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客》課案示例(精選13篇)
《做客》課案示例 篇1
路遙
教學目標:
1、景物描寫在小說中的作用。
2、人物心理刻畫展示人物形象(如:孫少平)。
3、了解路遙“平凡的人、平凡的事、不平凡的心靈震撼”的寫作特點。
學習重點:目標1、2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重點:預習課文,初步感知課文
一、 簡介路遙及《平凡的世界》
每個人都渴望自己有不平凡的經歷,有不平凡的生活與未來。其實,身處平凡世界而能創造出令人震撼的生活、精神,才是最最令人敬佩的,路遙做到了,他的作品《平凡的世界》也同樣做到了!
路遙(1949—1992):陜西清澗人,出生貧民家庭,小時候就被過繼給了伯父,務過農,做過小學教師,后來在縣里做過許多臨時性的工作,在此期間,他在勞動、工作、學習之余,閱讀了許多古今中外名著。1973年作為“工農兵學員”進入延安大學學習。中篇小說《人生》獲得第二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平凡的世界》1991年獲得茅盾文學獎。
《平凡的世界》把國家大事、政治形式、家庭矛盾、農民生活的艱辛、新一代的感情糾葛以及黃土高原古樸的道德風尚生活習俗都真實細膩地描繪出來了,構成一幅中國70年代中至80年代中期農村生活全景或畫卷,既透露出作者對家鄉父老的感情,又體現了作者對生活、社會歷史,對人生富于哲理性的深刻思考與理解,讀來嚴峻悲壯、真切動人。
二、 相信我們每位同學都有做客的經歷,說說你在做客前、做客中、做客后的心理感受。
(學生自由思考、討論,教師組織)
三、 誦讀課文,找出文中孫少平心理描寫的句子、語段,初步感知孫少平做客前、中、后的心理感受及其變化。
第二課時
學習重點:分析孫少平心理、及通過心理展示出的人物形象。
一、 介紹重要寫作技法——心理描寫
(一)什么是心理描寫?
心理描寫是一定環境中人物內心活動的描寫,它是小說塑造形象、刻畫性格的重要手段。它直入心靈,揭示內心世界,表現人物豐富復雜的思想情感。
(二)心理描寫的作用
1、突出作品主題思想。
《最后一課》中,小弗朗士的心理描寫:“我再也學不到法文了,后悔啊,浪費時間、逃學、掏鳥窩,法文書以前沉、討厭,現在象老朋友。”這段描寫深刻的表現了法國孩子們對侵略者強烈的憎恨,對祖國的無比熱愛。
2、有助于刻畫人物性格,揭示人物身份、境遇。
《紅樓夢》中林黛玉聽賈寶玉和史湘云、襲人說林妹妹從來不說“仕途經濟”的“混帳話”后,作者對她的心理做了精彩的描繪:
“黛玉聽了這話,不覺又喜又驚,又悲又嘆。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錯,素日認他是個知己,果然是個知己;所驚者,你既為我的知己,自然我亦可為你的知己,既你我為知己,又何必有‘金玉’之論?就算有,也該你我有之,又何必來一寶釵呢?所悲者,父母早逝,雖有刻骨銘心之言,無人為我主張,況近日每覺神思恍惚,病已漸成,醫者更云‘氣弱血虧,恐致勞怯之癥’。我雖為你的知己,但恐不能久待;你縱為我的知己,奈我薄命何!”
這段心理描寫,將人物內心深處細微曲折復雜的感情表現出來了,豐富了人物的性格,同時,也揭示了黛玉孤苦無依的身份及父母早逝、婚姻無人做主的可憐境遇。
3、有助于推動情節的發展變化。
《三國演義》中“司馬徽再薦名士 劉玄德三顧草廬”中,劉備求賢若渴的心理使得劉備一而再,再而三地去求訪諸葛亮,三顧茅廬,從而使故事情節不斷豐富發展。
(三)心理描寫常見技法
1、內心獨白
2、夢境、幻覺
3、以環境、景物襯托心理
4、通過人物神情、動作、語言來表現心理
5、通過意識流即聯想來表現心理
二、 學生找出孫少平心理描寫的句子和語段。
1、學生在課文中做好標記,然后交流。
2、找學生發言,教師補充。
3、學生討論這些心理描寫的句子刻畫了孫少平的什么心理狀態。
明確:身處貧困中的孫少安有一種自卑心理,他對物質上高于他的人有一種本能的抵觸。本質上,他是一個很樸實的農村青年學生,他自尊心極強,生怕受到來自外界的不尊重甚至是歧視,文中刻畫了他做客前的矛盾心理、做客中的扭捏不安:
①接到邀請:惶恐不安——潤葉二爸是人物,很害怕
矛盾——對潤葉的尊敬與感激
為難——身穿破衣服,由貧窮帶來的自卑與自尊
決定:不去,到潤葉學校找潤葉
②做客中:不好意思、心慌意亂、心咚咚跳(緊張)、自卑(看見田曉霞)炭火、叫化子、
回答潤葉二爸的提問答非所問,還是緊張,揩汗水,緊張地冒汗
③做客之后:景物描繪
經歷一下午地緊張,讓人喘不過氣來,終于可以舒一口氣,所以哪怕是平常地景物此時也異常的美好!
