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與科幻小說
一 了解寓言故事和科幻小說的基本特點
二 練習編寫寓言故事或科幻小說
寓言是含有諷喻或明顯教育意義的故事;科幻小說以小說形式來描述奇特的科學幻想,具有“科學”“幻想”“小說”三個因素,即它描述的是幻想,而不是現實;這幻想是科學的,而不是胡思亂想;它通過小說來表現,具有小說的特點。
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較短小,具有故事情節。故事的主人公,有的是人,更多的情況下是人格化了的動物、植物或自然界中其他東西和現象。通過故事借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富有教育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從簡單的故事中體現出來。其主旨在于表現對于某種生活現象、心理或行為的批評,或提供某種經驗教訓。
寫寓言可以運用夸張和擬人等修辭手法。如《愚公移山》運用了夸張的手法;《狼和小羊》《鷸蚌相爭》等寓言,運用了擬人的手法。
編寫寓言故事可以借鑒前人的作品。課文中我們學過古今中外不少寓言故事,課外可以讀一讀劉伯溫的《郁離子》,以及法國拉·封丹、德國萊辛、俄國克雷洛夫等著名寓言作家的作品。在你閱讀這些經典寓言故事時,聯系當前的某種社會現象,也許此時在你的腦海里已經閃現出一則你創作的新寓言了。
科幻小說要把科學和藝術很好地結合起來,用科學知識武裝人們的頭腦,鼓舞人們展望科學的美好前景,激發人們求知與探索的熱情。
學習寫科幻小說一般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一、科學性。科幻小說所描寫的故事盡管不是事實,但必須在科學原理上站得住腳。科幻小說的先驅儒勒·凡爾納的長篇小說《從地球到月球》,描寫主人公乘炮彈到月亮上去,在當時這自然不是事實,但作品中復雜的數學計算,在理論上證明飛到月球上去是可能的。
二、預見性。科幻小說還應具有預見性,它所描述的內容,應當是人類科學實踐所未曾達到的領域,但又是在目前科學條件的基礎上所做的合理的推斷與假設,在未來有成為現實的可能。這樣,才能給人以啟迪,激發人們去進行新的探索。
三、文藝性。科幻小說是用文藝形式提出科學課題,因而必須具備一般小說的特點。它要求有典型環境的描寫,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有曲折生動的故事情節和完整的結構。這樣才能引人入勝,引導讀者在科學幻想的世界中遨游。
一 片段練習
從下面兩題中任選一題,寫一個片段(或短文)。
1.編一則寓言規勸有某種缺點的人。
2.想像納米技術將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的變化。
二 整篇作文
從下面的題目中任選一個,或自擬題目。
1.編一則寓言。
2.以“時空旅行”為話題,寫一篇科幻小說。
3.欣賞下面的漫畫《參觀實驗田》,據此寫一篇科幻小說。
影片《人工智能》故事梗概
21世紀中期,溫室效應累積的惡果已經使世界面目全非,兩極冰冠消融,海平面上升,像威尼斯、紐約這樣的城市已經不復存在。以最低的能耗謀求發展成為人類的指導方針,機器人得以普及,其制造技術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科學家已經能夠制造出外表與人無二的機器人。套用當時科學界的理論來說,這種類人機器人與真人的關鍵區別僅在于他們不能區分什么是真正的愛——盡管只要打開他們身上控制愛的開關,他們就會對主人報以無限的愛。
溫斯頓夫婦本來有一個兒子馬丁,但他十一歲時卻被醫生宣布為要永遠躺在醫院的休眠艙中。為了給妻子莫尼卡的生活增添樂趣,溫斯頓領養了小機器人大衛。
