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教案
【資料顯示屏】馮夢龍(1574~1646),蘇州人,字猶龍,亦字子龍、耳猶,別號龍子猶、姑蘇奴客、歐曲散人等。其兄馮夢桂是有名的畫家,其弟馮夢熊是太學生、詩人,合稱“吳下三馮”。《蘇州府志》卷八十“人物”中介紹:“馮夢龍,才情跌宕,詩文麗藻、尤明經學。”在科場中,他的命運不太順利,直到五十七歲,才考取貢生。六十一歲做福建壽寧縣的知縣,四年任滿仍回蘇州。《壽寧府志》把他引到“循吏”之中,并評道:“政簡刑清,首尚文學,遇民以恩,待士有禮。”馮夢龍與公安派文人有相同的文學主張,他提倡通俗文學與民間文學。他所以把自己編輯的三部小說題名為《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意思是:“明者,取其可以道愚也。通者,取其可以適俗也。恒則習之而不厭,傳之而可久。三刻殊名,其義一耳。”(《醒世恒言》序)可見他充分認識到了文藝的社會作用和教育作用。
《三言》是明代白話短篇小說繁榮的標志。由于篇目較多,反映的生活面較廣,作品質量參差不齊。《三言》的思想內容表現為較大的復雜性,但就其主導方面而言,它是我國明代市民生活的百科全書,真實地反映出了這個階層的理想、愿望和要求。
【導學新概念】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選自《警世通言》卷32,是其中最為優秀的一篇,也是明代擬話本中成就較高的作品。杜十娘是京城名妓,久有從良之志意,自從遇見李甲之后,要求跳出火坑,從李甲為妻。她以全副的身心、智慧和自己的錢財贖出身來,隨李甲南歸。可是李甲薄幸,出于個人利害的考慮,竟將杜十娘賣給了孫富。杜十娘看透李甲,看透世情,于是懷抱自己積蓄的萬金之寶憤然投江。她的死不是怯懦輕生,而是寧死不屈的性格的體現。她的悲劇是社會悲劇,她以整個生命譴責了紈绔子弟和市儈勢力,向那個社會、那個時代提出了最強烈的抗議。
教學過程 ,應引導學生列出“情節鏈”,整體把握故事情節,理解小說所反映的作者的思想感情。重點賞析人物形象及人物語言,揣測人物的心理活動。對一些難點問題:例①杜十娘隱瞞百寶箱的心理;②結尾表現的思想傾向;③細節描寫對人物形象的塑造……可適當引導學生討論,并加以點撥。
【教學設計ABC】
設計A
一、思路
整體把握故事情節,列出本文“情節鏈”,體會全文中心,分析人物形象。
二、導語 設計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見于《警世通言》卷32。這篇小說是三言之中乃至整個明代文人創作的擬話本小說中最優秀的作品。
同學們在欣賞古代小說時,應把握古代小說的特點,恰當運用小說的欣賞方法。
中國古代小說的特點:①古代的小說來自民間,是人民群眾思想、愿望以及生活實際的反映。②古代小說重情節,通過情節表現人物,通過語言動作表情表現人物心理。③古代小說繼承了史傳文學的傳統,描寫人物,一方面有善惡是非之分,另一方面好人身上也有缺點,壞人身上也有長處,“妍媸畢露”。
三、教學過程
(一)學生通讀全文
要求:借助工具書及書下注釋,弄懂生詞難句。
(二)思考并討論以下問題:
1.整體把握故事情節,列出本課的文脈提綱。
2.概括小說的中心。
3.結合課文內容,綜合評價杜十娘的形象。
提示:本課為課內自讀課。以上幾個問題的設計力圖使學生從宏觀角度把握全文的主要內容,從而完成本課基本教學任務。
(三)學生討論、歸納
1.本課的結構提綱:
情投意合—用計贖身—孫富離間—十娘沉江
2.小說的主題:
本文通過杜十娘的悲劇故事,寫出了一個下層婦女的合理的美好的人生追求,在這追求中塑造了一個美的靈魂,同時以一種深沉的義憤表現了這個美的人生追求怎樣被毀滅。全文寄予了作者對追求幸福卻被迫犧牲性命的婦女的同情,對背信棄義的紈绔子弟和破壞他人幸福的陰險小人的憎恨。
3.杜十娘形象分析:
①美麗,熱情,心地善良。
分析:例1.對杜十娘的外貌描寫:
“渾身雅艷,遍體嬌香,兩彎畫眉遠山青……誤落風塵花柳中。”
例2.對杜十娘性格的描寫:輕財好義。
她不甘“風塵困瘁”“早有從良之志”。她見李公子忠厚老誠,有心向他,她愛的是人,不是錢,她與李公子真情相好,見他“手頭愈短,心頭愈熱”。
②聰明,機智,頗有心機。
分析:在贖身問題上,表現得頗有心計。為終身之計,她早有準備。她讓妹妹收藏百寶箱,既避鴇母,又避李甲。她跟鴇母爭執時,機敏地抓住鴇母一時氣話,達成口頭契約,使鴇母沒有翻悔余地。……在這場斗爭中,既表現了她的心計,又可以看出她為爭取幸福自由所付出的艱苦努力。
③剛強,堅定。
分析:當她知道李甲聽信孫富的巧言讒語,為了千金之資,得見父母,將她出賣時,她的內心痛苦和悲憤是可以想見的,杜十娘的一聲冷笑,顯示著她的尊嚴,更顯出她的剛烈。
(四)小結
學習本課應掌握分析古代小說的一般方法,如借助“情節線索”整體地把握故事情節;借助故事情節分析人物性格等。
設計B
一、思路
從情節入手,深入挖掘作品的主題。
二、預習指導
(一)熟讀課文
(二)結合課文,試分析造成杜十娘悲劇的原因。
三、教學過程
(一)導語 :同教學設計A。
(二)理出本文的情節鏈。
(三)簡析本課中心。
(四)設疑、討論:
1.如果不因風雪阻渡,恰好停舟于孫富的船邊,或者即使停舟而杜十娘不在船上唱歌,以致引動孫富,杜十娘的命運將如何?