教師總結:好的作品可以讓我們自己融入書中,與主人公的命運一起起伏,正如《平凡的世界》。因為路遙把每一個人物的心理世界精確而細致的展現在我們的面前,正如我們自己所想、所作的那樣。
第三課時
學習重點:環境描寫
一、 體會課文環境描寫對人物心理刻畫的任用
環境描寫除了有渲染氣氛、推動情節發展的作用外,還可以表現作者的情感,暗示人
物的心理,刻畫人物性格。因此,通過環境來分析人物,把握主題是小說鑒賞的重要方法。
上節課我們講到對作者對孫少平的心理刻畫,主要用了兩種技法:內心獨白和通過神態、語言、動作表現。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心理刻畫的方法同學們難以找到,那就是:通過環境或景物來襯托人物心理。課文中共有三處:
(一)開篇(連綿的黃土,枯黑的草木,一片荒涼,鋪天蓋地的大黃風,灰漠漠一片,柳樹抽綠,桃杏的花蕾,青草的嫩芽,鮮亮的活色,青春的苞蕾。)
展現了黃土高原典型的生態環境。1-3段描寫的是冬春之際的冬景,而第四段描寫了初春的鮮亮、活力,讓人心情不由得晴朗起來。孫少安此時的心情和我們一樣,在第六段中寫道:“他的心情開朗了許多。”
(二)做客中對革委會大院的描繪(壯觀的景象,宏偉的大廈。)
文章對大院及窯洞的描繪神圣、壯觀、宏偉,這樣的環境給人一種壓迫感,更增加了他的緊張。
(三)做客后(城市的四面八方,燈火已經閃閃爍爍。風溫和地撫摸著人的臉頰。隱隱地可以嗅到一種泥土和青草芽的新鮮味道。多么好呀,春夜。
經歷一下午讓人喘不過氣來的緊張,現在終于可以舒一口氣了,再平常的景物也很美好,說明少平的心情很放松。
二、遷移訓練
以《林教頭風雪山神廟 陸虞侯火燒草料場》為文本,品味環境描寫對刻畫林沖性格心理的任用以及林沖心理刻畫。
《做客》課案示例 篇2
活動目標
1.感受與朋友交往的快樂。
2.能用較完整的語句表達自己的想法,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
3.正確使用請、謝謝、不客氣等禮貌用語。
活動準備
1.趣味練習:到朋友家做客
2.趣味練習:給東西和接東西的禮節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問題導入課題。
提問:有人到你家里面先要說什么?
主人給我們端水,請我們吃水果、糕點,我們應該說什么?
在別人家里我們要怎樣表現?
離開時我們要說什么?
二、展開
1.經驗講述:做客。
提問:我們到別人家做客,意見活動過程
2.趣味練習:到朋友家做客
提問:到朋友家做客,你應該說些什么呢?
見到大人的時候。
大人給點心的時候。
回家的時候。
小結:去別人家做客,見到主人我們首先要問:“您好”,
吃東西要向主人說“謝謝”,
做客時不能在別人家里亂跑,不隨便亂動人家的東西,
離開時要跟主人說:“再見”。
3.交流活動:請客。
(1)幼兒自由討論,說說請小朋友到自己家做客需要說那些話、做哪些事。
指導語:客人來了,熱情地請客人進門,給客人遞拖鞋,為客人端水。
拿出自己的玩具和小朋友一起玩,一起閱讀圖書,還可以晴爸爸媽媽幫忙招待。
(2)教師引導幼兒學習使用“你好、請、謝謝、不客氣、再見、歡迎再來”等禮貌用語。
4.開展游戲:請到我家來做客。
引導幼兒分組利用環境布置“家”進行游戲,教師積極參與指導。
5.知識拓展:給東西和接東西的禮節
比如:鉛筆,剪刀
給東西的小朋友怎樣做?接東西的小朋友怎樣做?
三、結束
1.活動講評:根據幼兒參與活動使用禮貌用語情況進行講評。
2.活動延伸:要求幼兒在實際生活中運用禮貌用語。
《做客》課案示例 篇3
教學要求:
1.能準確說出自己家的地址。
2.學習有禮貌地邀請別人。
課前準備:
1.每位學生自制一張名片。
2.讓學生問清自己家的地址。
3.制作教學掛圖、對話錄音、線路圖。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看圖激趣
1.首先請同學們看一幅非常漂亮的掛圖。(出示掛圖)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地方嗎?
2.創設情境,介紹圖上主要人物。
這是一個星期五的下午,希望小學放學了。同學們都離開教室回家了,這時操場上走來三個好朋友,他們是王新、李剛、謝小雨。他們邊走邊說,說得真開心!你想知道他們說些什么嗎?讓我來告訴你吧!
3.教師放錄音。
4.聽完錄音后,回答問題。
(1)他們在談論什么問題?
(2)王新請他的朋友到自己家做客時對他的朋友說了些什么?
(3)說說王新家住在哪兒?
(4)去王新家怎么走?請同學們讀課文,在課本上找出答案。
5.總結談話,提出說話要求。
同學們,王新很有禮貌地告訴他的朋友,他的家住在哪兒,去他家怎么走。他請到了他的朋友玩得很開心。
二、互動交流
1.激發學生交友的欲望。
同學們你們也請你的朋友到你家去玩嗎?為什么?
2.同學們找到你的朋友,熱情地邀請他到你家做客吧!
(注意提醒學生說清自己家的住址及去自己家怎么走,并且要熱情、有禮貌。)
3.學生自由交流。
4.匯報交流情況。
(1)同學們,你們請到了自己的朋友了嗎?誰來把剛才你請朋友的過程,再演給大家看一看?
(2)全班同學對表演的同學進行評議。
(3)你最想到那位同學家里做客?請到臺前來與那位同學商量一下,好嗎?
(4)全班同學再次對表演的同學進行評議。
三、引導交流
1.教師分別與兩位同學對話。
同學們,老師也想到你們家去玩,誰愿意請我到你家去玩兒?
2.請其他同學幫老師決定該到誰家去玩,并說說理由。
四、鼓勵交流
同學們,現在正在聽課的老師也非常喜歡你們。他們也想到你家去玩,你愿意與他們交個朋友,請他到你家去玩嗎?那么就拿上你的名片,有禮貌地說清你家的住址及去你家的路線,熱情地邀請他們到你家做客吧!
五、總結評價
同學們,今天你們學會了有禮貌地邀請別人,并且能夠說清自己家的住址及怎樣去你家,老師覺得你們又長大了,你們真能干!
