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屆高三語文一輪復習:論述類文本閱讀
現代畫家以畫為道抑或以畫為藝,這種人生態度和價值取向上的對比,在黃賓虹和張大千身上表現得最為明顯。張大千一生充滿傳奇色彩,黃賓虹一生平靜淡泊。張大千1925年在上海舉辦第一次個人畫展,26歲就揚名南北,后又去北平辦畫展,被稱為“南張北溥”,可謂名滿天下;而黃賓虹雖較早就有“南黃北齊”之稱,但他直至1943年才在上海舉辦第一次個人畫展,這時他已經80歲了。
黃賓虹自來滬上就以鑒賞、鑒別真偽著稱;而張大千仿作的石濤畫,甚至瞞過了當時的大行家羅振玉、黃賓虹及其老師曾髯,可謂出神入化。還有對畫與錢的關系,黃賓虹一生力避賣畫,多以畫贈友人知己。雖有潤筆,與他的名氣相比也很低,他一直嚴守傳統士大夫不言阿堵的精神,過著清寂的學人生活;而張大千卻有著對金錢的開通看法和瀟灑追求,有過極高的潤格,也賣商品畫,出手闊綽。不同的人生態度最終體現在他們的畫中,黃賓虹的畫是典型的恪守傳統的雅正的士夫畫,張大千的畫則有趨向民間、時尚的意趣。兩人都是一代宗師,只是在境界上和被認可的領域不同而已。
(摘編自吳晶《畫之大者——黃賓虹傳》)
(1)下列對傳記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
a.針對當時滬上流行的細謹、涂澤的媚人習氣和自矜才氣、淪于放誕的欺人畫風,黃賓虹推崇細膩、輕軟的逸品畫格,倡導做“真畫者”。
b.由于我國書法、文字、金石、繪畫同源異流,道歸于一,要研究中國書法、繪畫的筆法意蘊,就只能從上古時期的甲骨、古玉、銅器人手。
c.書畫家常能從觀察自然中領悟到藝術的真諦,如由雨后看車行泥沼悟得筆法的疾徐粘脫,由石的陰阻向背、樹的交互參差悟出筆法的變化。
d.張大千有著深厚的藝術修養,模仿的水平也極為高超,以至于他仿作的石濤畫,甚至瞞過了當時的書畫大行家羅振玉等人。
e.本文通過記述黃賓虹博采眾長、學習繪畫的艱苦歷程,描寫了他在中國繪畫藝術上的理論創見與突出成就,為我們展示了一位藝術家的感人形象。
答案:c給3分,答d給2分,答b給1分;答a、e不給分。
解析:a、黃賓虹提倡士大夫的逸品畫格,以為不必求悅于人,人不知而不慍,才是真畫者,力求華滋渾厚的畫風;以浮滑為瀟灑、以輕軟為秀潤是滬上流行的畫風。b、三代以上筆法可從甲骨、古玉、銅器中求之,不是“只能從上古時期的甲骨、古玉、銅器人手”。d、應是鑒賞、鑒別真偽的大行家羅振玉。e、本文沒有記述黃賓虹博采眾長、學習繪畫的艱苦歷程,沒有描寫黃賓虹的突出成就。
(2)黃賓虹一生繪畫藝術的大進展,多發生在他的隱居時期。這是什么原因?請簡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減少應酬雜務,生活清凈,便于深思內省和作畫;②對江湖水光天色的寫生使他的畫風發生了突變;③安定生活使他眼明心清,能夠悟出知白守黑的道理,畫藝猛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