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學案及答案(精選2篇)
邊城學案及答案 篇1
【學習目標】: (★為重點,※為難點)
★ 感受理解小說中體現的“人性美”
★ 品味學習小說中詩一般的語言
※ 情景交融的環境描寫和細致含蓄的心理刻畫
【學習方法】:誦讀法(泛讀和精讀相結合)
【課文預習】:
1、字音字形:
放散(sàn)熱氣 尋覓(mì) 喁喁(yóng)說話 黑黝黝(yǒu) 癡(chī)情
埋(mán)怨 燜(mèn)瓜菜 間(jiàn)或 囀(zhuàn)著喉嚨 儺(nuó)送
涎(xián)皮 莞(wǎn)爾而笑
2、詞語積累:
⑴多音字:
xū(喘吁) mái(埋沒) qiào(翹起) fāng(牌坊)
吁 埋 翹 坊
yù(呼吁) mán(埋怨) qiáo(翹首) fáng(油坊)
yì(自怨自艾) cháng(一場雨) yúyú(喁喁私語)(形容說話的聲音,多指小聲)
艾 場 喁
ài(方興未艾) chǎng(廣場) yóngyóng(喁喁)(比喻眾人景仰歸向的樣子)
⑵形近字:
喁yú(喁喁私語) 肆sì(大肆) 媸chī(妍媸)
隅yú(負隅頑抗) 肄yì(肄業) 嗤chī(嗤笑)
蒿hāo(蒿草) 篁huáng(篁竹) 俑yǒng(兵馬俑)
嵩sōng(嵩山) 徨huáng(彷徨) 甬yǒng(甬路)
縞gǎo(縞素) 惶huáng(惶恐) 涌yǒng(涌現)
槁gǎo(枯槁) 蝗huáng(蝗蟲) 踴yǒng(踴躍)
★文學常識
沈從文,現代小說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岳煥,湖南鳳凰人。苗族。主要文學貢獻在于創造了一種描寫特殊民情的鄉土文學。大部分小說是以湘西生活為背景,對故鄉人民懷有不可言狀的同情與溫愛。作品著力描繪不受 “近代文明”玷污的原始古樸的人性,在古老的生活節奏與情調中塑造一系列不帶社會階級烙印的自然化的人,謳歌一種自在自得的人生。
1926年出版第一本創作集《鴨子》,有7o余本作品集,如《石子船》、《八駿圖》、《湘西散記》等,被人稱為多產作家。主要代表作有:短篇小說《丈夫》《貴生》《三三》;長篇小說《邊城》、《長河》。
《邊城》是沈從文最具盛名的代表作。小說取材于地處湘川黔三省交界的邊城茶峒,寫了老船夫的孫女翠翠與當地船總的兒子——天保、儺送兄弟倆純凈的愛情糾葛,凄美的愛情悲劇,展現了一幅古樸又絢麗的湘西風俗畫卷。
本文節選自《邊城》第13至15章。
★初讀印象
1、小說寫了哪些人物?核心人物是誰?
2、課文三節內容有沒有一個中心事件? 圍繞這個中心事件,三節內容具體寫了什么?
3、課后練習一
【課堂導學】:
★ 提問導思
(問題)《邊城》的主題是什么?
(導思)主題是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思想或感情。在初讀的基礎上,結合作者創作背景、創作動機,按照“寫了什么,為什么寫這”的思路作分析,推導出主題。
(知識鏈接)
1、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樓杰閣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臘小廟。選小地作基礎,用堅硬石頭堆砌它。精致、結實、對稱,形體雖小而不纖巧,是我理想的建筑,這廟供奉的是“人性”。(沈從文《習作選集代序》)
2、“你們能欣賞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后蘊藏的熱情卻忽略了;你們能欣賞我文字的樸實,照例那作品背后隱伏的悲痛也忽略了。”(沈從文語)
3、《邊城》的創作動機:
我要表現的本是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優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注意不在領導讀者去桃源旅行,卻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個小城市中幾個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牽連在一處時,各人應得的一份哀樂,為人類的“愛”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說明。(《邊城》序)
★方法導學
(方法)從文中的環境描寫和心理描寫的語句來研究品味小說的語言美。
步驟:自己找到文中的寫景的語句-→動手分析它的好處-→語言美在何處
自己找到文中的寫心理的語句-→動手分析它的好處-→語言美在何處
(思路)
1、我喜歡
因為
語言美在
2、我喜歡
因為
語言美在
【鞏固練習】:
1、下列詞語中畫線字注音全對的一組是( )
a、涎(xián)皮 船舷(xuán) 角隅(yú) b、火鐮(liǎn) 埋(mái)怨 結(jié)子
c、莞(wǎn)爾 燜(mèn)菜 竹篁(huáng)d、胡謅(zhòu) 茶峒(tòng) 儺(nuó)送
2、下列詞語中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a、忌諱 悲憫 硬扎 黑黝黝 b、濱水 挪移 弛名 熒火蟲
c、甬道 逢場 煙桿 草薦 d、籠罩 碧溪岨 翹起 大拇指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橫線上的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 )
①且想象她出走以后,祖父用各種方法尋覓她都無結果,到后來 地躺在船上。
②翠翠,你人乖巧,爺爺笨得很,話說得不溫柔,也莫生氣。我 說個笑話給你聽。
③她 為了等著這樣的歌聲,沉默了許久。
④老船夫見他眼神冷冷的,不明白他的意思,就用眉眼做了一個可笑的記號,表示他明白大老的冷淡處是裝成的,表示他有好消息可以 。
a、無可奈何 信口雌黃 確實 宣告 b、無能為力 口若懸河 似乎 報告
c、無可奈何 信口開河 似乎 奉告 d、無能為力 滔滔不絕 仿佛 忠告
4、對下面各語段所運用的描寫方法判斷不恰當的一項是( )
a、“我要坐船下桃源縣過洞庭湖,讓爺爺滿城打鑼去叫我,點了燈籠火把去找我。”
這是翠翠的心理描寫。表現其天真純潔性格。
b、月光如銀子,無處不可照及,山上竹篁在月光下變成一片黑色。身邊草叢中蟲聲繁密如落雨。間或不知道從什么地方,忽然會有一只草鶯“(口落)噓!”囀著它的喉嚨,不久之間,這小鳥兒又好像明白這是半夜,不應當那么吵鬧,便仍然閉著那小小眼兒安睡了。
這是環境描寫,為祖孫倆夜晚講故事渲染安寧靜謐的氣氛。
c、“爺爺,你說唱歌,我昨天就在夢里聽到一種頂好聽的歌聲,又軟又纏綿,我像跟了這聲音各處飛,飛到對溪懸崖半腰,摘了一大把虎耳草,得到了虎耳草,我可不知道把這個東西交給誰去了。我睡得真好,夢的真有趣。”
這是翠翠的心理描寫,表現了她的純潔天真,對美好愛情的朦朧的憧憬。
d、“翠翠,夢里的歌可以使你爬上高崖去摘那虎耳草,若當真有誰來在對溪高崖上為你唱歌,你預備怎么樣?”
這是爺爺的語言描寫,表現祖父對孫女的愛情的關心。
5、邊城明凈的風光,熏陶著樸實的人們,這里每個人都熱情誠實,人人均有君子遺風。下列句子能體現人性美的一組是( )
①為了作哥哥的走車路占了先,無論如何也不肯先開腔唱歌,一定得讓那弟弟先唱。
②在職務上毫不兒戲的老船夫,因為明白過渡人是要趕回城中吃晚飯的,人來一個就渡一個,不便要人站在那岸邊呆等。
③翠翠不能忘記祖父所說的事情,夢中靈魂為一種美妙歌聲浮起來了,仿佛輕輕地在各處飄著,上了白塔,下了菜園,到了船上,又復飛竄過對山懸崖半腰——去作什么呢?摘虎耳草!
④在船上的祖父聽到這種帶著嬌、有點兒埋怨的聲音,一面粗聲粗氣地答題:“翠翠,我就來,我就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重點文段賞析
黃昏來時,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被夕陽供成桃花色的薄云。十四中寨逢場,城中生意人過中寨收買山貨的很多,過渡人也特別多。祖父在溪中渡船上,忙個不息。天已快夜,別的雀子似乎都休息了,只有杜鵑叫個不息。石頭泥土為白日曬了一整天,草木為白日曬了一整天,到這時節各放散出一種熱氣。空氣中有泥土氣味,有草木氣味,還有各種甲蟲類氣味。翠翠看著天上的紅云,聽著渡口飄來鄉生意人的雜亂聲音,心中有些薄薄的凄涼。
黃昏照樣的溫柔、美麗和平靜。但一個人若體念或追究到這個當前一切時,也就照樣的在這黃昏中會有點兒薄薄的凄涼。于是,這日子成為痛苦的東西了。翠翠在成熟中的生命,覺得好像缺少了什么。好像眼見到這個日子過去了,想要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但不成。好像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于是胡思亂想:
“我想坐船下桃源縣過洞庭湖,讓爺爺滿城打鑼去叫我,點了燈籠火把去找我。”
6、黃昏到來,邊城溫柔、美麗、平靜,翠翠心中卻凄涼、痛苦,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 )
a、杜鵑叫個不息,啼叫令人悲愁
b、熱氣蒸人,各種氣味令人煩悶
c、生意人雜亂聲音,使人心里煩亂
d、生活太平凡,不能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內心騷動不安的愛情無法表達。
7、在寂寞難耐之下,翠翠想離家出走,表現了怎樣的心態?
