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莊《菩薩蠻》教案(精選8篇)
韋莊《菩薩蠻》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把握韋莊疏朗秀美、明白曉暢(“顯而疏”)的語言特點。
2.體會由情到景,由景到情,景情并茂的藝術效果。
3.理解花間詞直抒胸臆,卻又盤旋郁結的抒情方式。
教學重難點:
直抒胸臆,卻又盤旋郁結的抒情方式。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是白居易贊美江南的名句,今天我們來欣賞花間詞派代表作家韋莊贊美江南的詞作《菩薩蠻》,比較鑒賞兩人詞的不同風格特色。
二、關于作家作品
1.作者簡介
韋莊,字端己,京兆杜陵人。此前曾漫游各地。曾任校書郎,左補闕等職。后入蜀,為王建掌書記。王氏建立前蜀,他做過宰相。終于蜀。他的詩都很著名,詩極富畫意,詞尤工。與溫庭筠同為“花間”重要詞人。長安的長篇敘事詩《秦婦吟》,影響極大,被稱為“秦婦吟秀才”,著有《浣花集》
2.關于花間詞派和婉約派的區別
后蜀趙崇祚收錄了溫庭筠、歐陽炯、韋莊等十八位詞人的作品凡五百首編成文學史上第一部文人詞總集,取名《花間集》,后人將這十八位詞人的作品稱為花間詞。詞的題材,十之八九為花間月下,男女之情,其他尚有些詠史征戍、行旅寫景之作。風格以辭意婉約,香軟秾艷為主,史稱花間詞派。北宋詞家,如晏殊、歐陽修、柳永、秦觀、周邦彥、李清照等人,上承花間詞,去其香軟浮艷,以蘊藉雅正見長,語言秀麗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
婉約,是宛轉含蓄之意。
3.背景介紹
《菩薩蠻》是韋莊避亂在南方寫的一組詞,《菩薩蠻》共五首。主要歌頌江南水鄉的景色和人物的秀麗以及對家鄉的思念。
三、閱讀下面這首《菩薩蠻》,回答(1)—(2)兩道小題。
菩薩蠻 韋莊
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注①]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壚邊人[注②]似月,皓腕凝霜雪[注③]。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注]:①合:應當。②壚邊人:酒家女。③霜雪:形容女子手腕白皙。
(1)簡要概括:詞中從哪些方面寫出了“江南好”?
(2)客居他鄉的人總是為思鄉之情所苦,這首《菩薩蠻》卻寫道:“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試分析這兩句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答案:(1)“春水碧于天”,描繪了江南水鄉的景色(風景)美。(或:描繪了江南水鄉的秀色)“畫船聽雨眠”描繪了江南人的生活(情趣)美。(或:描繪了悠然自得的情趣)“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寫出了江南的人美。【答對每1 點得1分】 (2)久居他鄉的人都會思念家鄉,作者卻說,不到老的時候就不要回鄉,否則會因為過早離開江南而遺憾、惆悵,從側面表達了對江南極度的贊美和留戀之情(此處答案有待商榷)。
四、詩句賞析
1.“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這兩句意思:人人都說江南好,確實如此,到江南來作客的人應該在這兒住上一輩子。
小結:這兩句抒情。韋莊是北方人,在中原一片戰亂中來到了江南,而在江南韋莊只是一個游人客子,卻想在江南終老,這里既沉郁委婉地表達了有家不能歸的苦衷,也由衷地表達了詞人對江南水鄉的依戀之情。
2.“春水碧于天, 畫船聽雨眠。”
這兩句意思是:江南春水澄澈,比藍天更藍碧,在這碧于天的江水上,臥在畫船之中聽那瀟瀟雨聲,這種生活比起中原的戰亂,是何等的閑適自在啊。
小結:這兩句寫景。描繪了江南水鄉的美麗風景和江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3.“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這兩句的意思是:在爐邊賣酒的少女像像月亮一樣美麗,手腕潔白得像凝滿了霜雪。
