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文化》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
1、了解胡同文化的特點,掌握作者行文的脈絡。
2、初步培養學生對文化的感悟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化品味。
3、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文化現象,提高文化素養。
教學準備:
1、對湘鄉地方文化現象作點研究,精選典型現象供學生探討其文化內涵。
2、制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內容及步驟:
一、導入 新課
1、有一首歌詞這樣唱的:“……”(略見課件)(有條件則播放MTV)
2、提問:聽過這首歌嗎,對歌詞所唱的有何感受?
3、這首歌唱出的是北京往昔的歲月,如今的北京城日新月異,大多數北京市民都已走出狹窄的胡同、擁擠的四合院,住進了高樓大廈。現存的胡同逐漸消失著、沒落著。為著一種難以忘卻的情感,出版社專門編輯了一本攝影藝術集——《胡同之沒》,著名作家汪曾祺應邀為這一本攝影藝術集撰寫了序言,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胡同文化》這篇課文。
二、速讀課文,理清結構
1、快速閱讀課文,劃出每一段的中心句。
2、指名讀出每一段的中心句。
3、提問:作者是如何圍繞“胡同之沒”來寫作序言的?
板書結構:
(一)胡同的特點;
(二)胡同文化的特征;
(三)胡同及胡同文化在時代大潮中的衰落。
三、細讀討論,體會情感
1、北京的胡同有些什么特點?
指名學生回答,結合多媒體展示。
2、第五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確:承上啟下。“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態。”引出“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而引出對“胡同文化”的探究。
3、“胡同文化”的內涵是什么?
結合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明確。
4、在對北京胡同文化的描寫中,哪一句話比較集中鮮明地表明了作者的情感態度?
明確:“睡不著,別煩躁,別起急,瞇著。北京人,真有你的!”
追問:這一句表現了作者對北京胡同文化怎樣的情感態度?
明確:既有佩服也有嘲諷。
5、“忍”,安分守己,逆來順受,作為一種傳統心理定勢和道德規范,在今天,我們應該怎么看待?
(注意引導學生言之成理,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忍”)
6、對胡同和胡同文化的衰敗、沒落,作者是怎樣一種感情?
齊讀13~15節。
(1)“西風殘照,衰草離披,滿目荒涼,毫無生氣”,這些描寫中透露著作者怎樣的情感?
(對胡同衰敗的景象,作者滿懷懷舊、感傷,卻又無可奈何)
(2)“再見吧,胡同。”一句可不可以改為“再見吧,胡同文化。”或者在結尾加上一句“再見吧,胡同文化”?
討論后明確:
不可以。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不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胡同必將被新的高樓大廈所替代。胡同消失了,失去根基的胡同文化也必將沒落,但文化的沒落不同于物質的消失,胡同文化會轉移、分解、傳承到新的載體上。在邁向現代文明的旅程中,既會創造出新的文化,同時,舊的優秀的傳統文化也必將繼承下來。因此,胡同雖消失了,胡同文化卻并不會全部消亡。
四、拓展遷移,了解文化的內涵,引導學生關注文化現象
探究一:
北京人愛瞧熱鬧,但不愛管閑事。“睡不著,別煩躁,別起急,瞇著。”我們湘鄉人也愛瞧熱鬧,常于熱鬧處聽到起哄:“打嘍!”“走嘍,去找他的麻煩嘍!”這從一個側面折射了湘鄉人怎樣的個性?這對湘鄉的治安狀況、經濟發展將帶來什么影響?
(學生自由發表看法,適時點撥引導)
探究二:
近來,湘鄉城里歌廳茶樓等如雨后春筍般一家接一家興起,這一現象中折射出來的是一種怎樣的文化?聯系湘鄉經濟的發展,你對這一種文化現象有怎樣的評說?
(學生自由發表看法,適時點撥引導)
五、總結
《胡同文化》是一篇序言,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評點或介紹類書序。它實質上是一篇匠心獨運、充分顯示作者個性風格的小品文。
作者在文中將普普通通的胡同,從來源到起名分類和其中凝聚浸透著的獨有的胡同文化自然融合起來,使我們對北京的胡同文化和那世世代代居住在這里的北京人的文化心態有了生動、深刻的了解。從中也窺探到作者對胡同文化懷舊傷感的思緒。更為重要的是,我們通過對本文的學習,更深一層地了解到我們的一言一行無不浸染著文化的色彩,衷心希望我們每一位同學能從自己的一言一行注意起,提高自身文化素養,做個有文化的合格公民。
六、結尾曲:
《前門情思大碗茶》
請各位老師指導!
