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文閱讀•鑒賞表達技巧
4.下列對這篇散文的賞析,正確的兩項是(4分) ( )
a.本文以不會褪色的鄉土情結開篇,開門見山;以鄉土情結的形成和表現為主線,脈
絡清晰;以不會消失的鄉土之戀結篇,首尾呼應。
b.第二段寫母親的懷抱、父親的眼神、故鄉的山水草木、鄉鄰的音容笑貌……這一切決定了自己一生的方向,形象生動,很說服力和感染力。
c.“失根的蘭花,逐浪的浮萍,飛舞的秋蓬,因風四散的蒲公英”的比喻,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遠離鄉土的游子們孤苦無助的境遇。
d.“鳥戀舊林,魚思故淵;樹高千丈,落葉歸根”的比喻,舊典活用,極富新意,為中華民族安土重遷這一傳統找到了形象化的根據。
e.最后一段,寫鄉土之戀不會因科學的進步、東西文化的交融、地球的變小而消失,筆法生動具體、細致入微,讀來發人深思,回味悠長。
這是XX年全國卷的第19—22題。第1題在“歸納內容要點”一講中已經分析過,第
2題比較容易,不去分析它,重點說后兩題。
第3題的題干共有兩句話。第1句話概括說明文章第四段的內容;第2句話中,“請你結合鄉土情結”是答題方法的提示,“分析這樣寫的作用和好處”是答案內容的要求。這道鑒賞題的答案是:①把鄉土情結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來認識,豐富并深化了鄉土情結的內涵。②具體說明鄉土情結不因時間的悠遠(歷史)和空間的阻隔(地理)而褪色。③既照應了前文,也使本文的主題得到深化。
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是“結合鄉土情結”。從全文看,第一段開門見山,提出“鄉土情結”,并說明“遼闊的空間,悠邈的時間”都會不會使之褪色,但并沒有揭示“鄉土情結”的內涵。第二段主要寫“童年的烙印”,這是寫“鄉土情結”形成,已經觸及其內涵;第三段寫少年離別家鄉的情景,這是寫“鄉土情結”的發展。而第四段寫出前文所沒有的嶄新內容,這就是“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決于地理距離的遠近”。這句話中,“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大大豐富并深化了“鄉土情結”的內涵;“不取決于地理距離的遠近”與首段“遼闊的空間……”相照應,具體說明了“鄉土情結”永不褪色。有了這兩點,本文的主題便得到了深化。再聯系最后一段,這種“深化”會看得更清晰。
從本題的解答看,鑒賞表達技巧,絕不能離開作品的內容。因為“作用”、“好處”都是指表達內容而言的。
第4題是綜合賞析題,正確的兩項是a、c。a項是對全文結構和思路的評述,其正確不必多言。c項“失根的蘭花……”的比喻運用,有何作用呢?上文說,“許多稚弱的童男童女”“去串演各種悲劇”,“人一離開鄉土,就成了……”;再從比喻本身看,蘭花是“失根”的,“萍”是“浮”的“逐浪”的,秋蓬是“飛舞”的,蒲公英是“四散”的,都是孤苦無助的,漂泊無定的,這樣看來c項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