《做客》課案示例 篇4
一、活動目標
1、初步嘗試在有一定空間范圍的游戲進程中按物取數,學習點數。
2、體驗抓小魚、拔蘿卜及給小動物喂食的樂趣與成功感。
3、在游戲過程中滲透數的集合、動物習性(愛吃食物)、禮貌待客等知識。
二、活動準備
1、小貓二只,小羊三只,喂食盆若干;小熊胸飾、坐墊每人一份。
2、場地布置:胡蘿卜地、魚塘。
三、活動過程
(一)參觀場地,了解菜地與魚塘的各種植物、養殖物。
1、寶寶,你們是誰?我是誰呀?叫我一聲!
2、媽媽帶你們去我們家的菜園和池塘里看看。
3、這是什么呀?有多少胡蘿卜?(豐富詞:許多)4、我們家還有池塘,里面養著什么?誰愛吃小魚?
5、菜園、池塘看完了,我們先回家去吧。
(二)初步感知游戲內容1、今天我們家來客人了,看看是誰呢?(出示小貓和小兔)2、引導幼兒和小貓小兔打招呼:我們和小貓小兔打個招呼吧,該怎么說?
3、客人來了,我們家有什么好東西可以招待他們的?
4、我們就去菜地和池塘找點東西,不過聽到媽媽的鈴聲,你們就要馬上回來哦!
5、教師帶幼兒去菜地拔蘿卜,池塘抓魚。
6、教師敲小鈴,引導幼兒回來。
7、你找到了什么?準備給誰吃?誰準備了和他一樣的東西舉起來給媽媽看看。
8、小結:小貓最愛吃魚,小兔最愛吃蘿卜。
9、把你們準備的東西來喂給它們吃吧。
10、你喂一點魚,他喂一點魚,大家都喂一點魚,現在小貓有許多魚啦,小貓真開心!
11、聽!小兔子也在表揚你們呢,它說:你喂一點蘿卜,她喂一點蘿卜,大家都喂一點蘿卜,它也也許多蘿卜了,謝謝你們!
12、小兔小貓肚子吃得飽飽的,它們要回家了,我們和它們說什么?(再見)(三)按物取數1、"喵…..喵…..喵……"猜猜看是誰呀?(被你們才對了,又來了一只小貓)2、剛才我們說小貓喜歡吃什么?
3、小耳朵聽好咯:一只小貓喂一條魚,我們去池塘抓幾條魚?(一條魚)4、伸出手指頭做做看"一條魚",記住是一條魚,我們走吧。
5、教師兒歌引導:寶寶寶寶輕輕走,跟著媽媽抓小魚,小魚小魚抓幾條?小魚小魚抓一條。
6、教師帶領幼兒玩小魚游游戲:我們先和小魚做個游戲吧,許多小魚游來了,游來了,游來了,許多小魚游來了,快快捉牢。
7、熊寶寶們,小魚抓幾條?把你的小魚舉起來給媽媽看看是一條小魚嗎?
8、熊寶寶真能干,都抓了一條魚,我們去喂喂小貓吧。
9、幼兒喂食,教師引導幼兒說:小貓請吃魚。
10、你喂一條魚,他喂一條魚,大家都喂一條魚,小貓有了許多魚,他說要帶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吃,我們和它說再見吧。
11、"小熊乖乖,把門開開"(出示三只小兔)小兔子來我們家了,我們拍拍手歡迎歡迎。
12、來了幾只小兔子呢?我們來數一數吧。
13、我們有沒有小兔子愛的東西呀?
14、一只小兔子吃一個蘿卜,三只小兔子吃幾個蘿卜呢?
15、教師一邊出示喂食盆擺在小兔子前面一邊引導幼兒數數:一個蘿卜,二個蘿卜,三個蘿卜。要幾個蘿卜?
16、伸出手指頭做做看,記住我們要拔三個蘿卜噢,走吧。
17、兒歌引導:寶寶寶寶輕輕走,跟著媽媽拔蘿卜,蘿卜蘿卜拔幾個?蘿卜蘿卜拔三個。
18、歌曲《拔蘿卜》引導快的幼兒坐下來一起唱唱。
19、熊寶寶們,蘿卜要拔幾個?
20、把你的蘿卜放在地上排排隊,數一數看看是不是3個?
21、請一名或兩名錯的幼兒來喂喂:你拔了幾個胡蘿卜?你去喂喂看。
22、總結:三只小兔子要喂三個蘿卜,如果不夠可以在去地里拔三只小兔子要喂三個蘿卜,多出來了可以放回地里。
23、熊寶寶們是不是急著要來喂小兔子了呀?現在就請熊爸爸幫忙,爸爸摸摸你的頭,你就來喂一喂吧。
24、幼兒逐個上來喂,教師引導每只兔子吃一個蘿卜。
(四)結束
1、小兔子今天真開心,他說要請熊寶寶去他家玩,你們去嗎?
2、播放歡快音樂,幼兒跟著教師出教室。
活動亮點
1、根據小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讓幼兒在抓小魚、拔蘿卜以及給小動物喂食的游戲中按物取數和點數。
2、游戲情景的不斷變化是吸引小小班幼兒興趣和注意。
《做客》課案示例 篇5
教學目標:
1、景物描寫在小說中的作用。
2、人物心理刻畫展示人物形象(如:孫少平)。
3、了解路遙“平凡的人、平凡的事、不平凡的心靈震撼”的寫作特點。
學習重點:
目標1、2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重點:
預習課文,初步感知課文
一、簡介路遙及《平凡的世界》
每個人都渴望自己有不平凡的經歷,有不平凡的生活與未來。其實,身處平凡世界而能創造出令人震撼的生活、精神,才是最最令人敬佩的,路遙做到了,他的作品《平凡的世界》也同樣做到了!
