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高中語文教案 > 高三語文教案 > 愚溪詩序教案

愚溪詩序教案

愚溪詩序教案

教學目標  
1.落實文言詞匯和文言句式的教學,提高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 
2.理清文章線索,總體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 
3.學習《愚溪詩序》記敘中議論和抒情的特點。 

難點、重點 
1.本文生詞難句不少,文言現象較重,落實文言詞匯和文言句式的教學,既是讀通課文的
需要,也是提高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的需要。 
2.學習課文在記敘中議論和抒情的特點,把握文章的主旨,是領會文章高超的表達技巧的
關鍵。 
教學過程 : 

一、柳宗元及其課文背景介紹(資料) 

㈠柳宗元(773~819) 

中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東(今山西永濟),后遷長安
(今陜西西安),世稱柳河東。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
動,并稱“韓柳”。 

生平 柳宗元出身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但其早年為考進士 ,文以辭采華麗為
工 。貞元九年(793)中進士,十四年登博學鴻詞科,授集賢殿正字。一度為藍田尉,后入
朝為官,積極參與王叔文集團政治革新,遷禮部員外郎。永貞元年(805)九月 ,革新失
敗 ,貶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貶永州( 今湖南零陵 )司馬 。元和十年( 815 )春回京師,又
出為柳州(今屬廣西)刺史,政績卓著。十四年十一月逝于任所。被貶期間,南方人士頗有
向他求學問業者。 

文學主張 柳宗元重視文章的內容,主張文以明道,認為“道”應于國于民有利,切實可
行。他注重文學的社會功能,強調文須有益于世。他提倡思想內容與藝術形式的完美結合,
指出寫作必須持認真嚴肅的態度,強調作家道德修養的重要性。他推崇先秦兩漢文章,提出
要向儒家經典及《莊子》、《老子》、《離騷》、《史記》等學習借鑒,博觀約取,以為我
用,但又不能厚古薄今。在詩歌理論方面,他繼承了劉勰標舉“比興”和陳子昂提倡“興
寄”的傳統。與白居易《與元九書》中關于諷喻詩的主張一致。他的詩文理論,代表當時文
學運動的進步傾向。 

創作 柳宗元一生留下 600多篇詩文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詩。其駢文有近百篇,不脫唐駢文
習氣,但也有像《南霽云睢陽廟碑 》那樣的佳作。古文大致為5 類: 

① 論說。包括哲學、政論等文及以議論為主的雜文。筆鋒犀利,論證精確!短煺f》為哲
學論文代表作!斗饨ㄕ摗、《斷刑論》為長篇和中篇政論代表作 ! 晉文公問守原
議 》、《 桐葉封弟辯》、《伊尹五就桀贊》等為短篇政論代表。其哲學思想中具有樸素的
唯物論成分。其政治思想主要表現為重“勢”的進步社會歷史觀和儒家的民本思想。但也受
佛教影響,尤其在政治失意時,往往向佛教尋找精神上的解脫。 

②寓言。繼承并發展了《莊子》、《 韓非子 》、《 呂氏春秋 》、《列子》、《戰國策》
傳統,多用來諷刺、抨擊當時社會的丑惡現象。推陳出新,造意奇特,善用各種動物擬人化
的藝術形象寄寓 哲理 或 表達政見 。代表作有《 三戒 》(《 臨 江之麋》、黔之驢)、
《 永某氏之鼠 》)、《 蝜蝂傳 》、《羆說》等篇。嬉笑怒罵,因物肖形,表現了高度的
幽默諷刺藝術。 

③傳記。繼承了《史記》、《漢書》傳統,又有所創新。代表作有《 段太尉逸事狀 》、
《 梓人傳 》、《河間傳》、《捕蛇者說》等。有些作品在真人真事基礎上有夸張虛構 ,
似寓言又似小說。如《宋清傳》、《種樹郭橐駝傳》。 

④山水游記。最為膾炙人口,均寫于被貶后,以永州之作更勝 。典范之作為永州八記:
《始得西山宴游記》、《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 》、《 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
《 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這些作品,既有借美好景物
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憤;也有作者幽靜心境的描寫,表現在極度苦悶中轉而追求精神的寄
托。至于直接刻畫山水景色,則或峭拔峻潔,或清邃奇麗,以精巧的語言再現自然美。 

