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地壇教案
學習目標:
1、 整體感知,把握文章內容,分析作者情感軌跡。
2、 體會景物描寫的情味,學習作者語言表達技巧。
3、 體味作者在文中表達的對生命和生活的態度。
自讀提示:
思考下列問題,整體把握文章。
1、 作者截癱后,在十五年漫長歲月中,由“失魂落魄”到小說獲獎,思想感情經歷了一個怎樣的變化過程?這樣的變化,與地壇這個環境有怎樣的關系?
2、 母親的行為,寫了那些?母親的心理活動,作者何以知之?
檢查預習:
給加點字注音:
剝蝕( ) 柏樹( ) 恍惚( ) 雋永( )
猝然( ) 坍圮( ) 恪守( ) 雋秀( )
給加點字注音,并釋詞:
熨帖: 意蘊:
宿命: 恪守:
亙古不變:
窸窸窣窣:
關于作者:
史鐵生,北京市人,“文化大革命”初期響應號召由北京赴陜西務農,因積勞致殘下肢癱瘓,后回北京潛心于文學創作,現為專業作家。作品以關切人生的獨特主題和風格引人注目。主要作品有《我的遙遠的清平灣》《插隊的故事》《夏日的玫瑰》《合歡樹》等。
研讀課文:
速讀全文,課文兩部分的記敘對象有什么不同?
(一)、第一部分( )
1、“我”與地壇的關系如何?是地壇的什么特征
最先打動了“我”?
3、 地壇與作者有什么相似點?它又有什么特點?
4、 概括作者悟出的生死問題的真諦;氖彽膱@中
的景物對作者了悟人生真諦有什么作用?
5、 “死”的問題解決后,作者為何還“常常要到那園子里去”?
6、作者對地壇的感情是怎樣的?為什么?
(二)、第二部分( )
1、本部分主要突現的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
2、第三自然段的“設想”有何好處?
3、課文最后一句:“這園中不單是處處都有過我的車轍,有過我車轍的地方都有過母親的腳印!庇泻紊钜?此處的“車轍”“腳印”又可做何解?
4、 如果文章第一部分是作者對于生死問題的了悟,那么本部分作者又是在思考什么?
(三)本文語言很有特點,“創新精神”值得學習。不少語句很新鮮,很奇崛,但又是語言規范所允許的。
舉例: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剝蝕了古殿檐頭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門壁上炫耀的朱紅,坍圮了一段段高墻又散落了玉砌雕欄,祭壇四周的老柏樹愈見蒼幽,到處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的自在坦蕩。
此句中的“淡褪了門壁上炫耀的朱紅”一句,按一般的語言習慣說法是:門壁上朱紅的油漆 淡褪了。另在“朱紅”前面又用擬人手法,著“炫耀”二字,對描寫地壇的面貌、滄桑變化、破敗相確實是恰倒好處。同時對作者的精神狀態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新鮮別致的句子還有很多,請找出,并體會其妙處。
鞏固訓練:
1、下面各組中字形、字音及詞語在文中的意思都正確的一組是( )
A、坍圮(tān pǐ):坍,倒塌、崩壞;圮,塌。
恪守(kè):謹慎而恭敬地遵守。
B、亙古(gèn):從古到今。
蟬蛻(tuì):蟬的卵變成成蟲時蛻下的殼。
C、熨帖(yǜn):心里平靜舒適。
雋永(juàn):(言論、文章)意味深長。
D、炫耀(xuán):夸耀。
肆意(shì):不顧一切地由著自己的性子去做。
2、選擇合適的詞填空:寂靜、落寞、沉寂、寧靜、寂寞
(1)樹干上留著一只蟬蛻, 如一間空屋。
(2)在人口密集的城市里,有這樣一個 的去處,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
