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教案(精選10篇)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教案 篇1
【資料顯示屏】
馮夢龍(1574~1646),蘇州人,字猶龍,亦字子龍、耳猶,別號龍子猶、姑蘇奴客、歐曲散人等。其兄馮夢桂是有名的畫家,其弟馮夢熊是太學生、詩人,合稱“吳下三馮”!短K州府志》卷八十“人物”中介紹:“馮夢龍,才情跌宕,詩文麗藻、尤明經學!痹诳茍鲋,他的命運不太順利,直到五十七歲,才考取貢生。六十一歲做福建壽寧縣的知縣,四年任滿仍回蘇州!秹蹖幐尽钒阉健把簟敝,并評道:“政簡刑清,首尚文學,遇民以恩,待士有禮。”馮夢龍與公安派文人有相同的文學主張,他提倡通俗文學與民間文學。他所以把自己編輯的三部小說題名為《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意思是:“明者,取其可以道愚也。通者,取其可以適俗也。恒則習之而不厭,傳之而可久。三刻殊名,其義一耳!保ā缎咽篮阊浴沸颍┛梢娝浞终J識到了文藝的社會作用和教育作用。
《三言》是明代白話短篇小說繁榮的標志。由于篇目較多,反映的生活面較廣,作品質量參差不齊!度浴返乃枷雰热荼憩F為較大的復雜性,但就其主導方面而言,它是我國明代市民生活的百科全書,真實地反映出了這個階層的理想、愿望和要求。
【導學新概念】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選自《警世通言》卷32,是其中最為優秀的一篇,也是明代擬話本中成就較高的作品。杜十娘是京城名妓,久有從良之志意,自從遇見李甲之后,要求跳出火坑,從李甲為妻。她以全副的身心、智慧和自己的錢財贖出身來,隨李甲南歸?墒抢罴妆⌒,出于個人利害的考慮,竟將杜十娘賣給了孫富。杜十娘看透李甲,看透世情,于是懷抱自己積蓄的萬金之寶憤然投江。她的死不是怯懦輕生,而是寧死不屈的性格的體現。她的悲劇是社會悲劇,她以整個生命譴責了紈绔子弟和市儈勢力,向那個社會、那個時代提出了最強烈的抗議。
教學過程 ,應引導學生列出“情節鏈”,整體把握故事情節,理解小說所反映的作者的思想感情。重點賞析人物形象及人物語言,揣測人物的心理活動。對一些難點問題:例①杜十娘隱瞞百寶箱的心理;②結尾表現的思想傾向;③細節描寫對人物形象的塑造……可適當引導學生討論,并加以點撥。
【教學設計ABC】
設計A
一、思路
整體把握故事情節,列出本文“情節鏈”,體會全文中心,分析人物形象。
二、導語 設計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見于《警世通言》卷32。這篇小說是三言之中乃至整個明代文人創作的擬話本小說中最優秀的作品。
同學們在欣賞古代小說時,應把握古代小說的特點,恰當運用小說的欣賞方法。
中國古代小說的特點:①古代的小說來自民間,是人民群眾思想、愿望以及生活實際的反映。②古代小說重情節,通過情節表現人物,通過語言動作表情表現人物心理。③古代小說繼承了史傳文學的傳統,描寫人物,一方面有善惡是非之分,另一方面好人身上也有缺點,壞人身上也有長處,“妍媸畢露”。
三、教學過程
。ㄒ唬⿲W生通讀全文
要求:借助工具書及書下注釋,弄懂生詞難句。
。ǘ┧伎疾⒂懻撘韵聠栴}:
1.整體把握故事情節,列出本課的文脈提綱。
2.概括小說的中心。
3.結合課文內容,綜合評價杜十娘的形象。
提示:本課為課內自讀課。以上幾個問題的設計力圖使學生從宏觀角度把握全文的主要內容,從而完成本課基本教學任務。
。ㄈ⿲W生討論、歸納
1.本課的結構提綱:
情投意合—用計贖身—孫富離間—十娘沉江
2.小說的主題:
本文通過杜十娘的悲劇故事,寫出了一個下層婦女的合理的美好的人生追求,在這追求中塑造了一個美的靈魂,同時以一種深沉的義憤表現了這個美的人生追求怎樣被毀滅。全文寄予了作者對追求幸福卻被迫犧牲性命的婦女的同情,對背信棄義的紈绔子弟和破壞他人幸福的陰險小人的憎恨。
3.杜十娘形象分析:
、倜利,熱情,心地善良。
分析:例1.對杜十娘的外貌描寫:
“渾身雅艷,遍體嬌香,兩彎畫眉遠山青……誤落風塵花柳中!
例2.對杜十娘性格的描寫:輕財好義。
她不甘“風塵困瘁”“早有從良之志”。她見李公子忠厚老誠,有心向他,她愛的是人,不是錢,她與李公子真情相好,見他“手頭愈短,心頭愈熱”。
、诼斆,機智,頗有心機。
分析:在贖身問題上,表現得頗有心計。為終身之計,她早有準備。她讓妹妹收藏百寶箱,既避鴇母,又避李甲。她跟鴇母爭執時,機敏地抓住鴇母一時氣話,達成口頭契約,使鴇母沒有翻悔余地!谶@場斗爭中,既表現了她的心計,又可以看出她為爭取幸福自由所付出的艱苦努力。
③剛強,堅定。
分析:當她知道李甲聽信孫富的巧言讒語,為了千金之資,得見父母,將她出賣時,她的內心痛苦和悲憤是可以想見的,杜十娘的一聲冷笑,顯示著她的尊嚴,更顯出她的剛烈。
(四)小結
學習本課應掌握分析古代小說的一般方法,如借助“情節線索”整體地把握故事情節;借助故事情節分析人物性格等。
設計B
一、思路
從情節入手,深入挖掘作品的主題。
二、預習指導
。ㄒ唬┦熳x課文
。ǘ┙Y合課文,試分析造成杜十娘悲劇的原因。
三、教學過程
。ㄒ唬⿲дZ :同教學設計A。
。ǘ├沓霰疚牡那楣濇。
。ㄈ┖單霰菊n中心。
。ㄋ模┰O疑、討論:
1.如果不因風雪阻渡,恰好停舟于孫富的船邊,或者即使停舟而杜十娘不在船上唱歌,以致引動孫富,杜十娘的命運將如何?