路遙(1949—1992):陜西清澗人,出生貧民家庭,小時候就被過繼給了伯父,務過農,做過小學教師,后來在縣里做過許多臨時性的工作,在此期間,他在勞動、工作、學習之余,閱讀了許多古今中外名著。1973年作為“工農兵學員”進入延安大學學習。中篇小說《人生》獲得第二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平凡的世界》1991年獲得茅盾文學獎。
《平凡的世界》把國家大事、政治形式、家庭矛盾、農民生活的艱辛、新一代的感情糾葛以及黃土高原古樸的道德風尚生活習俗都真實細膩地描繪出來了,構成一幅中國70年代中至80年代中期農村生活全景或畫卷,既透露出作者對家鄉父老的感情,又體現了作者對生活、社會歷史,對人生富于哲理性的深刻思考與理解,讀來嚴峻悲壯、真切動人。
二、相信我們每位同學都有做客的經歷,說說你在做客前、做客中、做客后的心理感受。
(學生自由思考、討論,教師組織)
三、誦讀課文,找出文中孫少平心理描寫的句子、語段,初步感知孫少平做客前、中、后的心理感受及其變化。
第二課時
學習重點:
分析孫少平心理、及通過心理展示出的人物形象。
一、介紹重要寫作技法——心理描寫
(一)什么是心理描寫?
心理描寫是一定環境中人物內心活動的描寫,它是小說塑造形象、刻畫性格的重要手段。它直入心靈,揭示內心世界,表現人物豐富復雜的思想情感。
(二)心理描寫的作用
1、突出作品主題思想。
《最后一課》中,小弗朗士的心理描寫:“我再也學不到法文了,后悔啊,浪費時間、逃學、掏鳥窩,法文書以前沉、討厭,現在象老朋友。”這段描寫深刻的表現了法國孩子們對侵略者強烈的憎恨,對祖國的無比熱愛。
2、有助于刻畫人物性格,揭示人物身份、境遇。
《紅樓夢》中林黛玉聽賈寶玉和史湘云、襲人說林妹妹從來不說“仕途經濟”的“混帳話”后,作者對她的心理做了精彩的描繪:
“黛玉聽了這話,不覺又喜又驚,又悲又嘆。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錯,素日認他是個知己,果然是個知己;所驚者,你既為我的知己,自然我亦可為你的知己,既你我為知己,又何必有‘金玉’之論?就算有,也該你我有之,又何必來一寶釵呢?所悲者,父母早逝,雖有刻骨銘心之言,無人為我主張,況近日每覺神思恍惚,病已漸成,醫者更云‘氣弱血虧,恐致勞怯之癥’。我雖為你的知己,但恐不能久待;你縱為我的知己,奈我薄命何!”
這段心理描寫,將人物內心深處細微曲折復雜的感情表現出來了,豐富了人物的性格,同時,也揭示了黛玉孤苦無依的身份及父母早逝、婚姻無人做主的可憐境遇。
3、有助于推動情節的發展變化。
《三國演義》中“司馬徽再薦名士劉玄德三顧草廬”中,劉備求賢若渴的心理使得劉備一而再,再而三地去求訪諸葛亮,三顧茅廬,從而使故事情節不斷豐富發展。
(三)心理描寫常見技法
1、內心獨白
2、夢境、幻覺
3、以環境、景物襯托心理
4、通過人物神情、動作、語言來表現心理
5、通過意識流即聯想來表現心理
二、學生找出孫少平心理描寫的句子和語段。
1、學生在課文中做好標記,然后交流。
2、找學生發言,教師補充。
3、學生討論這些心理描寫的句子刻畫了孫少平的什么心理狀態。
明確:身處貧困中的孫少安有一種自卑心理,他對物質上高于他的人有一種本能的抵觸。本質上,他是一個很樸實的農村青年學生,他自尊心極強,生怕受到來自外界的不尊重甚至是歧視,文中刻畫了他做客前的矛盾心理、做客中的扭捏不安:
①接到邀請:惶恐不安——潤葉二爸是人物,很害怕
矛盾——對潤葉的尊敬與感激
為難——身穿破衣服,由貧窮帶來的自卑與自尊
決定:不去,到潤葉學校找潤葉
②做客中:不好意思、心慌意亂、心咚咚跳(緊張)、自卑(看見田曉霞)炭火、叫化子、
回答潤葉二爸的提問答非所問,還是緊張,揩汗水,緊張地冒汗
③做客之后:景物描繪
經歷一下午地緊張,讓人喘不過氣來,終于可以舒一口氣,所以哪怕是平常地景物此時也異常的美好!
