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第二輪專題復習【考題借鏡一】
舉手是小事,投足是小事,細節更是小事。吃飯是小事,說話是小事,出門上街是小事,回到家也是小事,和一個朋友交往是小事,和一個陌生人交往也是小事,其實生活就是一件件這樣的小事,需要我們點點滴滴去做;即使是民族振興這樣的小事,也需要我們每一個十三億分之一認認真真去做。
我愈發地明白爺爺的良苦用心,也愈發地感謝他,他用嚴厲的教育告訴我,要做一個秉承中華傳統的人,做一個含金量高的人。
我又何嘗不希望像我爺爺一樣的人多些,再多些,訓導出優秀的一代。讓本就風雅高貴的中華之風,代代傳下去!
【閱卷評點】
由小見大是本文特點。難能可貴的是,作者把個人體驗推而廣之,想到了名人、偉人成功經驗,并感悟到:細節成就偉大的人。由于把爺爺的言傳身教和名人、偉人的典型生活細節結合在一起寫,避免了抽象說理。語言有特色,流暢之中也有華采展現。
【例5】(•天津卷)
請以“人之常情”為題寫一篇作文。除詩歌和話劇外體裁不限。
【思路點撥】
XX年高考天津卷作文試題基本上延續了XX年高考天津卷作文試題“有句話常掛嘴邊”的命題風格,生活化意味很濃,貼近考生實際,意在考查考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并思考生活的能力,給考生提供了廣闊的思考和想象空間。“人之常情”指一般人通常有的感情,從正面立意可以從親情、友情、師生情、面對災難時人與人之間的互助之情切入,寫成記敘文、議論文皆可,但一定要有自己的真實體驗,切忌杜撰虛假的故事;從反面立意,可以對某些“人之常情”進行質疑、批判,例如有句古語說:“慕富貴者,人之常情也。”這是否是人之常情,就值得商榷。
【立意角度】
1.某一種或幾種情感。
2.給予理解。
3.愛。
【滿分作文】
人 之 常 情
地震后的這些天,我一直被深深地感動著。
地魔發淫威,天府成地獄。家園被毀,鋼筋水泥吞噬了無數同胞的生命。看電視報道,看報紙雜志,黑色的沉重壓得人難于呼吸;四面八方的眼睛注視著汶川,千萬雙手伸向汶川。聲聲汽笛報道著生者對逝者的哀思。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悲天憫人、扶危濟難,是善良的人們所共有的“人之常情”。
一個姑娘被被困在廢墟下,她沒有沮喪,沒有一絲一毫的絕望。她積蓄足夠的力量,不斷敲打生命的大門。她說她相信人們一定會來救她的,她的燦爛的笑容和爽朗的笑聲告訴每一個人:面對無法預知的災難,笑是最好的自救。
“坦然面對,笑對人生”,樂觀、堅強,是熱愛生命的人們所共有的“人之常情”。
年青的軍官把失去親人的痛苦,化作與死神賽跑搶救幸存者的動力;泥濘的山路上,他背著白發蒼蒼的老人,向安全的港灣停靠。年輕的女警官把嗷嗷待哺的孩子托付給家人,在瓦礫中抱起戰勝了震魔的小生命,甘甜的乳汁綻放了天真的花蕾。“最美麗的警察”,這是人們給她的最好的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