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禪山記教案
教學目的:
1.學習“蓋”“所以”“以”“觀”“名”“其”等文言常見詞語的用法。
2.體會文言斷句及句中停頓的方法,掌握文言句式特點。
3.學習本文以記游寫感的寫法,體會作者在文中表現出的觀點。
教學重點:常見文言詞語的用法;作者的觀點。
教學難點 :記游寫感的寫作方法。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方法:文言教學三讀法(自讀—譯讀—導讀)
第一課時
一.教學導入 :
同學們,上學期我們在作文課上集中練習了“感受生活—描寫生活”這一專題,其實在古文中不乏這樣的范例,“唐宋八大家”的作品大都是寫生活的典范散文。韓愈的《馬說》,柳宗元的《捕蛇者說》等均是由生活而感,由感而成文。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體會一下作者是如何抒寫自己的旅游感受的。
二.作者及背景介紹: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北宋臨川(今江西臨川)人。仁宗朝進士,神宗時任宰相,推行變法,史稱“王安石變法”,列寧稱之為“中國十一世紀時的改革家”。王安石是與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齊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張文學應當“有補于時”,重在“適用”。其散文現實性和戰斗性都很強。王安石曾封荊國公,所以世人稱為“王荊公”。本文寫于34歲任舒州通判時。
三.聽錄音,正音正句讀。
1.對劃線詞注音釋義是否正確?請在括號里作判斷。
A 褒禪山(bōushán,即華山)亦謂之華山 ( )
B 今之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zong,墳墓)也( )
C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yao,深遠幽暗)然 ( )
D 既其出,則或咎(jiu,責怪)其欲出者 ( )
E 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xiang,幫助)之 ( )
F 何可勝(sheng ,完全,盡)道也哉 ( )
[1] [2] [3] [4] [5] 下一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