小結:這兩句寫人,贊美了江南窈窕美麗的女子。
4.“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須:必定。 斷腸:形容非常傷心。
其意思是:年輕人未老時還是不要回鄉,若是回鄉一定會使你傷心斷腸。
小結:這最后兩句是抒情,抒發了想回故鄉勒欲歸不得的盤旋郁結的苦衷。
這抒情體現了花間詞特點,雖直抒胸臆,卻又婉轉含蓄,饒有韻致。說“莫還鄉”實則正由于想到了還鄉。他沒有用“不”字,用的是有叮囑口吻的“莫”字,表現出了一種極深婉而沉痛的情意,你想還鄉,而現在沒有老,不能還鄉,表現了對故鄉欲歸不得的盤旋郁結的苦衷。后面說“還鄉須斷腸”,這正是別人之所以敢跟你說“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因為你回到那彌漫著戰亂烽火的故鄉,只會有斷腸的悲哀。講到這里再回頭看“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就會明白陳廷焯為什么贊美韋莊詞“似直而紆,似達而郁”了。
五、全詩主旨意境
這首詞描寫了江南水鄉的風光美和人物美,既表現了詩人對江南水鄉的依戀之情,也抒發了詩人飄泊難歸的愁苦之感。
六、藝術特點
在謀篇布局上,上片開首兩句與下片結尾兩句抒情,中間四句寫景、寫人。全詞寫得情真意切,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具體特點是:
1.語言疏朗秀美、明白曉暢。
2.抒情直抒胸臆,卻又婉轉含蓄(陳廷焯:“似直而紆,似達而郁”)
3.寫景寫人純用白描,卻又清新明麗。
七、布置作業
背誦這首詞。
韋莊《菩薩蠻》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1、把握韋莊疏朗秀美、明白曉暢(“顯而疏”)的語言特點。
2、體會由情到景,由景到情,景情并茂的藝術效果。
3、理解花間詞直抒胸臆,卻又盤旋郁結的抒情方式。
4、了解這首詞贊美江南,同時借對江南的贊美和斷然勸留的口吻,突出江南的好處,也反襯游子不能返鄉的苦衷之意的思想。
教學重點:
1、 熟讀背誦這首詩,簡要了解韋莊。
2、 鑒賞這首詩似直而紆的表達藝術。
教學難點:
1、 理解花間詞直抒胸臆,卻又盤旋郁結的抒情方式。
2、 了解這首詞贊美江南,同時借對江南的贊美和斷然勸留的口吻,突出江南的好處,也反襯游子不能返鄉的苦衷之意的思想。
第一節
一、導入:
初中時我們曾學過白居易的《憶江南》,請同學背誦這首詞。(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這是白居易贊美江南的詩句,今天我們來學習韋莊的一篇贊美江南的詞作《菩薩蠻》。
二、詩人及背景介紹:
1、韋莊:
韋莊,字端己,京兆杜陵人。唐代詩人韋應物四世孫。韋莊生活在唐帝國由衰弱到滅亡、再到五代十國分裂割據的混亂時期。59歲舉進士,72歲幫助王建創建“前蜀”小朝廷,并任禮部侍郎同平章事。他的詩詞都很著名,因有反映黃巢義軍攻入長安的長篇敘事詩《秦婦吟》,影響極大,被稱為“秦婦吟秀才”。在詩壇上與溫庭筠其齊名,并稱為“溫韋”,是“花間派”詞人的代表作家,著有《浣花集》。
2、花間派:
后蜀趙崇祚收錄了溫庭筠、韋莊等十八位詞人的作品共五百首詞,編成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文人詞總集,取名《花間集》,后人將這十八位詞人的作品稱為“花間詞”。花間詞的題材,十之八九為花間月下,男女之情,還有極少部分是詠史征戍、行旅寫景。風格以辭意婉約,香軟浮艷為主。
3、寫作背景:
這首詞是詩人早年浪游江南時所作。韋莊浪游江南時,共寫了五首以《菩薩蠻》為題的詞。這五首詞的內容、情意、風格相近。這是其中的第二首。
三、感知詩歌:
1、指定學生誦讀詩歌:
2、教師評點,并指導誦讀技巧:
這首每兩句換一次韻,且平仄重復回環,有復疊之美。誦讀時平聲音應拖長,稍做停頓;遇仄聲時則應急促一些。
3、再次請學生誦讀:
4、全班齊讀:
5、學生合作完成詞意的理解:
四、賞析詞作:
1、詞作開篇說到“人人盡說江南好”,那么大家結合詞作說說“江南好”“好”在哪里?
