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洛斯的維納斯教案
教學目標 :
1. 能力訓練點:培養“研究探討、深入領會”的閱讀習慣。
2. 美育滲透點:領會“以無勝有、以少勝多”的藝術原則。
教學方法:
多媒體輔助;課堂以學生討論、釋疑為主。
預習布置:
1. 查閱資料,了解有關維納斯的神話傳說及“斷臂維納斯”雕像的特征。
2. 通讀全文,了解大意,并在文中劃出疑難語句。
課前準備:
1. 幻燈片制作。
2. 學生疑難語句收集、整理。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教師導入 :
人們常說:“天有不測風雨,人有旦夕禍福。”其實,對于藝術品來說,它們的命運也是如此。就在半個多月前,這座走過了1500多個春秋的、為人類所共有的藝術珍品——巴米揚大佛——在塔利班的炮聲中轟然倒下,從我們的視野中永遠地消失了!
這是上個月拍回來的樂山大佛,我們可以看見,它的龐大的身軀上已經爬滿了青苔和其他腐蝕物,面目已經模糊。
還有這座勝利女神雕像,被發現時,它的高貴的頭顱已經不知去向。
還有就是這座維納斯雕像,1820年在希臘的米洛斯島被發現時,她的秀麗的雙臂已經殘缺。為了區別于其他眾多的維納斯雕像,人們習慣上把她稱為“斷臂的維納斯”或“米洛斯的維納斯”。
歷史是無情的,戰爭的炮火是無情的,大自然的風雨雷電是無情的。但這世界畢竟還有許多熱愛生命、熱愛藝術的人們,于是人們一方面加強保護,一方面對已遭毀壞的藝術品加緊修復。
這其中就有許多人一直試圖為維納斯的斷臂復原,要為她重新安上那殘缺的雙臂。然而,一百多年來,卻始終沒有一個復原的方案能得到絕大多數人的滿意。維納斯的雙臂到底應該是怎樣擺放的,這成了藝術史上的一個謎。同學們都是正處在最富有創造力和想象力的年齡,在這節課開始前,不妨也來想象一下,為揭開這個謎而提供一個方案。
二.學生活動:
1. 學生根據斷臂維納斯的形體及其有關傳說,展開想象。
2. 想象完畢,請三位學生談談心目中的“完整的維納斯”。
3. 教師總結:請同學們打開課文,來看課文的第五段,其實還可以有更多更美好的想象,比如……
4. 學生齊讀第五段開頭三句。
三.引導學生發現問題:
1.教師引導:我相信,如果有一萬個觀眾,就會有一萬個不同的維納斯。于是在場爭論中,有一部分人根本就反對為維納斯復原的做法。本文的作者、日本作家清岡卓行就是其中的一位代表。他們認為,對維納斯而言,無情的歷史,偶然的毀壞,恰恰成全了維納斯,使她成為了人類藝術寶庫中不可或得的珍品。這是一個很大膽、很特別的觀點。作者這個看法的建立基礎是什么?作者在文中對這個觀點的完整表述是怎樣的?請同學們先繼續看完第五段,然后再看第一、二段,找到答案。
2.學生默讀一、二、五段,思考上述問題。
3. 學生默讀完畢,找到答案,回答:作者是“以藝術的名義”反對對維納斯所進行的任何復原工作的,他認為維納斯“她為了如此的秀麗迷人,必須失去雙臂”。
4. 教師引導:“她為了如此的秀麗迷人,必須失去雙臂。”這是作者的根本思想,也是本文的中心。不知大家讀著這句話時,心中有沒有產生疑問。
5. 學生研讀這句話,尋找問題。發現:文章的這一中心句至少存在兩個問題,一是“維納斯的雙臂為什么必須失去?”二是“為什么失去的必須是雙臂?”
四.引導學生研究探討問題:
1. 教師引導:課文其實就是緊緊圍繞著這兩個問題展開的,除了我們已經看過的一、二、五段外,三、四段是在談論第一個問題的,六、七段則是談論第二個問題。下面請同學們默讀這四個段落快速找出你認為與這些問題有關的語句。
2. 學生快速瀏覽,劃出語句。然后回答。
3. 根據學生的疑難語句,組織學生分組討論:
分組方法:六人一組,把全班分成八組;前五組主要討論三、四段中的語句,后三組討論六、七段的語句。
討論要求:討論必須建立在課文的基礎上,盡量用文中的語言來闡述,即以文解文。每組由一人負責記錄,總結。
4. 學生分組討論有關問題,教師巡視。
5. 學生討論完畢,每組派代表發言。
6.教師總結: 聽了同學們對“斷臂維納斯”藝術的分析,我倒突然有了許多感悟,說出來給大家聽聽,一是對于藝術創作而言,“形體的殘缺”不等于藝術的殘缺,有時恰恰相反,形體的殘缺會鑄就“藝術的完整”;二是藝術創作貴在給人留下想象的空間,在藝術創作中舍去一些東西,但能讓欣賞者得到更廣闊的想象空間,讓一件藝術品獲得更久遠的生命力。這也就是藝術上“以無勝有、以少勝多”的原則。感謝同學們,也感謝這位日本的作者,讓我們懂得了這些最基本、但又最容易被人們忽視的藝術方法。
為了更深刻地理解本文的中心,在這節可將要結束之際,我們來朗讀一下文中的精彩段落。
五.學生朗讀:
朗讀方法:
合:(第三段部分)“米洛斯的維納斯雖然……無數雙秀美的玉臂。”
第一組:(第五段部分 )“比如,也許……像柱支托著。”
第二組:“或者是……是玉笏。”
第三組:“不,興許根本不是……嬌姿的雕像。”
第四組:“而且可以……搭放在戀人的肩頭。”
合(重復三遍):(第七段部分)“米洛斯的維納斯正是……無數雙手的夢幻曲。”
六.布置作業 :
這節課一直在討論殘缺,贊美殘缺,歌頌殘缺,大家似乎都形成了一種思維,即藝術上的殘缺都是值得提倡的。這到底又對不對呢?請同學們課后思考,然后完成下面作業 :
1.聯系課文,思考:
斷臂的維納斯是美的,但是否所有的殘缺都能產生美呢?你認為藝術的殘缺需要什么條件?
2.續寫下面這段材料:一天晚上,法國雕塑家羅丹叫來幾個學生,讓他們欣賞自己整整花了七年時間雕成的巴爾扎克像。一位學生指著雕像那雙疊合在胸前的手說:“這手像極了,老師,我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奇妙而完美的手!”這真誠的贊美引起羅丹的沉思……
多媒體輔助
幻燈片一:
巴米揚大佛
(配樂)
幻燈片二:
樂山大佛
幻燈片三:
勝利女神
幻燈片四:
維納斯
燈片五:
動畫維納斯(配樂播放)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