⑤騷賦。獨具特色!稇途藤x》、《閔生賦》、《夢歸賦》、《囚山賦 》等,均用《 離
騷 》、《 九章》體式。或直抒胸臆,或借古自傷,或寓言寄諷,幽思苦語,深得屈騷精
髓。《天對》、《晉問》兩巨篇,則為另一種類型,形式仿照《天問》、《七發》,造語奇
特深奧。 

此外,柳集中也有不少有關佛教的碑、銘、記、序、詩歌等作品,對禪宗、天臺宗、律宗等
學說有所涉及。柳詩現存 140多首,均為貶謫后所作。前人把他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并
稱王孟韋柳。其部分五古思想內容近于陶淵明詩,語言樸素自然,風格淡雅而意味深長。另
外一些五古則受謝靈運影響,造語精妙,間雜玄理,連制題也學謝詩。但柳詩能于清麗中蘊
藏幽怨,同中有異。另外,柳詩還有以慷慨悲健見長的律詩《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
為唐代七律名篇,絕句《江雪》在唐人絕句中也是不可多得之作。 

本集及研究資料 劉禹錫始編柳集《河東先生集》。宋代注本較多,韓醇《詁訓柳先生文
集》為現存柳集最早本子。明蔣之翹輯注有《 柳河東集 》。事 跡見韓愈《 柳子厚墓志
銘》、新、舊《唐書》本傳、文安禮《柳先生年譜》。 

(《中國大百科全書》) 

柳宗元,字子厚,河東人。后魏侍中濟陰公之系孫。曾伯祖奭,高祖朝宰相。父鎮,太常博
士,終侍御史。宗元少聰警絕眾,尤精西漢《詩騷》。下筆鉤思,與古為侔。精裁密致,璨
若珠貝。當時流輩咸推之。登進士第,應舉宏辭,授校書郎、藍田尉。貞元十九年,為監察
御史。 

順宗即位,王叔文、韋執誼用事,尤奇待宗元。與監察呂溫密引禁中,與之圖事。轉尚書禮
部員外郎。叔文欲大用之,會居位不久,叔文敗,與同輩七人俱貶。宗元為邵州刺史。在
道,再貶永州司馬。既罹竄逐,涉履蠻瘴,崎嶇堙厄,蘊騷人之郁悼。寫情敘事,動必以
文。為騷文十數篇,覽之者為之凄惻。 

元和十年,例移為柳州刺史。昌朗州司馬劉禹錫得播州刺史,制書下,宗元謂所親曰:“禹
錫有母年高,今為郡蠻方,西南絕域,往復萬里,如何與母偕行?如母子異方,便為永訣。
吾于禹錫為執友,胡忍見其若是?”即草章奏,請以柳州授禹錫,自往播州。會裴度亦奏其
事,禹錫終易連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質錢,過期則沒入錢主,宗元革其鄉法。其已沒者,仍出私錢贖之,歸其
父母。江嶺間為進士者,不遠數千里皆隨宗元師法;凡經其門,必為名士。著述之盛,名動
于時,時號柳州云。有文集四十卷。 

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時年四十七。子周六、周七,才三四歲。觀察使裴行立為營護其喪
及妻子還于京師,時人義之。 

(《舊唐書·列傳卷第一百一十》) 


㈡課文背景介紹 

1.永貞變革: 

柳宗元是唐代杰出的文學家,哲學家,同時也是一位政治改革家。唐朝安史之亂以后,宦官
專權,藩鎮割據,土地兼并日益嚴重,社會生產破壞嚴重,民不聊生。柳宗元對這種社會現
實極為不滿,于公元805年,即唐順宗永貞元年,積極參加王叔文領導的“永貞變革”,并
成為這一運動的中堅人物。他們革除弊政,打擊權奸,觸犯了宦官和官僚貴族利益,在宦官
和官僚貴族的聯合反撲下,只維持了146天便失敗了。唐順宗被迫讓位給太子憲宗李純,憲
宗李純上臺后,殺了王叔文,逼死王伾,柳宗元也被貶為永州司馬,并且終生不得量移,只
能老死于貶所。本文即作于永州任上。 

2.永州與愚溪 

永州,位于湖南南部,地處瀟水,湘江兩水匯合處,東接郴州,西南毗鄰“兩廣”,古稱零
陵,緣名于舜帝。當時的永州是一個荒僻的地區,但全州山陵起伏,丘壑幽深,河流縱橫,
襯托著一塊塊田野,風景雄奇美麗。 

