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課 把握思維的奧妙
第五課 把握思維的奧妙
教育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識憶目標:意識的起源、本質和作用
2、理解目標
(1)意識是社會的產物,勞動的產物;
(2)意識是人腦的機能;
(3)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
(4)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3、運用目標
(1)結合所學哲學原理,分析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2)結合所學哲學原理,談談人為什么能夠認識世界,論證世界上只有尚未認識的事物,沒有不可認識的事物,得出世界是可知的結論。
(3)結合意識的主觀能動性原理,列舉生活實例,說明人能夠在意識的指導下通過實踐活動改造世界。
(4)列舉生活實例,依據有關原理,說明要想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必須既要尊重客觀規律,又要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既要有高度的革命熱情,又要具備嚴謹踏踏實實的科學態度;既要反對無限夸大意識能動作用的唯意志主義,又要反對片面強調客觀條件,安于現狀、因循守舊、無所作為的保守主義。
二、能力目標
1、通過通過意識起源和本質原理的學習,使學生逐步確立辯證唯物主義的意識觀,具有正確認識意識現象、分辨物質與意識的界限、把握二者之間的辯證關系的能力。
2、通過學習意識作用的原理,使學生對人類認識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正確的估計,逐步培養正確認識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3、通過對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原理的學習,讓學生明確正確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的途徑,培養學生具有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發揮主觀能動性與尊重客觀規律結合、高度的革命熱情與嚴謹踏實的科學態度相結合的能力。
三、德育目標
1、牢固樹立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的思想觀點,堅定辯證唯物主義的信仰。
2、人們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能夠發揮主觀能動性,自覺把握客觀規律。這要求我們必須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和旺盛的斗志,積極投身于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偉大實踐中去。
3、通過對客觀規律性和主觀能動性辯證關系的認識,增強自覺貫徹和執行黨的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的自覺性。
教學重點難點:
1、意識的本質、意識活動的主動創造性和自覺選擇性
2、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
3、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4、動物心理為什么不能發展為人的意識
教學課時安排:3課時
【導入新課】
XX年10月17日凌晨,5天前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起航的“神舟”六號飛船,在平安飛行115個小時32分后重返神州,緩緩降落在內蒙古四子王旗主著陸場的草地上。我國首次真正意義上有人參與的空間飛行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當費俊龍和聶海勝先后自主出艙,面帶勝利的微笑,現場參試人員歡呼雀躍,億
萬中華兒女為之自豪,幸福寫在每個人的臉上。神六飛行是一次非常完美的飛行
任務,又一次讓載人航天精神“從地面升到天空,從天空安全返回”。偉大的事業孕育偉大的精神。新一代航天人在攀登科技高峰的偉大征程中,以特有的崇高境界、頑強意志和杰出智慧,鑄就了載人航天精神,這就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精神。
【思考討論】“偉大的事業孕育偉大的精神”體現怎樣的哲學道理?我國為什么要
提倡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人具有主觀能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