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教學設計3
華興中學 王海軍
教學目的:
1、 了解莊子的哲學思想及本文寓意。
2、 了解莊子散文的藝術特色。
2、積累文中的重點詞語和特殊句式。
教學重點:
1、 重點理解“涇流、涘、望洋向若、少、輕、殆、大方之家”等詞語。
2、 了解“非……則……”和“見……于……”兩種固定句式及“望洋興嘆”“貽笑大方”兩個成語的含義
教學難點 :
1、 借助語境推斷文言詞語的意義。
2、 理解河伯對海神若的那番感嘆。
教學步驟 :
一、導語 :
魯迅先生曾這樣評價過中國古代的一位作家:“其文汪洋辟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他所說的這個人是誰呢?對,這個人就是先秦時期的哲學家、散文家莊子,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選自《莊子》的《秋水》。(板書課題)
二、作者介紹:
莊子:名周,戰國時期宋國蒙人,大約與孟子同時而稍后,是道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我們知道道家學派還有一位重要人物,那就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老子,老子和莊子被后世人合稱為“老莊”。老子的思想是主張絕圣棄智,忘情寡欲,無為而治,莊子是在老子的基礎之上,繼承并進一步發揚了老子的思想,主張無為而治,道法自然,即一切順應自然,用莊子的話來說就是“安時而處順”,知其無可奈何而安之若命”。這就是莊子最基本的哲學思想。
莊子的哲學思想主要體現在他和他的弟子門人合著的《莊子》一書中,我們知道,先秦時期的一些著作,經常是文、史、哲不分家,因此,《莊子》這本書不僅是一部哲學著作,還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莊子散文的藝術特色主要表現在這么幾個方面:(板書)
第一, 想象奇幻,
第二, 構思巧妙,
第三, 善用寓言故事和比喻,
第四, 文筆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義風格。
《莊子》一書共33篇,其中內篇7,外篇15,雜篇11,《秋水》選自外篇,好,下面我們就來研讀文章,。
三、教師范讀(帶感情)、正音:
涇jìng 涘sì 渚zhǔ 殆 dài
四.學生齊讀,初步感知
文章特別短小,只有5句話,文字比較淺顯,所以下面就請大家參照注釋,疏通文章的大意。(3-5分鐘)
五.文章講解
1.先看第一句:
秋水,何意?時,什么用法,名→動(板書)
百川,是一百條河流嗎? 河,是指黃河,古今異義詞(板書)
2.再看第二句:
涇,通假字(板書)辯,通假字(板書)
3.前兩句分析:
前兩句給我們描寫了怎樣一種景象?
秋天的雨水按季節一到了,“百川灌河”(板書)河水泛濫,氣勢如何?非常壯觀,“涇流之大……不辯牛馬”,是說暢通無阻的水流是這么大,以至于河兩岸和沙洲之間,都分不請是牛是馬了,“不辯牛馬”(板書),這是進一步說明黃河的壯闊。
4.第三句。
于是焉,如何譯?在這個時候 以………為,就是以為之意 美,美景,形→名(板書)
盡在己,全要自己這里
問:這時候河伯為什么會“欣然自喜”?
明確:他是黃河之神,看到黃河這么壯闊,(板書“欣然自喜”)就感到自己很了不起,這是它的功勞,當然就洋洋得意起來,這反映了他的什么心理?---驕傲自滿。
5.第四句:
順流而東行:東,向東走,名→狀語(板書) 至于:到了的意思,古今異義(板書)
東面而視:面,面對,面向,名→動(板書)
問:河伯到了大海里之后,所看到的大海是怎樣一種景象呢?