2.如果李甲不貪圖那一千兩銀子,或是杜十娘早日透露那百寶箱的秘密,使得李甲有巨額財富在手而不被孫富的千兩銀子所動,杜十娘的命運又將怎樣?
提示:杜十娘的悲劇命運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
分析:風雪阻渡,江上放歌,引來浮浪公子孫富,的確是事出偶然,但偶然之中引發出潛在的固有矛盾,矛盾存在著、發展著。
小說從一開始就以精確的筆墨,通過明明暗暗的交代,點示給我們。這就是以李甲的父親李布政為代表的封建禮教。
例1.在開頭人物關系的介紹中,寫李甲和杜十娘“一雙兩好,情投意合”。但馬上點到“奈李公子懼怕老爺,不敢應承”。這一句為全文情節的發展做了很好的鋪墊。
例2.對李布政的正面描寫:“李布政在家聞知兒子逛妓院,幾遍寫字來喚他回去。”
對李甲的描寫:“他迷戀十娘顏色……后來聞知老爺在家發怒,越不敢回!
這已觸到了造成這一悲劇的主要矛盾。
例3.在李甲籌劃贖金的過程中,又順筆再一次點示:“他們(李甲的親友)也見得是,道李公子是風流浪子,迷戀煙花,年許不歸,父親都為他氣壞在家……父親知道,將好意翻成惡意!贝颂幪匾恻c到李甲的親友們也懼怕李布政,支持他對兒子的態度,說明李布政的存在不是孤立的個人,而是一種社會勢力的代表。
例4.杜十娘跳出火坑之后面臨一個出路問題,詢問李甲,而李甲計議未有定著。仔細分析,李甲并非不善謀劃,關鍵在于懼怕父親。所以他說:“老父盛怒之下,若知娶妓而歸,必然加以不堪,反致相累!庇纱丝梢姡诙攀餇幦∽杂尚腋5牡缆飞系闹饕系K是李布政。
例5.小說的情節發展到高潮,寫孫富用計的全部活動中,他的陰謀詭計的立足點在于抓住了李甲“老父性嚴,尚費躊躇耳”的矛盾恐懼心理。孫富問道:“尊大人位居方面……今日豈容兄娶不節之人!睂O富非常清楚地看到,李布政的威脅,是他可以利用來離間李、杜愛情,以達到奪人之美目的的重要條件。因此,矛盾的對立面,站在臺前的是孫富,站在幕后的起決定作用的是李布政。
。ㄌ崾荆阂陨戏治,教師在教學中可靈活運用,可舉其一,從而引導學生挖掘其他,達到自己分析文章的目的。)
(五)小結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造成杜十娘愛情悲劇的真正的社會根源。李布政和他所代表的封建禮教,才是殺害杜十娘的主要兇手。因此,杜十娘的悲劇,不是命運悲劇,而是社會悲劇。
設計C
一、思路
精讀課文,體會細節描寫對人物塑造所起的作用。
二、預習指導
。ㄒ唬┩ㄗx全文,理出全文脈絡。
(二)思考:關于“百寶箱”,文章做了哪些描寫。
。ㄈ┚x課文最后一個片段。
三、教學過程
(一)(二)(三)同教學設計B。
(四)提示:清初戲劇理論家李漁,把結構技巧比作“工師之建宅”,認為“何處建廳,何方開戶,棟需何木,梁用何材”,必須事先籌劃,精心安排。而結構主要表現在情節的安排和組織上。
提問:試找出文中有關“百寶箱”的描寫,并體會該描寫對人物塑造所起的作用。
。▽W生活動,教師可適當點撥。)
分析1:院中姐妹為杜十娘二人送行之時,引出了百寶箱,表面看寫出了杜十娘與院中諸姐妹的深厚情誼,實則寫百寶箱的重要意義。例:“……十娘也不開看,也不推辭,但殷勤作謝而已!边@樣寫為后文沉江作了伏筆,另一方面又表現了她的機警、老練,表現了她對自由幸福生活熱切而又堅決的要求。
百寶箱的意義:不是一般的財產,而是一個被壓迫被蹂躪婦女爭取自由幸福生活的理想的寄托,是她熱切向往新生活的思想的結晶。
分析2:文章高潮,杜十娘怒沉百寶箱,這是她的理想徹底破滅,生命失去意義的一種表現。
。ㄎ澹┚x課文最后一個片段,討論以下問題:
1.杜十娘為什么“用意修飾”?
明確:這是她用最美的形象維護自己人格的美麗和尊嚴。
2.杜十娘為什么“微窺公子”?
明確:杜十娘要觀察李甲在最后關頭,愛情與金錢在他心目中的位置,當她看到公子“欣欣似有喜色”,她對李甲徹底鄙棄了。
3.李甲大悔痛哭,杜十娘為什么仍要投江自盡?
明確:李甲痛哭,再次顯現了金錢和愛情在李甲心中的分量,杜十娘已深深看透李甲的心理,同時對這個世界也徹底失望。她知道,世上沒有自己真正的愛情,沒有自己真正的幸福,沒有自己的歸宿,她用毀滅自己的一切來維護自己的愛情理想和人格尊嚴。
。┬〗Y
通過本課訓練,力圖使學生明確:細節描寫對人物塑造起重要作用。
[1]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教案 篇2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
教學目的:
1.理解杜十娘、李甲、孫富等幾個人物形象;
2.理解作者將人物放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來加以刻畫的方法;
3.理解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人物形象及刻畫方法。
教學難點:在描寫中表現情感。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方法:導讀法。
第一課時
一、教學導入:(聽《杜十娘》插曲,引入教學:杜十娘到底是個怎樣的人物?
