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第二輪專題復習【考題借鏡一】
【考題借鏡】
【例1】(•湖南卷)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是唐代詩人韓語的名句,詩句的意思師說,在滋潤如酥的初春細雨中,春草發芽,遠遠望去,一篇淡淡的綠色,可是走近后,卻只見到極為稀疏的草芽,綠色反而感覺不到了。詩句的意境是美的,隱含的哲理也很豐富。它使我們領悟到:置身太近,有時反而感受不到實際存在的東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時需要跳出這一事物;人對事物的看法與對美的感受同距離是有關系的……其實,生活中的許多事物和現象都含有這兩句詩意境與哲理,關鍵在于你的觀察和體會。
請根據自己閱讀詩句所體會到的意境和哲理,聯系現實生活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議論文或記敘文。注意:立意自定,題目自擬;不要照抄或擴寫材料;所寫文章符合文體要求。
【思路點撥】
這個作文題型在考試中經常遇見,是以古典詩句作為小的切入口,根據詩句內涵作文。寫這種作文,首先,按照題目中的要求,把這個詩句所蘊含的內容分析透徹,再選取其中你認為最切合命題者意圖同時也是你認為最有把握的內涵構思作文,這樣行文,就不會走題,再好好用筆潤色,得高分自然就不難了。
具體到這道作文題目而言,我們可以這樣分析:這個詩句出自韓愈的一首小詩,也是全詩寫得最為微妙的一句。根據作文題目中的要求,我們就應該把題目審準,而后才下筆構思,否則,難免下筆千言,離題萬里。
在題目中,命題者著重指出,要根據你讀出的“意境”和“哲理”展開。
首先領會此詩句中的意境,試想:早春二月,在北方,當樹梢上、屋檐下都還掛著冰凌兒的時候,春在何處?連影兒也不見。一番小雨后,第二天,春草芽兒略顯了春的印跡,顯然是一種平淡、朦朧的意境。鑒于此,我們可以以“朦朧美”和“平淡美”等為話題,寫一篇議論文,同時,也可以記敘自己經歷過的一段平淡、朦朧的美好的經歷,寫一篇記敘文, 情感一定要質樸、平淡。
其次,就是看看詩中蘊含的哲理,“遙看近卻無”中蘊含了“遠和近”“物以稀為貴”等哲理,可以任選一個哲理立意,自設一個切合題意的論點,寫一篇具有思辨性的議論文!
總之,今年的作文題目相比XX年以“詩意地生活”為話題開口小,但是同是比較注重意境和哲理取向,只要把題審好,應該還是一個比較能寫出優美文章的作文題目。
【立意角度】
1.距離產生美;保持距離;親密有間。
2.遠觀與近看。
3.遠觀有假象,近看揭示本質。
4.當局者迷,換一個角度看問題。
5.整體與局部(一片與一棵)。
【滿分作文】
讓我走遠看看你
我是你生命的延續。命運的精靈在我出生之日起便用血緣的長繩將我和你綁在一起,掙不脫,扯不斷。我們緊緊相伴十八年,卻因置身太近,使我在這十八年的晨光與黑夜里感受不到我們之間真實存在的溫暖厚重的那個字。(點題)
以后啊,讓我走遠看看你。
很小的時候,別的孩子還被全家捧在手心的時候,別的父母還小心翼翼地牽著孩子過馬路的時候,你把我帶到游泳池邊,用命令的口吻說:“下水。”幾歲的孩子,即便在淺水區也不及水深的高度,怎么敢走向那未知的恐懼?你沒法向我說明求生技能的重要,狠心把我扔入水中,且攔住急欲下水救援的哥哥半分鐘,任那么小的小孩子在水中掙扎,叫喊,哭泣。那是如死亡般恐怖的記憶。讓我在那么近的距離里深深怨恨著你。然而,當十歲的我被教練一眼相中,加入縣游泳隊的時候,當我獨自去海南潛水卻中途弄掉氧氣嘴的時候,我突然發現這一技之長竟如此有用,而此時,我已經遠離了你。(點評:對比點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