“春水碧于天| 畫船聽雨眠|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2、歸結起來“江南好”有三方面的“好”,請同學用自己的話說說是哪三方面?
一言以蔽之,江南不僅風景美|生活美,而且江南|人更美。
3、正因為江南風景美、生活美、人美,所以才有了“游人只合江南老”的建議。大家有沒有想過,人人都說江南好,這里的“人人”有沒有包括詞人自己?
沒有。
4、也就是說,這是人們在做詞人的工作,勸詞人就終老在江南。大家想想人們是針對詞人什么想法而做他的工作?
一定是詞人想念家鄉,萌生了離開江南回到家鄉的念頭。人人這么說,實際上是勸阻詞人。
5、詞人韋莊是北方人,游子思歸是符合常情的事情。所謂“落葉歸根”“美不美家鄉水”。作為旁人或朋友勸止詞人歸家是不合常理的事,人們為什么不合常理地勸阻他北歸?
詞人一定有不能回鄉的苦衷。
小結:所以詞作開篇就由衷地表達了詞人對江南水鄉的依戀之情。也很含蓄地表達了有家不能歸的苦衷。這種寫法我們稱之為“似直而紆,似達而郁”( 表面顯得直率,其實情意曲折;口吻看似通達,而內容其實沉郁)。
6、“未老莫還鄉”中“莫”是什么意思?
不要。
7、“莫”“不要”是表勸止的話語,那么這勸止的話語又是針對什么事情?
詞人想回鄉,朋友勸阻他“莫”。
8、所以“未老莫還鄉”這句詩包含了三層意思,說說是哪三層?
詞人想回鄉。
朋友叮嚀囑咐他“莫”。
就是回鄉的話也等到年老后。
小結:這五個字有三層意義的轉折,表面上寫得很曠達,說是我沒有老所以不要還鄉,而其中卻是對故鄉欲歸不得的盤旋郁結的感情。
9、結合全詞說說“還鄉須斷腸”的原因?
游人沒到老年就不要離開江南回到故鄉,否則一想起江南的美好景色和人物,就會后悔不及。(當然詞作主旨只停留這個層面就對詞作理解顯得膚淺。)
詩人生活在唐朝末年,因藩鎮割據,戰爭連連,曾在江南避亂達十年之久。如果這時回到那彌漫著戰亂烽火的故鄉,一定會有斷腸的悲哀。
五、詞作主旨:
這首詞表面稱嘆、歌頌江南美景,實際是含蓄地表達思鄉之情,反襯出游子有故鄉而不能歸返的'苦衷。
韋莊《菩薩蠻》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把握韋莊疏朗秀美、明白曉暢(“顯而疏”)的語言特點。
2.體會由情到景,由景到情,景情并茂的藝術效果。
3.理解花間詞直抒胸臆,卻又盤旋郁結的抒情方式。
教學重難點:直抒胸臆,卻又盤旋郁結的抒情方式。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是白居易贊美江南的名句,今天我們來欣賞花間詞派代表作家韋莊贊美江南的詞作《菩薩蠻》,比較鑒賞兩人詞的不同風格特色。
二、關于作家作品
1.作者簡介
韋莊,字端己,京兆杜陵人。此前曾漫游各地。曾任校書郎,左補闕等職。后入蜀,為王建掌書記。王氏建立前蜀,他做過宰相。終于蜀。他的詩都很著名,詩極富畫意,詞尤工。與溫庭筠同為“花間”重要詞人。長安的長篇敘事詩《秦婦吟》,影響極大,被稱為“秦婦吟秀才”,著有《浣花集》
2.關于花間詞派和婉約派的區別
后蜀趙崇祚收錄了溫庭筠、歐陽炯、韋莊等十八位詞人的作品凡五百首編成文學史上第一部文人詞總集,取名《花間集》,后人將這十八位詞人的作品稱為花間詞。詞的題材,十之八九為花間月下,男女之情,其他尚有些詠史征戍、行旅寫景之作。風格以辭意婉約,香軟秾艷為主,史稱花間詞派。北宋詞家,如晏殊、歐陽修、柳永、秦觀、周邦彥、李清照等人,上承花間詞,去其香軟浮艷,以蘊藉雅正見長,語言秀麗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
婉約,是宛轉含蓄之意。
3.背景介紹
《菩薩蠻》是韋莊避亂在南方寫的一組詞,《菩薩蠻》共五首。主要歌頌江南水鄉的景色和人物的秀麗以及對家鄉的思念。
二、閱讀下面這首《菩薩蠻》,回答(1)—(2)兩道小題。
菩薩蠻 韋莊
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注①]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壚邊人[注②]似月,皓腕凝霜雪[注③]。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注]:①合:應當。②壚邊人:酒家女。③霜雪:形容女子手腕白皙。
(1)簡要概括:詞中從哪些方面寫出了“江南好”?