二、介紹作家作品:
馮夢龍(1574—1646),字猶龍,又字耳猶,別號墨憨子,龍子猶,長洲人(今江蘇吳縣)。他少有才氣,曾游戲煙花里,是個放蕩不羈的人物。他和兄馮夢桂,弟馮夢熊被稱為吳下三馮,但科舉不得志,五十七歲才補了一名貢生。馮夢龍是愛國志士,在崇須年間任壽寧縣知縣時,曾上疏陳述國家衰敗原因;清兵入關時,進行抗清宣傳,最后憂憤而死。在我國文學史上,馮夢龍是在通俗文學的各個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貢獻的作家,被稱為“全能通俗文學家”。在小說方面,他除編選“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外,還增補了長篇小說《平妖傳》,改作了《新列國志》,鑒定了《盤古至唐虞傳》《有夏志傳》《有商志傳》等。民歌方面,刊行了民間歌曲《桂枝兒》《山歌》等。此外他還改編了《精忠旗》《酒家傭》等戲曲,創作了《雙雄記》和《萬事足》兩部劇本。
三、預習
四、分析情節:
1.開端:開頭至“若翻悔時,做豬做狗。”寫鴇母無義逼李甲,十娘有心欲從良。
2.發展:“是夜,十娘與公子議及終身之事”至“各各垂淚而別。”寫柳遇春仗義助好友,杜十娘真情隨官人。
3.發展:“再說李公子同杜十娘行至潞河”至“孫富教家童算還了酒錢,與公子攜手下船!睂憣O富歹意破姻緣,李甲薄情賣佳人。
4.高潮:“卻說杜十娘在舟中”至“一旦葬于江魚之腹!睂懓V情女怒沉百寶箱,薄情郎愧失心上人。
5.結局:最后一段。寫李甲追悔成狂疾,孫富擔驚為怯鬼。
五、情節設疑,學生思考后口頭作答:
1.為什么杜十娘要積攢百寶箱?(提示:想擺脫苦海,尋機從良。)
2.杜十娘自己有銀兩,為什么不早告訴李甲,而讓他為難?(提示:試探李甲的誠意。)
3.李甲籌集到銀兩贖出她后,她為什么還是不把實情告訴于他?(并未對李甲完全放心。)
4.杜十娘為什么不選擇走別的路,非要選擇自殺?(提示:從良是她一生最大的愿望,而今希望破滅,只有以死來表示對壓迫她的惡勢力的不滿和反抗。)
5.杜十娘是愛李甲的,為什么不在把百寶箱送給李甲之后,才投江而死?(提示:她已深刻地認識到自己選錯了人,既然不是真正的愛情,她為什么還要把東西留給李甲呢?)
第二課時
一、處理作業(略)
二、分析評價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1.學生閱讀課文,畫出最能體現杜十娘性格的描寫語句。
。ㄖ灰軐ふ业綆滋,并說明其性格特征就行了)
2.概括杜十娘的人物形象:
杜十娘本是風塵女子、京城名姬,但她不甘于做王孫公子的追歡取樂的玩物,而是費盡心思脫離那個火坑,但由于社會的原因,最后未能實現自己的愿望。她聰明美麗、熱情真誠、心地善良、秉性純厚、剛強堅毅、有膽有識,是反抗封建禮教和世俗觀念的一個典型的婦女形象。
三、分析其他人物:
1.學生分別找出課文中對李甲、孫富、鴇母、柳遇春等人最有表現力的語句。(抓住關鍵描寫語句,稍加說明即可)
2.李甲的人物形象:放蕩薄情、庸懦自私、背信棄義的紈绔子弟。
3.孫富的形象:邪淫、卑鄙、狡詐、可恥的奸商。
4.鴇母的形象:只認錢不認人,嫌貧愛富的下三流貨色。
5.柳遇春的形象:仗義疏財、真摯重情的謙謙君子。
四、討論:我們應該怎樣認識一個未出場的人物——李甲的父親在小說中的作用呢?
(提示:這個人物很重要,他反映了小說悲劇結局的社會根源,即封建禮教和傳統世俗逼死了杜十娘,李甲怕、杜十娘擔心、孫富利用他挑撥離間,這些都說明小說的主題是把矛頭針對封建禮教及世俗社會金錢和門第觀念的。與此道理相同的還有李甲的親戚朋友們。其實李甲、孫富不也分別是一個社會群體的代表嗎?像杜十娘這種風塵女子,在這種重重的包圍之中,又如何能生存下去呢?她的悲劇的發生,是一種必然。這其實就是一個社會悲劇。)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1.理解杜十娘、李甲、孫富等幾個人物形象;
2.理解作者將人物放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來加以刻畫的方法;
3.理解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人物形象及刻畫方法。
教學難點 :在描寫中表現情感。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方法:導讀法。
第一課時
一.教學導入 :(聽《杜十娘》插曲,引入教學:杜十娘到底是個怎樣的人物?
