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高中語文教案 > 高三語文教案 > 《在慶祝北京大學建校一百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教學設計1

《在慶祝北京大學建校一百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教學設計1

《在慶祝北京大學建校一百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教學設計1

教學目的 

    一、繼承“五四”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光榮傳統,學習北大人鉆研、求實、創新、向上的優良學風,確立“為中華之騰飛而努力讀書”的抱負。

    二、理清思路,準確把握文意,體會文中寄寓的深情。

    三、理解演說辭的特點,學寫講演稿。

教學設想 

    本文是為慶祝北大百年華誕而作,同時更發表于我國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關鍵時刻,故并非一篇應時之作。只有努力探究思路的拓展,理解它的開合自如,才能較好理解本文所具有的歷史意義。這可以指導學生在劃分結構、理清脈絡的基礎上完成。

    此外,理解“講話”還建立在對中國歷史,特別是中國近現代史充分了解的基礎上。這樣教師可針對學生情況提供必要的參考資料。這堂課可開展網絡教學。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學生利用網絡提供信息自主閱讀,掃清閱讀障礙,理清整體思路。

第二課時,理清局部思路,體會演說辭的特點,加深理解主旨。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一、通過對結構層次的分析把握文章的總體思路。

二、明確理清總體思路的基本方法。

教學步驟  

  一、簡介背景,導人課文

    1998年5月4日,作為我國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的北大,在經歷了一個世紀的風風雨雨后,迎來了自己的百年華誕。這一天,來自世界各地的教育專家、中共中央、國家機關有關部門的負責人及北大歷任校長和校友代表八千多人歡聚人民大會堂舉行了盛大的慶典。江澤民、李鵬、朱镕基、李瑞環、李嵐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也出席大會。會上,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發表了這篇熱情洋溢的講話。

    “繼承和發揚五四運動的光榮傳統,努力擔當起振興中華的歷史使命,創造出無愧于時代和人民的業績”,這不僅是總書記對北大學生的殷切寄語,更是對青年一代的無限期望。今天,讓我們重讀“講話”,走近北大,感受這座世紀學府的精神魅力,走近江總書記,去聆聽一代領導人的深情囑托。

    二、明確本課學習重點和基本要求

    三、指導學生利用網絡自主閱讀,獲得總體認識,基本從整體上把握文意

    1.自主閱讀,教師作個別指導。

    2.集體討論,整體感知。

    從時間上看,這篇講話發表于慶祝北大建校百年的大會上,是篇賀辭,但從內容上看,它絕不僅是限于一校一地的講演,而是面向全黨、全國、全社會,尤其是教育界、知識界和全國青年的一篇講話。它高屋建瓴,站在民族發展的高度,從中國革命歷史談到北大百年歷程,從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到高等院校所擔負的責任,從五四精神到對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歷史發展到今天,面對著翩翩而來的新世紀,面對著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我們的大學、我們的教育該如何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我們的青年該怎樣繼承、發揚五四愛國傳統,勇敢擔當起歷史賦予的重任,使我們的民族以嶄新的姿態邁向無限美好的未來,這是每一位處在世紀之交的愛國青年應做的思考。特別是在5月4日,這個愛國運動的紀念日,這個中國青年的節日里,江總書記以這樣一篇熱情的講演,表達了對青年的殷殷期望,引起了我們對歷史責任的深深思索,意義深遠,給人以激勵和鼓舞。 

    學習此文,一定要結合背景,理解這篇演說辭的特殊意義,準確把握文意,體味其中寄寓的深情。

    四、梳理結構,理清文章總體思路

    1.要求學生在初步理解的基礎上再讀全文,摘錄文中詞、句來概括各自然段主要內容。

    2.劃分結構層次,列出結構提綱。

    3.全班于網上交流,不求一致,只要言之有理,自圓其說,能夠領會到作者的思路是有所拓展——由北大及于全國,由北大人及于全國各界青年,同時又逐層深入——由回顧歷史,到正視現實,展望未來;由事實的揭示升華到歷史經驗的總結。

  (附:教師分析)

    本文共18個自然段,大體上可分為五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

    對北大百年華誕表示祝賀,向廣大教育工作者致以親切的問候,對出席慶祝大會的各界人士表示歡迎。

    第二部分:(2~6段)

