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中秋·月亮’文化集”.
制作“‘中秋·月亮’文化集”
策 劃 者:松木坪中學 彭澤青
項目創意:
1、通過活動,讓同學們搜集與中秋、月亮相關的古詩、詞、文、故事、對聯,感受古代文化,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能力。
2、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鍛煉學生創造能力。
3、以“中秋抒懷”為主題寫作,培養學生寫作能力及感受親情的人文素養。
4、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文的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寫作能力,促進學生讀寫聽說能力的整體發展。
項目名稱: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時間范圍:2003年9月6日~14日(中秋節前后) 參加人員:松木坪中學701班全體同學及語文教師
主要活動:
1、搜集與中秋、月亮有關的古詩、詞、文、故事、對聯、民間傳說等;
2、撰寫對古詩、詞的賞析文章;
3、以“中秋抒懷”為主題寫作,抒發內心的感受,表達對親人、朋友的思念之情;
4、裝訂成冊;
5、活動表彰。
過程描述:
一、激發學生參與活動興趣,明確活動目的。 古詩詞有言:“每逢佳節備思親”、“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又是一年中新佳節來臨之際,一定會觸發同學們對遠方親人、朋友的牽掛、思念之情。但同學們究竟對中秋、月亮有哪些了解呢?還需要作深入的探究。
二、引導學生自己設計活動方案,明確活動步驟。 1、討論交流,從哪些方面感受中秋文化? ——與中秋、月亮有關的詩、詞、文、賦、故事、民間傳說、對聯 2、如何搜集這些材料? ——訪問身邊的長輩,查閱書籍、資料 3、討論搜集資料需做哪些準備工作? ——記錄本、小組分工…… 4、討論活動時間安排 ——9月6日~10日,搜集、整理相關內容; 9月10日(中秋節)晚舉行匯報交流會; 9月11日~14日,整理裝訂成冊。
三、搜集資料,設計制作“‘中秋·月亮’文化集”,注重過程體驗。 (一)因簡就陋地制作“‘中秋·月亮’文化集”,個性化地為其命名。 1、同學們都是用白紙分門別類地整理自己搜集到的古詩、詞、文、對聯、故事、民間傳說,并配有精彩的插圖。 2、集子的命名豐富多彩,富有文化氣息。如“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月是故鄉明”等。 (二)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古詩、詞,并對其作賞析。 不少同學寫出了對自己喜愛的古詩、詞的理解感悟文章。 (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以“中秋抒懷”為主題作文,抒發自己的感悟。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在中秋佳節來臨之際,抒寫對遠方親人、朋友的思念之情。 (二者必居其一)
四、匯報表演 中秋節晚上,同學們就自己搜集、寫作的東西上臺匯報表演,展示個人才華。
五、整理、展覽與總結表彰 1、9月14日晚,我們對全體同學的集子進行了展覽,并投票選出了各類獲獎的名單。如,最佳創意獎、內容豐富獎、真情告白獎、積極參與獎等,全班每位同學都在不同方面被給予了肯定。 2、為了激勵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活動中更積極主動,我們還及時地進行了總結。
附:
1、學生搜集到的有關資料 ①中秋對聯 中天一輪滿,秋野萬里香。 人逢喜事尤其樂,月到中秋分外明。 幾處笙歌留朗月,萬事簫管樂中秋。 地得清秋一半好,窗含明月十分圓。 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 天上月圓,人間月半,月月月圓逢月半。 今宵年尾,明日年頭,年年年尾接年頭。 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 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之中。 冬至冬冬至,每冬先寒節而至。 月明月月明,按月以圓時愈明。 中秋賞月,天月圓,地月缺。 游子思鄉,他鄉苦,本鄉甜。 虎踞迎風爽,溪流印月清。 靜觀萬物,欲平天下有如湖。 佳景四時,最好秋光何況月。 ②古詩、詞、故事(略)
2、學生作文
思 念
徐 穎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這是一個多么美好的中秋之夜,皎潔的月光柔和的灑出它的清輝,給遼闊的大地鋪上了一層柔美的銀光! 月圓象征著團圓、安寧,象征著幸福祥和。在這月圓之時,我不禁有些想家了,月亮綻開笑容,告訴我,故鄉的月更明。媽媽也許在皎潔的月光下吃月餅,妹妹肯定偎依在懷里聽“月亮”的故事,各家各戶也許在盼著月亮開花…… 夜,仍那樣靜。月光下的我變成了幻想天使,我看著那皎潔的月光,思緒萬千,朋友之間的情誼,同學之間的友愛,以及我對遠方親人的思念,都可以向月亮訴說…… “十五的月亮,照在家鄉照在河南,寧靜的夜晚您也思念我也思念……”遠在河南的爸爸,您在他鄉還好嗎?受傷的手可曾痊愈?您習慣那里的生活嗎?工作是否順利?女兒的心中涌出千萬句話,幾百個疑問要對您說。可是,這一切只能埋藏在心底,只能趁這月圓之夜悄悄向月兒訴說,爸爸的愛深似大海,爸爸對我的思念是高高的大山。當我抬頭看那明月時,月亮上似乎有了爸爸的影子,月亮能給大地帶來光明,給天空抹去寂寞;爸爸能給兒子帶來歡笑,給女兒帶來幸福。月亮又能變化多端,有時像圓盤,有時像鐮刀,有時像細細的眉毛。我要是能變,我要變成一只小小的螢火蟲,飛到爸爸的身邊,去為他照亮身邊的一切,去撫慰爸爸那顆孤獨的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望著山邊的明月,心中的思念之情陪同明月慢慢的升上了高空。
案例分析: 本次活動雖然有些稚拙,但對剛入學的初中生來說,具有深遠的影響。 1、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中秋節是大家熟悉的節日,讓學生搜集與此有關的內容,學生的熱情非常高,在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下,提高了學生語文素養。 2、突出了學習的自主性、實踐性。這次活動特別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自己搜集、自由寫作,注重了過程的探究,如設計制作集子等。 3、突出了語文學習的人文性。讓學生抒寫中秋感懷及表達對親人、朋友的思念之情,喚起了學生的情感,有的同學在朗讀自己的文章時,泣不成聲。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