(3)譬如祭壇石門中的落日, 的光輝平鋪的一刻,地上的每一個坎坷都被映照得燦爛。
(4)園子無人看管,上下班時間有些抄近路的人們從園中穿過,園子里活躍一陣,過后便 下來。
(5)譬如在園中最為 的時間,一群雨燕便出來高歌,把天地都叫的蒼涼。
3、 按要求改換句式。
改為常規句:如果我能夠,我要寫下我的悔恨和悲哀,為子君,為自己。
拓展訓練:
下面一段文字節選字史鐵生《我與地壇》的第三節(課文未選),作者以種種事物喻比四季,象征著“我”對自身經歷酸甜苦辣和人生命運復雜多變的種種感受。請你在文中橫線處填入適當的語句,使之分別組成前后銜接、呼應的排比句 。
如果以一天中的時間來對應四季,當然春天是早晨,夏天是中午, , 冬天是傍晚。如果以樂器來對應四季,我想春天應該是小號,夏天是定音鼓, ,冬天是圓號和長笛。要是以這園子里的聲響來對應四季呢?那么,春天是祭壇上空飄浮著的鴿子的哨音, ,秋天是古殿檐頭的風鈴響,冬天是啄木鳥隨意而空曠的啄木聲。
補充文段:
以園中的景物對應四季,春天是一徑時而蒼白時而黑潤的小路,時而明朗時而陰晦的天上搖蕩著串串楊花; 夏天是一條條耀眼而灼人的石凳,或陰涼而爬滿了青苔的石階,階下有果皮,階上有半張被坐皺的報紙;秋天是一座青銅的大鐘,在園子的西北角上曾丟棄著一座很大的銅鐘,銅鐘與這園子一般年紀,渾身掛滿綠銹,文字已不清晰;冬天,是林中空地上幾只羽毛蓬松的老麻雀.
《我與地壇》導學學案答案
檢查預習:
注音:bō bǎi huǎng hū juàn cù tān pǐ kè jùn
注音釋詞:
熨帖(yù tiē):心里平靜舒服。
意蘊:內在的意義;含義。
宿命:事物的變化和發展、人的生死和貧富等都由命運或天命預先決定,人是無能為力的。
恪守:嚴格遵守。
亙古不變:(gèn):從古到今不改變。
窸窸窣窣:(xīxīsūsū):象聲詞,形容細小的摩擦聲。
研讀課文:
(一)、我與地壇
1、 課文中相關句子:在人口密集的城市里,有這樣一個寧靜的去處,象上帝的苦心安排。就當時的作者來說,他最需要的就是如世外桃源般的寧靜。
3 地壇是荒蕪的,一如當時作者的心境。特點在于地壇雖荒蕪卻并不衰敗。
4、真諦:像我們的出生不是由自己決定一樣,死亡也不該由自己決定,死是必然的,不必急于求成。
作用:地壇中的卑微的草木、昆蟲,并不在意自己棲息地的荒蕪,都在按照自己的方式生存著,并且因為它們的存在,倒使地壇不再“衰敗”,正是這些原來不能引人注意的現象,讓作者發現了原來不曾想過的樸素道理。
5、課文中有解釋;畹膯栴}不是在某一個瞬間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能夠一次性解決的事,地壇中的景物向作者昭示著各種可能性,吸引著作者去解答。
6、作者在感情上感激地壇,在精神上依賴地壇,在心理上也十分迷戀地壇,。那是因為在作者對生存的全部理由都產生懷疑的時候,是地壇給他提供了審視人生的空間,并給予他許多感悟,從而改變了作者的生死觀?梢院敛豢鋸埖卣f,是地壇不動聲色的挽救了作者。
(二)、母親
1、一個憂心忡忡、努力想把事情做好的母親形象。
2、參看教參87頁。
3、作者精神跋涉的每一步,都有母親的伴行!败囖H”可看作作者心靈求索的軌跡。
4、本部分可以說是兒子對母親深深的敬意和永久的懷念。作者早先總以為地壇對他是最重要的,現在,他終于明白了母親在那個階段的作用。這可看作是他的第二次涅槃。
鞏固訓練:
1、 A
2、 寂寞、寧靜、寂靜、沉寂、落寞
3、 如果我能夠,我要為子君,為自己,寫下我的悔恨和悲哀。
拓展訓練:
秋天是黃昏;秋天是大提琴;夏天是冗長的蟬歌和楊柳葉子嘩啦啦地對蟬歌的取笑。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