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淀(.)..
張連生
荷花淀[一]
教學目的
品味散文式的格調和詩歌般的意境/體味人物對話
教學重點
1.景語和情語。2.人物對話和景物描寫。
教學難點
1.散文式的格調。2.詩歌般的意境。
教學方法
研讀、品味、思考
教學過程
一、點撥
《荷花淀》不側重戰爭場面的描寫。從青年婦女這一側面去表現時代的重大主題——以人民戰爭抗擊日本侵略者。小說塑造了以水生嫂為代表的一群勤勞純樸、真摯多情而又勇敢機智、積極向上的農村婦女形象,表現了她們的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精神。
二、分析文章中幾處對話描寫及其作用
①夫妻對話。妻子追問:“今天怎么回來得這么晚”,這里蘊含著妻子對丈夫的憂慮、關切和責備,也表現出人物的體貼、溫柔、機敏和穩重。妻子贊同丈夫參軍,說明水生嫂識大局、明大義。妻子應諾承擔家里的千斤重擔,說明她愛丈夫、愛祖國,把對丈夫的愛融注入愛國的高尚的民族氣節中。
②探夫時的對話。她們想去而不明說,罵、恨、惦念和找借口探夫一樣,都是對丈夫的愛。
③伏擊戰后婦女們在回家路上的對話。她們商量回去也成立隊伍,她們要和丈夫比賽打敵人,看“誰比誰落后多少呢”,表現她們在戰斗中受到教育,不甘落后,想和丈夫比個高低的自尊心理和勇敢好強的性格。
三、分析文章中的景物描寫及其作用
①渲染氣氛,為人物活動提供特定環境以烘托人物形象!霸铝辽饋怼敝痢皫е迈r的荷葉荷花香”,渲染了一種清新寧靜的氣氛,烘托了水生嫂勤勞純樸、溫順善良的形象。
②借景抒情,展示人物心理和精神風貌。如幾個女人在探望丈夫未遇的歸途上,有點失望,也有點傷心。可是她們很快地就忘記了那些不痛快。這自然與她們爽朗、樂觀的性格分不開,但這時淀上萬里無云的開闊、明朗的風光,也會使她們受到感染,從而增強掃除傷心情緒的力量。又如作者寫荷葉像銅墻鐵壁,寫粉紅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來,是監視白洋淀的哨兵。作者馳騁想象,把景物寫得逼真、形象、傳神、充滿寓意。這里突出了水鄉游擊戰戰場的特點,而且寫出了根據地人民同仇敵愾的心理和克敵制勝的信心,洋溢著歌頌人民戰爭的思想感情。
③為情節展開作鋪墊。文章開頭的夜景,暗示一場激戰將在這里展開,水生嫂也將會在自己美麗的家鄉的水泊之中,在黨的領導下,在丈夫的影響下,由一名普通的婦女,成長為一名保家衛國的游擊戰士。
四、分析小說中的幾處景物描寫及其作用
①開頭部分對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的描寫
“月亮升起來,院子里涼爽得很,干凈得很”,開頭便為人物活動提供了背景。交待了“話別”一場的時間、地點,而“她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云彩上。她有時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銀白的世界。水面籠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風吹過來,帶著新鮮的荷葉荷花香。這段景物描寫從人的視覺、嗅覺來寫荷花淀的夜景“銀白的世界,薄薄透明的霧,新鮮的荷葉荷花香”使人感受到一種清新與寧靜,這樣氛圍中的水生嫂則具有勤勞質樸、溫順善良的美好形象,這樣安靜和樂的生活與后文的戰斗場面又形成對比,揭示入侵者的罪惡。這樣美的家鄉,豈容敵人來侵犯,因此,必須拿起槍來保衛自己的家鄉。總之,此處的景物描寫為人物活動提供了場景,烘托了人物形象,景中的主觀情緒,又讓人感受到人物的精神面貌,增添文章的詩意。
②尋夫未遇后的一段景物描寫
