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一個“瘦”字了得 ——李清照“瘦”字情結探微
東臺市四灶中學
李清照是宋朝詞壇上一位杰出的女作家,自號易安居士,為“濟南二安”之一。李清照的父母都有深厚的文學素養,她從小就受到父母的教育熏陶,加之聰明好學,因而在詩文方面有很深的造詣。又擅長書畫,精通音律,是一位多才多藝的文學家、藝術家。而使她在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則是她的婉約之詞,著有《漱玉集》。
情感豐富的她借“瘦”字來細膩入微地描摹景物,來婉約纏綿地表情達意。她對“瘦”字可謂情有獨鐘。
試就借“瘦”字來抒情述懷的四首詞作一賞析。
點絳唇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有人來,襪劃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這首《點絳唇》為李清照早年的作品。其風格明快,節奏輕松,刻畫了一個天真純潔、感情豐富卻又帶有幾分矜持的少女形象。上片寫少女蕩完秋千后的精神狀態,妙在靜中寫動;下片寫少女乍見來客的種種情態,妙在“和羞走”。
“露濃花瘦”,語出新奇。因為上片都是寫人的神態,唯此一語寫景。正是這一景語,表明了游戲的時間:早春微涼的清晨,地點:香蕊初綻的花園。一“濃”一“瘦”,烘托了少女的嬌媚柔弱的精神風貌,盡顯青春與活力。在嬌而瘦的花枝上綴著顆顆晶瑩的露珠,不正是象征少女的“薄汗輕衣透”的形象嗎?
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這是一首惜春小令。好似一幅情趣盎然的圖畫,又好似一幕情節曲折的短劇。雖說是惜春之詞,卻一洗凡調,不為春老花殘而惆悵傷感,而接連發問,一語“綠肥紅瘦”,既形象又新穎。綠意肥得逼人,花瓣瘦得揪人。一個“瘦”字將惜春之情表達得酣暢淋漓,也恰如其分地表達出對美好事物的深切關懷。難怪清人王士禎稱贊道:人工天巧,可稱絕唱。
透過花殘落春空去,不難看出:詞人如此惜花、嘆花,為花悲喜醒醉,為花憎風恨雨,卻又為何?其實詞人心中何不感慨:風雨葬花,如葬美人,如葬青春。凡人世間一切美好的事物年華都在此痛惜情懷之內。沒有豐富的情感體驗、沒有深厚的人生閱歷是不會發出如此驚人之感慨的。
醉花陰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這首詞表面上寫詞人深秋時節的孤獨寂寞之感,實際上,她所表現的是詞人在重陽節深切的思夫之情。李清照與趙明誠在青州歸來堂生活了近十二年,趙明誠于宋徽宗宣和二年到萊州做官,李清照暫留青州,又作一次分別,再添一份離愁。這是一種出于伉儷情深而又不得不多次分別的別緒離愁,是人世間恩愛夫妻分別時所常有的“愁”,只是情感豐富的她對此更為敏感,表達得更細膩、更形象、更婉妙。她寫出了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筆下所無的感情。
相思情深,相思愁苦,“物皆著我之色彩”。“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三句一氣呵成,點明了這首詞的主題,成為全篇最精彩的一筆。瘦因情意深,瘦因相思苦。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三句創造了一個凄清寂寞的深秋懷人的境界。“簾卷西風”一句更直接為“人比黃花瘦”一句構造了環境、渲染了氣氛,使人想象到一幅西風瘦菊、陽斜人醉、佳人對花興嘆、憐花自憐圖,使人仿佛看到一位東籬把酒、獨對黃花、面容清瘦、情懷寂寞的女詞人在自我描繪。以花木之“瘦”比人之“瘦”,比況二者的“神”,而非在形體。
由此可見,“人比黃花瘦”之句,取譬精當,巧傳神韻,暗送情思,內蘊深遠,令人嘆惋。此句勝過“依舊,依舊,人與綠楊俱瘦”(秦觀《如夢令》),更勝過“人瘦也,比梅花,瘦幾分”(程垓《攤破江城子》)。
鳳凰臺上憶吹簫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這首《鳳凰臺上憶吹簫》是寫于前《醉花陰》之后的又一首愛情悲歌。抒發離懷愁緒,表達相思情深。寫離愁,步步深入,層次井然。上片用“慵”字來點染,用“瘦”字來形容。下片用“念”字來深化,用“癡”字來烘托。由物及人,由表及里,層層深挖,探析了靈魂深處,展示情感幽里。
“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這“瘦”之緣由“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否定兩個原因,實為突出真正的瘦因——傷離惜別,為他憔悴,衣帶漸寬,羅衫微墜。而女詞人未明說此因,卻見其一腔哀怨、萬種愁情無法排遣。因為她知道:將令人不快的事情告訴遠在他鄉的丈夫,只會給他徒增煩惱。與其給所深愛的人帶去不安,不如將痛苦埋藏在心底,寧可自己折磨自己,容顏消瘦又何妨。這愛是深沉的,這愛是幸福的。
這“瘦”字在女詞人的筆下如此跳躍傳情,非婉約纏綿情深意切者不能為也。這“瘦”字情結令人感慨良深。
聯系地址:江蘇省東臺市四灶中學
郵政編碼: 224248
聯系人: 史 亞 軍
電話 : 0515-5461269
- 走近李清照課堂實錄
《走近李清照》課堂實錄 (教室里輕聲播放著典雅的古琴曲,講臺的大屏幕展示一幅灰藍色調的“天地沙鷗”圖。) (點評) 開課就以典雅的古琴曲和大屏幕展示的“天地沙鷗圖”把學生和聽課者帶入一個藝術境界。...