教師總結:好的作品可以讓我們自己融入書中,與主人公的命運一起起伏,正如《平凡的世界》。因為路遙把每一個人物的心理世界精確而細致的展現在我們的面前,正如我們自己所想、所作的那樣。
第三課時
學習重點:
環境描寫
一、體會課文環境描寫對人物心理刻畫的任用
環境描寫除了有渲染氣氛、推動情節發展的作用外,還可以表現作者的情感,暗示人
物的心理,刻畫人物性格。因此,通過環境來分析人物,把握主題是小說鑒賞的重要方法。
上節課我們講到對作者對孫少平的心理刻畫,主要用了兩種技法:內心獨白和通過神態、語言、動作表現。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心理刻畫的方法同學們難以找到,那就是:通過環境或景物來襯托人物心理。課文中共有三處:
(一)開篇(連綿的黃土,枯黑的草木,一片荒涼,鋪天蓋地的大黃風,灰漠漠一片,柳樹抽綠,桃杏的花蕾,青草的嫩芽,鮮亮的活色,青春的苞蕾。)
展現了黃土高原典型的生態環境。1-3段描寫的是冬春之際的冬景,而第四段描寫了初春的鮮亮、活力,讓人心情不由得晴朗起來。孫少安此時的心情和我們一樣,在第六段中寫道:“他的心情開朗了許多。”
(二)做客中對革委會大院的描繪(壯觀的景象,宏偉的大廈。)
文章對大院及窯洞的描繪神圣、壯觀、宏偉,這樣的`環境給人一種壓迫感,更增加了他的緊張。
(三)做客后(城市的四面八方,燈火已經閃閃爍爍。風溫和地撫摸著人的臉頰。隱隱地可以嗅到一種泥土和青草芽的新鮮味道。多么好呀,春夜。
經歷一下午讓人喘不過氣來的緊張,現在終于可以舒一口氣了,再平常的景物也很美好,說明少平的心情很放松。
二、遷移訓練
以《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陸虞侯火燒草料場》為文本,品味環境描寫對刻畫林沖性格心理的任用以及林沖心理刻畫。
《做客》課案示例 篇6
設計意圖:
小班的寶寶缺乏社會交往的經驗,當他們去別人家做客,往往不知該怎么做。本次活動以去小兔家做客的游戲情景,通過幼兒在看小動物是怎么做的,間接的幫助幼兒建立初步的做客禮儀。
活動準備:紙造型(小兔的房子),小雞的手偶
活動目標:
1、學說短句:“,你好”、“,我喜歡你”。
2、能用簡單的禮貌用語,積極的應答態度與人交往。
3、體驗游戲的快樂。
活動重點:
學說短句:“,你好”、“,我喜歡你”。
活動難點:
能用簡單的禮貌用語,積極的應答態度與人交往。
活動過程;
一、出示情景
教師可以先出示一座“小房子”,
師:你們看森林里新出現了一座小房子,你們猜,這是誰的家呢?(引導幼兒說是小兔的家)
師:我們看到這個門上貼著誰了?對了這是小兔的家,你們聽出現了什么聲音(插入敲門聲)
二、出示動物
師扮演小兔子:這是誰在敲門呢?(出示小雞)
小雞:小兔子你好,
師扮演兔子:小雞真有禮貌,我喜歡你(帶領幼兒說小雞我喜歡你)抱一抱
2.又有敲門聲響起了,這次是小羊
小羊;小兔子你好(帶領幼兒一起說)
小兔;小羊,我喜歡你(帶領幼兒一起說)抱一抱
3.又來了一個小動物,這次是小貓瞇呢,
小貓:小兔子你好(引導幼兒說小兔你好)
小兔:小貓,我喜歡你(引導幼兒一起說)抱一抱
三、體驗做客
小兔家還有幾把空椅子,我今天要邀請蕾蕾班的幼兒去做客,
引導幼兒先敲門,問好,最后和小兔子抱一抱。
四、延伸活動
蕾蕾班的娃娃家也多了一位小動物,這位小動物也想要邀請蕾蕾們去做客,想去做客的蕾蕾們,要有禮貌的去喲。
教學反思:
本節教育活動,從內容到形式,都特別適合小小班的幼兒。因為小小班的幼兒年齡較小,集中注意的時間較短。整個活動過程,都是以“敲門”的情景游戲貫穿,運用幼兒喜歡的生動形象的小動物做角色,將幼兒的注意力集中起來。
在整個的教育活動中,教師始終沒有忘記活動目標——學說“,你好”、“,我喜歡你”的禮貌用語,這樣,不僅使幼兒獲得了游戲的快樂,同時也在反復的學說練習中深刻鞏固了禮貌用語。
《做客》課案示例 篇7
活動目標:
1、 正確使用請、謝謝、不客氣等禮貌用語。
2、 能用較完整的語句表達自己的想法,提高交往能力。
3、 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 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活動準備:
情境表演:到朋友家做客,娃娃家場景布置。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我們知道孔融小朋友是個謙讓有禮貌的孩子,對自己的家人有禮貌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如果我們小朋友去別人家做客要怎么做才有禮貌呢?
1、主人給我們端水,請我們吃水果、糕點,我們應該說什么?
2、在別人家里我們要怎樣表現?
3、離開時我們要說什么?
二、情境表演,幼兒根據提供的娃娃家場景進行做客的表演。
師:
1、小朋友在別人家做客,他是怎么做的?見到大人的時候他說了什么?應該怎么說?
2、大人給點心的時候,應該怎么說?
3、回家的時候,他說了什么?應該說什么?
小結:去別人家做客,見到主人我們首先要問:“您好”,吃東西要向主人說“謝謝”。
三、交流活動:請客。
1、幼兒自由討論,說說請小朋友到自己家做客需要說那些話、做哪些事。(客人來了,熱情地請客人進門,給客人遞拖鞋,為客人端水。拿出自己的玩具和小朋友一起玩,一起閱讀圖書,還可以晴爸爸媽 媽幫忙招待。)
2、教師引導幼兒學習使用“你好、請、謝謝、不客氣、再見、歡迎再來”等禮貌用語。
四、開展游戲
請到我家來做客。
五、制心卡
師:
1、我們要怎么感謝好朋友邀請我們去做客呢?一起做個愛心卡送給好朋友吧。
2、在剪好的愛心上,把對好朋友的話畫下來,送給他們表示感謝。
《做客》課案示例 篇8
活動目標:
1、交流新年做客的感受,學習怎樣做客和接待客人。
2、嘗試把動物和他喜歡的食物進行一一對應。
3、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4、喜歡參與游戲,體驗。
活動重難點:
嘗試吧動物和他喜歡的食物進行一一對應。
交流新年做客的感受,學習怎樣做客和接待客人。
難點形成原因:
孩子們對如何正確做客和做小主人缺乏經驗。
難點解決策略:
通過孩子們喜歡的情景表演。
設計依據:
回憶新年做客經驗,引起談話的興趣,激發孩子們的已有經驗。
將做客的禮儀融入到情境表演中,讓孩子們在情景表演中自然的學習做客的和招待的基本禮貌用語,是孩子們的獲得有效的經驗,印象更加深刻。
活動過程:
1、談話,引發幼兒回憶過新年做客的情境
新年的時候,你去誰家做客了?他們是怎么招待你的?
新年的時候,誰來你家做客了?你是怎么招待客人的?
2、招待小動物客人
逐一出示小熊、小狗等動物圖片,師幼談話:誰來了?我們應該怎么問好?