“現在已經快到晌午了,萬里無云,可是因為在水上,還有些涼風,這風從南面吹過來,從稻秧上葦尖上吹過來。水面沒有一只船。水像無邊的跳蕩的水銀!弊プ×司拔锏奶攸c,渲染了一種空寂的氣氛,迎面吹來的涼風,吹出了女人們尋夫未遇的失落,風吹草木搖,水波動蕩,曠遠、搖蕩的景物似乎是女人不平靜的內心世界。這段景物描寫襯托了女人們尋夫后的失望、失落的心情。
③歸途遇敵之時的景物描寫
“那一望無邊擠得密密層層的大荷葉迎著陽光舒展開,就像銅墻鐵壁一樣。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來,是監視白洋淀的哨兵吧。”暗示了一場激烈的戰斗,將在這清香四溢的環境中層開;對荷花形象傳神、充滿寓意的描寫,還暗示了白洋淀婦女的成長前途——“粉色”的荷花都成了“監視白洋淀的哨兵”,昔日粉妝的女人們,也將成為保衛白洋淀的戰士。這段描寫為情節的展開作了鋪墊。
五、作業 :品味本文的語言特色
荷花淀[二]
教學目的
品味散文式的格調和詩歌般的意境/體味人物對話
教學重點
1.景語和情語。2.人物對話和景物描寫。
教學難點
1.散文式的格調。2.詩歌般的意境。
教學方法
研讀、品味、思考
教學過程
一、品味語言
小說語言質樸、明麗、流暢、耐人尋味。要著重品味人物的對話描寫?梢浴霸拕e”一席話為例。這段對話,妻子察言觀色,緊問不放,丈夫支支吾吾,閃爍其詞;一個機敏多情,一個憨厚純樸,而他們的共同之處,又是愛家愛國,深明大義。另外還有五個青年婦女商量探親的對話,尋夫時的說笑,脫險后的一番議論,都各具特色,寫出了白洋淀兒女特有的風貌,將人物個性表現得淋漓盡致,值得玩味。
二、討論文章中的幾個問題
①在抗日戰爭的大背景下,有許多英雄題材可以寫,為什么偏偏要寫一組普通的農村婦女?
提示:中國婦女起來之日,就是抗日戰爭勝利之時;婦女的情感更加細膩、更加豐富;婦女尚且如此,何況武裝起來的男人?……
②為什么這組婦女連姓名都沒有?
提示:中國長期處于封建社會,婦女的地位低下,甚至連自己的姓名都沒有,出嫁的女子就歸屬于丈夫家,以丈夫的名字稱呼她,如“水生嫂”。他們只管家務,侍候老人孩子,織布、紡紗,還要參加一定的勞動,她們辛勤地建設著自己美好的家園。比較起來,她們的生活閉塞、觀念陳舊、眼界短淺、相對比較自私……可是就連社會地位極低、觀念陳舊的婦女們都勇敢地組織起來、武裝起來,保衛自己的家園,中國的抗日戰爭怎么能不勝利呢?
③塑造這組群像主要運用了哪些手法?
提示:主要是通過動作性很強、抒情性很強的對話來表現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和鮮明的個性。
④結尾寫婦女們的哪些變化?有什么典型意義?
提示:婦女們從思念親人,探望親人,到遭遇敵人,親眼看到子弟兵們與敵人的斗爭,她們深受教育和鼓舞,進而組織起來、武裝起來,保衛自己的家園。這正是中國人民團結抗戰的真實寫照。
三、把握小說中的環境描寫特色。
孫犁小說被稱為“詩體小說”,他是用散文詩的語言在寫小說,他善于營造詩一般的意境。如開頭描寫水生嫂編席子的場面,那語言簡潔、動聽、優美。學習時要注意思考,這一段描寫有哪些作用。
四、作業 :生活中有很多美,需要我們去發現、去挖掘、去描述。選擇大家熟悉的一個或幾個景點,嘗試著做詩意化的描寫。
荷花淀[三]
教學目的:品味散文式的格調和詩歌般的意境
教學重點:人物對話及其作用
教學難點 :人物性格的分析與把握
教學方法:研讀、思考、解答
教學過程
閱讀短文
祖傳青瓷碗
(1)落日照著那只舊船一起一伏,蘆竹映襯著這古樸的木刻般的景色。老人一動不動地蹲在船上。咬著煙管,斜視著不遠處車來人往的斜拉橋。他臉上毫無表情,眼角皺紋向下斜伸著。新建的獨塔式斜拉橋使他孤僻的性格更加古怪了。
(2)大橋落成剪彩那天,是他擺渡生涯的終結。