二.介紹作家作品:
馮夢龍(1574~1646),字猶龍,又字耳猶,別號墨憨子,龍子猶,長洲人(今江蘇吳縣)。他少有才氣,曾游戲煙花里,是個放蕩不羈的人物。他和兄馮夢桂,弟馮夢熊被稱為吳下三馮,但科舉不得志,五十七歲才補了一名貢生。馮夢龍是愛國志士,在崇須年間任壽寧縣知縣時,曾上疏陳述國家衰敗原因;清兵入關時,進行抗清宣傳,最后憂憤而死。在我國文學史上,馮夢龍是在通俗文學的各個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貢獻的作家,被稱為“全能通俗文學家”。在小說方面,他除編選“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外,還增補了長篇小說《平妖傳》,改作了《新列
國志》,鑒定了《盤古至唐虞傳》《有夏志傳》《有商志傳》等。民歌方面,刊行了民間歌曲《桂枝兒》《山歌》等。此外他還改編了《精忠旗》《酒家傭》等戲曲,創作了《雙雄記》和《萬事足》兩部劇本。
三.預習檢測:
1.對下列加點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 )
A.在庠(yang)薄贐(jin)諂笑(chan) B.蓮萼(e)名姝(shu)寶珥(er)
C.鐘馗(kui)賈豎子(gu) 隱諱(hui) D.貧窶(ju)褻瀆(xie)教坊(fang)
2.下列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C )
A.納栗入監 權作浮居 屏去左右 素性方嚴
B.教坊落籍 山水之廢 觀者如堵 惑于浮議
C.湊聚將來 剪江而渡 鸞嗚鳳奏 萍水相逢
D.倉猝難范 說得入港 疏不間親 命之不辰
3.對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不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 )
A.因在京坐監(坐監牢) 可憐一片無瑕玉(玉上的斑點)
B.初時李公子撒漫用錢(任意揮霍) 郎君游資雖罄(旅費)
C.連下處也沒有了(寓所) 落得一場褻瀆(污辱)
D.那煙花也算定你沒處告債(乞求借貸) 倘得玉成,決不有負(好意成全)
4.對原文判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
A 杜十娘雖為名妓,但不甘作王孫公子們追歡取樂的玩物,真誠地追求愛情,并為此不惜犧牲一切。
B 李甲是一個忠于愛情,庸懦自私的紈绔子弟。
C 作者將杜十娘放在一定的社會環境,運用細節、言行等描寫,并與李甲對比,使塑造的形象個性鮮明。
D 作品除了反映杜十娘對真正愛情和人性尊嚴的渴望外,也深刻揭露了封建社會中金錢和門第觀念的丑惡。
四.分析情節:
1.開端:開頭至“若翻悔時,做豬做狗!
寫鴇母無義逼李甲,十娘有心欲從良。
2.發展:“是夜,十娘與公子議及終身之事”至“各各垂淚而別!
寫柳遇春仗義助好友,杜十娘真情隨官人。
3.發展:“再說李公子同杜十娘行至潞河”至“孫富教家童算還了酒錢,與公子攜手下船!
寫孫富歹意破姻緣,李甲薄情賣佳人。
4.高潮:“卻說杜十娘在舟中”至“一旦葬于江魚之腹!
寫癡情女怒沉百寶箱,薄情郎愧失心上人。
5.結局:最后一段。寫李甲追悔成狂疾,孫富擔驚為怯鬼。
五.情節設疑,學生思考后口頭作答:
1.為什么杜十娘要積攢百寶箱?
(提示:想擺脫苦海,尋機從良。)
2.杜十娘自己有銀兩,為什么不早告訴李甲,而讓他為難?
。ㄌ崾荆涸囂嚼罴椎恼\意。)
3.李甲籌集到銀兩贖出她后,她為什么還是不把實情告訴于他?
。ú⑽磳罴淄耆判。)
4.杜十娘為什么不選擇走別的路,非要選擇自殺?
。ㄌ崾荆簭牧际撬簧畲蟮脑竿,而今希望破滅,只有以死來表示對壓迫她的惡勢力的不滿和反抗。)
5.杜十娘是愛李甲的,為什么不在把百寶箱送給李甲之后,才投江而死?
。ㄌ崾荆核焉羁痰卣J識到自己選錯了人,既然不是真正的愛情,她為什么還要把東西留給李甲那?)
六.作業 布置:
課后練習三。
第二課時
一.處理課后練習三。(略)
二.分析評價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1.學生閱讀課文,畫出最能體現杜十娘性格的描寫語句。
。ㄖ灰軐ふ业綆滋,并說明其性格特征就行了)
2.概括杜十娘的人物形象:
杜十娘本是風塵女子、京城名姬,但她不甘于做王孫公子的追歡取樂的玩物,而是費盡心思脫離那個火坑,但由于社會的原因,最后未能實現自己的愿望。她聰明美麗、熱情真誠、心地善良、秉性純厚、剛強堅毅、有膽有識,是反抗封建禮教和世俗觀念的一個典型的婦女形象。
三.分析其他人物:
1.學生分別找出課文中對李甲、孫富、鴇母、柳遇春等人最有表現力的語句。
。ㄗプ£P鍵描寫語句,稍加說明即可)
2.李甲的人物形象:
放蕩薄情、庸懦自私、背信棄義的紈绔子弟。
3.孫富的形象:
邪淫、卑鄙、狡詐、可恥的奸商。
4.鴇母的形象:
只認錢不認人,嫌貧愛富的下三流貨色。
5.柳遇春的形象:
仗義疏財、真摯重情的謙謙君子。
四.討論:我們應該怎樣認識一個未出場的人物——李甲的父親在小說中的作用呢?