學說:“你好,歡迎你來我家做客”“請坐”等禮貌用語
討論:客人來齊了可以怎么招待他們?
給客人唱歌跳舞,表演節目
討論:客人肚子餓了,他們吃什么?
使用小朋友的書《數學》第一頁“喜歡吃的食物”,讓幼兒聯系根據動物愛吃的食物進行連線。
3、游戲“客人來了”
教師扮演“客人”,到小朋友家做客,小朋友接待。
請幼兒扮演客人,另一位幼兒扮演主人,接待客人。
活動反思:
新年剛過,對新年中發生的情境幼兒一定都還歷歷在目,因此本次教學活動適時抓住了教學契機。整個活動通過小動物做客的情景貫穿,讓幼兒親身體驗學習。
活動導入,請幼兒回憶新年的做客場景,引起談話的興趣,激發孩子們對做客的原有經驗,為活動的開展做經驗鋪墊。然后以擬人化的情境表演作為貫穿,并將做客的禮儀融入到表演中,在實踐了做客禮儀的同時,也鍛煉了對話表演的自信,引導幼兒與同伴間的合作表演,使孩子們的獲得有效的經驗,印象更加深刻。表演讓活動氛圍輕松,幼兒在自然的對話中得到了認知,真正體現了游戲的有效價值。
不足之處:
1、提問不夠明確清晰
在活動的導入環節,我通過兩個問題的談話來引出話題,但幼兒對問題的理解似乎模糊不清,回答的內容都一樣,思維沒有擴散,無法體現導入活動的價值;
2、操作活動的細節關注不夠
對于練習內容,幼兒的知識經驗還是較豐富的,但操作中的連線,許多幼兒畫得不夠清晰,隨自己主觀意愿來畫,教師對這一現象的關注不到位,應將操作規則表達更清晰準確。
《做客》課案示例 篇9
設計意圖
抽象的數學知識,讓幼兒學起來乏味無趣,為了培養幼兒對數學的興趣,在思維游戲《珍珠變變變》活動中,我試圖設計了"去小熊家做客"這一主題,讓幼兒通過"給小熊串糖葫蘆"和"穿項鏈打扮自己"等游戲,讓幼兒在動手操作過程中,學會手口一致地點數物體數量,真正使幼兒感受到"玩中學、學中玩"的樂趣。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手口一致地點數并說出總數,建立初步的數概念,培養幼兒對數數的興趣。
2、通過手眼協調地進行穿珠,培養幼兒專心操作的習慣。
3、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活動準備
1、信封一個:幼兒每人一套材料(彩色珠子25顆,穿珠小棒1根,穿珠繩2根)
2、場地布置:小河、山洞。
3、布置小熊的家:小熊玩具一個、小熊頭飾一個、各種食物若干。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
(1)教師出示小熊的來信并念給小朋友聽:"親愛的小朋友們,新年快到了,我家里給你們準備了許多好吃的東西,歡迎你們到我家來做客。小熊笨笨。""我們去小熊家,給它帶點什么禮物呢?""哎,對了小熊最愛吃甜的食物,我們去給它買串糖葫蘆吧!"
(2)教師帶幼兒過"小河"、鉆"山洞",并引導幼兒點數"石頭"、"山洞"的數量。
2、開活動。
(1)串糖葫蘆。
教師帶幼兒來到一片空地上,教師發現許多"寶盒"(幼兒活動材料)。教師說:"我們看看能從寶盒里發現什么。"引導幼兒說出用小棒、彩色珠子自制"糖葫蘆"。
幼兒挑選自己喜歡的珠子,逐一穿到小棒上,制成"糖葫蘆"。
幼兒制成"糖葫蘆"后,教師引導幼兒按一定的順序反復進行手口一致地電數并說出總數。
(2)穿項鏈。
(3)教師說:"我們去小熊家做客,得打扮得漂亮些,怎樣才能讓自己變得更漂亮呢?"引導幼兒根據"寶盒"里的繩子、珠子,想出給自己制作項鏈、手鏈、腰鏈等來打扮自己。
幼兒用穿珠繩將珠子穿成項鏈、手鏈、腰鏈等,穿完后手口一致地進行點數。
教師幫幼兒打結,幼兒戴上項鏈、手鏈、腰鏈等。
3、結束活動。
教師帶幼兒來到小熊家,把"糖葫蘆"送給小熊。
教師扮成小熊:"歡迎小朋友到我家來做客,謝謝你們送給我糖葫蘆,我也給你們準備了許多好吃的。"引導幼兒找出與數量相對應的食物,并進行品嘗。
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數學活動相對于其他活動枯燥、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為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未發展,所以本次活動中我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可操作的豐富材料的環境,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可選擇性、可操作性的空間。使幼兒能獨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幼兒的自主性,選擇性,獨立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通過一系列的游戲活動,達到了主題總目標預設的要求。
《做客》課案示例 篇10
設計意圖:
小班的寶寶缺乏社會交往的經驗,當他們去別人家做客,往往不知該怎么做。本次活動以去小兔家做客的游戲情景,通過幼兒在看小動物是怎么做的,間接的幫助幼兒建立初步的做客禮儀。
活動準備:紙造型(小兔的房子),小雞的手偶
活動目標:
1、學說短句:“,你好”、“,我喜歡你”。
2、能用簡單的禮貌用語,積極的應答態度與人交往。
3、體驗游戲的快樂。
活動重點:
學說短句:“,你好”、“,我喜歡你”。
活動難點:
能用簡單的禮貌用語,積極的應答態度與人交往。
活動過程;
一、 出示情景
教師可以先出示一座“小房子”,
師:你們看森林里新出現了一座小房子,你們猜,這是誰的家呢?(引導幼兒說是小兔的家)
師:我們看到這個門上貼著誰了?對了這是小兔的家,你們聽出現了什么聲音(插入敲門聲)
二、出示動物
師扮演小兔子:這是誰在敲門呢?(出示小雞)
