代,青年時代又在深山老林里打過短工,他簡直不知道世界上有什么叫做困難。
改寫成為排比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從上例看,"選用句式"與"變換句式"的差異,只在于前者給定某種句式,而后者不明確給定某種句式。
[訓練題]
1.下面畫橫線的部分語序不合理,請改為順序合理的雙重否定式排比句,然后根據上下文的意思在空白處填入兩個四字短語。
閱讀教學需要朗讀。朗讀,方足以體會文章的情感之切、意蘊之深,音韻之美、文字之精,風格之新、手法之巧。朗讀是要調動目、口、耳、心,也就是目觀其文,口誦其聲、______、______,形成目觀、口誦、心通的綜合效應。
簡析:本題在考查"選用句式"的同時,兼顧考查"修改病句--優劣之改"、"仿用句式"和"正確運用常見的修辭方法--排比"。
參考答案:閱讀教學需要朗讀。不朗讀不足以體會文章的音韻之美、文字之精,風格之新、手法之巧。朗讀是要調動目、口、耳、心,也就是目觀其文,口誦其聲、耳聞其音、心通其意,形成目觀、口誦、心通的綜合效應。
2.將畫線的一句話改寫成通俗、易曉的幾個短句。
我目睹中國女子的辦事,是始于去年,雖然是少數,但看那干練堅決,百折不回的氣概,曾經屢次為之感嘆。至于這一回在彈雨中互相救助,雖殞身不恤的事實,則更為中國女子的勇毅,雖遭陰謀秘計,壓抑至數千年, 而終于沒有消亡的明證了。倘要尋求這一死傷者對于將來的意義,意義就在此罷。
簡析:本題考查點為"變換句式",兼顧考查"修改病句(優劣之改)"和"語言表達簡明、連貫、得體"。
參考答案:......中國女子雖然遭陰謀秘計,被壓抑達數千年,但她們的勇毅最終也沒有消亡。至于這一回在彈雨中互相救助,雖殞身不恤的事實,更是明證。......
3.下面是歌頌青春的幾句名言,請把它們改造成一個連貫的排比句。
①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華也。——李大釗
②青春是不耐久藏的珍寶。——莎士比亞
③春天是一年的青春,青春是生命的春天。-----雨果
④一個時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個時代的性格,是青年代表的性格。——馬克思
⑤啊!青春!青春!或許你美好的全部奧秘不在能夠做出一切,而在希望做出一切。——屠格涅夫
簡析:本題考查"選用句式",兼顧考查"正確運用常見的修辭方法"。為了符合題目對句式的要求,對所給"名言"要進行加工:有的可保留原有形式,如莎士比亞的;有的需進行提取,如雨果的;有的提取后還需進行加工。如李大釗、馬克思的;有的則需在理解之后做較深層次的改造,如屠格涅夫的。第③句內容上,要盡量將材料原意保留完整;形式上,要符合連貫排比句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