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駕駛與保養》教學要求---(三)汽車駕駛技術
本模塊以汽車為載體,為學生提供了接觸、學習和應用現代社會常用技術的機會,可以培養學生對技術的情感與興趣,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和評價技術以及保養技術產品,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
本模塊有4個主題組成:汽車構造與工作原理、汽車駕駛有關法規、汽車駕駛技術和汽車例行保養。
本模塊的學習內容,可以使學生親身感受日常生活中現代技術的真實存在,有利于學生體驗和領悟學習技術的過程與方法、發展學生的技術實踐能力、促進學生樹立交通安全意識、駕駛員道德規范意識和環境保護意識;同時,還有利于滲透一定的職業教育內容。這些對提高學生在未來社會的適應性以及培養他們終身學習的能力都是具有重要價值的。
本模塊的教學,應強調讓學生親身經歷汽車駕駛與例行保養的實踐。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在指導學生學習汽車駕駛基本操作方法的同時,還應注意對其駕駛動作協調性的訓練;同時,應強調進行交通安全教育。
(三)汽車駕駛技術
[內容標準]
1.知道汽車的主要操縱機件、儀表及開關的名稱,熟悉其位置,了解其作用,并掌握其正確的操作方法。
2.學會發動機的起動與停熄,初步掌握汽車起步、變速、轉向、制動、停車和倒車等的基本操作方法,能保持操作動作的協調。
[學習要求]
1.主要駕駛操縱機件、儀表及開關
學會正確識別并能說出汽車的操縱機件,包括方向盤、喇叭、變速操縱桿、駐車操縱桿、加速踏板、制動踏板等。
學會正確識別并能說出汽車的主要儀表,包括車速里程表、水溫表、機油壓力表、發動機轉速表等。
知道主要開關有:點火開關、風窗雨刮開關、燈光開關等
熟悉這些操縱機件、儀表及開關位置,了解其作用,并掌握其正確的操作方法。
2.駕駛前的準備
了解駕駛前的準備,包括駕車前有充足的睡眠,檢查汽油、機油、冷卻液、燈光、制動等是否正常;上車前應環繞車身外部進行檢查,目測輪胎的充氣狀況,觀察車輛四周交通等情況;上車后調整坐姿、座椅、后視鏡等。
3.發動機的起動與停熄
了解起動是由車鑰匙打開點火開關,接通蓄電池與起動機之間的電路,起動機把蓄電池的電能轉換為機械能驅動發動機工作,實現發動機起動的過程。
了解關閉發動機的基本方法:踩下離合器、踩下制動踏板、拉緊駐車制動、變速桿掛入空檔位置。
4.駕駛操作技術
初步掌握汽車的加速、減速、轉向、倒車的基本操作方法。
了解汽車變速的種類、變速原理、變速器的檔位等,掌握汽車的變速操作。
了解汽車制動、駐車、停車操作方法與注意事項,掌握汽車的制動方法。
5.汽車安全駕駛
掌握汽車安全駕駛的重要性,熟知駕駛中應注意的安全問題。
了解汽車的安全駕駛的主要內容,包括做好行車前的準備、帶好安全帶、正確控制車速、不可強行超車、變更車道易早、減速會車、注意燈光的使用、車速和汽車制動距離的關系等。
6.樹立交通安全意識,培養駕駛人道德規范意識
知道汽車的安全技術包括主動安全和被動安全,主動安全就是要求防范事故于未然,被動安全就是要求在發生事故時,能夠保護乘員。
樹立“對他人負責”和“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