“不見水端”(板書)這說明了大海的什么特點?----廣闊。
6.第五句:
旋:掉轉
面目:臉,古今異義(板書)
成語“望洋興嘆”的由來
聞道百:聽說了很多道理。定語后置(板書) 莫己若:賓語前置(板書)
我之謂也:賓語前置(板書)
少:小看,形→動,意動(板書)
非………則……:如果不是………就……
見………于……:被………所…… 固定句式(板書)
成語“貽笑大方”的由來
大方,指明白到理的人,古今異義(板書)
問:河伯到了大海里,看到了大海的廣闊后,是怎樣的神態呢?
---始旋其面目,“望洋興嘆” (板書)
問:為什么要嘆息呢?
------這個時候它才認識到自身的渺小了,不禁為自己的驕傲自滿而感到慚愧,對自己進行了深刻的自我批評(板書):批評自己的狂妄無知,驕傲自滿。
六.課堂討論:這則寓言故事包含哪些道理?
啟發學生敞開思路,大膽發表看法。下述觀點都符合文意:
①人貴自知之明;
②謙受益,滿招損;
③自大由于無知;
④知恥近手勇;
⑤克服主觀主義,防止片面性;
⑥有比較才能有鑒別。
七.寫作特色:
好,我們來看看這篇文章是不是也體現了莊子散子的總體藝術特色呢:
①想象奇幻√②構思巧妙③善用寓言故事和比喻√④文筆汪洋恣肆⑤具有浪漫主義風格√
明確:不全是。就本文來講最突出的特色主要表現在:
1.巧設比喻:本文要說明的是人不能驕傲自滿的道理,用河神見海神的寓言故事來比喻,非常生動,化抽象為形象;
2.對比手法:通篇都用了對比的手法,如把黃河的壯闊和大海的廣闊進行對比,前者是“百川灌河”“不辯牛馬”,后者是“不見水端”“難窮也”;還有把河伯前后態度的變化進行對比,先前是“欣然自喜”,后來是“望洋向若而嘆”。
八.小結:
這篇文章以河神見海神的寓言故事為喻,說明一個的見識有限,只有經過比較,才會發現自己的不足,如果驕傲自滿,就會貽笑大方。講地就是這樣一個道理,全文用了比喻和對比的手法。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也使我們初步了解了莊子散文的一些藝術特色,感受到了先秦諸子散文的博大精深。
備用材料:
為了使同學們對莊子的散文特色有更多的了解,現在我們看看莊子的《秋水》的第二段,請大家打開課本配套用書《精品閱讀》132 頁。
【原文】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曲士不可以語于道者,束于教也。今爾出于崖涘,觀于大海,乃知爾丑,爾將可與語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尾閭泄之,不知何時已而不虛;春秋不變,水旱不知。此其過江河之流,不可為量數。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氣于陰陽,吾在于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見少,又奚以自多!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計中國之在海內,不似稊米之在大倉乎?號物之數謂之萬,人處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車之所通,人處一焉;此其比萬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馬體乎?五帝之所連,三王之所爭,仁人之所憂,任士之所勞,盡此矣!伯夷辭之以為名,仲尼語之以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爾向之自多于水乎?”
作業 :1.背誦全文。
2.寫一篇讀后感。
板書設計 :
黃河 大海
百川灌河 不辯牛馬 不見水端
↓↓ ↓↓
態度變化 : 欣然自喜 望洋興嘆
自我批評
人貴有自知之明 知恥近于勇
謙受益,滿招損 克服主觀主義,防止片面性
自大由于無知 有比較才有鑒別
通假字:涇、辯
古今異義:河、至于、面目、大方
詞類活用:時、美、東、面、少、輕
特殊句式:聞道百、莫己若、我之謂、
非………則……
見………于……
成語:望洋興嘆
貽笑大方
- 《秋水》教學設計(精選22篇)
[設計思想]本篇案例設計的中心思想就是如何讓河伯這個形象深入人心。所以在設計時,我們層層深入,分為導入、走進莊子、基礎知識預習檢查、課文分析、拓展延伸,文言文關鍵是讓學生深入形象并找到美感。...
