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
教學設計示例
(設計A)
教法展示
1.設計導語
人之所以高出于其他動物,是因為他會說話,有思維,能制造和使用勞動工具。人類自會說話始,就逐漸產生了語言。語言是怎么回事呢?它有什么作用呢?為什么要學好語言呢?課文《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為我們解開了這些謎。
2.布置學生自讀課文,找出三個部分各自的中心句,并加以體會。
參考答案:①“語言是說話和表達思想的工具,而說出來的話則是人們運用這種工具表達思想所產生的結果”。②“語言是組成社會的一個不可缺少的因素”,或“語言是人類社會的交際工具”。③“語言不但是人類交際的工具,而且是各種交際工具中最重要的一種”。
3.介紹“語言”知識,完成練習一
在介紹“語言”知識時,可根據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水平”而定深淺多少。下列知識點可資選擇:
①語言的定義(語言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是人類的思維工具和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一種音義結合的符號系統)。
②語言的組成部分(語言是由語音、語法、詞匯三部分組成)。
③語言的特性(社會性、全民性、符號性)。
④語言的起源(“語言是從勞動中并和勞動一起產生出來的,這個解釋是惟一正確的解釋……”——恩格斯語)。
⑤語言發展的特點(語言發展是緩慢的、漸變的,語言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語言各個部分的發展是不平衡的,語言成分發展中的一致性,語言成分由具體到抽象的發展)。
⑥語言的分類(參考有關專著)。
4.課外完成統習二,即寫一篇短文,用一兩個實例闡述“說話的好壞往往影響到交際的成敗”。
教案點評
本文論述的雖然是學術問題,但作者并不是板著面孔說教,而是力求通俗、淺顯,把抽象的道理說得具體生動,使人容易接受。依據這個特點,教學時可先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出作者的主要觀點;然后介紹有關語言的一些知識,如語言的本質、語言的功能等,結合練習一,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實現教學目標 。
(設計B)
教法展示
1.布置學生速讀課文,提煉觀點
速讀課文時要求閱讀完一部分之后停下來,聯系文前的小標題和練習一列出的有關句子進行思考,找出表達作者觀點的語句,并加以體會。(表達作者觀點的語句參見設計A·2)
2.分學習小組討論,完成練習二
分小組討論前,要明確討論的“話題”——說話的好壞往往影響到交際的成敗。指定負責人。討論中應鼓勵學生聯系自己運用語言的實際各抒己見,作好全部發言人的記錄。討論結束后,要求學生整理發言記錄,形成一篇“紀要”。
3.由教師補充《有物、切題、真實、適量》(見于根元、王希杰著《語言學——在您身邊》,浙江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的主要內容及觀點,以幫助學生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有物、切題、真實、適量”是作者從信息量的角度提出的語言表達的“八字方針”。其具體內容簡述如下:
有物,就是說的話有內容,能夠提供一定的信息量。
切題,就是切合討論的對象,能夠達到一定的目的。
真實,就是說的是真話,不是假話。
適量,就是給予對方的信息量,不多不少,恰到好處。
教案點評
作為社會的一員,不管從事什么工作,都必須以語言作為交際工具。但是,我們很多人尤其是中學生對語言的學習和運用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未能下功夫去學,以致語無倫次、詞不達意等現象時有發生。為激發同學們對語言的學習興趣,教學時可結合練習一列舉的幾句話和學生自己運用語言的實際,展開一次有益的討論。
(設計C)
教法展示
1.用導語 引入新課(“導語 ”見設計A)
2.逐節閱讀、分析、歸納
課文要點摘錄如下:
第一部分由牛頓、瓦特、馬克思的獨到發現,引出“語言中也隱藏著很深奧的秘密”這一話題。接著“從人們最平常的說話談起”,列舉“看”字句,分析句子的構成規律。最后用“字盤”一喻形象地論述了語言和說話的關系。
第二部分指出語言是人類社會的交際工具。作者于開篇列舉非洲一民族特有的現象后,圍繞“語言是組成社會的一個不可缺少的因素”展開分析,舉例,字里行間告訴讀者:語言具有社會性特征。
第三部分一開講使用“語言不但是人類交際的工具”承接上文,用“而且是各種交際工具中最重要的一種”引起下文,既有比較分析,又有分類說明,還有典型舉例、邏輯推理,使全文的觀點水到渠成。
3.運用已有的語言知識,結合生活中的一些現象,理解課文中的一些句子。選擇句子以練習一的幾例為基礎,適當擴展。
4.試結合本單元學過的幾篇語言學論文,任選下面一題作為課外作業 。
①給“語言”下個定義(為基礎一般者設計)
②談談我對“語言”的理解(為中等水平的人設計)
③“語言”的昨天、今天、明天(為尖子學生設計)
(王國彬 《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3-2)
教案點評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一文,條理清楚,深入淺出,不少概括的甚至抽象的知識,總是用“就近取譬”的辦法講得淺易明白。因而教學時可以抓住這些特點,理清作者的思路,分析論述的層次,品味行文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