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文閱讀•鑒賞作品的語言
4.下面四句名言中,哪兩句與《青菜》的旨趣最為接近?
a.沒有美德就沒有幸福可言。——(法)盧梭
b.植物的生命要從它的綠葉中顯示出來。——(意)但丁
c.觀察和經(jīng)驗和諧地應(yīng)用到生活中就是智慧。——(俄)岡察洛夫
d.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中)李白
5.這篇短文是用第幾人稱寫青菜的?這種寫法對內(nèi)容的表達起什么作用?文中哪些語
句用這種人稱表述取得了比用其他人稱表述更好的效果?(舉一例簡要說明)
這是一份較早的高考閱讀題,這里只說其中的第3題。“為什么措詞發(fā)生變化?”這就得從作品的內(nèi)容來分析。仔細閱讀這篇散文,就會發(fā)現(xiàn),作者從青菜的外在美落筆,稱青菜是土地“美麗”的女兒,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說的。而后由表及里,由實及虛,寫青菜“緊緊依靠土地”扎根土地等內(nèi)在“美德”,到了文末稱青菜是土地“忠誠”的女兒。經(jīng)過這樣的分析就可以知道,措詞的變化是因為寫作內(nèi)容的變化。內(nèi)容變了,措詞就跟著變。離開內(nèi)容就“美麗”、“忠誠”是說不出所以然來的。
2.要分析語句的組合關(guān)系。
所謂組合關(guān)系,包括詞語之間、句子之間的組合關(guān)系。譬如,分析動詞的表達作用,一般結(jié)合著它所帶的賓語作分析;分析形容詞、副詞的表達作用,就要結(jié)合著分析受它們修辭、限制的中心語作分析。有時某種語言技巧是因完整的句子來顯示的,就要作結(jié)構(gòu)分析,這樣可以幫助提高鑒賞的正確率。上面到XX年的第22題,你就可以這樣分析:前一分句的主干是“響聲讓人們咀嚼和回味”、“咀嚼”前為“欣慰”作修飾——這顯然是一種審美享受;后一分句的主干是“咆哮催促行動”——這是說它的鞭策作用。聯(lián)系上句可知:“響聲”、“咆哮”是知音傳說發(fā)出的,因此本題的答案是:形象地表達了知音傳說帶給人們的美感和鞭策作用。如果不是這樣分析鑒賞,而是就句中的擬人、比喻本身作分析,很可能得出的是一些空泛的結(jié)論。
四、典型試題分析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報 秋
宗璞
似乎剛過完春節(jié),什么都還來不及干呢,已是長夏天氣,讓人懶洋洋的像只貓。一家人夏衣尚未打點好,猛然卻見玉簪花那雪白的圓鼓鼓的棒槌,從擁擠著的寬大的綠葉中探出頭來。我先是一驚,隨即悵然。這花一開,沒幾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便立冬了。真真的怎么得了!
這花的生命力極強,隨便種種,總會活的。不挑地方,不揀地壤,而且特別喜歡背陰處,把陽光讓給別人,很是謙讓。據(jù)說花瓣可以入藥。還有人來討那葉子,要搗爛了治腳氣。我說它是生活上向下,工作上向上比,算是一種玉簪花精神罷 。
我喜歡花,卻沒有侍弄花的閑情。因有自知之明,不敢邀名花居留,只有時要點草花種種。有一種太陽花又名死不了,開時五色繽紛,雜在草間很好看。種了幾次,都不成功。“連死不了都種死了。”我們常這樣自嘲。
玉簪花卻不同,從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長。往后院月洞門小徑的兩旁,隨便移栽了幾個嫩芽,次年便有綠葉白花,點綴著夏末秋初的景致。我的房門外有一小塊地,原有兩行花,現(xiàn)已形成一片,綠油油的,完全遮住了地面。在晨光熹微或暮色朦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隱約如綠波上的白帆,不知駛向何方。有些植物的繁茂枝葉中,會藏著一些小活物。嚇人一跳。玉簪花下卻總是干凈的。可能因氣味的原故,不容蟲豸近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