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選服裝款式的設計與制作》一節教學設計
通用技術課程選修模塊——服裝及其設計《自選服裝款式的設計與制作》一節教學設計北師大天津附中 李秀田一、教學內容分析 服裝設計是妥善處理服裝的造型、材料、色彩、裁剪及其縫制工藝各個環節關系的過程。在教學中,應當避免機械的、單一的技能訓練,重視改進教學方法,強調學生在學習中技能的形成、思想方法的掌握和文化的領悟三者之間的統一,以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 《服裝及其設計》教科書以劉明同學為線索,引導學生親歷了服裝設計、簡單制作及交流與評價等技術活動的基本過程,。在這個基本過程中,教師應密切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激發學生對技術問題的興趣和研究愿望,促使學生主動、有效地參與設計過程,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提出問題,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運用各種技術交流和評價手段豐富設計過程,以使學生獲得比較完整的體驗,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 本節課課型是一節綜合實踐課,在學生對服裝及其設計有一定認識,有一定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互為同學設計一件簡單的服裝,并完成搜集資料、人體測量、制圖裁剪、熨燙縫制等工藝流程,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 結合本課的特點,特別提倡合作學習,在整個服裝及其設計的工藝流程中都可以讓學生分工協作完成某個技術任務。在合作學習過程中,要注意調動每個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注重分工的合理性和均衡性;發揮小組全體成員的作用,形成優勢互補;激發每個小組團體成員的集體榮譽感,加強成員之間、小組之間的及時溝通和交流,培養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形成與他人協作、分享與共進的態度和團隊精神。二、教學對象分析 高中學生的想象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批判精神都達了新的水平,正處于創造力發展的重要階段。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想象、懷疑和批判。例如對于學生設計的服裝不要輕易否定,要找出合理的、閃光的地方。要營造民主、活躍、進取的學習氛圍;應充分利用《服裝及其設計》教科書的內容載體,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教師應充分“習作”“試一試”“技術實習”等欄目的教學,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敢于創新、善于創造的精神和勇氣,使學生的創造潛能得到良好的引導和有效的開發,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三、教學目標及分析 (1)了解服裝及其設計的基本知識,理解自己所從事的活動在整個服裝及其設計的位置,掌握自己所從事的活動一般程序和基本技能。 (2)理解服裝設計的概念和服裝設計的基本要素。 (3)初步學會設計一件簡單的服裝,并完成搜集資料、人體測量、制圖裁剪、熨燙縫制等工藝流程。 (4)在教學過程中,領引學生初步學會從技術的角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能多角度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提高審美能力,發展創新意識。 (5)經歷服裝及其設計的一般過程,初步掌握服裝及其設計基本的技術學習方法和技術探究方法。 (6)引領學生安全而又負責任地完成自選款式服裝的設計與制作,養成從事技術活動必須具備的品質。 (7)在教學中培養學生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形成與他人協作、分享與共進的態度和團隊精神。教學重點:根據各小組的分工不同,各個小組都有自己的教學重點資料組:快速、準確地在網上查找相關資料,并分類收藏在文件夾中。裁剪組:能根據自選服裝款式的要求,完成人體測量、制圖、裁剪工藝。包縫組:正確使用包縫機,將毛邊包縫。制作組:正確使用縫紉機,運用幾種針法,使衣片變為服裝。熨燙組:安全使用電熨斗,使服裝錦上添花。教學難點:了解服裝及其設計的基本知識,理解自己所從事的活動在整個服裝及其設計的位置,掌握自己所從事的活動一般程序和基本技能。四、教學策略及媒體運用 自選服裝款式的設計與制作是服裝及其設計教學中,一項難度較高且非常重要的內容,它要求學生有一定的審美能力、美學和文化素養,同時要理解服裝造型的工藝流程,更重要的是要求學生能靈活運用所學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根據自選服裝款式的造型要求,創造性地完成教學任務,是一個學生美學素養、技術素養、創新能力、動手實踐能力的綜合體現。 教學首先進行講解,板書圖示,傳授要領和程序;然后進行示范,最后學生練習,教師輔導。 又因自選服裝款式的設計與制作,是使設計構思進一步物化的過程,需占用一定的時間,所以我們的教學方式采用合作教學的模式,即按照服裝物化的過程,把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小組之間既有分工又有合作,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又節省了教學時間。五、教學準備 計算機、有關圖書雜志、皮軟尺、直尺、畫粉、裁案、布料、針、線、縫紉機、包縫機、熨臺、人體模特六、教學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