。ㄌ崾荆哼@個人物很重要,他反映了小說悲劇結局的社會根源,即封建禮教和傳統世俗逼死了杜十娘,李甲怕、杜十娘擔心、孫富利用他挑撥離間,這些都說明小說的主題是把矛頭針對封建禮教及世俗社會金錢和門第觀念的。與此道理相同的還有李甲的親戚朋友們。其實李甲、孫富不也分別是一個社會群體的代表嗎?像杜十娘這種風塵女子,在這種重重的包圍之中,又如何能生存下去呢?她的悲劇的發生,是一種必然。這其實就是一個社會悲劇。)
五.作業 布置:
1.完成課后練習一、二。
2.完成印刷資料之《同步訓練》。
六.教學后記:
[1]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袤w會“百寶箱”的敘事意義。
、谂囵B學生敢于提出問題并研究、討論的自讀習慣。
、燮肺都毠,通過細節品味感受當時的風俗狀貌。
教學設想:
抓住“百寶箱”來解讀這篇小說,并形成課堂教學結構。處理成自讀研討課,圍繞“百寶箱”讓學生熟悉情節,在此基礎上由學生確定研討話題,師生討論確定研討角度和研討方案,在圍繞百寶箱的研討過程中,師生一起把握形象,品味細節。研討過程努力形成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教師與課文之間、學生與課文之間的對話、碰撞、交流。每個環節以學生對這篇小說的初始體驗切入,逐步深化、理性化。課堂的局部走向可依據學生的初始體驗情況適當調整,如果學生的初始體驗與教學預設差距較大,而學生又體會較深,則處理成由學生討論推動、教師調控的形式。僅抓住“百寶箱”來組織教學,可在一課時內完成。
教學思路:交流體驗——確定研討話題——研讀課文——深入體味——總結梳理——延伸品評。
教學步驟 :
一、師生交流初始體驗,并在交流中確定研討話題
《杜》敘述的是一個古代妓女的悲劇故事。全篇以李甲與杜十娘的愛情為主線,主要涉及五個人物:杜十娘、李甲、李布政、柳遇春、孫富。人物之間的關系清楚明了。事件的發展可以概括為三句話:杜十娘與李甲情投意合,杜助李為己贖身;南歸途中孫富覬覦十娘美色,說動李甲以千金易聘;杜十娘聞訊后,怒沉珍寶,痛斥孫、李,抱持寶匣,赴水而死,情節發展脈絡也清晰明了,不見離奇曲折。一般讀者讀了這篇小說感受最深的恐怕莫過于“怒沉百寶箱”的結局了,人們不禁為這個結局感到惋惜,惋惜的內容不外有二:一是“百寶箱”“蘊藏百寶,不下萬金”,杜十娘就這樣讓它沉入江底了;二是一個“渾身雅艷,遍體嬌香”的美麗女子,就這樣隨波而去。自然,杜十娘的自殺也是頗值得研究的問題,可另用一個課時來探討,本課單研討“百寶箱”。(如果學生執意要研討杜十娘的自殺,亦可)。
操作過程:①學生簡單復述。②由五到七位同學談談感觸最深的是什么。③教師自己介紹初讀這篇小說的感受。④確定研討對象“百寶箱”。
二、研讀課文,理出課文寫到“百寶箱”的地方
通觀全篇,“百寶箱”的出現明明暗暗共有五處。第一處,妓院女老板因為李甲“囊篋漸漸空虛”,要逐他出門,致使杜十娘與她產生矛盾,女老板答應杜十娘以三百兩銀子贖身。李甲為籌贖金,走投無路,十娘將“藏有碎銀一百五十兩”的“所臥絮褥”付與李甲,再由李甲籌得另外一百五十兩,此處為暗寫“百寶箱”。表面看,十娘似傾其所蓄,但區區三百兩銀子,對十娘而言根本不在話下。第二處是在李甲終于籌得三百兩銀子的贖金后,杜十娘拿出二十兩銀子交與李甲作為“行資”。說是“于姊妹中借得”,讀者看到下文,自然知道這是杜十娘從“百寶箱”中拿出來的。此處也是暗寫。第三處是十娘告別了眾姊妹,眾姊妹贈“描金文具”,此處為明寫。十娘對描金文具“不開看,也不推辭”,可知這描金文具實際上是杜十娘私蓄。第四處,當李甲把杜十娘所給的二十兩銀子花得“無分文余!睍r,十娘“取鑰開箱”,又拿出了五十兩銀子。拿銀子時十娘說“眾姊妹合贈,必有所濟”,取了銀子后,“仍將箱子下鎖”。此處也是明寫。第五處,十娘得知自己被賣,冷笑絕情,次晨加意修飾后,當眾打開“百寶箱”,件件拋擲江中,并通過十娘之口交代這“百寶箱”為“假托眾姊妹相贈”,“箱中蘊藏百寶,不下萬金”。
操作過程:①學生研讀。②討論列表,表中明確分別在什么情況下寫到“百寶箱”,杜十娘有些什么言行。
三、深入研究,品味細節
如果杜十娘在事情還沒有發展到僵局就告訴李甲她有“百寶箱”的私蓄,悲劇也許不會發生,故事可能會走向“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美好結局。那么,杜十娘為什么要對李甲隱瞞“百寶箱”呢?由這個問題又生發出杜十娘為什么要積攢“百寶箱”這一疑問。如果杜十娘對李甲不隱瞞“百寶箱”,他們是否就會走向美好結局呢?由此又引發我們思考李甲的父親李布政能否因為杜十娘有“百寶箱”而接納她這個問題。明代商品經濟比較發達,在商品經濟的社會,人們對金錢的態度自然與小農經濟狀態人們對金錢的態度大不一樣。杜十娘擁有價值不下萬金的“百寶箱”,應當會有許多路讓她自存,并完全有可能過上好生活,可她為什么沉了“百寶箱”而自殺呢?沉“百寶箱”之前又為什么要孫富兌足千兩銀子呢?“百寶箱”是一個富足的意象,通過這些圍繞“百寶箱”的問題的深入探究,我們便會發現這篇小說的悲劇蘊含,了解當時的風俗狀貌,認識人物形象。
1、杜十娘為什么要積攢“百寶箱”?
