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第二輪專題復習【考題借鏡一】
一只小海龜的偵查看似是一個生命的渴望,殊不知,這是對隱藏于千萬個沙穴下的生命的保障!那個幫助它的好心人也許不知道,他的這一善舉,這小小的一揮手,卻破壞了海龜之間的生存的維系,這層屏障如此單薄而脆弱,也許揮手之后的結果是對這一種群的極大危害。不干預自然法則,應當是人類對自然地承諾,那些惡意、亂砍亂伐、圍湖造田的舉動深深地破壞甚至阻斷了自然的法則。平衡的破壞已讓人類飽受其苦。應當及早醒悟,我們與世界,與自然的鏈接。清醒地認識一下我們的所作所為是否正在為一場災難而推波助瀾?
曾有報道稱,有些奔赴西藏的攝影師為了拍到珍稀動物藏羚羊奔跑的畫面,人為地驚嚇,驅逐它們。而這樣做的背面卻使得許多懷孕的母藏羚羊因此而流產,使得這珍貴的種群更加脆弱。這樣的做法無異于剝奪了它們生存的權利,干擾了它們生活的平衡!
自然,有其自身的法則蘊于其中,人類也是世界生命的一環,我們應當遵守這一規則。也許,那憐憫的一揮手帶來的是更多的災難;也許,靜靜地注視著這一切的發生并非是冷漠,而是,一個人對生命的敬意和對這天然法則的恪守。
【閱卷評點】
這篇文章闡述的觀點深奧而又淺顯,即人類必須遵守自然的法則。這或許是這道作文題材料最初的本意。考生深刻理解了材料,用富于哲理的語言來詮釋蘊含其中的寓意。讀著這些優美流暢的話語,你會覺得考生的思想是深邃美麗的,思維是開闊靈動的,表達是頗具啟發性的。他自始至終扣住了題旨,用無可爭議的作文“規則”贏得了閱卷老師的認同。
精神的三間小屋
畢淑敏在《精神的三間小屋》中說:精神有三間小屋。第一間,盛放我們的愛和恨;第二間,盛放我們的事業;第三間,盛放我們自己。
在我們的心中也有三間小屋。
第一間,盛放我們的苦難。南太平洋的小島幼龜,只有經老鷹不斷地啄食,在競爭中得以生存。而沒有絲毫苦難意識的龜群,終將成為雄鷹的腹中之食。沒有經過流水沖蝕的卵石,不會發出奪目的光彩;沒有經過風雨洗禮的樹木,不會在風雨中愈益蒼翠;沒有經過苦難洗禮的人類,不會在自然面前更加挺拔。
蘇軾一生顛沛流離,多次遭貶,但他的心中總是將苦難承載。“烏臺詩案”后被貶黃州的蘇東坡,依舊樂觀地迎接苦難,在給友人李常的信中寫“雖遭貶于此,遇事有尊主澤民者,則為之錄”(注)。這才是一代偉人文豪的處世之學,將苦難放在心底,微笑面對生活。
第二間,盛放我們的思想。接受錯誤信息的幼龜,沒有經過自己的思考,就爭先恐后地涌向海灘,等待他們的,將是滅頂之災。對于一個人來說,經過思考,再作出決定,才是智者。法國作家帕斯卡爾在他的《人是一根會思想的蘆葦》中說:“人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一根蘆葦,但是,人是一根會思想的蘆葦。”
古有言:三思而后行,充分地思考,才能掃清行進之中的障礙。龐涓未經深思,輕信孫臏所設之計,才有了“龐涓死于此樹之下”的遺憾;司馬懿未經熟慮,輕信孔明空城之計,才有了擁有重兵而致大敗的千古遺恨。而正因為有了多次思考,敢于否定前人,才有了倘給阿基米德一根杠桿,他就可以撬起整個地球的佳話,才有了給卡文迪許一桿巨稱,他可以稱出地球質量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