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第二輪專題復習【考題借鏡一】
可爸爸知道你再也聽不到了,你在地動山搖中飛去了,爸爸還要講,山里的老爺爺,他說……
他說什么呀,爸爸,媽媽?
孩子,來世再牽住我們的手!
【閱卷評點】
實在難以相信考場上會產生這樣一篇充滿文學韻味,同時又飽含作者深情的佳作!作者以一個三個月的女兒與父母對話的方式展開敘述。先以充滿了古典韻味的“玉”“丁香”“青絲”“水墨”等諸多意象抒寫對媽媽的愛戀,再通過懷念爸爸故事中的“蒹葭”“鳩鳴”“秋水”來表現對爸爸的敬愛。一句“爸爸、媽媽,我想聽你們講夕陽下過去的事情”將自己對父母的依依不舍之情推向高潮,同時又做一小結。然后,作者以媽媽的口吻點出三個細節:抱著三月的溫床,不停地搓洗已經干凈的尿布,還在唱女兒不會聽到的歌謠。這三個似乎有點神經質的行為細節真實表現出母親失去女兒之后的極度悲傷,讀來令人落淚。第三部分,寫爸爸對女兒的思念。有后悔,再也不會用胡子扎女兒的小臉了;有遺憾,太多文學的美好還沒有來得及和女兒分享。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文章的結尾,女兒與爸爸的一問一答之間,讓我們不得不相信靈魂可以永存!誰說陰陽兩隔!有真摯的愛,我們會生死相依!
青山一道同風雨 (廣西)
“輕輕地握著你的手,為你把眼淚擦干。這顆心永遠屬于你,告訴我不再孤單。”
5月19日整個曾奔忙飛跑的中國,在尖厲的防空警報中停頓三分鐘。七天前的同一時刻,一場特大地震撼動了大半個中國,神州上下,同此國殤。
然而國殤里是一場悲劇,國殤更是一次空前的團聚。
很久之前,詩人王昌齡的詩句中這么寫道:“青山一路同風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青山無法阻隔我們同舟風雨的攜手,地域也不會隱沒了團結的民族頭上那一輪共同的月。
一個人,一絲希望,一顆堅定的心。當救援隊在汶川大地震的廢墟下救出已被困了百余小時的樂劉會,在場的人激動地哭了,而她卻沒有哭。“我相信有人會來救我的,一定會,我相信你們!”弱女子哭了,緊緊接著救援員的手,一雙手和十幾雙手緊緊地交握,這是一個災民和她的救命恩人最質樸也最真誠的團聚。
五千米的高空有多高?問起參加救援的解放軍戰士,他們會告訴你,5千米是我們能否拉住受災人民的手的距離,不顧烏云,快速跳在這里,這是一次鄉民與國家間最動人的團聚。
海洋曾把世界割裂成對立的區域,而今天的海洋不再阻斷世界的愛心匯聚在一起。這愛心來自東鄰日本每個便利店前的捐款箱,來自大洋彼岸美國遍及各州的慈善機構,來自大陸兩岸那些并不富裕的亞非國家一筆筆友誼的捐款。中國和世界因意識形態而產生的分歧在災難面前湮沒成沙,隨著飛機和航船源源不斷地向著東方的中國而來,這是全世界和各個國家的人心最盛大的團聚。
愴然的災難,古來有之。然而歷史由古而今誰可曾見過這般振奮人心、撼天動地的團結?《史記》有云:民與民同心,則家安之;君與民同心,則國興之。在今天,這是人民與人民,人民與國家,國家與世界的攜手,何愁家不安,何愁國不興?
青山一道,我們同歷風雨,團聚一處。而將五洲四海的人們集匯在一起的紐帶,也許,是這樣的期望:
為天下立心,為生民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