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教案
第一單元    詩歌
教學目的:
1、結(jié)合創(chuàng)作背景和寫作意圖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的經(jīng)驗,體味詩的意趣。
2、初步理解意象和象征的意義,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和表現(xiàn)手法。
了解新詩歌的特點。
3、通過研究性學習,讓學生對新詩有一個較好較全面的了解。
教學設想:
1、以誦讀講解討論分析為授課方式,品味詩歌內(nèi)涵。
2、抓住意象——情感——手法等幾個點來分析詩歌。
3、用詩歌朗誦和創(chuàng)作、研究性學習等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學課時安排
1、起始課教育和朱光潛文章學習,初步明確學習目的,安排研究性學習的任務。
2、意象和詩歌的閱讀
3、毛澤東詞二首
4、象征和《死水》
5、徐志摩和新月派
6、單純的美是一種幸福,學習《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和《籬笆那邊》
7、從東西方對愛情的不同表達來看東西方詩人對詩意的不同理解。
8、美麗的錯誤與閨怨詩
9、學習《致大海》介紹普希金
起始課教育
一、起始課教育(10分鐘)
語文課的特點:人文性,工具性。充滿了思辯性。高考中的主課,必須認真對待。
具體要求:上課專心聽講,認真思考,積極發(fā)言。聽講不僅聽老師的講解介紹,還要善于傾聽同學的觀點;思考要有深度,有新意,善于發(fā)表自己獨到的見解。要善于表達,學會用有創(chuàng)意的詞。認真完成作業(yè) 。不要拖拉和抄襲。一個抄寫本,每天十個詞語的抄寫默記,要寫上每天的日期;一個隨筆本,每周一篇隨筆,500字以上;一個課堂本,完成課堂作業(yè) 。課前三分鐘演講,內(nèi)容為詩詞介紹或時事點評。
1、預習:在上課文之前,參照課下注解和《詞語手冊》通讀課文,在課文中圈點批注(你的發(fā)現(xiàn)、你的理解以及你尚不理解的詞語句子等);自行完成《作業(yè) 本》每一課中的“基礎知識”部分。
2、復習:每上完一課,就應及時復習該課文,看看老師同學或者參考資料說得對不對,原來不懂的地方有沒有都弄懂(不懂要及時請教);完成《作業(yè) 本》該課文“語段閱讀”練習;每上完一個單元,則要對本單元所有課文進行梳理與歸納,并完成《作業(yè) 本》中的“單元綜合練習”。要求背誦的課文,提倡超前背誦;課文上完后,則必須背出。要求反復閱讀、仔細閱讀、和熟讀的課文,一定得多讀、細讀、讀熟。
3、聽課:①坐姿端正,身子不歪斜、腦袋不耷拉;②目光專注,積極思考與辨析;③積極討論,大膽發(fā)言。
4、記錄:語文課堂記錄不用筆記本,聽課中及時將重要信息(有老師的、也有同學的)與關鍵內(nèi)容記錄在課文相應的位子。
5、作業(yè) 習慣:①當天作業(yè) 當天完成;②作業(yè) 格式規(guī)范、字跡清晰不涂改。
6、作文習慣:①每周完成一篇高質(zhì)量的“生活札記”(隨筆)——“美麗一瞬”、“家庭記事”、“心靈獨語”、“友情傳遞”、“讀報有感”、“新聞點擊”、“世事雜談”、“人生感悟”、“生活啟示”等,每篇不少于500字。不拖欠、不敷衍;②課內(nèi)作文課內(nèi)完成,保質(zhì)保量,每篇不少于800字。
二、學習單元后的知識短文(10分鐘)
思考:什么是詩?你認為詩和小說散文有什么區(qū)別?詩歌最本質(zhì)的特征是什么?(可以自由發(fā)言,各抒己見)
先閱讀文章,再討論分析,然后自由發(fā)言。抓住情感的真善美和含蓄。
三、閱讀課文,分配研究性學習任務
1、朗讀課文,對課文有一個大致的了解。(15分鐘)
2、思考課后的研究性課題,確定自己的課題。(10分鐘)
3、根據(jù)報名情況選定負責人。
4、具體要求:到圖書館查找資料,確定提綱,根據(jù)提綱完稱論文寫作。前后約2周。每個人必須分工明確,有具體要求。
意象和詩歌的閱讀
教學目標 :了解詩歌中最常見最長用的意象。初步了解形象—情感—意象—意境等概念和相互之間的關系。 
具體了解什么是意象,意想的分類,意象的組合方式,意象和意境的區(qū)別。
教學安排:一課時
一、什么是意象
1、下面是白樸《天凈沙  春夏秋冬》,順序打亂了,請給排序:
A云收雨過波添,樓高水冷瓜甜,綠楊陰垂畫檐。紗櫥藤簟,玉人羅扇輕縑。
B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C春山暖日和風,闌干樓閣簾櫳,楊柳秋千院落。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
D一聲畫角譙門,半亭新月黃昏,雪里山前水濱。竹籬茅舍,淡煙衰草孤村。
判斷的標準是物象,用特有的景物來展現(xiàn)。