回顧百年歷史,揭示光榮傳統。

1.揭示北大誕生的歷史背景及意義

(1)歷史背景: ①列強人侵,民族危亡

                  ②發生了戊戌變法

③一批愛國志士喊出“興學圖強”的口號

  (2)北大(和其它一些高等學府)創建的意義:   

  ①標志著中國現代教育事業的開端

  ②標志著中國人民尋求新知識、挽救民族危亡的強烈愿望

  2.中華民族百年歷史的概括回顧——發生了“歷史性轉折和巨變”

  ①本世紀上半葉:建立新中國

  ②本世紀下半葉:走上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

  ③展望前景(下個世紀):中華民族全面振興

  3.對北大歷史作用及地位的高度評價:“隨著時代的步伐前進,成為享譽中外的著名學府。”(綜合評價)

  (1)有光榮的革命傳統

  ①“中心”、“策源地”、“最早傳播”

  ②英才輩出:中共主要創始人、早期著名活動家、新文化運動先驅、著名進步學者

  (2)是重要的教育學術文化陣地

  4.總結優良傳統,號召發揚光大  

  引用魯迅先生的評價,揭示北大光榮傳統和優良學風,闡明其價值(意義)——自強不息、開拓進取的民族精神的體現,使北大永葆生機的精神動力。最后號召全體要“發揚光大”。

  5.號召“風華正茂的同學們”“千萬珍惜”大學時代。

  由個人大學歲月的回顧,引申歸納出當時廣大進步愛國青年的優良傳統,由贊許五十多年前的進步青年,再引申出對當代學子的希望。

  以上各段,思路是逐步拓展,又層層深入。從北大百年歷史回顧擴展到祖國世紀滄桑,又自全國復歸于對北大的評價,思路開合自如,“小大由之”;自事實的揭示升華到對歷史經驗的總結,白對學校的高度評價及對學子的殷切期望。思路在步步展開中得到升華、提高。

  第三部分:(7~10段)

  闡述科教興國戰略和實現這一戰略的任務要求。

  1.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實現宏偉目標,我們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施科教

  2.從當今世界形勢看我國當今任務,從鄧小平理論的指導開發到“戰略”的實踐,從而得出“全黨、全社會要高度重視知識創新、人才開發”的結論。

  3.教育改革的發展方向和任務。

  4.大學建設的任務與要求

  如果說第二部分是在回顧歷史的基礎上提出期望,那么這第三部分則是分析現實,明確任務。由國際形勢看國內形勢,由建設社會主義的整體事業看科教領域的任務要求,進而又對高等教育提出了更為具體的要求。由宏觀到微觀,思路仍是層層深入,遞進,要求也更為明確而具體。

  第四部分:(11~16段)

  向青年提出希望:

1.學習科學文化與加強思想修養相統一。

2.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社會實踐相統一。

3.實現自身價值與服務祖國人民相統一。

4.樹立遠大理想與進行艱苦奮斗相統一。

第五部分:(17、18段)

    展望未來,寄托希望,這是全篇的概括、總結,又是主題的升華、提高。

    縱觀全篇,從中國革命歷史談到北大百年歷程,從五四光榮傳統到對青年的殷切期望,從世界的迅猛發展談到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及對教育的任務要求。最后由“北大同學”及于“所有高等院校的大學生”,再及于“全國各界青年”,表明這不是一篇僅限于北大校慶的應景文章,也非僅限于教育領域的普通演講,而是“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具有戰略全局性和歷史長期性的指導性文獻。

    五、回顧全文,體會理清文章總體思路的一些方法(自由討論、發言、教師幫助梳理、總結)

    通過前面的講析我們已經明確,理清思路就是要透過文章表面的語言形式,弄清文章段落間、句子間是怎樣互相聯系,組成一個整體,從而有效地表達主旨的,以及這樣組織的道理所在。好文章的思路都具有嚴密的邏輯性,這種邏輯性首先表現為結構的條理性。所以我們在理清思路時,往往是分析文章結構的條理性,探究段落間的層次關系,理清材料組織所依從的順序。但僅分析結構、劃分段落層次,歸納了段意并不等于理清了思路,還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究這樣安排結構的道理。思路的總的依據和出發點、歸宿點是文章的主旨,因此還要在整體感知,初步把握主旨的前提下去探究思路、理清脈絡,從而更深地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一般的,理清總體思路,我們大致可以分作這樣幾步:

    第一步:整體把握課文,根據文章劃分段落層次。

    第二步:概括出各段中心。

    第三步:探究思路。我們可以自覺設置問題,對這一思路的展開提出質疑,在解疑中達到對作者的理解。也可以進行多角度思維,假設出多種結構安排,將文章思路與自己的設想作比較,從比較中體會作者的構思。

    這一環節中,我們可以關注文章上下文照應、銜接的語言線索,明確段落間的邏輯關系,弄清全篇的寫作順序,理解上下文意義的內在聯系等,這樣便可以較準確地理清文章總體思路,以便于更深入地理解全篇。

  六、布置作業 :

    1.回答問題:

    ①北大是在怎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的?

    ②為什么“此時此刻”,江總書記會想到自己五十年前的大學歲月?這一部分具有怎樣的作用?

    2.任選一段作理清局部思路的訓練。

    3.找出初中第五冊《最后一次講演》及高一課本中《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兩篇文章,體味三篇文章在語言上的特色。

資料附錄: 

    (一)詞語

1.民不聊生:人民沒有辦法生活。(聊:憑借。)

2.端倪:事情的眉目;頭緒。

3.砥礪:磨煉。

  4.夢寐以求:睡夢中都想著尋找,形容迫切地希望。

  5.知識經濟:是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的“簡稱”。1996年,由總部設在巴黎、以發達國家為主要成員國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在國際組織文件中第一次正式使用。該組織在其報告中對知識經濟的內涵進行了界定,即“知識經濟是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和使用上的經濟”。

  (二)關于“北大”

    北京大學原名京師大學堂。它誕生于清末民族危亡之時。為了救亡圖存,1898年,在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志士的推動下,光緒皇帝頒布《明定國是詔》宣布變法,設立京師大學堂。當時大學堂不僅是全國最高學府,而且也是負責管轄各省學堂的全國最高行政機關。戊戌變法失敗后,各種新政多被廢止,唯大學堂“以萌芽早,得不廢”。1912年5月1日,京師大學堂改稱‘‘i匕京大學”,原大學堂總監督改稱校長。所以嚴復,這位近代中國杰出的啟蒙思想家、翻譯家、教育家,成為北大首任校長。1916年12月,教育家蔡元培任北大校長,整頓校風,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形成了北大獨特的學術環境與學術空氣。

  1998年,北大百年校慶時任校長是陳佳洱院士。一百年來,北大培養了近20萬名畢業生,其中很多人在影響和推動中國近現代思想理論、科學文化和高等教育發展的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至1998年,北大已有8個學院、23個系、52個研究所、63個研究中心、42個國家重點學科、1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4個國家重點學科專業實驗室,成為推進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一個重要教育中心和科學研究中心。

  (三)課文涉及的相關信息:

    1.戊戌變法

  發生于戊戌年(1898)的資產階級改良主義運動。以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為首的改良主義者,想在保持皇權的基礎上由皇帝自上而下地變法維新,實行改良。1898年6月11日,光緒皇帝接受改良派主張,頒發“明定國是”詔書,宣布變法。但遭到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的反對。9月21日,慈禧把光緒皇帝囚禁中南海瀛臺,廢除一切新法令,變法失敗。因變法共經歷103天,歷史上又稱作“百日維新”。   

    在民族尚未掌握自己命運的情況下提出“興學圖強”,希望以廢八股、學西學來拯救國家是不切實際的,證明資產階級不能救中國。但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戊戌變法有其進步的意義。

    2.北大“是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和五四運動策源地……都曾在這里工作或學習過”。

    1915年起,一場以愛國救亡為主旨,以“民主、科學”為旗幟的新文化運動率先在北大興起。陳獨秀、李大釗、魯迅、錢玄同、胡適、劉半農、馬寅初、馬敘倫、李四光等一大批學者和具有革新思想的人物云集北大,民主、科學精神日趨濃厚。陳獨秀等主編的《新青年》,李大釗等創辦的《每周評論》,北大學生編的《新潮》及稍后魯迅大力支持的《語絲》等刊物均是以北大為基地的。北大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