出永州市大西門,過黃葉渡到柳子街,街后有條小溪,水流淙淙,匯入瀟水,原名冉溪。因
冉姓人家住在這里而得名;又說,從前溪水渾濁如黑染料,不能飲用,因而又名染溪。唐元
和五年間(公元810年),柳宗元遷居溪旁改名愚溪。明代地貌學家徐霞客曾留下游蹤。 

傳說,自從柳宗元定居愚溪后,與當地人民一道筑堤治水。從愚溪的三處發源地----戴花
山、太古源、小桃源起,在數十里的水路中,受盡了千辛萬苦,筑成了72座水堤。這一行動
感動了蒼天。從此,兩岸柳綠竹翠,溪水澄清,游魚可數,溪底及兩岸的石頭,都變成了白
色,群眾高興地叫愚溪為“玉石港”。 

柳宗元寫有《冉溪》、《愚溪詩對》、《愚溪詩序》等詩文,他在《愚溪詩序》說“于是作
八愚詩,紀于溪石上!痹娍毯翁,已無跡可考。愚丘、愚泉、愚溝、愚池、愚堂、愚亭、
愚島,由于時代的變遷,也多不可復識,但愚溪風光,仍為游人向往。特別是深冬季節,雪
花紛飛,水天一色,西岸石木參差,寒鴨數點,宛然一幅絕妙畫圖,因有“愚溪眺雪”之
稱,是“永州八景”之一(朝陽旭日,萍洲春漲,迥龍夕照,香零煙雨,恩院風荷,愚溪眺
雪,山寺晚鐘,碧海蕉天)。 

㈢“序”的文體特征 

依附于作品或書籍的一種文章。又作敘、緒、序言、弁言、引等,今多稱為前言。序的文
字,主要是說明作品書籍的創作意圖、編寫體例,或者介紹作者的經歷、創作的情況,以及
資料的來源、版本的情況,也可包括對作家作品的評論,或者對其中有關問題的研究和闡
發。序文可以包括以上各項內容,但并非每篇序文必須包括以上各項內容。序文是著作的判
詞,又是讀者的向導,可以幫助讀者了解著作的情況和價值。中國古籍最早的序文,一般認
為是漢代人為《詩經》所作的《 毛詩序 》以及為《 詩經 》中每篇作品所作的《小序》。
序文可以列在作品或書籍的前面,如《詩經》每篇作品的“小序”即列在篇首,杜預《春秋
左傳序》也列于書前;也可以列在書籍之后 ,司馬遷《 太史公自序 》即列在《 史記》篇
末,揚雄《揚子法言》的序文也列于書后。列于書后的序文稱后序,又稱書后,有的稱為跋
文,一般稱為后記 。序文分為他序和自序兩種。他序是由他人撰寫的序文,撰序者可以是
作者同時人,也可以是其后的人;自序則是作者自己撰寫的序文。外文譯稿,又有譯序。譯
序同樣有他序和自序。 

除了依附于作品或書籍的序文外,還有單獨成章的序文,成了獨立的文體 。序作為文體 ,
在中國文學史上 ,有序傳、贈序和壽序3種。序傳體,是從介紹作者自身經歷的“自序”生
發出來的一種文體,司馬遷《太史公自序》即帶有序傳體性質;后來成為傳記的文體,如三
國時即有《馬鈞序》。贈序是為與友人宴集或送行用以表達情意的一種文體,如李白《春夜
宴從弟桃花園序》、韓愈《送董邵南序》,便是這類序文。壽序是為人祝壽的文辭,自成一
體,如歸有光《周弦齋壽序》。作為獨立文體的序如今已不流行,今稱“序”者多指作為圖
書附件,依附于作品或書籍的序文。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有關課文: 

高中第一冊: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課本)。 

高中第二冊: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導言》》(課本),房龍的《〈寬容〉序言》(課
本),王勃的《滕王閣序》(課本),歐陽修的《伶官傳序》(課本);孫中山的《黃花崗
七十二烈士事略》(讀本),任華的《送宗判官歸滑臺序》(讀本,贈序),韓愈的《送李
愿歸盤谷序》(讀本,贈序)。 

高中第三冊:漢樂府《孔雀東南飛(并序)》(課本),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課
本),韓愈的《愚溪詩序》(課本);袁鷹的《〈海天·歲月·人生〉序》(讀本),魯迅
的《野草·題辭》(讀本),魯迅的《白莽作〈孩兒塔〉序》(讀本),文天祥的《指南錄
后序》(讀本)。 

