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難
五、美讀,整合對詩歌內容情感的感悟。
學生隨伴奏的音樂朗讀課文
六、拓展延伸
閱讀并鑒賞李白的兩首詩。
月下獨酌
李 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賞析示例】 我歌唱時月亮徘徊,我起舞時影子零亂。清醒之時一起歡聚,酒醉以后各自分散。此詩通過奇妙的想像描寫了一個以月影為伴的詩人酣飲歌舞的奇特場面。詩人化無生命的自然物為有生命有情的人,和它們一同飲酒、唱歌、起舞,并且還要和月亮結成親密無間的好友,充分反映了詩人孤傲、清高、狂放不羈的情懷。當然,這正是詩人對世俗厭倦、對現實失望的反映,是一個具有遠大抱負的人不能施展才能,終生不得志的痛苦心情的流露。全詩以動寫靜,以熱鬧寫孤獨,取得了強烈的藝術效果。
贈孟浩然
李 白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
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賞析示例】 意譯并鑒賞:我敬重孟浩然先生的莊重瀟灑,他為人高尚風流倜儻聞名天下。少年時鄙視功名不愛官冕車馬,高齡白首又歸隱山林摒棄塵雜。明月夜常飲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戀花草胸懷豁達。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著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華!
全詩推崇孟浩然風雅瀟灑的品格。首聯點題,抒發了對孟浩然的欽慕之情;二、三兩聯描繪了孟浩然摒棄官職,白首歸隱,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尾聯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仰止。詩采用抒情——描寫——抒情的方式,以一種舒展唱嘆的語調,表達詩人的敬慕之情。
●板書設計
●延伸閱讀
李白幾首五言詩的賞析
秋登宣城謝眺北樓
江城如畫里,山晚望晴空。
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1.宣城明麗的風光從何寫起?這是詩人構思的關鍵之一。此詩詩人就流經宣城的宛溪和句溪兩條水及橫架宛溪的兩座橋的美麗景色,加以突出的描寫和渲染。這是詩人用心拍攝的一個特寫鏡頭,它猶如游覽的名勝區一樣,引起人們的特別注目。
2.“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詩人抓住描寫對象的特點,并以豐富的想像和生動的比喻,使之典型化,因而使形象更加鮮明,更富于感染力。
3.接著詩人就滿城中高大的橘柚和梧桐,概括宣城的風貌。“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詩人在寫秋天傍晚景色的時候,不留痕跡地融入自己獨特的感受。在藝術表現上,確有化工之妙。
與賈至舍人于龍興寺剪落梧桐枝,望邕湖
剪落青梧枝,邕湖坐可窺。雨洗秋山凈,林光澹碧滋。
水閑明鏡轉,云繞畫屏移。千古風流事,名賢共此時。
1.這是一幅十分淡雅的水墨畫。詩人銳敏地抓住邕湖雨后新霽的動人景色,加以細致的描繪。
2.“雨洗秋山凈,林光澹碧滋”,用“凈”概括雨后秋山,用“滋”形容林光澹碧,的確是神來之筆,用詞異常精妙。他不僅寫出了眼前動人的風景,而且巧妙地滲透了詩人的感受,生動地顯示出詩人在空氣清新林花芬芳下的愉悅和陶醉的心情。
3.“水閑明鏡轉,云繞畫屏移”,以“明鏡”喻湖水,以“畫屏”比林山,更用“轉”“移”這兩個字寫出了湖光山色流動變幻的狀態,寫出了邕湖一帶的山水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