評課意見:
- 《胡同文化》教學設計(精選14篇)
胡 同 文 化汪 曾 祺[教學目標]1.概括北京胡同文化內涵的內容要點,體會作者由對胡同文化的描述流露的情感內蘊。2.學習作者用平時樸素的語言敘事抒情的手法。3.初步培養學生對文化的感悟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
- 《胡同文化》教學設計[推薦](精選12篇)
授課時間:二00一年十月二十三日 授課地點:蕪湖市第十二中學高一(8)班 授課教師:安徽師大附中朱誦玉 教學理念: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通過對課文的學習了解北京的胡同及作者賦予胡同文化的內涵 能力目標:通過對...
- 《胡同文化》教學設計(通用22篇)
【教學目標】 1、概括北京胡同文化的內涵,體會作者對胡同文化流露的情感。 2、學習作者用樸實雅致、富有表現力的語言來敘事抒情的手法。 【教學重點】 1、對文章深層思想的理解,概括整體內容要點。 2、理清作者思路,體味作者的情感。...
- 胡同文化教學設計(通用16篇)
江西貴溪一中程小先 【教學目標】 1、概括北京胡同文化的內涵,體會作者對胡同文化流露的情感。 2、學習作者用樸實雅致、富有表現力的語言來敘事抒情的手法。 【教學重點】 1、對文章深層思想的理解,概括整體內容要點。...
- 《胡同文化》教學設計[推薦]2
胡同文化[教學目標]1、 培養學生概括要點的能力 2、 讓學生體會作者流露在字里行間的細膩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 對北京胡同文化內涵的品讀 2、 概括要點方法的概括 [教學設想] 實施"發現--引導"式教學;運用形象直觀的多媒體教...
- 《胡同文化》教學設計[推薦]
胡 同 文 化汪 曾 祺[教學目標]1.概括北京胡同文化內涵的內容要點,體會作者由對胡同文化的描述流露的情感內蘊。2.學習作者用平時樸素的語言敘事抒情的手法。3.初步培養學生對文化的感悟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
- 《胡同文化》教學設計7
一.教學目標 1. 了解北京民居建筑的特點及其中體現的文化、民族心理,領會作者對傳統建筑、傳統文化的理解和態度。 2. 引導學生從建筑的風格思考其體現出來的觀念、文化,思考傳統文化的價值,培養學生思辨能力及批判意識。...
- 《胡同文化》教學設計6
浙江桐鄉茅盾中學:賀軍紅(314500)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了解北京胡同的特點,明確胡同文化的內涵 2、情感目標領會作者在文中流露出來的復雜的感情,理解人們內心深處的一種對傳統文化的深情。...
- 《胡同文化》教學設計5
一、教學目的: 1、閱讀全文,概括北京胡同文化的內涵,體會作者對北京胡同文化流露的感情,并借以培養概括要點、提取精要的能力。 2、體會《胡同文化》中濃郁的文化氣息,并借以理解汪曾祺散文的特點。...
- 《胡同文化》教學設計4
都江堰中學王華美 教學目標: 1、理解胡同文化的內涵,體會胡同文化與北京胡同的關系,并能對胡同文化談出自己的看法。 2、學會抓住關鍵語句概括要點,提取精要。 教學重點: 概括、理解胡同文化的內涵。...
- 《胡同文化》教學設計2
授課時間:二00一年十月二十三日 授課地點:蕪湖市第十二中學高一(8)班 授課教師:安徽師大附中朱誦玉 教學理念: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通過對課文的學習了解北京的胡同及作者賦予胡同文化的內涵 能力目標:通過對...
- 《胡同文化》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概括內容要點 2、了解胡同文化的特點,體會作者的感情 3體味本文樸素、雅致的語言 【重點難點】 概括內容要點 【教學設計】 1、導入新課 語文課比起其他的學科來更容易培養一個人的個性、靈性、悟性、創造性。...
- 《胡同文化》教學設計19
教學目標 1.概括北京胡同文化內涵的內容要點,體會作者由對胡同文化的描述流露的情感內蘊。 2.學習作者用平時樸素的語言敘事抒情的手法。 3.初步培養學生對文化的感悟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
- 《胡同文化》教學設計18
【教學目標】 1、概括北京胡同文化的內涵,體會作者對胡同文化流露的情感。 2、學習作者用樸實雅致、富有表現力的語言來敘事抒情的手法。 【教學重點】 1、對文章深層思想的理解,概括整體內容要點。 2、理清作者思路,體味作者的情感。...
- 《胡同文化》教學設計17
教學目標 1.概括北京胡同文化內涵的內容要點,體會作者由對胡同文化的描述流露的情感內蘊。 2.學習作者用平時樸素的語言敘事抒情的手法。 3.初步培養學生對文化的感悟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
- 高三語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