二、導入   

1.曹雪芹的“頑石”與柳宗元的“愚溪” 

在《紅樓夢》中曹雪芹把女媧補天的五色石,稱為不能補蒼天的“頑石”。何謂“頑”?
《廣韻》云:“愚也。”《韻會》云:“癡也!边@些不同側面的詮釋,正好集中體現了頑
石及其幻形賈寶玉的基本性格牲:“頑愚”,“癡狂”。賈寶玉不諳封建社會的世故,不聽
從封建家長的教誨,所以被稱為“頑愚”,“癡狂”。那么,柳宗元又為何稱溪流為“愚
溪”呢?讓我們來認真的讀一讀這篇課文吧。 

2.誦讀課文,數一數有多少個“愚”字 

全文共445字,共有27個“愚”字。一篇短文,竟有如此之多的“愚”字,決非偶然。 
—— “作者以一‘愚’字貫穿全文,借愚溪風景抒發自已被埋沒受侮辱、不得不愚的
悲憤之情!蔽恼乱浴坝蕖弊鳛榫索,是非常清楚的。那么,作者又為何對“愚”字如此
“情有獨鐘”呢? 

3.我們還可數一數,在全文中作者用“愚”字給多少個事物來命名? 
——第1段的“愚溪”,第2段的“愚丘”“愚泉”“愚溝”“愚池”“愚堂”“愚亭”
“愚島”,第4段的“愚者”。 

作者又為何以“愚”來命名這些景物,還以“愚”來稱呼自己呢?我們不妨來閱讀分析課
文。  
三、分析課文第1段 

1.字詞理解 

灌水之陽(山南水北為陽)有溪焉,東(方位名詞作狀語,向東)流入于瀟水。或曰:
冉氏嘗居也,故姓(名詞用作動詞,定姓名,命名)是溪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名
詞用作動詞,命名)之以其能(功能),故謂之染溪。予以愚觸罪,謫(貶謫)瀟水上。愛
是溪,入二三里,得(得到,這里譯為“發現”)其尤絕(極,非常)者家(名詞用作動
詞,安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予家(名詞用作動詞,安家)是溪,而名(名字,名稱)莫
能(能夠)定,土之居者猶□□然(爭辯的樣子!酰簓ín),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為愚
溪。 

譯文:灌水的北面有一條溪水,向東流入瀟水。有人說:“過去有個姓冉的人在這里住
過,所以這條溪水被稱為冉溪!币灿腥苏f:“這溪里的水可以用來染色,根據這種性能,
所以稱它為染溪。”我因為愚昧而犯了罪,被貶謫到瀟水邊。我喜愛這條溪水,沿著溪邊往
里走了二三里路,發現了一個景色絕佳的地方,就在這里安了家。古代有個愚公谷,現在我
住在這條溪水旁,而溪水的名字沒有定下來,當地的居民還在爭論不休,不能不換個名稱,
所以替它改名叫愚溪。 

2.文章分析 

這一段交代溪水的方位及以“愚溪” 命名的第一層原因。 

⑴作者為什么把這條溪水命名為“愚溪”,從本段中找出相關的語句。 

——①“予以愚觸罪”;②“古有愚公谷”。 

⑵“愚公谷”(練習四) 

——《說苑·政理》中的愚公其實并不愚,他之所以自稱為愚,實際上另有所指。(對
黑暗政治到的抗議)“予以愚觸罪”的意思是我因愚昧糊涂觸犯了刑律犯了罪。作者又果真
是“以愚觸罪”嗎?不是。(見“永貞變革”)那么,這是一句牢騷話,更是對黑暗政治的
諷刺與抗議。言外之意,聰明人是不會去干那種所謂犯罪的傻事的。柳宗元因參加“永貞變
革”而“觸罪”,不僅要連累妻子兒女,而且連自己居住的地方都要受到連類,這是一種多
大的不公平! 