杜十娘“久有從良之志”,早已厭倦沒有尊嚴、沒有人格的妓女生活,要脫籍從良,就需要金錢。同時,“百寶箱”是杜十娘的價值和希望之所在,擁有金錢便擁有一定程度的人生選擇權,她希望以“百寶箱”換回她的美好生活,由此可知她比一般的妓女想得深,想得遠,說明她很有心計。
2、杜十娘為什么要對李甲隱瞞“百寶箱”?杜十娘為什么沉了“百寶箱”?
如果說前兩次暗寫“百寶箱”的情節,杜十娘還未離開妓院,應當小心謹慎,恐出言有失,那后兩次寫及“百寶箱”而她對李甲隱瞞不告,則反映了她對愛情和金錢的態度了。中國古典小說一般上不靜止寫人物心理,而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的內心活動。由杜十娘對李甲隱瞞“百寶箱”的言行窺探她的內心世界,我們可見她內心的純潔、美好,對人世間真情的追求。她愛李甲是因為與他“一雙兩好,情投意合”,是因為李公子“忠厚志誠”,她之所以對“百寶箱”隱瞞不告,是因為她不希望讓純潔的愛情沾染上金錢氣息,也許她早已厭倦男女歡愛的金錢關系,她所渴望的是彼此珍愛與尊重的真情,擁有這份真情便“生死無憾”,當她得知自己被賣后,那份潔凈、高尚的愛的追求被擊得粉碎,于是怒沉珍寶,舉身投江,以此來表達她對不公平遭遇的抗爭。這是純厚的摯愛與金錢的對抗,在對抗中杜十娘是個失敗者。
3、為什么在“怒沉百寶箱”之前,要孫富兌足千兩銀子?
不能說沒有讓李甲得到千兩銀子帶回家的意思,但僅為此的話,杜十娘為什么不干脆從“百寶箱”中拿出部分錢銀給李甲,以此來表達也曾相愛一場的心意?十娘此舉有兩重目的,一是對李甲,李甲的這一場“生意”做得可是大虧了,十娘要讓他意識到千兩銀子與價值不下萬金的“百寶箱”的巨大反差,讓他在悔恨和痛苦中煎熬,懲治負心郎。二是對孫富,孫富“破人姻緣,斷人恩愛”,杜十娘要他人財兩空。
4、李布政會不會因為“百寶箱”而接納杜十娘?
李布政與杜十娘的鴻溝在于門第,這道鴻溝能否越過可以從三方面考察。一、從杜十娘的容貌和性情看,她“渾身雅艷,遍體嬌香,兩彎眉畫遠山青,一對眼明秋水潤。臉如蓮萼,分明卓氏文君;唇似櫻桃,何減白家樊素?蓱z一片無瑕玉,誤落風塵花柳中”,老李看了,也許會原諒兒子的沖動。二、從當時人對妓女的態度看。柳遇春是一個老于世故之人,當他聽說杜十娘拿出一百五十兩銀子助李甲為己贖身,他“大驚道:‘此婦真有心人也。既系真情,不可相負!辈⒃趦商熘畠龋瑸槔罴诇愖阋话傥迨畠摄y子,并說:“吾代足下告債,非為足下,實憐杜十娘之情也!毖哉Z之間,充滿崇敬。當孫富問及杜十娘為何人時,李甲“賣弄在行”,說“此乃北京名姬杜十娘也”,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時,圍觀眾人“無不流涕,都唾罵李公子負心薄幸”,“皆咬牙切齒,爭欲拳毆李甲和那孫富”,絲毫沒有因為杜十娘是妓女而流露出鄙夷之色。由此可知當時的社會風尚,李布政生于這個社會,應當也會認同這個社會的價值取向。三、從金錢的效用看。孫富巧言勸李甲以千金易聘杜十娘,“從此家庭和睦,當無間言”。,說得李甲“頓開茅塞”,原來老布政千金就可獲得補償,那萬金呢?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時,李甲的表現是“不覺大悔”,“又羞又苦,且悔且泣”,所悔何事?所苦何來?還不是因為“百寶箱”。也許李甲心中想,早知杜十娘蓄有萬金,老父那邊便好交代。由這三方面看,李布政與杜十娘之間的鴻溝不是不可跨越的。
一方面為了追求純潔的愛情而恣意隱瞞“百寶箱”,一方面因為“百寶箱”可使人生發生逆轉,如此錯位而釀成的悲劇富有極強的社會穿透力,其間所蘊藏的張力給讀者帶來深深的震撼。
這部分是課堂教學的核心,操作過程可以為:①由學生提出問題,②探討容易解決的問題,③第2、4兩個問題分組研讀探討(先討論研讀方案,再由學生各陳己見)。
四、總結梳理
“百寶箱”不是一個簡單的道具,它是這篇小說構思的精華所在!鞍賹毾洹钡拇嬖,凸現了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百寶箱”使小說彌滿了金錢氣,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風俗狀貌;“百寶箱”豐富了小說的悲劇意蘊,作者在這篇小說中所表現出來的人生的經驗與哲學都是通過“百寶箱”這個意象來實現的。從敘事角度看,“百寶箱”推動了情節的發展,形成敘事節奏,杜十娘與李甲的愛情因為金錢而一步步受阻,同時因為“百寶箱”又一步步使阻礙化解,直至走向最后的悲。弧鞍賹毾洹庇终{節了敘事視角,“百寶箱”是個“秘密”,情節發展過程中,作者只是掀開一角讓讀者窺探,最后才把“秘密”公開,“秘密”公開之時,所有的疑問便在讀者頭腦中涌現出來。
操作過程:學生討論總結,不求面面俱到,能就一點而有所體會就行。
五、延伸品評
1、想一想,最想對杜十娘和李甲說的一句話是什么。
2、播放流行歌曲《杜十娘》,聽后發表評論。
要點:流行歌曲《杜十娘》是對小說的篡改,曲調悲切纏綿,基本上失去了小說中杜十娘對真情的追求、以及富有心計、剛強自尊的性格特征,把怨的一面強化了,怒的一面喪失無存。
操作過程:可視時間而定。
板書與說明:
板書主要為兩塊內容:一是根據小說五次寫到“百寶箱”而整理的表格,這是整個討論過程的生發點;二是課堂討論的若干問題。板書不以勾勒課文內容為目標,為方便討論而給予必要的堤示。
鑒賞集萃:
1、(中國古代小說)敢于直面人生,將生活中的悲劇無畏地呈示給人看的作品,真是鳳毛麟角,作家少有那樣的氣魄,群眾也缺乏承受能力。因此,像《杜十娘怒沉百寶箱》這類怨而能怒的悲劇文學,在中國文學史上便彌足珍貴。
。ā睹髑逍≌f鑒賞辭典》第1036頁,浙江古籍出版社1994年11月版)
2、小說沒有迎合讀者、討好讀者的插斜,沒有場景和人物肖像的苛細描畫,它依仗人物性格直捷地奔向悲劇。