2.如果李甲不貪圖那一千兩銀子,或是杜十娘早日透露那百寶箱的秘密,使得李甲有巨額財富在手而不被孫富的千兩銀子所動,杜十娘的命運又將怎樣?
提示:杜十娘的悲劇命運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
分析:風雪阻渡,江上放歌,引來浮浪公子孫富,的確是事出偶然,但偶然之中引發出潛在的固有矛盾,矛盾存在著、發展著。
小說從一開始就以精確的筆墨,通過明明暗暗的交代,點示給我們。這就是以李甲的父親李布政為代表的封建禮教。
例1.在開頭人物關系的介紹中,寫李甲和杜十娘“一雙兩好,情投意合”。但馬上點到“奈李公子懼怕老爺,不敢應承”。這一句為全文情節的發展做了很好的鋪墊。
例2.對李布政的正面描寫:“李布政在家聞知兒子逛妓院,幾遍寫字來喚他回去。”
對李甲的描寫:“他迷戀十娘顏色……后來聞知老爺在家發怒,越不敢回。”
這已觸到了造成這一悲劇的主要矛盾。
例3.在李甲籌劃贖金的過程中,又順筆再一次點示:“他們(李甲的親友)也見得是,道李公子是風流浪子,迷戀煙花,年許不歸,父親都為他氣壞在家……父親知道,將好意翻成惡意。”此處特意點到李甲的親友們也懼怕李布政,支持他對兒子的態度,說明李布政的存在不是孤立的個人,而是一種社會勢力的代表。
例4.杜十娘跳出火坑之后面臨一個出路問題,詢問李甲,而李甲計議未有定著。仔細分析,李甲并非不善謀劃,關鍵在于懼怕父親。所以他說:“老父盛怒之下,若知娶妓而歸,必然加以不堪,反致相累。”由此可見,在杜十娘爭取自由幸福的道路上的主要障礙是李布政。
例5.小說的情節發展到高潮,寫孫富用計的全部活動中,他的陰謀詭計的立足點在于抓住了李甲“老父性嚴,尚費躊躇耳”的矛盾恐懼心理。孫富問道:“尊大人位居方面……今日豈容兄娶不節之人。”孫富非常清楚地看到,李布政的威脅,是他可以利用來離間李、杜愛情,以達到奪人之美目的的重要條件。因此,矛盾的對立面,站在臺前的是孫富,站在幕后的起決定作用的是李布政。
(提示:以上分析,教師在教學中可靈活運用,可舉其一,從而引導學生挖掘其他,達到自己分析文章的目的。)
(五)小結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造成杜十娘愛情悲劇的真正的社會根源。李布政和他所代表的封建禮教,才是殺害杜十娘的主要兇手。因此,杜十娘的悲劇,不是命運悲劇,而是社會悲劇。
設計C
一、思路
精讀課文,體會細節描寫對人物塑造所起的作用。
二、預習指導
(一)通讀全文,理出全文脈絡。
(二)思考:關于“百寶箱”,文章做了哪些描寫。
(三)精讀課文最后一個片段。
三、教學過程
(一)(二)(三)同教學設計B。
(四)提示:清初戲劇理論家李漁,把結構技巧比作“工師之建宅”,認為“何處建廳,何方開戶,棟需何木,梁用何材”,必須事先籌劃,精心安排。而結構主要表現在情節的安排和組織上。
提問:試找出文中有關“百寶箱”的描寫,并體會該描寫對人物塑造所起的作用。
(學生活動,教師可適當點撥。)
分析1:院中姐妹為杜十娘二人送行之時,引出了百寶箱,表面看寫出了杜十娘與院中諸姐妹的深厚情誼,實則寫百寶箱的重要意義。例:“……十娘也不開看,也不推辭,但殷勤作謝而已。”這樣寫為后文沉江作了伏筆,另一方面又表現了她的機警、老練,表現了她對自由幸福生活熱切而又堅決的要求。
百寶箱的意義:不是一般的財產,而是一個被壓迫被蹂躪婦女爭取自由幸福生活的理想的寄托,是她熱切向往新生活的思想的結晶。
分析2:文章高潮,杜十娘怒沉百寶箱,這是她的理想徹底破滅,生命失去意義的一種表現。
(五)精讀課文最后一個片段,討論以下問題:
1.杜十娘為什么“用意修飾”?
明確:這是她用最美的形象維護自己人格的美麗和尊嚴。
2.杜十娘為什么“微窺公子”?
明確:杜十娘要觀察李甲在最后關頭,愛情與金錢在他心目中的位置,當她看到公子“欣欣似有喜色”,她對李甲徹底鄙棄了。
3.李甲大悔痛哭,杜十娘為什么仍要投江自盡?
明確:李甲痛哭,再次顯現了金錢和愛情在李甲心中的分量,杜十娘已深深看透李甲的心理,同時對這個世界也徹底失望。她知道,世上沒有自己真正的愛情,沒有自己真正的幸福,沒有自己的歸宿,她用毀滅自己的一切來維護自己的愛情理想和人格尊嚴。
(六)小結
通過本課訓練,力圖使學生明確:細節描寫對人物塑造起重要作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