四、分析課文第2段 

1.字詞理解 

愚溪之上,買小丘,為愚丘。自愚丘東北(方位名詞作狀語,向東北)行六十步,得
(得到,這里譯為“發現”)泉焉,又買居之,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蓋上
(方位名詞作狀語,向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方位名詞作動詞,向南流動),為愚溝。
遂負土累石,塞其隘,為愚池。愚池之東為愚堂。其南,為愚亭。池之中,為愚島,嘉木異
石錯置(交錯布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被動,受辱)焉。 

譯文:我在愚溪上游,買了個小丘,稱為愚丘。從愚丘往東北方向走六十步,發現一處
泉水,又把它買了下來,稱為愚泉。這愚泉有六個泉眼,都出自山下平地,泉水是往上涌出
來的。六股泉水合流后,彎彎曲曲向南流去,我稱它為愚溝。于是堆土徹石,堵住愚溝的狹
窄部位,形成了一個愚池。愚池的東面是愚堂。它的南面是愚亭。愚池的中央是愚島,島上
美好的樹木和奇異的石頭參差錯落。這些都是山水中的奇景,因為我的緣故,都用愚字玷辱
了它們。 

2.文章分析 

這一段介紹丘、泉、溝、池、堂、亭、島的情況及以“愚溪” 命名的第二層原因。 

⑴這些丘、泉、溝、池、堂、亭、島“愚”嗎? 

——愚溪周圍的這些景色,有山丘,有流水,有泉、有溝、有池、有島,有“嘉木異石
錯置,皆山水之奇者”,除了自然景觀外,還有堂、有亭等人文景觀,所謂丘壑幽深,河流
蜿蜒,亭堂點綴于其間,何“愚”之有? 

⑵然而,作者又為什么說“以予故,咸以愚辱焉”呢? 

——點明了這里的山水本來并不“愚”,只是“以予故”,才蒙受了“愚”的冤屈。如
果說文章第1段只是客觀敘述,這一段作者把“愚溪”的命名與自己的聯系起來:“予家是
溪”,而又“以愚觸罪”。因此“愚溪”“以予故”而受“辱”。 

五、分析課文第3段 

1.字詞理解 

夫水 ,智者樂也。(化用《論語·雍也》的語句。)今是溪獨(副詞,竟然)見辱于愚
(見……于……:被動句式),何哉?蓋其流甚下,不可以(可以/用來)灌溉。又峻急,
多坻(chí,水中露出的高地)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淺狹,蛟龍不屑(因輕視而不肯做
不愿做),不能興(動詞的使動用法,使……興)云雨,無以(沒有什么辦法,沒有什么用
來)利(形容詞活用為使動用法,使……得利)世。而適(恰好,剛好)類于予,然則雖
(即使)辱(被動,受辱)而愚(形容詞活用為意動,以……為愚,指稱呼……為“愚”)
之,可也。 

譯文:水是聰明人喜歡的,F在這條溪水卻被愚字玷辱,那是什么原因呢?因為它水道
很低,不能用來灌溉。又險峻湍急,有許多小洲和石頭,大船無法駛入。它幽深淺狹,蛟龍
不愿住在里面,因為不能在淺水中興云化雨,所以它對世人沒有帶來好處。而這些卻正好與
我相似,既然如此,即使是玷辱了它,用愚字稱呼它,也是可以的。 

2.文章分析 

這一段進一步揭示愚溪之所以“愚”的真實原因,即“愚溪” 命名的第三層原因。 

⑴“今是溪獨見辱于愚,何哉?” 

——“無以利世。” 

⑵作者為什么感嘆“雖辱而愚之 ,可也”?因為“適類于予。”為什么說“適類于
予”? 

——因為“無以利世”。溪之“無以利世”,在這一段里作者言之鑿鑿,而作者又為什
么自己是“無以利世”呢?那是柳宗元說自己不能為社會作一些有益的事情,不能為世人造
福。但這句話中還有話:柳宗元何嘗不想“無以利世”?只是遭排擠、被貶謫,不能實現
“利世”的理想罷了。于敘述之中,包含著作者無限的悲憤與不滿。 