一開始,大衛的出現讓莫尼卡驚慌失措,無法接受。但很快地,天真的大衛就贏得了莫尼卡的喜愛。然而,這種和諧的生活卻被莫尼卡真正的兒子馬丁的突然康復所打破。馬丁把這個趁他不在闖入家中的兄弟當成機器玩具,并利用大衛的天真,屢屢在小機器人和母親莫尼卡之間制造裂痕。終于,在溫斯頓的堅持下,莫尼卡將大衛和他的玩具機器熊特德一起拋到了郊外。
流浪過程中,大衛遇到了“機器人舞男”喬,并和他一起遭圍捕隊捕獲。他們和其他一些機器人被關進鐵籠,帶到了一家以殘害機器人吸引顧客的娛樂中心。在這里大衛目睹了機器人被人用各種殘忍方法殘殺的恐怖景象。當大衛也被拉到臺上,他哭喊著求救。他不相信其他機器人所說的“機器人都會有這樣的結局”,他不想這樣死去,他想念媽媽,渴望像真正的人一樣生活,享受愛與被愛。終于,人性中的博愛與良知被喚醒,觀眾們沖向舞臺。大衛、特德和喬乘亂逃脫。
變成人類的夢想主導著大衛的思想。喬幫助他來到一座被海水浸泡的城市,因為據說只有霍比博士一個人有可能讓大衛夢想成真,而他就住在這里。
盡管大衛的表現已經超越了正常機器人的行為準則,但霍比博士仍給了一個令他絕望的回答:機器人變成人太難,以至于根本沒有這種可能。
大衛躍入大海,他難以接受這種現實。喬將他從海底救起,二人相依在殘破巨廈的樓頂。這時一只飛船幽靈般地趕到,捉走了喬。
大衛帶著特德駕駛飛船來到海底。在一座沉入海底的女神像前,熄滅了飛船的發動機。他一遍一遍地向女神祈禱,祈求她讓他變成真正的人。女神的臉上掛著的是一成不變的微笑。大衛不斷地祈禱,直到世界滄桑巨變。他就那樣一動不動,大大的雙眼透過無邊的黑暗搜索希望,一天又一天,任兩千年的歲月悄然而逝。
一只纖細的手拂去大衛飛船舷窗上厚厚的沉積物,大衛被驚醒了。他蹣跚地走出飛船,外面的海底已變成陸地,只有他前面的長著翅膀的女神笑容依然。大衛伸出手,可是剛一接觸到女神,它便在頃刻間坍塌,化為碎片。這時,一個四肢退化得細若麻稈的人將手搭在大衛的頭上,于是他所有的記憶以及思想都釋放出來。
后來大衛才知道,他已經身處兩千年后的世界,兩千年前的人類已經滅絕,新人類希望通過他解開人類之謎。
大衛請求未來人讓他的母親復活,未來人告訴他,沒有DNA信息他們也無能為力。當特德從體內掏出了一綹莫尼卡的長發時,未來人答應了大衛的請求,但同時提醒大衛:他們的技術只能讓他的母親存活一天。
這一天,大衛就像一個離開母親多年的浪子,像一個真正的男孩,將自己內心積存的對母親的摯愛盡情釋放。他沒有告訴母親事情的真相,他要用愛使母親度過最快樂的一天。這天夜晚,莫尼卡幸福地睡去了,這一睡意味著永遠。
大衛也睡去了,這是他一生中第一次睡著了,夢中他去了他想去的地方,那是他的家。
本文可以引發出有關人性、愛和未來的話題,從整體上看,表達的是對人類未來的隱憂。兩千年后,對地球的新的主人來說,人類的歷史已經成為一個謎,就如同恐龍之于今天的我們。人類未來的歷史是否真的這么短暫,并非故事要回答的問題,故事的主題在于用機器人對變人夢想的追尋,來剖析人類心靈的本質,其思考深度在科幻故事中是少見的。
貪心的狐貍
郁離子住在山里,養了幾只母雞。
有一天半夜,一陣雞叫,狐貍從雞塒里拖去一只雞。郁離子連忙去追趕,追得滿頭大汗,沒有追到狐貍。
郁離子猜到狐貍這次既然得了便宜,決不會就此罷休,就在雞塒旁邊守著。果然第二天半夜里狐貍又來了。為了不把狐貍驚走,郁離子沉住氣,等狐貍進了雞塒,又咬住了一只雞,他才從后面把狐貍捉住。
說也奇怪,這狐貍雖然已經被捉,可是不管你怎么用力拉,它總死命咬著這雞不放。郁離子嘆道:“貪心的狐貍啊!你真可以說是至死不悟了。可是像你這樣的多著呢!有些貪財的人和你半斤八兩,相差不多。”
故事見《郁離子》(劉基)
《郁離子》很善于以小喻大,以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揭示貪心者的貪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