(2)客居他鄉的人總是為思鄉之情所苦,這首《菩薩蠻》卻寫道:“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試分析這兩句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答案:(1)“春水碧于天”,描繪了江南水鄉的景色(風景)美。(或:描繪了江南水鄉的秀色)“畫船聽雨眠”描繪了江南人的生活(情趣)美。(或:描繪了悠然自得的情趣)“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寫出了江南的人美。【答對每1 點得1分】 (2)久居他鄉的人都會思念家鄉,作者卻說,不到老的時候就不要回鄉,否則會因為過早離開江南而遺憾、惆悵,從側面表達了對江南極度的贊美和留戀之情(此處答案有待商榷)。
三、詩句賞析
1.“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這兩句意思:人人都說江南好,確實如此,到江南來作客的人應該在這兒住上一輩子。
小結:這兩句抒情。韋莊是北方人,在中原一片戰亂中來到了江南,而在江南韋莊只是一個游人客子,卻想在江南終老,這里既沉郁委婉地表達了有家不能歸的苦衷,也由衷地表達了詞人對江南水鄉的依戀之情。
2.“春水碧于天, 畫船聽雨眠。”
這兩句意思是:江南春水澄澈,比藍天更藍碧,在這碧于天的江水上,臥在畫船之中聽那瀟瀟雨聲,這種生活比起中原的戰亂,是何等的閑適自在啊。
小結:這兩句寫景。描繪了江南水鄉的美麗風景和江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3.“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這兩句的意思是:在爐邊賣酒的少女像像月亮一樣美麗,手腕潔白得像凝滿了霜雪。
小結:這兩句寫人,贊美了江南窈窕美麗的女子。
4.“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須:必定。 斷腸:形容非常傷心。
其意思是:年輕人未老時還是不要回鄉,若是回鄉一定會使你傷心斷腸。
小結:這最后兩句是抒情,抒發了想回故鄉勒欲歸不得的盤旋郁結的苦衷。
這抒情體現了花間詞特點,雖直抒胸臆,卻又婉轉含蓄,饒有韻致。說“莫還鄉”實則正由于想到了還鄉。他沒有用“不”字,用的是有叮囑口吻的“莫”字,表現出了一種極深婉而沉痛的情意,你想還鄉,而現在沒有老,不能還鄉,表現了對故鄉欲歸不得的盤旋郁結的苦衷。后面說“還鄉須斷腸”,這正是別人之所以敢跟你說“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因為你回到那彌漫著戰亂烽火的故鄉,只會有斷腸的悲哀。講到這里再回頭看“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就會明白陳廷焯為什么贊美韋莊詞“似直而紆,似達而郁”了。
四、全詩主旨意境
這首詞描寫了江南水鄉的風光美和人物美,既表現了詩人對江南水鄉的依戀之情,也抒發了詩人飄泊難歸的愁苦之感。
五、藝術特點
在謀篇布局上,上片開首兩句與下片結尾兩句抒情,中間四句寫景、寫人。全詞寫得情真意切,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具體特點是:
1.語言疏朗秀美、明白曉暢。
2.抒情直抒胸臆,卻又婉轉含蓄(陳廷焯:“似直而紆,似達而郁”)
3.寫景寫人純用白描,卻又清新明麗。
六、布置作業
背誦這首詞。
韋莊《菩薩蠻》教案 篇4
菩 薩 蠻 作者:溫庭筠
文 本
譯 文
原 文
文 本
小山重重疊疊,晨曦閃閃或明或滅,鬢邊發絲飄過潔白的香腮似雪。懶得起來畫一畫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遲遲。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對前鏡又地后鏡,紅花與容顏交相輝映,剛穿上的綾羅裙襦,繡著一雙雙的金鷓鴣。
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菩薩蠻》
2002/12/16
韋莊《菩薩蠻》教案 篇5
《菩薩蠻》(其二)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背誦此詞。