小雞:小兔子你好,
師扮演兔子:小雞真有禮貌,我喜歡你(帶領幼兒說小雞我喜歡你)抱一抱
2.又有敲門聲響起了,這次是小羊
小羊;小兔子你好(帶領幼兒一起說)
小兔;小羊,我喜歡你(帶領幼兒一起說)抱一抱
3.又來了一個小動物,這次是小貓瞇呢,
小貓:小兔子你好(引導幼兒說小兔你好)
小兔:小貓,我喜歡你(引導幼兒一起說)抱一抱
三、體驗做客
小兔家還有幾把空椅子,我今天要邀請蕾蕾班的幼兒去做客,
引導幼兒先敲門,問好,最后和小兔子抱一抱。
四、延伸活動
蕾蕾班的娃娃家也多了一位小動物,這位小動物也想要邀請蕾蕾們去做客,想去做客的蕾蕾們,要有禮貌的去喲。
教學反思:
本節教育活動,從內容到形式,都特別適合小小班的幼兒。因為小小班的幼兒年齡較小,集中注意的時間較短。整個活動過程,都是以“敲門”的情景游戲貫穿,運用幼兒喜歡的生動形象的小動物做角色,將幼兒的注意力集中起來。
在整個的教育活動中,教師始終沒有忘記活動目標——學說“,你好”、“,我喜歡你”的禮貌用語,這樣,不僅使幼兒獲得了游戲的快樂,同時也在反復的學說練習中深刻鞏固了禮貌用語。
《做客》課案示例 篇11
活動目標:
學習正確使用小勺自己進餐。
愿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培養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
活動準備:
1、小兔子的家(與室內各活動區聯系起來)。
2、碗、小勺、餐巾紙、切好的水果塊。
3、大班一幼兒扮演小兔子;小動物頭飾。
活動過程;
1、幼兒戴好頭飾,可隨意去各活動區。教師注意幫助不會選擇游戲的幼兒。
2、到小兔家去做客。
教師:誰愿意跟我到小兔子家去做客?(人數約占幼兒總數1/3)
師生:當當當。
小兔子:誰呀?
教師:小兔子姐姐,我是小雞媽媽,帶孩子到你家來做客。
小兔子:(開門)歡迎你們。小雞媽媽好!小弟弟小妹妹好!
師生:小兔子姐姐好!
小兔子:請進,請坐。
師生:謝謝。
教師與小兔子一同幫助幼兒找好座位。
小兔子:今天,你們來我家做客,我很高興,我請你們吃飯。吃飯之前要先洗手(每人一張紙巾,復習如何擦手)。
小兔子;你們自己會吃飯嗎?看,姐姐教你們。
小兔子:現在,我發給你們碗和勺子,看看誰會自己使用小勺子吃飯呀?拿好小勺我看看,都對了,快嘗嘗這是什么好吃的?
幼兒從盤中往碗里盛食物,自己進餐。教師與小兔子一同指導,特別注意輔導能力差的幼兒。
進餐完畢
小兔子:你們學會用小勺子吃飯了,以后再請你們來我家做客。
師生:謝謝小兔姐姐,再見。
小兔;再見,以后再來。(收拾用具,重新擺好,準備迎接客人)
教師帶領幼兒輪流到小兔家做客,其余幼兒可以隨意進行區域活動。
結束后,小兔姐姐帶幼兒到各組活動。
活動反思:
這是小班第一學期在游戲中進行的一次教育活動,主要讓幼兒自由選擇,主動學習,消除了新生入園的陌生感與恐懼感。
以大班幼兒扮演的“小兔姐姐”的語言動作為主線,教師只是在旁鋪助,適當提示下一步的做法。小兔姐姐這一新奇角色比教師更加吸引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在小兔姐姐親切的指導下,幼兒動手操作。親自品嘗,自然而然地學習了用小勺自己進餐。這種分組的方法使幼兒人數相對較少,利于教師有效的指導能力弱的幼兒,保證了活動目標的順利完成。
《做客》課案示例 篇12
活動目標:
1、在理解歌詞的基礎上,用自然的聲音表現歌曲。
2、喜歡參加音樂情景表演,體驗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雞、兔、貓)的門標,歌曲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課題:
小朋友,今天天氣很好,老師帶你們到朋友家去做客,好嗎?
二、情景表演,學習歌曲
1、教師邊唱《做客》歌曲,邊帶著小朋友到了小雞家門口,教師邊敲門邊唱(彭、彭、彭彭彭彭彭,來把門兒敲)小雞不在家。
2、教師和小朋友一起唱著作客的歌來到小兔的家,請一位小朋友來敲門其他小朋友唱(彭、彭、彭彭彭彭彭,來把門兒敲),小兔也不在家。
3、大家唱著這首歌來到小貓家,大家一起敲門(彭、彭、彭…來把門兒敲)喵、喵誰呀?大家一起說:“小貓你好!”小朋友在貓家玩了一會兒,與小貓說:“再見”
4、小朋友在教師的帶領下又唱著歌來到了小兔家,(彭、彭、彭……來把門兒敲)小兔同樣不在家。
5、小朋友在教師的帶領下又唱著歌來到了小雞家,(彭、彭、彭……來把門兒敲)小雞同樣不在家。
三、學習歌曲《做客》
1、今天我們到朋友家去的路上,小朋友還和老師一起唱了一首新歌叫《做客》,我們大家現在再來一遍,(提醒小朋友用好聽的聲音唱歌,唱“彭、彭、彭時要唱得短點,不拖長音)
2、以后爸爸媽媽帶你們去做客時我們小朋友把今天學的新歌唱給客人聽。
《做客》課案示例 篇13
在語文考試中,閱讀部分常常令高中生頭疼,毫無解題思路。以下這篇《做客》閱讀訓練題目及其答案是由第一范文網小編為您收集整理,希望能借此提高同學們的閱讀、鑒賞、寫作能力以及語文綜合素養。
做 客
游 睿
(1)今天是青青的十歲生日。放學后,青青并沒有像往常一樣一上山就砍柴。奶奶說了,今天她可以不砍柴。
(2)青青坐在山頭上的一塊大石頭上,一陣微風緩緩吹過來,柔柔地撫摸著她的頭發她的臉。
(3)10歲的青青是奶奶一手帶大的。青青生下來不久,爸爸媽媽就外出打工。幾年來青青只和媽媽通過幾次電話。每次通話都很短暫,媽媽總會在電話那頭哭,爸爸總會搶過電話,說青青乖,打長途貴,過年的時候我和媽媽回家看你。說完,就掛了電話。但是過了一年又一年,爸爸媽媽誰也沒有回來。
(4)說不出為什么,今天青青特別想爸爸媽媽。青青想,要是爸爸媽媽回來陪我過生日多好啊。可是爸爸媽媽為什么都不回來呢?