(《明清小說鑒賞辭典》第1036頁,浙江古籍出版社1994年11月版)
3、《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突破了唐代以來類似題材始亂終棄或夫榮妻貴的傳統格局。 (《中國古代小說百科全書》第71頁,劉世德主編,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8年版)
4、(杜十娘)從內心里呼喚一種不為金錢和利害所左右的人際關系,毫無疑問,只有在這種關系中,人才能真正地尊重自己,關懷他人,才能產生包含人性中一切美好成分的真情,包括愛情。這樣的一種對情的認識不像其他小說那樣停留在婚姻和兩情相悅的范圍內,而是在人性和美好的人際關系的基礎上進行新的探索。這是《杜十娘》與眾不同的地方,也是其成功之處。
。ā兜谋瘎∫馓N》,薛海燕,《名作欣賞》2000年第2期)
附1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教學的簡要說明
附2
與《杜》教學有關的執教者論文
關于《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教學的簡要說明
小說教學一般上以人物、情節、環境為重點,對相當一部分的小說,這樣做往往難以深入肌里,《杜》便是一例。本課教學以“百寶箱”為突破口,深入挖掘,以求體察隱含在故事背后的蘊含。這篇小說篇幅較長,長文如何短教,且教得深入?關鍵在于切入的角度要單純,對這個角度的思考要深透,而不是對課文進行塊狀截取,把它變成短文,然后分解,組織教學,這樣課堂結構才顯得飽滿。本課教學擬就這方面作些嘗試。教學過程 吸納研究性學習的因素,師生共同完成一個課題的研究,教學的過程大致上也是一個課題的研究過程,話題的確定從師生初始體驗出發,逐步深入。整個過程教師依存于討論中形成的場推進教學,學生的討論可以調整教學走向,討論中努力形成師生相互碰撞、彼此啟發的局面。當然,這些只是設想,實際教學也許會跟自我設想相差十萬八千里。
[1]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能說出故事情節的內容和悲劇結局的意義。 2、培養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過程
在上新課前,請同學們用心聽一首歌,想一想歌的旋律是怎樣的,表現了主人公怎樣的感情?(教師點擊幻燈片一,出現流行歌曲《杜十娘》的旋律及有關歌詞)
(學生1:我認為歌的旋律是歡快的,與主人公的命運不符。 學生2:我不同意,我覺得旋律是舒緩的,有助于表現主人公不幸。大部分其他的同學顯示出同意的神色。)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學生1的觀點與眾不同,但“我認為”表現了他的自信與勇敢,值得我們敬佩。怎樣表現對他的敬佩呢? (學生鼓掌) 這首旋律舒緩感情悲傷的歌就取材于明代擬話本中的優秀作品《杜十娘怒沉百寶箱》。
。ń處燑c擊幻燈片二)欣賞這樣的小說時,我們千萬不要把小說中的人和事當作和自己毫不相干的人和事。如果我們能帶著感情和小說中主人公同悲喜,帶著思想去思考,我們就能做精神世界的美食家,感悟生命的思想者。(教師板書) 昨天在大家預習的過程中,我要求同學們在閱讀中要捕捉并篩選出自己認為最有價值的信息,我把大家篩選出的信息作了一個整理,請看大屏幕:
。ń處燑c擊幻燈片三) 篩選出的信息有:
1、明代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和婚姻父母包辦制度;
2、小說的線索是百寶箱以及它的其它象征意;
3、小說中的情節以描寫李甲和杜十娘的愛情悲劇為主;
4、小說中的人物有杜十娘、李甲、孫富、柳遇春以及從未出場卻有影響力的李甲的父親;
5、杜十娘對愛情的堅貞不渝與李甲的猶豫不定、沒有主見形成對比;
6、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的原因、經過;
7、作者安排李甲病和孫富死的情節的意圖;
8、杜十娘和百寶箱的關系;
9、小說的作者馮夢龍,及其代表作。
。▽W生看) 小說是通過人物、情節來反映社會生活的。大家分析一下,我們篩選出的內容是傾向于分析小說中的人物性格還是故事情節?(學生齊答:“故事情節”)那么我們就把本文的故事情節作為本節課的學習重點。 請各小組的同學迅速瀏覽一下課文后,用簡潔的語言來概括本文的故事情節。
。▽W生思考,討論,學生1發言:這個故事發生在明朝萬歷年間,有一個國子監的學生叫李甲和京城名妓杜十娘兩個人一見鐘情,杜十娘本來就有從良意,遇到李甲后,她便想辦法贖了身,跟著李甲回家。在回家途中懦弱的李甲不敢把十娘帶回家去見父母,聽信了孫富的挑撥,把十娘賣給了孫富。當十娘得知此事后,悲痛欲絕怒投長江。) 這個同學非常準確的把握了故事的發展脈絡。
請看大屏幕---(教師點擊幻燈片四出示情節的組成部分:情投意合----用計贖身----中途被買----怒投長江,和各部分的電影畫面剪輯) 如果我們把《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的故事情節看成一串美麗的珍珠項鏈話,那么情節的每個組成部分都是顆圓潤的珍珠。我在整理同學們最感興趣的問題時就發現了許多。
