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慶祝北京大學建校一百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教學設計3
江澤民
教學目標 與重、難點:
從分析文章結構入手,理清全文的思路。
探究文章涉及的重要問題,把握全文的內容。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分析全文基本內容和結構,分析整體思路。
第二課是:分析局部思路,探究主要問題。
教學過程 :
布置預習:請學生熟讀課文,自己解決生字生詞。
第一課時
背景介紹:
1998年5月4日,來自國內外各方面的代表八千多人,濟濟一堂,在首都北京的人民大會堂,慶祝北京大學百年華誕。中央政治局常委出席大會,江總書記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5月5日刊登在國內各大報刊上,這就是此文。
這是1998年國內的一件政治大事。
有人說,如果沒有北京大學,中國現代史有可能改寫。
愛國、進步、民主、科學是北大自始至終高舉的大旗。
文章的結構和思路:
結構和思路的關系:思路表現為結構,結構隱含著思路。
理清思路的方法:第一步:分析結構,歸納大意(前提);
第二步:在此基礎上,著力探究這樣安排有什么道理(關鍵)。
具體研究本文的結構和思路:
總體思路:第一步:分析全文的總體結構,歸納各部分的大意。
問:請學生劃出每段中表示時間的詞句或中心句。
明確:(詳見教材)。
問:請同學們在此基礎上劃分部分,歸納大意:
明確:第一部分:(2-5)回顧北大的創建史和新中國成立的艱難,高度評價北大的偉大成就,概括北大的優良傳統。(回顧過去)
第二部分:(6-11)強調新時期的科教興國戰略,提出建設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學的要求。(直面現在)
第三部分:(12-18)對青年學生提出四點希望,號召青年學生投身到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中去。(寄望未來)
第二步:研究三部分如此安排的道理。
問:這么安排,是從哪個角度來看問題的呢?(從時間的角度)
問:由此可知,本文的總體思路應該是怎樣的呢?
明確:回顧過去--直面現在--寄望未來
小結:
布置作業 :思考課后思考和練習。
第二課時
檢查字詞掌握情況:(略)
回顧上一節課關于總體思路的理清,請學生說出理清思路的方法:(略)
理清本文的局部思路:
問:第二段和第四段可以直接連起來嗎?為什么中間要家回顧百年歷史呢?
明確:A、先請同學們概括各段大意:
第二段:北大的誕生;第三段:中國的百年歷史;第四段:北大的歷史貢獻。
B、分析這樣安排的道理:二、四是在講北大的百年歷史;三是講中國的百年歷史。
總結:校史離不開國史,北大的誕生離不開戊戌變法的大背景,同樣,北大的百年史也離不開中國歷史的百年。
問:為什么把傳統和學風放在北大的歷史成就之后說?
A、寫傳統和學風的是哪一段?(第五段)
寫歷史貢獻的是哪一段?(第四段)
B傳統和學風與歷史貢獻哪一個地位更重要?
C總結:從基本方面來看,傳統是北大在長期的發展和斗爭歷程中形成的,所以先說長期發展和斗爭歷程中的成就,是因為它較傳統更為寶貴,這樣更合邏輯,即:
發展、斗爭--成就--成就原因--傳統、經驗--發揚傳統
問:在13、14、15、16段中,作者提出了四點希望,為什么要把這四點希望如此排列?換個順序行嗎?
討論、明確:A、四個“統一”的側重點在哪一方面?(在后一方面)
它們分別是什么?(思想修養;社會實踐;服務祖國人民;艱苦奮斗。)
四者邏輯關系十分清楚,如此排列是非常合理的,而且不能調換順序。
問:第六段為什么要聯系到自己呢?(這是現身說法)
問:現身說法的用意是什么呢?
不但在稱頌高等學府,而且希望大學生們珍惜大學時代。
問:7、8、9、10段中為什么要從宏偉目標談起?
討論、明確:A、后幾段分別在說什么?
8、科教興國戰略;9、大學是生力軍;10、要辦若干所世界一流的大學。
宏偉目標與它們的關系如何?
這是從全局出發,大處著眼,一層一層地在收縮。
問:9、10段中,為什么先講所有的大學,再講若干所大學?
明確:A、宏偉目標--科教興國戰略--所有大學都須擔當任務--若干所一流大學(包括北大)的特殊任務
B、指北大,又不局限于北大,給整個高等教育事業指出了前進的方向。
問:第16段中的思路是什么樣的?
討論、明確:首先,概括各句的大意:A中心(綱領);B解說中心;C艱巨性;D面臨的困難與挑戰;E須具備的條件;F具體做法;G結果
其次,可概括出思路是:
中心(綱領)--應該怎么樣--為什么如此--結果如何
問:在17段中為什么要講到建國100周年時的情景?
討論、明確:這在結構上起到的作用是:呼應宏偉目標,并將其具體化。
總結:回顧一下思路與結構的關系及理清思路的方法。
解決思考和練習:(略)
布置作業 :完成本課《課課練》。
教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