六、分析課文第4段 

1.字詞理解 

寧武子“邦無道則愚”,智而為愚者也;(寧武子:春秋時衛國大夫寧俞,“武”是謚
號。此句語出《論語·公冶長》:“子曰:‘寧武子,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其智可及
也,其愚不可及也。’”意謂寧武子乃佯愚,并非真愚。)顏子“終日不違如愚”,睿(明
智,通達,看得深遠)而為愚者也。(顏子:顏回,字子洲,孔子學生。此句語出《論語·
為政》:“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意
謂顏回聽孔子講學,從不提不同看法,好象很愚笨。但考察他私下的言行,發現他不但懂得
孔子的話,而且還有所發揮,可見他不愚。)皆不得(能夠,可以)為真愚。今予遭(逢,
遇)有道(有道:指政治清明的時代。),而違于理,悖(違背,逆而不順。悖:bèi)于
事,故凡為愚者,莫我若也。(否定句代詞賓語前置。莫:沒有誰,沒有哪一個。)夫然
(這樣),則天下莫(沒有誰,沒有哪一個)能爭是溪,予得(能夠,可以)專(形容詞活
用為動詞,專有,獨有!皩!焙笫÷浴爸薄#┒~用作動詞,命名!懊焙笫
略“之”。)焉。 

[1] [2] 下一頁  

愚溪詩序教案 相關內容:
  • 《愚溪詩序》 教案(二)

    教學目標1.基礎知識目標:以借景抒情的文筆,分析作者敘事怎樣逐層深入,準確反映筆者思想境界。2.思想教育目標:不得不愚情感的展示。3.能力培養目標:指導學生體味其用詞的精煉準確和生動形象。...

  • 祭十二郎文教案

    教學目的: 1.學習通過日常瑣事的記敘表達對亡人的痛惜和懷念之情的寫法。 2.通過本文的學習,掌握祭文的寫法。 3.學習掌握常見文言詞語的用法以及常見的文言現象。 教學重點:在敘事中抒情的寫法。 教學難點:祭文的寫法。...

  • 祭十二郎文教案

    一、課文悟讀這篇祭文是作者祭奠一個30歲左右的侄子的文章。這樣一篇哀悼一個普通年輕人的短文竟然打動了一代又一代讀者的心。祭文一般總是贊頌死者的功業或德行,而本文盡脫窠臼,沒有一句贊頌的話(只是在文中順便提到伯兄的“盛德”和十...

  • 陳情表教案

    教學目標:1、熟讀全文,掌握文中出現的重要的實詞、虛詞、古漢語句式;2、鑒賞本文融情于事的表達和形象精粹的語言;3、深入體會文章凄切婉轉的陳情技巧。...

  • 陳情表教案

    陳情表教學目的:1.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至真至誠的親情忠情; 2.引導學生賞析本文文思縝,脈絡分明,陳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構思藝術和駢散結合形象生動的語言藝術; 3.繼續指導學生積累常用的文言詞語和相關文化常識; 教學時數:二課時。...

  • 為了忘卻的記念教案

    教學目的 一、學習本文圍繞中心組織材料,在記敘事件過程中把記敘、議論、抒情完美結合起來的寫作方法。 二、學習魯迅先生“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钡膼墼鞣置骱汀绊g”的斗爭精神;學習革命先烈勇于追求真理,為革命事業舍生忘...

  • 《為了忘卻的記念》備課卡教案

    授課時間 2001年4月 日 課型 新授課 共 3課時,本節為第1 課時 課題 為了忘卻的記念(魯迅) 目的 1.理解并運用課文中的詞語(見詞語表);2、分析探討課文題目的意義;了解寫作背景和寫作目的,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概括全文的主旨...

  • 為了忘卻的記念教案

    學習目標: 一、探討文章主旨 二、揣摩重點語句 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 竦(sǒng):通聳 裴(péi):姓 孺(rú:)小孩子 偈(jì):佛經中的唱詞 贖(shú):用財物把抵押品換回 欣幸:欣喜而慶幸。...

  • 項鏈教案

    [教學目標] A、理解曲折的情節、巧妙的布局及其表現主題 的作用。 B、體會生動細膩的心理描寫及其對于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C、學習根據小說的情節、人物形象、創作背景等要素理解小說的主題,訓練學生的鑒賞評價能力和批判性思維。...

  • 高三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淅川县| 墨脱县| 汶川县| 伽师县| 宝山区| 喀什市| 宿迁市| 龙里县| 洪洞县| 贵南县| 烟台市| 石狮市| 长寿区| 开阳县| 库尔勒市| 句容市| 远安县| 洪江市| 龙门县| 宝兴县| 阆中市| 西乡县| 苗栗市| 阳曲县| 鄂托克前旗| 常宁市| 寿光市| 合肥市| 溧阳市| 拜泉县| 交口县| 阿坝县| 绍兴县| 柞水县| 大邑县| 长沙县| 齐齐哈尔市| 乐东| 洛扎县| 凤山县| 宣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