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萬重山漫想教案
[教學目的及要求]
理清思路,深入理解文章蘊涵的哲理
體會聯想和想象在擴展思路,溝連上下問中所起的作用
學習知難而上,敢為人先的進取精神
[教學設想]
以學生自讀為主,教師點撥。
讓學生充分接觸課文,充分思考,發表見解。
引導學生舉一反三,落實有關理清思路的學習方法,提高閱讀水平。
教學節數:1課時
[教學步驟 ]
一.導入 新課
以李白詩《朝發白帝城》引入新課.
美麗的景色總是讓人神思飛越,神采飛揚.這是千百年來人們喜愛三峽的原因.那么,劉征面對三峽,又有什么感受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過萬重山漫想>
二.解題
漫想:是隨意,不受拘束的暢想.
文體特點:寫景抒情散文
三.閱讀全文,思考問題
挑選生字生詞,結合課文注解查
(一)理清文章的總體思路
[學習方法點撥]
題目分析法
例如:<過萬重山漫想>中的"過"------體現了作者行走路線的思路
"漫想"------體現了作者聯想和想象的思路
思路分析法(重點講敘)
思路分析法要注意扣住:"探","循","悟"三個字.
第一步:探路.找出作者思路的起點,發展和終點的過程.
[閱讀文章,回答問題]
<1>找出顯示作者行走路線的語句.
<2>找出顯示作者聯想和想象思緒的語句.
圖示:
起點----------------------------------------------------終點
(夔門) (過三峽)
現實------- 遠古------ --現實------- 未來------- 現實
(聯想\想象)
"第一個"(首創者\開拓者)
"三峽"(未知領域)
第二步:循路.遵循作者的思路去聯想體會作者敘述中蘊涵的思想感情.
[閱讀文章,回答問題]
①作者"漫想"都扣住了"第一個",先后想到了哪些"第一個"?請你列舉.作者的思路是怎樣展開的?
②作者想象"第一個"穿過三峽時面臨哪些困難?
③面對如此多的困難,"第一個"是否退縮?你從中是否受到啟示?請找出文中相關語句并加以分析.
④作者謳歌什么?期望什么?
⑤請你結合前文的分析,指出"第一個"和"三峽"的象征意義?
第三步:悟路.弄清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展開思路?這樣安排有什么用意?
[閱讀課文,回答問題]
①本文以豐富奇特而又合理的想象和聯想編織成文,那么,作者是如何將寫眼前的景物與展開聯想和想象聯系起來的?
②文中提及史料和引用古人名句的作用是什么?
段落分析法<略>
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⑾\⑿\⒀\\⒁⒂
表現手法分析法<略>
區分不同表現手法,注意篩選文中抒情和議論的句子.
(二)理清文章的局部思路
[學習方法點撥]以文中第五至第九自然段為例進行分析,寫出局部思路圖示.
遠古 第一個穿過三峽的人
時間----------------工具---------------壓力---------------局限
精神:知難而上,義無返顧
六.總結,思路拓展
魯迅說過: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偉大的人.
"第一個"可稱為開拓者和首創者.作者贊揚"第一個"實際上是謳歌知難而上的首創精神.
我們應該發揚"第一個"的精神,去體味開拓的喜悅.
七.作業
⑴摘錄出你認為最精彩的語句.
⑵誦讀課文
⑶以"第一次"為題作文.
八.板書設計 [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