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 一切從實際出發
第一課 一切從實際出發
課題:自然界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
目的:理解原理和方法論;識記基本前提
難點:人類產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與發展也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
重點:原理和方法論的運用
教法:邊讀邊議
教法建議
1、人類產生前自然界是客觀存在的:教師可以課下讓學生查找資料,看一看地理學、生物學等學科對宇宙、生命和人類起源的問題的理解,上課時教師進行總結得出結論。教師也可以通過各種直觀的視頻材料或掛圖進行說明。
2、人類產生后,自然界的存在和發展是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的:這一點教師可以針對某一典型的具體事物說明,人類產生以后,人類對自然物的利用和改造仍然必須遵循客觀事物本身的屬性和規律。
教程:
【復舊】世界觀——哲學;哲學——具體科學;世界觀——方法論
【導新】人類的兩項基本活動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人們在思考,世界的本質是什么?世界是誰創造的?
基督教有“六日工程說”:說上帝是世界的創造主,創造世界只花了六天。第一天創造了光;第二天創造了天堂;第三天創造了植物;第四天創造了太陽、月亮、星星;第五天創造了各種動物;第六天按照自己的形象創造了人類;第七天休息,所以后來每七天為一周。中國有盤古開天地,女媧造人的傳說。這都是荒謬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世界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世界的本質是物質。而客觀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類社會。
【導學檢測】(投影)
1.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① 而存在。
閱讀教材第四、五段思考:
為什么說宇宙天體是客觀的?
閱讀教材第六、七段思考:
為什么說生物的產生是客觀的?
閱讀教材第八段思考:
為什么說人類的產生是客觀的?
由以上得出結論:自然界既不是 產物,也不可能是 產物。自然界本來就是 存在的。
2.人類產生之后, 自然界的存在與發展也不以人的意識為② 。無論是利用自然物, 還是改造自然物。其基礎、前提是客觀存在的自然物及其③ 。
閱讀教材第十一至十三段思考:
人們利用自然的根本前提是什么?
閱讀教材第十四至十五段思考:
人們改造自然物的基礎和前提又是什么?
閱讀教材第十六段思考:
人類有意識地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基本前提是什么?承認自然界的客觀性。
結論:我們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時候,務必要 、 、 ,學會與自然 。
綜合上面的1、2兩個問題,得出的總結論是: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識而存在;在人類產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與發展也不依賴于人的意識。所以說,自然界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