答: 。
8、節選文字在刻畫人物心理時運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答: 。
參考答案:
1、c 2.b 3.c 4.c(應是“語言描寫”) 5.a
閱讀測試題
6、d 7、青春萌動,受不了“太平凡”的生活,想攀住新的人和事 8、對比,襯托
邊城學案及答案 篇2
【學習目標】:
1、感受理解小說中體現的“人性美”
2、品味學習小說中詩一般的語言
【學習重難點】:
情景交融的環境描寫和細致含蓄的心理刻畫
【學習方法】:誦讀法(泛讀和精讀相結合)
【課文預習】:
一、音形義:
茶峒[dòng] 崆峒(tong):山名,在甘肅。 曖昧àimèi∶態度不明朗或行為不可告人。山岨:[jū] 篁竹huáng zhú 黃麂:[jǐ] 嗾:[sǒu]
二、詞語積累:
⑵形近字:
蒿hāo(蒿草) 篁huáng(篁竹) 俑yǒng(兵馬俑)
嵩sōng(嵩山) 徨huáng(彷徨) 甬yǒng(甬路)
縞gǎo(縞素) 惶huáng(惶恐) 涌yǒng(涌現)
槁gǎo(枯槁) 蝗huáng(蝗蟲) 踴yǒng(踴躍)
三、文學常識
沈從文,現代小說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岳煥,湖南鳳凰人。苗族。主要文學貢獻在于創造了一種描寫特殊民情的鄉土文學。大部分小說是以湘西生活為背景,對故鄉人民懷有不可言狀的同情與溫愛。作品著力描繪不受 “近代文明”玷污的原始古樸的人性,在古老的生活節奏與情調中塑造一系列不帶社會階級烙印的自然化的人,謳歌一種自在自得的人生。
1926年出版第一本創作集《鴨子》,有7o余本作品集,如《石子船》、《八駿圖》、《湘西散記》等,被人稱為多產作家。主要代表作有:短篇小說《丈夫》《貴生》《三三》;長篇小說《邊城》、《長河》。
《邊城》是沈從文最具盛名的代表作。小說取材于地處湘川黔三省交界的邊城茶峒,寫了老船夫的孫女翠翠與當地船總的兒子——天保、儺送兄弟倆純凈的愛情糾葛,凄美的愛情悲劇,展現了一幅古樸又絢麗的湘西風俗畫卷。
本文節選自《邊城》第1章。
四、初讀印象
1.找出小說中寫景的句子,體會意境美。
2.找出文中的人物描寫的語句并簡要分析,體會人物形象的美。(外貌、行動、語言)
3.找出文中體現當地民風的人和事,體會淳樸的人情美。
4.找出文中翠翠和爺爺相依為命的生活的描寫,體會濃濃的祖孫情。
5、你是怎樣認識作者對翠翠的出生和其父母的描寫的?或者說翠翠父母的戀愛觀念和戀愛行為對翠翠對爺爺產生了哪些影響?
6.細細品讀全文,談談小說中的老人和翠翠各有怎樣的品質。
五、課后練習一
【課堂導學】:
1.小說中表現了哪些人物?
翠翠、外公和鄉民
2.我們先一起來感受翠翠的形象。
①學生誦讀第5自然段,思考:
談談你是怎樣認識作者對翠翠的出生和其父母的描寫的?或者說翠翠父母的戀愛觀念和戀愛行為對翠翠對爺爺產生了哪些影響?現代的青年人應樹立怎樣的婚戀觀?