(5此刻,青青坐在山頭上,眼前是一座又一座的山。層層疊疊、高低起伏。奶奶說過,山的盡頭,就是爸爸媽媽打工的地方。如果自己現在用力喊,爸爸媽媽會不會聽見呢?青青站了起來,她把手罩在嘴前,試著喊了一聲,爸爸,媽媽!很快青青就聽見對面山上傳來自己的回音:爸爸,媽媽。青青有些高興了,趕緊又喊了一聲,山上又傳來了一陣回音。
(6)爸爸,媽媽!爸爸,媽媽,你們回來吧!青青使出全身力氣喊了起來。青青聽見,自己的聲音不斷在山谷里回蕩,一聲接著一聲,一層連著一層,一直傳到看不見的地方。她看到,層層疊疊的山很快都變成了爸爸媽媽的臉。爸爸媽媽說,青青乖。爸爸媽媽說,我們過年就回家看你。青青的聲音就小了下來,她哭了。
(7)爸爸,媽媽!就在擦眼淚的時候,青青突然聽見身后傳來了一陣喊聲。她扭過頭,不知什么時候村里的幾個伙伴全都站在了自己身后。這些伙伴和青青一樣,也都好幾年沒見到自己的父母了。他們說,青青,我們一起喊吧。頓時,山谷里“爸爸、媽媽”的呼喚聲一片,整齊又悠長。
(8)孩子們,先停一停好嗎?正在大家喊得起勁的時候,應聲走來一位戴眼鏡的叔叔。青青認識這個戴眼鏡的叔叔,今天在學校,青青看見這個叔叔和老師在說話。后來叔叔還和老師一起到教室做了個調查,大致是問哪些同學的父母不在家,結果全班同學都舉了手。
(9)我是電視臺的記者。眼鏡叔叔自我介紹說,剛才你們的喊聲吸引了我。我能幫你們把愿望帶給你們的爸爸媽媽。
(10)真的嗎?怎么幫?青青和伙伴們一起圍了上去。叔叔指著攝影機說,我可以用它把你們要說的話錄下來,然后在電視上播放,你們的爸爸媽媽在遠方就能看見了。
(11)太好了!我要錄,我要錄。孩子們爭先恐后地往鏡頭前拱。
(12)叔叔說,你們別急,一個一個來。你們每個人對著鏡頭說一句話,說的時候想象著爸爸媽媽就在面前,說最想對他們說的話。
(13)……
(14)在場的幾個伙伴都表達了自己的愿望,只剩下了青青,叔叔把鏡頭對準青青,示意她說話。青青看著烏黑的鏡頭,雙手在胸前絞動,嘴唇動了幾動,卻一直沒說出話來。
(15)說吧,不怕。伙伴們也為她加油。
(16)青青狠狠地咬了一下牙,之后,終于小心翼翼地探出頭,輕輕地對著攝影機問了一句話:爸爸媽媽,今年……今年我可以到你們家做客嗎?
(17)青青看見,眼鏡叔叔的眼睛瞬間就濕潤了。
(選自《小小說選刊》20xx年第9期,有刪改)
1、“做客”一詞出自小說中青青的一句話,意蘊豐富,令人回味。請結合全文回答問題。(6分)
(1)“做客”有什么含義?
(2)小說以“做客”為標題有什么作用?
2、小說中的主要人物是青青,為什么還要寫那群小伙伴?(3分)
3、第(13)段省略了小伙伴們說的話,請結合上下文,發揮想像,把其中兩個小伙伴說的話填補在下面橫線上。(4分)
第一個小伙伴說:
第二個小伙伴說:
4、品讀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語,分析青青說話時的心理。(4分)
5、戴眼鏡叔叔為孩子們拍攝的視頻在電視臺播放,請你為這段視頻擬寫一句公益廣告語。(20字以內)(3分)
做客 閱讀答案
1、(1)“做客”是指爸爸媽媽外出打工的時間太長了,青青都快忘記他們“一家人”的身份了,覺得他們是客人一樣,放假到“他們家”做客。
(2)誰做客?到誰家做客?設置懸念,引人入勝;家人做客,反映社會現象,引起讀者思考。
2、起襯托作用,通過小伙伴們也想念爸爸媽媽來襯托青青,她也只是她們中的一員;更加廣泛、深刻地反映主題,提醒人們關注“留守兒童”現象。
3、示例:第一個伙伴說,爸爸媽媽,你們回家過年吧。
第二個伙伴說,爸爸媽媽,我數學考了100分。
第三個伙伴說,你們放心掙錢吧,我已經很聽話了。
4、運用神態和動作描寫,“狠狠”地“咬”說明青青是下了很大的決心,因為她不想讓爸爸媽媽為她操心;“小心翼翼”是因為今天是青青的10歲生日,她特別希望爸爸媽媽能夠回來陪她過生日,所以“探”出頭來;“輕輕”地“問”說明青青特別懂事,只是婉轉地表達自己的愿望,希望能到爸爸媽媽身邊去一起過生日。
5、示例:1爸,媽,我多么希望你們能回來陪我過生日。2為了孩子,為了明天,為了末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