- 談李清照詞《如夢令》中“爭”的釋義
張上明 [原創]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初中語文{試用本)教材第一冊第六單元《詩詞五首》中,選了宋朝女詞人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一詞。...
- 《走近李清照》課堂實錄
(教室里輕聲播放著典雅的古琴曲,講臺的大屏幕展示一幅灰藍色調的“天地沙鷗”圖。) (點評) 開課就以典雅的古琴曲和大屏幕展示的“天地沙鷗圖”把學生和聽課者帶入一個藝術境界。...
- 《走近李清照》課堂實錄及評析.
《走近李清照》課堂實錄及評析出處:深圳市蓮花中學作者:艾巧杜如璋授課撰稿:艾巧點評:杜如璋(教室里輕聲播放著典雅的古琴曲,講臺的大屏幕展示一幅灰藍色調的“天地沙鷗”圖。...
- 《走近李清照》課堂實錄
(教室里輕聲播放著典雅的古琴曲,講臺的大屏幕展示一幅灰藍色調的“天地沙鷗”圖。)(點評)開課就以典雅的古琴曲和大屏幕展示的“天地沙鷗圖”把學生和聽課者帶入一個藝術境界。...
- 《走近李清照》課堂實錄及評析
授課撰稿:艾巧 點評:杜如璋 (教室里輕聲播放著典雅的古琴曲,講臺的大屏幕展示一幅灰藍色調的“天地沙鷗”圖。) (點評) 開課就以典雅的古琴曲和大屏幕展示的“天地沙鷗圖”把學生和聽課者帶入一個藝術境界。...
- 李清照《如夢令》教學設計(精選17篇)
教學目標:理解詩人曲折抒發的惜春之情感受李清照言淺意深、含蓄曲折的語言風格教學重點:理解詩人曲折抒發的惜春之情教學難點:感受李清照言淺意深、含蓄曲折的語言風格教學流程:一、導入1、人稱千古第一才女,創易安體的李清照記憶課下...
- 李清照——《如夢令》(精選12篇)
【年代】:宋【作者】:李清照《如夢令》【內容】: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作者小傳】: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濟南)人,以詞著稱,有較高的藝...
- 醉花陰李清照教案內容(精選5篇)
【提要】李清照一生的生活經歷與情感遭遇前后期變化巨大,詩詞創作風格變化也很明顯。課文選詞兩首是前后期的代表作,感情色彩懸殊。本課著重分析鑒賞《醉花陰》,重在品味李清照前期作品的明麗與纏綿。...
- 醉花陰李清照教案范文(通用7篇)
教學重點1、品味語言,理解“閑愁”的特點,感知人性人情之美;掌握《醉花陰》的抒情藝術;2、比較閱讀,了解“易安體”的藝術特征,了解李詞多方面的風格美。教學難點:進入詩境,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了解人性人情之美。...
- 李清照——《如夢令》(精選16篇)
【年代】:宋【作者】:李清照《如夢令》【內容】: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作者小傳】: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濟南)人,以詞著稱,有較高的藝...
- 李清照《醉花陰》教案(精選12篇)
一、教學目標1、了解詞人的人生際遇,體會其"愁"情,李清照醉花陰教案。2、解讀詞的意象,感受詞的意境美,把握景與情的關系。二、重難點1、解讀詞的意象,把握詞的意境。2、理解作品中"愁"的內涵。三、教學方法誦讀法,討論法。...
- 李清照《如夢令》教學案例(通用15篇)
一、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句子里的關鍵詞語,能用自己的話說每個句子的意思,了解這首詞所描寫的情景。2、能借助圖畫,想象這首詞所描繪的情景。3、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 高三語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