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傳(第三課時)
1.第④⑥段空格處應分別填入一個表明人物性格的詞語,選出切合的一項( )
a.多愁善感 犟頭倔腦 b.嬌氣十足 十分自信
c.矜持穩重 頭腦簡單 d.沉默寡言 純真無瑕
答案:a
2.選出對第③段畫橫線的句子的理解切合文意的一項( )
a.年輕一代生氣勃勃,而老一代則疲憊不堪,反映了自然規律的無情。
b.新老兩代人不同的精神狀態,反映了兩代人存在不可避免的“代溝”。
c.“他們”暗指“新樹皮”,“我”暗指“老樹皮”,為下文新老兩代人的感情交流作鋪墊。
d.作者感嘆自己落后于時代,不如青年人有朝氣、有進取心。
答案:c
3.第⑩段中,“我頓時感到了一種異樣的莊嚴”,選出理解正確的一項( )
a.“我”意識到社會興衰更迭,人世滄海桑田,世間萬物變化莫測。
b.“我”領悟到一切生物都在新陳代謝中進化,人類社會更是在革故鼎新中前進。
c.“我”從兩個孩子身上找到了過去,看到了未來,燃起了再造生活輝煌的愿望。
d.“我”意識到舊事物的滅亡和新事物的誕生都無法抗拒,這是人生一曲多么悲壯的歌。
答案:b
4.第⑦段“寂靜”獨語成段,選出對“寂靜”的意蘊分析正確的一項( )
a.呼應開頭,表現夏夜的靜態美。
b.以靜寫動,表現人物心理的不平靜。
c.短暫停頓,表現人物對話的間歇。
d.渲染氣氛,強調景物與人的和諧。
答案:b
5.選出對這篇小說評析不當的一項( )
a.《樹皮》著意營構了夏夜恬靜和諧的氣氛,讓一家人在享受“天倫之樂”的氛圍中,共同品味夏夜的溫馨。
b.《樹皮》談論新老樹皮更新換代的話題,實質是在探究人生的哲理,作品以小見大,詠物說理,意蘊深刻。
c.《樹皮》中人物的語言是性格的火花。女兒的話是奉獻者對人生價值的深沉思索,兒子的話則是奮斗者心聲的自然流露,而父親的話則表露老一代企盼新老轉換協調統一、相容和諧的心跡。
d.《樹皮》因情見物,人物契合,細節生輝,這使小說盡得形象寓理之趣,毫無抽象說教之嫌。
答案:a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閑讀梧桐
梧桐就在我們住的那幢樓的前面,在花圃和草地的中央,在曲徑通幽的那個拐彎口,整日整夜地與我們對視。
它要比別處的其他樹大出許多,足有合抱之粗,如一位“偉丈夫”,向空中伸展;又像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葉子如長發,披肩掩面,甚至遮住了整個身軀。我猜想,當初它的身邊定然有許多的樹苗和它并肩成長,后來,或許因為環境規劃需要,被砍伐了;或許就是它本身的素質好,頑強地堅持下來了。它從從容容地走過歲月的風雨,高大起來了。閑來臨窗讀樹已成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某日,母親從北方來信:寒潮來了,注意保暖御寒。入夜,便加了一床被子。果然,夜半有呼風嘯雨緊叩窗欞。我從酣夢里驚醒,聽到那冷雨滴落空階如原始的打擊樂。于是無眠,想起家信。想起母親說起的家譜,想起外祖父風雨如晦的際遇。外祖父是地方上知名的教育家,一生兩袖清風獻給桑梓教育事業,放棄了幾次外聘高就的機會。然而,在那史無前例的歲月里,他不愿屈從于非人的折磨,在一個冷雨的冬夜,飲恨自盡。我無緣見到他老人家,只是從小舅家讀到一張黑色鏡框里肅然的面容。我不敢說畫師的技藝有多高,只是堅信那雙眼睛是傳了神的。每次站到它跟前,總有一種情思嬗傳于我,冥冥之中,與我的心靈默默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