(3)他不能離開他的渡口。每天傍晚都這樣蹲在船上,咬著煙管斜視著不遠處車來人往的大橋,一動不動,好像在等待他往日的顧客。
(4)聽到凌亂的腳步聲,他知道兒子和孫女又送飯來了。兒子在鎮上做臨時工,他是一個不安分的人。
(5)“爺爺,爺爺,吃飯了!毙O女捧著青瓷碗跑過來。這只青瓷碗也是老人心愛之物。他兄弟分家各得一只,但兄弟的已經和主人一起入了墳塋。青瓷碗厚實笨重,形體大而容量小,雖不是越州名產,但它的古樸也是別有風味的,不過老人對它的鐘愛,卻是因為這是祖傳家珍,神圣可敬。老人歷來用它吃飯,成了不容更改的規矩。而現在,渡口廢棄,渡船閑下來,用這碗更成了他懷舊的一種慰藉。
(6)他拉一下披著的黑布衫,沒回過頭來。
(7)兒子一步跨上船,一邊跺跺腳,好像考察一下船的適用度,一邊說:“爸,你以后別再來這兒了。在家聽聽廣播、看看電視還不好?”
(8)老人知道兒子早在打他的主意了。這船陪他經歷了幾十年風雨浪濤,他靠了它立門面,翻造房屋,又靠它娶兒媳,現在兒子要用它來搞運輸,搞長途販運,他感到格外凄涼。他敵視地看了一眼兒子,一聲不吭。
(9)“爸,你快吃飯嘛,都涼了。”兒子不耐煩地說。
(10)“爺爺,你快吃飯嘛!毙O女用碗碰碰老人。
(11)老人一轉過身來。不料碰落了他那祖傳的青瓷碗,一聲沉悶的鈍響,碗碎了。小孫女呆住了。老人掄起他的粗手掌,瞪圓布滿紅絲的眼睛,怒視他素來鐘愛的小孫女。
(12)兒子忙過來護住女兒說:“爸,碗碎了就罷了,也該換新的了!
(13)老人把怒氣發在兒于身上,指罵著:“你這敗家子,敗盡家當的是你!”兒子聳聳肩,訕笑著說:“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你翻屋不是拆了舊屋嗎?”
(14)老人暴怒了,喘著粗氣,抖動白短髭,臉憋得通紅,說不出話來,好久才哼了一聲,跳下船慢騰騰地穿過蘆竹回家去了。
(15)“爺爺生氣了。”女兒淚汪汪地說。
(16)父親淡淡一笑,背對著晚霞,看著那郁郁青青的蘆竹說:“來,我給你做吱吱管兒玩!
1).(1)(3)段為什么反復描寫老人的神態動作?
2).(4)段中說:“他是一個不安分的人”,你認為“兒子”是個怎樣的人?
3).“爺爺”的思想性格特點是什么?
4).本文運用了對比、象征的手法,請舉例說明。
5).作者以《祖傳青瓷碗》為題,其意圖是什么?(最少寫出兩個方面)
6).下列四句名言中,哪兩句與《祖傳青瓷碗》的旨趣最為接近 ( )
A.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B.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C.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D.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風清于老風聲。
答案
1).作者意在突出表現老人失落、悵惘、懷舊的心理。//2).“兒子”是一個不安于現狀,勇于改革進取的青年 //3).勤勞純樸、守舊迂腐 //4).對比:以兒子的勇于改革開拓進取同老人的守舊迂腐相對比 象征:①以“為獨塔式斜拉橋”象征社會主義建設的新事物 ②以祖傳青瓷碗象征舊傳統、舊觀念、舊事物 //5).①以青瓷碗為引文線索;②以象征性的青瓷碗來反映老人的思想性格,反映新舊思想之間的激烈斗爭;③以象征性的青瓷碗說明,要革新開拓就必須打破“神圣”的舊傳統、舊觀念 //6).BD(A項是說的登高望遠,與此文不關聯;C項是哀嘆晚年亦與此文無關系;B項比喻歷史潮流不可阻擋;D項喻青年勝過老年,下一代勝過上一代(這兩項主本文主旨接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