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課 把握思維的奧妙
面對許多致富的事實,文中的美國人認為是他們機會好,堅信只要有機會,自己可以比富人還富;日本人注重學習和超越,認為只要主動學習,就可以超越別人;而文中提到的中國朋友,則注重結(jié)果,希望占有和不勞而獲。上述短文生動地說明,人們面對同一個客觀現(xiàn)象,由于所處的立場不同,利益立足點不同,對同一客觀事實的感受與評價往往大相徑庭。可見,對一個客觀事實的感受,一旦同人們的具體利益聯(lián)系起來,那么在觀察問題時就會對同一事物形成不同的甚至是對立的看法。
【過渡】人們通過實踐活動把頭腦中觀念的東西變成現(xiàn)實,在自然界中打下人的印記,世界的面貌正在人的雙手中發(fā)生著改變,地球的各個角落,到處布滿了人的足跡.所有的這一切,都凝結(jié)著人類意識的痕跡,彰顯著一個人化的世界。
2、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
【課堂探究】p39頁
a 科學家關(guān)于電腦的設(shè)計理念是從哪里來的?
b意識在人類改造世界的活動中是怎樣發(fā)揮作用的?
【探究提示】人能夠改造世界,能夠創(chuàng)造出客觀世界中原本沒有的東西。自然界可以演化出一座珠穆朗瑪峰,卻演化不出一臺電腦,而人卻可以制造出電腦。因為人有意識,人有思想,能形成觀念,思想和觀念等都是人對客觀存在的反映。
a科學家對于電腦的設(shè)計理念是對客觀存在的創(chuàng)造性反映。
b意識可以指導人的實踐活動。
(1)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 能動地改造世界(意識 現(xiàn)實)
人們在意識的指導下能動地改造世界,即通過實踐把意識中的東西變成現(xiàn)實的東西,創(chuàng)造出沒有人的參與永遠也不可能出現(xiàn)的東西。動物沒有自覺的意識,不能認識世界,也不能改造世界。
【舉例】魯班發(fā)明鋸子
a改造自然(地鐵、隧道、立交橋、長江大橋、三峽工程、抗洪、克隆)
b改造社會(制度的更替、改革開放、和諧社會)
【課堂探究】p40頁 有人說:“精神不是萬能的,但沒有精神是萬萬不能的。”精神對人的心理和行為具有極大的影響。結(jié)合實際談?wù)勀愕捏w會。
【探究提示】
意識具有能動作用,對人產(chǎn)生調(diào)節(jié)和控制作用,但不能片面夸大精神的作用,把精神看作是萬能的,就會陷入唯心主義。
(2)意識對于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diào)節(jié)和控制作用
意識活動依賴于人體的生理過程,又對生理過程有著積極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奮進。萎靡的精神,則會使人悲觀、消沉,喪失斗志。
意識對生理活動的控制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抑制某些生理上的沖動(如排泄、飲食、情緒、青春期的沖動);二是激發(fā)人的潛能,做出驚人的舉動(如98抗洪;運動員克服生理極限奪取金牌,為國爭光;克服外界形形色色的誘惑,安心學習)
【舉例】現(xiàn)實生活中,類似的事例可以說不勝枚舉。一些人生活的內(nèi)容差不多,可是他們的生活狀態(tài)卻不大一樣。有的樂觀,整日里笑呵呵的,而有的則內(nèi)心充滿抑郁與煩惱。其中一個原因,就在于他們觀察生活的角度不同。對此,英國偉大的劇作家蕭伯納說:假如桌上有半瓶酒,有人高喊:“太好了!還有一半。”他看到的是“半滿”,這個人便是樂觀主義者。有人嘆息:“糟糕!只剩下一半了。”他看到的是“半空”,這個人是悲觀主義者。同樣是半瓶酒,只是觀察它的角度不同,便有樂觀與悲觀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