- 《秋水》教學設計(通用12篇)
汕頭潮南區礪青中學鄭光程 一、 導入: 我們中國的成語源遠流長,含義深刻。其中有兩個成語,一個是“望洋興嘆”,一個是“貽笑大方”。大家知道它出自什么作品嗎?(《莊子秋水》)有誰能說一說這兩個成語的意思?(望洋興嘆:本義指在偉...
- 《秋水》教學設計
[設計思想]本篇案例設計的中心思想就是如何讓河伯這個形象深入人心。所以在設計時,我們層層深入,分為導入、走進莊子、基礎知識預習檢查、課文分析、拓展延伸,文言文關鍵是讓學生深入形象并找到美感。...
- 《秋水》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闡發的人生哲理,力戒驕傲。 2、學習對比的方法。 3、理解重點詞語和句式。 4、背誦課文。 教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在小學階段就學過唐朝詩人王之渙的千古絕句《登鸛雀樓》。...
- 《秋水》教學設計4
汕頭潮南區礪青中學鄭光程 一、 導入: 我們中國的成語源遠流長,含義深刻。其中有兩個成語,一個是“望洋興嘆”,一個是“貽笑大方”。大家知道它出自什么作品嗎?(《莊子秋水》)有誰能說一說這兩個成語的意思?(望洋興嘆:本義指在偉...
- 《秋水》教學設計3
《莊子》 教學目標: 1、 理解課文闡發的人生哲理,力戒驕傲。 2、 學習對比的方法。 3、 理解重點詞語和句式。 4、 背誦課文。 教時安排:一課時。...
- 《秋水》教學設計2
一、理解課文闡發的人生哲理,力戒驕傲。 二、學習對比的方法。 三、理解重點詞語和句式。 四、背誦全文。 水 這篇課文篇幅短小,文字淺顯,學生在課上自讀、研討,可以解決大部分問題,疑難處 教師適當講解、點撥。...
- 《秋水》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見的文言實詞和虛詞的意義與用法。 2、了解莊周及他的哲學思想,準確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 3、通過自讀培養和提高學生閱讀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使學生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
- 《秋水》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秋水》是莊子的名篇。莊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構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筆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莊子的思想與智慧非常人所能及,高中一年級學生在理解上會有困難,正因如此,課本...
- 《秋水》教學設計4
汕頭潮南區礪青中學鄭光程 一、 導入: 我們中國的成語源遠流長,含義深刻。其中有兩個成語,一個是“望洋興嘆”,一個是“貽笑大方”。大家知道它出自什么作品嗎?(《莊子秋水》)有誰能說一說這兩個成語的意思?(望洋興嘆:本義指在偉...
- 《秋水》教學設計3
《莊子》 教學目標: 1、 理解課文闡發的人生哲理,力戒驕傲。 2、 學習對比的方法。 3、 理解重點詞語和句式。 4、 背誦課文。 教時安排:一課時。...
- 《秋水》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見的文言實詞和虛詞的意義與用法。 2、了解莊周及他的哲學思想,準確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 3、通過自讀培養和提高學生閱讀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使學生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
- 《秋水》教學設計5
《秋水》教學設計教材分析:《秋水》是《莊子·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它以河伯和海若對話的形式,討論了“價值判斷的無窮相對性”的問題。 課文節選《秋水》開頭的一段,以河神見海神為喻,說明個人的見識有限,經過比較,就會顯示自己的...
- 《秋水》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秋水》是莊子的名篇。莊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構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筆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莊子的思想與智慧非常人所能及,高中一年級學生在理解上會有困難,正因如此,課本將原有的《逍遙游》換成現...
- 《秋水》優秀教案(精選15篇)
教學目標:1、初步了解莊子及《莊子》一書。2、積累文中重要的實詞、虛詞和句式。3、對比手法的運用。4、領會主旨,明確寓意。課時安排:第一課時:初步了解莊子及《莊子》;積累文中重要的實詞、虛詞和句式;疏通文意。...
- 高三語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