    1919年5月4日,北大率先舉起反帝反封建的大旗,為喚起民眾覺醒、挽救民族危亡貢獻了力量,被公認為主五四”愛國運動的發祥地。

    同時,北大還是我國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最早基地,中國共產黨誕生的衣胞之地和我黨早期活動的主要場所。自1918年始,以時任北大教授的李大釗為代表,北大先進知識分子成為在中國研究和傳播馬克思主義的第一批力量。1920年李大釗發起創立了中南北方第一個中國共產黨支部,發展13名黨員。據統計,黨的“一大”前全國8個地方黨組織主要領導人中有6位是北大師生或校友;全國僅有的53位黨員中有21名北大師生或校友;參加黨的“一大”的13名代表中有5位北大的師生或校友。

    此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北大的廣大愛國進步師生發揚“五四”精神,從“三·一八”慘案到“一·二一”慘案,從“一二·九”運動到反饑餓、反內戰、反迫害運動,都站在最前列,為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和中國革命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

    3.“北大作為我國重要的教育學術文化陣地……改革事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北大歷來開風氣之先,中國現代高等教育的眾多學科,都是在北大率先創立的。50年代成立了我國第一個物理研究室,60年代在世界上首次研究成功具有生物活力的蛋白質——人工合成牛胰島素,使人類進入了用人工合成方法研究蛋白質的新階段。70年代研制成功中國第一臺每秒運算百萬次的電子計算機。80年代北大方正研制的計算機——激光漢字編輯排版系統,使中國印刷業告別鉛與火,跨人光與電的時代。

    如今,在北大學習工作過的兩院院士達378人,僅在北大地質學系學習和工作過的就達57人,中科院數學學部三分之二的院士來自北大,我國哲學界最有影響的4位學者也均出自北大。可以說北大人創造的學術成果不僅對北大,而且對中國的文化科學發展都產生深遠影響。北大不愧為“學術殿堂”“文化重鎮”和“人才寶庫”。

    4.“魯迅先生說過:‘北大是常為新的,改進的運動的先稀,要使中國向著好的,往上的道路走。”’

    1925年,北大27周年紀念。當時在北大任教的魯迅應學生會之邀寫下《我觀北大》。文中以“北大派”自居,并指出北大的兩個特點。第一,北大是常為新的,改進的運動的先稀,要使中國向著好的、往上的道路走。第二,北大是常與黑暗勢力抗戰的,即使只有自己。   

    5.“尊重知識,尊重人才。”(見《Z叫、平文選》1977年5月24日《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及1978年8月8日《關于科學和教育工作的幾點意見》等文)

    6.“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參見伊叫、平文選》(三卷)《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談話要點》(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一、通過對句間邏輯關系的分析,理清語段的思路。

二、體會演說辭的特點。

教學步驟   

一、檢查上節課作業 ,導入  本課

  以第13自然段為例,進行局部思路的訓練。

    本段共七句話。第一句是總說,直接清楚地表達了對青年寄寓的厚望。后面六句是對這一觀點的具體闡釋。“首先要刻苦學習”與“要學有專長”是對“學習科學文化”的具體闡述。前者揭示了它的重要性,后者解說了“努力學習”的含義,即學什么?不僅應學有專長,而且努力拓寬知識面,用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豐富和提高自己。在論說了“刻苦學習科學文化”之后,“求知與修養相結合,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優秀文化傳統”將語意過渡到對“加強思想修養’’的論述。接下來的兩句分別從反、正兩個面對比,論述了加強思想修養的重要性,揭示了“思想修養”的涵義。

  本段的思路可以用如下層次關系表示:

    ①/③///④//⑤///⑥⑦

  理清局部思路,特別是段落的思路,要注意語序的安排,分析段落中句與句間的邏輯關系,這時可以關注具有關鍵性作用或提示性作用的詞語,如關聯詞、指示代詞、表明層次先后的詞語等,抓住關鍵,理清思路。

  二、體會本文的語言特色

    1.教師簡介:

    本文的思路非常清晰,條理性極強,因為它是一篇演講,是直接面對聽眾,以口語的形式表達出來的,這樣才能為人所接受,易于理解,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

  文章開篇首先根據此次大會的內容表達祝賀之意,并向廣大教育工作者致以親切問候,向參與大會的來賓表示歡迎。這都是講演的基本形式。

    講演稿又叫演說辭,它是一種應用性文體。賀辭、悼詞、宣傳鼓動辭、報告辭等,均屬此列。在內容上,應視有關集會或活動的要求而定,力求中心明確,言之有物;在表達上,偏重于議論、說明,同時兼用必要的記敘、抒情,力求條理清晰,要言不繁。