2、深入感受詞人筆下的江南美景(美在何處?)。
3、理解詞人筆下的江南美景與思鄉之情之間的關系。
重難點 目標1,2(重點) 目標3(難點)
學法指導
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從景、情的角度切入這首詞。理解詞人是如何寫景的,又是怎樣言情的。景與情又有怎樣的關系。在談及這首詞的情感時,能知人論詞。
【誘思導學】(預習展示內容)
一、形式認讀《菩薩蠻》(注意韻腳)
二、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
1、游人只合江南老 應該 2、春水碧于天 比 3、壚邊人似月 舊時酒店用土砌成酒甕賣酒的地 4、皓腕凝霜雪 潔白 5、還鄉須斷腸 一定,應當
三、內容理解
1、請從詞作第一、二句中挑選一個合適的短語概括韋莊《菩薩蠻》所寫的內容。
答: 江南好
2、江南具體好在哪里?(請用詞作中原有的句子回答)
答:
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四、思考:“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江南美女那么多,詞人為什么偏偏提到“壚邊人” ?(壚邊有家的感覺,貌美的壚邊人喚起了他美好的回憶與思念。)
學生感悟
【預習展示】(我敢 我能 我行 )
【合作探究】
1、(江南之美)“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這幅江南美景圖,美在何處?你為什么這樣認為?
答: 碧水陽春(視聽結合),美酒佳人(月與雪給人以無限想象的空間)。
2、(故園之思)“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還鄉為何一定要到老?還鄉又為何斷腸?
答: 人到年老會特別思念故土。聯系作者的寫作背景,當時正處在唐朝將滅之際,中原地區烽火連天,今若還鄉,目擊離亂,只令人斷腸,故惟有暫不還鄉,以待時定 。
3、(江南之美與故園之思)作者對江南的熱愛與他對家鄉的思念又有什么關系?
答: 碧水陽春,美酒佳人,最終仍然難以消除根深蒂固的“還鄉”之意,正如王粲《登樓賦》所言“ 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江山信美,而不是我的故土,我也不愿久留,中國還有句老話:“美不美,故鄉水,親不親,故鄉人。” 詞人以樂景寫哀情,更覺沉郁深摯。
【達標反饋】
一、自我檢測
1、賞析此詞,選擇不正確的答案( c )
a、詞的開頭就點名“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借他人對江南的贊美和斷然勸留的口吻,突出江南的好處。
b、“春水碧于天”, 不但形容了春水的顏色,言外尚有水面開闊,明凈,倒映著整個藍天白云的美麗意境在。寫江南景色之美,“畫船聽雨眠”,寫出江南春季多雨,那就不妨安穩地躺在畫船中,聽著雨聲人眠,寫得悠閑之至。
c、“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側面描寫江南酒壚賣酒的女子光彩照人,賣酒時攘袖舉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詞中這兩句前句是總寫,后句是特寫。
d、“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江南的生活太值得留戀,正當年華,回去豈不要日夜思念而肝腸寸斷。表面上寫得很曠達,而其中卻是對故鄉欲歸不得的盤旋郁結的感情。
2、有感情背誦此詞
【學后小結】
【拓展延伸】請同學們課后搜集韋莊的其它四首詞,進行比較閱讀,深入理解其故園之思。
老師我想對您說:
【預習作業】《張中丞傳后敘》誦讀文章(字音、句讀),把握其結構,合作解決字詞。
韋莊《菩薩蠻》教案 篇6
菩 薩 蠻 作者:李白
文 本
譯 文
原 文
文 本
一片平遠的樹林之上飛煙繚繞有如穿織,秋天的山巒還留下一派惹人傷感的翠綠蒼碧。暮色已經映入高樓,有人獨在樓上心中泛起陣陣煩愁。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她在玉梯上徒勞無益地久久凝眸站立,一群群鳥兒飛回棲宿多么匆急。什么地方是你回來的路程?一個個長亭接連一個個短亭。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菩薩蠻》
