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述類文本閱讀
⑤當年,德國是發(fā)動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罪魁禍首,還在千方百計地保留歷史殘缺;而我們在近代史中是被弱肉強食的民族,倒反而不惜花費重金,克隆往日的歷史輝煌,這種南轅北轍的心態(tài),距離究竟有多遠?恐怕世界上還找不到一種量器,能丈量出這種距離。但是這兩種思維模式,到底哪個更能符合民族自強的內在邏輯?哪個更富有時代的前瞻性?哪個更能“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以德國而論,它今天的經濟實力,不要說再建起一座青銅雕像,就是在科倫布茨再豎起十尊百尊威廉大帝的金像,并不是什么難事;但是他們知道那是遮蓋民族的恥辱,是萬萬不能做的事情。難道我們這個不斷被列強肢解和侵略的民族,就能遮其自家之丑,重新修建圓明園(實質為“克隆”),來淡化昔日被列強瓜分的國恥?前不久,黨中央明確提出“求真務實”和“以人為本”的治國理念,這更讓筆者感到投入大量資金、全面修建圓明園之舉有待商榷。且不說我們還有幾千萬農村人口,生活在貧困水平線上;就是有一天我們從發(fā)展中國家,進入了全面富足的國家行列,我們也不能淡化昔日之國恥。
⑥中國有句古話,似可當此文的結論:
⑦假鳳虛凰者誤國,臥薪嘗膽者興邦!
(選自《XX年中國隨筆精選》)
12.第②段中加點詞“含金量”在文中的含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③段,“我們民族心靈上的頑疾”指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在文中找兩個關鍵詞)
13.作者和中國臺灣攝影家等到“亂云遮月——圓月被吞噬到只剩下一彎殘月的更深時分”才去拍攝,其用意除了與圓明園廢墟協(xié)調一致外,還有什么深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④段中作者提到 ________和__________兩例,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的觀點是反對重建圓明園,文中共講了哪幾點理由?請分條列出。 你是否同意文中的觀點?不同意,要說出你的理由;如同意,請再補充一、二點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題。
要善于應對美國霸權
王逸舟
一位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分析:"中國與美國關系的重要性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首先,穩(wěn)定的中美雙邊關系可以使北京信心十足地認為國際環(huán)境是和平的,可以安全地集中精力發(fā)展對中國崛起具有關鍵影響的國內經濟;其次,隨著20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經濟的繁榮發(fā)展,美國已經成為中國重要的商品市場,是中國資本、技術和管理技巧的來源;再者,美國對中國和中國臺灣地區(qū)的政策,明顯對中國實現(xiàn)國家統(tǒng)一目標的前景具有直接影響。因而,一個令人滿意的大戰(zhàn)略必須能給中國提供一個滿意的方法處理好與世界惟一的超級大國之間的關系。"顯而易見,對于中國而言,準確定位美國霸權的后果并依此處理好中美關系,事關中國對外關系和國際戰(zhàn)略的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