  無論哪——種演說辭,都應該具有針對性。應該根據演講的目的,演說的場合、聽眾及演說者的身份、地位等,有的放矢。

  2.啟發學生思考,自己完成歸納總結:

    我們以前曾經學習過聞一多先生在昆明追悼被國民黨反動派暗殺的李公樸先生的大會上所作的《最后——次講演》,那擲地有聲的語言至今仿佛還回蕩在耳邊。在上一個單元,我們已經學過1883年3月17日,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滿含深情的講話,它們都同本文一樣,是演說辭。請同學結合這兩篇文章,體會本文的語言特色,總結歸納出演說辭的—些基本特點。

    語言上:

    ①句式齊整:或駢散結合,或善于排比、對偶等句式,具有整飭美、音樂美,以加強感情的表達。

    如:本文中“這樣的大學,應該是培養和造就高素質的創造性人才的搖籃,應該是認識未知世界……應該是……應該是民族優秀文化與世界先進文明成果交流借鑒的橋梁”。以四個“應該是”造成排比,氣勢強大。

    ②善用短句、呼喚語等,充滿感情,寓于感召力。

    如《最后一次講演》:“今天,這里有沒有特務?你站出來!是好漢的站出來!你出來講!憑什么要殺死李先生?”

    面對面與敵人直接交鋒,憤怒之情溢于言表。江總書記講話中也多次有對“同志們,朋友們”“同學們”的熱情呼喚,親切自然而富感召力。

    ③運用比喻、對偶、排比、反問、反復等修辭,形象生動,增強感染力。

    如本文“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是知識常新和發展的源泉,是檢驗真理的試金石”。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中“他對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們當做蛛絲一樣輕輕拂去”。

    比喻以形象的語言揭示實質,表達感情易于為人理解與接受。

    而在《最后一次講演》中運用大量反問、設問。前者直接揭露敵人的卑劣行徑,語氣更堅決,態度更鮮明,批判的力量更強烈。后者引人深思,喚起聽眾的共鳴。

    內容上:

    ①針對性。有的放矢,無泛泛而談。   

    ②啟發性。通過充實的內容,曉之以理,使聽眾心悅誠服地接受演說辭要闡明的觀點,明確努力的方向和行動的目標。

    ③感染力。演說辭是說給人聽的,語言明白曉暢,自然樸素,是產生感染力的先決條件。如本文江總書記從自身大學生活談起,進而希望當代青年應珍惜大學時代。由于能夠現身說法,與聽眾情感上的交流,富于感染力。同時全文自始至終飽含著老一輩對青年的殷切期望,感情真摯,語重心長。這些都使文章富于感染力,影響深遠。

    三、布置思考題,加深理解

    1.江總書記對青年提出的四點希望都是以“A”與“B”的形式出現的,你認為“A”與“B”

并重還是有所側重,并具體說明。

    2.概括這篇《講話》的主旨。

    四、布置作業 ,進行知識、能力拓展

    1.這篇講演熱情洋溢,富于感染力。其中有很多格言警句瑯瑯上口又蘊含深意。請摘錄并試著以這樣的形式總結出自己的生活感悟,可在同學間交流。

    2.江總書記提出,希望“廣大青年一定要虛心向革命先輩和人民群眾學習,在為祖國的竭誠奉獻中煥發出青春的絢麗光彩”。請收集“革命先輩”或“人民群眾”中能將“實現自身價值與服務祖國人民相統一”的范例。

    3.學習《講話》,結合自身,擬寫一篇講演稿在主題班會上發言。題目自擬,但要主題集中,符合講演稿的基本要求

《在慶祝北京大學建校一百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教學設計1 相關內容: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湘乡市| 安化县| 台东市| 云南省| 白银市| 礼泉县| 区。| 无锡市| 措美县| 兰考县| 文山县| 江山市| 拜城县| 清流县| 沧州市| 南和县| 南投市| 湘潭县| 岳池县| 华亭县| 东乌珠穆沁旗| 保山市| 错那县| 兴安县| 广安市| 仁寿县| 潜江市| 阳西县| 广河县| 延庆县| 厦门市| 波密县| 六安市| 安塞县| 深泽县| 绥江县| 威信县| 长宁区| 长宁县| 鲁甸县| 新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