2002/12/16
韋莊《菩薩蠻》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了解唐五代詞的有關常識。
2、通過對“溫詞”的鑒賞,了解“花間詞”的藝術風格。
教學重點:討論本詞是否有所寄托。
教學方法:閱讀法、講授法、對話法。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唐五代詞概述:
1、花間詞派:以唐溫庭筠、前蜀韋莊為代表,以寫男女相思離別為主要特征。溫詞秾艷華美,如簪花仕女,如富麗堂皇牡丹,“密而隱”富于美感的聯想;韋詞疏淡清秀,如淡妝美人,如清新明麗芙蓉,“顯而疏”,易直接觸發情感的感動。
2、二主一相:南唐詞以宮廷為中心,以君臣為主體,以“二主一相”(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和中主朝宰相馮延巳)為代表,他們憑借共同的高雅而全面的文化修養和藝術情操,以及獨特的個性稟賦和情感體驗,賦予南唐詞獨特的感傷情調和開闊的詞境(李璟和李煜以文雅的詞風來表現深廣的憂患意識,為詞體注入個人和家國之感,拓展了唐五代文人詞的藝術境界,開掘了唐五代文人詞的抒情深度;樸素的語言和杰出的白描功夫,形成了他們“天然地,別是風流標格”。馮延巳詞善于以闊大境界、層進手法寫柔情,從而營造出一種浩浩莽莽的意境。),確立了他們結束“花間”開啟“北宋”的承上啟下的詞史地位。
二、作者介紹:
溫庭筠:與李商隱并稱“溫李”,與韋莊并稱“溫韋”,他是第一個專力于“倚聲填詞”的詩人,其詞多寫花間月下、閨情綺怨,形成了以“綺艷香軟”為特征的花間詞風,被稱為“花間派”鼻祖。
三、結合注解,理解詞意:
小山重重疊疊,晨曦閃閃或明或滅,鬢邊發絲飄過潔白的香腮似雪。懶得起來畫一畫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遲遲。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對前鏡又對后鏡,紅花與容顏交相輝映,剛穿上的綾羅裙襦,繡著一雙雙的金鷓鴣。
四、賞析:
1、這首詞的韻腳有哪些?如何構成聽覺之美?
答:韻腳分別是“滅”“雪”“眉”“遲”,“鏡”“映”“褥”“鴣”,兩仄兩平,相互交錯,既有整飭之美,又有變化之美,讀來朗朗上口,富于聽覺之美。
2、詞中的物象有哪些?如何營造視覺之美?
答:物象有“小山”“鬢云”“香腮”“蛾眉”“花”“鏡”“面”“繡羅襦”“金鷓鴣”等意象,錯彩鏤金,精致綿密,構成富于視覺美的境界。
3、塑造了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
答:這首詞刻畫了美麗而寂寞的貴族女子形象。
4、作者是如何來表現人物形象的?
答:肖像、動作(細節)、著裝描寫。
例如“懶起畫蛾眉”中“懶”字把她此時此地那種悵惘若失的情態傳達出來;“弄妝梳洗遲”中“遲”字進而渲染她無情無緒的心態;“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花似人面,人面似花。花固然美,但“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人面固然也美,但紅顏易老,青春難駐,只怕也跟花一樣易開易落啊!;“雙雙金鷓鴣”,實際是反襯,她獨處深閨。滿懷惆悵,“雙雙金鷓鴣”不僅給她哀怨的心緒添上幾分酸楚和難堪,也道出她“愿做鴛鴦不羨仙”的理想。
五、作業:
1、背誦全詞。
2、完成《學習與評價》相關練習。
韋莊《菩薩蠻》教案 篇8
菩 薩 蠻 作者:韋莊
文 本
譯 文
原 文
文 本
凡是到過江南的人都說江南的風光無限美好,離家遠游的人只愿跟著江南一起蒼老。春天的江水清沏澄碧勝過春天,這時躺在畫船之中細聽雨聲悠然入眠。
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畫般聽雨眠。
在爐邊賣酒的少女像一輪明月,潔白的雙腕像凝滿霜雪。年輕人未老時還是不要回鄉,若是回鄉一定會使你傷心斷腸。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菩薩蠻》
2002/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