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課 把握思維的奧妙
3、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三個要求)
【概念理解】p41 相關銜接
實事:就是客觀存在的一切事物;求:研究;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系,即規律性。
【課堂探究】p40頁 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件事情要想達到預期的目的,首先要具備什么條件?你能用具體的事例來說明你的理由嗎?
【探究提示】做事情必須尊重客觀規律,從客觀實際出發。
【舉例】父母盲目報興趣班(不愿彈鋼琴,自斷手指)
(1)要把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結合起來
首先,規律的客觀性要求我們要遵循客觀規律,從客觀存在的事物出發,找出客觀規律,指導行動。
其次,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并不是否定發揮主觀能動性。它要求我們不斷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以求真務實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
第三,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它是我們做好各種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無產階級政黨制定和執行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前提和依據。
【舉例】1+1>2
一個猶太人對兒子說:“我們唯一的財富就是智慧,當別人說1+1=2時,你該想到大于2。”20年后,父親死了,兒子獨自經營銅器店。他曾把一磅銅賣到3500美元,此時他已是麥考爾公司的董事長,使他揚名的則是一堆垃圾。1974年,美國政府為清理給自由女神像翻新扔下的廢料,向社會廣泛招標,無人應標。正在法國旅行的他聽說后,立刻飛往紐約,看過堆積如山的銅塊、螺絲和木料,未提任何條件,當即簽了字。當時,許多運輸公司對他的愚蠢舉動暗自發笑。他組織工人先將廢料分類,然后將廢銅熔化,鑄成小自由女神像;把木頭加工成底座;廢鋁、廢鉛做成紐約廣場的鑰匙。最后,他把從自由女神像身上掃下的灰塵包裝起來,出售到花店。不到3個月,他把一堆廢料變成了350萬美元,每磅銅的價格整整翻了一萬倍。麥考爾公司的董事長成功的秘訣在于:他尊重客觀規律,善于發揮主觀能動性。
【舉例】把木梳賣給和尚
某企業招聘營銷人員,負責人出了一個實踐性題目:把木梳賣給和尚。多名應聘者困惑不解,光頭和尚怎么會買木梳?紛紛離去(害怕困難),只剩下甲乙丁三人。甲歷盡千辛萬苦甚至遭受和尚們的唾罵,最后賣出一把木梳,那是下山時小和尚撓頭皮為了止癢順便買的(不顧實際)。乙為人比較機靈,他見拜神者個個被山風吹得頭發蓬亂,便建議長老在廟宇里配備木梳讓進香者梳理頭發,以免對神不敬。長老采納了建議,買了十把,因為山上共有十座廟宇。丙見進香者如云,施主絡繹不絕,便建議主持:“進香者心虔誠,施主慷慨,寶剎應對其有所回贈以報平安,鼓勵他們做善事,你書法好,我有木梳一批,你可寫上積善梳三字作為紀念品贈給香客。”主持大喜,當即買下1000把,香客得到了紀念品十分高興。(思路寬廣富于開拓,既尊重客觀規律,又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課堂探究】p41頁
a該地區是針對什么來制定自己的發展戰略的?
b如果你是這個地區的負責人,你會根據什么來制定你所管轄地區的經濟發展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