翠翠的出生和成長是人性美的產物,作者對其父母的描寫與其爺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多少帶有幾分無奈和哀婉的情調,也給小說蒙上了一層悲劇的色彩。反映了作者教育青年人要像爺爺那樣理智,不逃避,振奮精神、承擔責任。這也是作者所要極力表達的愛和美。翠翠父母的戀愛觀念和戀愛行為使翠翠失去父愛和母愛,也使爺爺失去女兒和女婿,給翠翠和爺爺的生活蒙上了一層凄涼、無奈的色調。當我們看到黃狗與翠翠與爺爺在一起時,這種感受更明顯。
②請學生找出課文描寫翠翠的語句并用幾個詞概括翠翠的形象特點或精神品質。
第6自然段:“翠翠在風日里成養著,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如水晶,自然既長養著她,教育著她。”
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只小獸物”,“從不想殘忍的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
第7自然段:翠翠不讓祖父起身,就跳下船去,很敏捷的替祖父把路人渡過溪,一切皆溜刷在行,從不誤事。”
清純美麗、天真活潑、乖巧伶俐、善良、敏感
3、學生看課后練習四:欣賞小說中的人物形象離不開人物的語言。請學生閱讀課文第8自然段“風日清和的天氣……吹著迎親送女的曲子。”
賞析:通過祖父、翠翠、黃狗的動作描寫,以一幅祖孫相依為命的親情圖景透露著凄婉、孤寂卻又帶有濃厚的人情、人性味道。
請學生閱讀課文第10自然段:“有時過渡的是……牛羊花轎上岸后,翠翠必跟著走,站到小山頭,目送這些東西走去很遠了,方回轉船上,把船牽靠近家的岸邊。且獨自低低的學小羊叫著,學母牛叫著,或采一把野花縛在頭上,獨自裝扮新娘子。”
賞析:通過翠翠一系列的動作描寫,把一個情竇初開的少女內心的渴望、孤寂表現出來,構成一幅清純少女圖。
情竇初開(qíng dòu chū kāi竇:孔穴;情竇:情意的發生或男女愛情萌動。指剛剛懂得愛情(多指少女)。)
③翠翠的生活是怎樣的?請學生閱讀相關文字后,用簡潔的語言加以概括。
父母早逝,和外公相依為命——她的處境雖然悲涼、無奈,但她淳樸活潑,具有大自然賦予的活力美;質樸的民情民風凈化了的心靈美。
④作者塑造翠翠這個美好形象的現實意義是什么?
——引導人們去表現美去創造美,讓我們的社會更加美好、可愛。
4、閱讀描寫外公的文字,歸納外公的人物形象或精神品質。
①從擺渡老人的動作、語言、神態去體會他的質樸、善良、不沾染一絲的銅臭。
第2自然段:“渡頭為公家所有,故過渡人不必出錢。有人心中不安,抓了一把錢擲到船板上時,管渡船的必為一一拾起,依然塞到那人手心里去,儼然吵嘴時的認真神氣:‘我有了口糧,三斗米,七百錢,夠了。誰要這個!’”
第3自然段……;第8自然段……;第9自然段……
②學生歸納外公性格:勤勞、忠于職守、善良、關愛外孫女、堅強面對苦難人生、熱愛生活、樂觀的長者形象。
5、翠翠和外公之間又有著怎樣的祖孫情呢?
①翠翠在外公心中有著怎樣的地位?
“代替了天,使他在日頭升起時,感到生活的力量,當日頭落下時,又不至于思量與日頭同時死去的,是那個伴在他身旁的女孩子。”“唯一的親人便只那個女孩子。”
②請概括翠翠和外公相依為命的生活。
幫外公擺渡、和外公一起曬太陽、聽外公講故事、和外公“我吹你唱”、幫外公備辦物品。
濃濃的祖孫情,彌漫在茶峒的山山水水間,也彌漫在我們的心頭。
6.找出能體現邊城民風的人和事,體會淳厚的民風、淳美的人情。
①學生在文中找相關內容:
渡頭為公家所有,故過渡人不必出錢。有人心中不安,抓了一把錢擲到船板上時,管渡船的必為一一拾起,依然塞到那人手心里去,儼然吵嘴時的認真神氣:“我有了口糧,三斗米,七百錢,夠了。誰要這個!”
但不成,凡事求個心安理得……茶葉則在六月里放進大缸里去,用開水泡好,給過路人解渴。
②歸納:熱情、友善、淳樸,這是“一群未被近代文明污染”的善良人,他們保持著昔日寧靜和諧的生活環境與純樸勤儉的古老民風。
7、我們現在讀這篇小說有什么現實意義?
審視現實,我們也不由得感到,在今天這個物質化的時代,商品經濟的大潮越來越把人商品化、庸俗化,冷漠、自私、惟利漸漸充滿了我們生活的空間,人們互相猜疑、提防、抱怨,“四合院”文明逐漸離我們遠去。讀了沈從文的《邊城》,激起了我們心底對“未被近代文明污染”的美好人性和寧靜和諧的生活環境的呼喚;讓我們思考:怎樣才能構建和諧的,一如邊城的美好社會。
8、結合沈從文小說題材、創作意圖。
《邊城》用人性描繪了一個瑰麗而溫馨的“邊城”世界,這里人性皆真、皆善、皆美,由每個人身上所煥生的人性美、人情美營造了這個世界,這里看不到邪惡、奸詐和貪欲;這里的人們都互相親善著、扶持著;這里也有孤寂,但即使是孤寂,也是充滿詩意的。
《邊城》的人物、故事和環境都是美化了的。小說通過生動迷人的愛情故事描繪了作者長期不懈探求的美和善的人性,和所追求的理想的“人生形式”。同時,這也是作者對黑暗社會和丑惡勢力的一種批判,反映了城鄉兩個世界的不同,教育青年人振奮精神,重新燃起“自尊心和自信心”。
20xx-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