閱讀《天凈沙  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討論分析:這首詩好在哪里?好在有情感,白樸的詩僅僅是景物的羅列。缺乏內(nèi)在的情感。
2、意象派詩人龐德的解釋:一種在一剎那間表現(xiàn)出來的理性和感情的集合體。
 意象的英文為:Image,有圖象、映象、影象、形象,譯為意象最好。意象就是情意融注在形象中,而這形象是包涵并體現(xiàn)了詩人主觀情感的形象。意象是主觀情義和客觀意象的統(tǒng)一,是情景交融的美學呈現(xiàn)狀態(tài)。
 如:杜甫的《絕句》:“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中“遲日江山”,“春風花草”。“泥融燕子”,“沙暖鴛鴦”就是意象,這些形象寄寓著詩人經(jīng)過戰(zhàn)亂暫得定居草堂得安適心情。
3、言、意、象三者關系
  語言用來描寫形象的,描繪出來的形象寄寓著思想意義,而且只有形象最能充分表達思想意義。
二、意象的分類
1、意象按事物的性質(zhì),可分為自然意象、社會生活意象、人類創(chuàng)造意象。
按人類行為科學將意象歸納為空間意象、時間意象、感情意象、確定的和不確定的意象、真實的和不真實的意象、公眾的意象和個人的意象等十大類。
而按詩的表現(xiàn)手法可分賦象、比象、興象。
2、賦象:中有一種敘述性的意象,寫出時間流動的過程,表現(xiàn)出動態(tài)的美。
如“回頭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一寫笑,一寫目,粲然嫣然,顧盼神飛,兩個意象使讀者延伸出無窮的想象。
3、比象:就是比喻性的意象,又可分為明喻意象、隱喻意象、博喻意象等。
如“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如“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幾個意象喻一個“愁”字,加重被喻事物的分量。
4、象征意象:其實也是一種比喻性意象,不過被象征的不是具體的物,而是一種思想觀念,如梅蘭竹菊象征純潔、孤高、堅貞等人格品質(zhì)或思想意義。
5、興象時意象一種,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因物起興,情景交融。如“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三、意象的組合方式
 1、詩中意象以新穎獨創(chuàng)為好,同樣的意象由于組合方式的不同,會產(chǎn)生不同的效果。如“王彎”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2、意象并列 ,造成峰斷云連,“語不接而意接”的美學效果。比較下列詩句:
韋應物“窗里人將老,門前樹已秋。”白居易“樹初黃葉日,人欲白頭時”司空署“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
又如:“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意象并列詩意豐厚,意象見似離實合,有一種涵泳不盡的余味。
3、意象疊加
把不同時間空間的意象巧妙地疊合在一起,創(chuàng)造一個新穎豐富地藝術境界。最著名地例子為龐德:“人群中出現(xiàn)德這些臉龐:潮濕黝黑樹枝上德花瓣。”
4、意象對比
把兩中完全相反德意象陳述出來,形成鮮明對照,往往有強烈德藝術對比的美學作用。如杜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高適“戰(zhàn)士軍前半生死,美人帳下猶歌舞。”
意象的不同組合,詩人可以打破時空局限,在廣闊的背景上自由地抒發(fā)自己的思想感情。
四、意象和意境的區(qū)別
1就形成和發(fā)展情況來看是兩中不同的歷史形態(tài),意象時意境的前身,意境是意象的高級狀態(tài)。
2意象和意境都是主客觀的統(tǒng)一,但象是具體的實的,境是虛象,虛幻的想象的。意象本身就是想象性記憶性的表象運動的產(chǎn)物,但境更強調(diào)想象。
3意象和意境有個別性和整體性的區(qū)別。意象是詩歌美學中最基本的概念,詩歌創(chuàng)作中基本元素,詩美中的具象美單一美具有個別性局部性。
意境內(nèi)涵、容量、范圍較大,有整體性。意境是意象的綜合和升華,具有綜合的美學效應。境不僅是虛幻的象,而且指精神造詣達到進入的某種深度和廣度。
如果意境是天空漂浮的云,那么意象就是凝成云的許多細微的小水珠。詩的意象群組合好,造成一個完美的整體,能夠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間,這就具有了意境。
五、討論分析余光中《鄉(xiāng)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