請看:(教師點擊幻燈片五) 感興趣的問題有: 1、李甲為何拋棄杜十娘?他大悔痛哭是對杜十娘有真情嗎? 2、杜十娘為什么要攢百寶箱?為什么不在故事的開始就把百寶箱的秘密告訴李甲?又為什么要連百寶箱一起沉? 3、假如沒看到孫富,杜十娘和李甲會白頭偕老嗎? 4、為什么文章末寫李甲重病,孫富暴死? 同學們在閱讀中發現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這點很好,如果能將產生興趣的原因上升為理性的思考就更好。我把同學們提出的感興趣的問題整理成四個大問題,七個小問題。各小組先商量一下,你們小組愿意解決哪一道題?(學生討論,確定本小組的解決對象) 在討論的過程中各小組長注意組織好本組的活動,安排好記錄人、首席發言人。(各小組開始討論) 通過各小組的發言,可見大家對本文故事情節的認同。但從我匯總的質疑點來看,大部分同學都在一個問題上存在著與作者不同的意見。
。ń處燑c擊幻燈片六) 質疑點: 作者在小說的結尾為何讓杜十娘選擇死亡,這樣做值得嗎? 哪個同學談談你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學生1、我覺得杜十娘的死亡是多余的,她那么有錢,完全可以追求新的生活嘛!學生2、“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生命如此可貴,哪能說不要就不要。) 同學們大都認為杜十娘的做法有點匪夷所思,我也想談談我的看法,可以嗎?(學生齊答:可以)但我暫時買個關子,先請同學們看一段《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投江前的畫面再現,思考一下杜十娘當時的心情如何?
(教師點擊幻燈片七,學生認真觀看后交流杜十娘的心情---怒) 杜十娘怒投珠寶、怒斥李甲、怒罵孫富最后怒沉百寶箱。對于一個把擁有真情作為人生目標的她來說,李甲的出賣這個打擊是巨大的、毀滅性的。她絕望了。自殺的人都有某種程度的偏執,因為決定結束生命并不是什么小事。作為個性剛烈的杜十娘來說,她偏執的是真情,她寧愿用死來抗爭和示威,死的行為可以說是她怒到極點的表現。 我知道同學們對于這樣的結局都不滿意,那么我們就給杜十娘另設一個結局如何?
。ń處燑c擊幻燈片八) 拓展聯想: 根據你的生活閱歷、知識積淀,發揮想象,給杜十娘另設一個合情合理的結局。 (學生思考,討論。學生1、杜十娘取出她百寶箱中的銀兩,用高于一千兩的價格又把自己贖出來后,一個人歸依佛門。學生2、杜十娘接受了李甲的懺悔,和李甲從歸與好。學生3、杜十娘投江后被一農夫搭救,從此和農夫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 同學們設計出很多拯救方案,想把杜十娘從死亡的懸崖邊拉過來,足可以看出大家都是極富愛心的人,這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品質,讓我們為自己喝彩。▽W生鼓掌)馮夢龍也是一個有愛心的人為何他的想法和我們不一樣? (學生1、時代不同。學生2、價值觀不同。) 看著大家談的熱火朝天我也想說說。(學生:說呀。┮韵卵哉,只是個人觀點,若有雷同,(師生齊說:)純屬巧合。中國封建史上,從來沒把人當人看,更沒把女人當作人看。她們未嫁要貞、夫死要節、遇暴要烈。從〈〈孔雀東南飛〉〉中的劉蘭芝到〈〈桔子紅了〉〉中的秀禾,她們都為自己的幸福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女人的命運大多以悲劇收場。
(教師點擊幻燈片九) 魯迅說過:“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魯迅還說過: “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壯,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 可見無價值的東西的毀滅不是悲劇,有價值的東西的毀滅才是悲劇。價值越大,悲劇越大。如果女人只是花鳥,只是玩物,她們的毀滅頂多博得幾聲嘆息;如果女人真是“小賤人“,那么什么命運都活該。統觀中國文學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教師點擊幻燈片十顯示) 參考書目: 1、《玉臺新詠》 中的《孔雀東南飛》; 2、蔣防的《霍小玉傳》 ; 3、曹雪芹的《紅樓夢》; 4、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中《小翠 》、《嬰寧》等; 5、魯迅《祝! 6、賀敬之《白毛女》 7、《桔子紅了》 我們看到很多象杜十娘這樣不僅外表是美的,內心更是美的女性形象。她們只不過為了追求“人“的完美,卻毀滅了,此情此景你的心是不是該感到有點震撼。(學生點頭)如果有作者的目的就達到了! 今天我們和同學們一起研究〈〈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不過是想拋磚引玉,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閱讀中,試著和主人公笑聲交響在一起,淚水匯流在一起。他們身上的那種對于“人“的完美的追求會影響你。長此以往,一定可以成為“精神世界的美食家,感悟生命的思想者!保◣熒R讀)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教案 篇6
欒城中學 朱麗娟
教學目標 :能說出故事情節的內容和悲劇結局的社會意義。
培養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習重點:故事情節梗概
人物形象和主題
教學過程 :
1導入
我國的文學作品中塑造了許多悲劇的女性形象,如《氓》中的女主人公、《孔雀東南飛》中的劉蘭芝、《竇娥冤》中的竇娥,《祝福》中的祥林嫂、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中小翠 、嬰寧等等。她們善良、勤勞,也具有反抗意識,卻逃脫不了悲劇的命運,為什么?
今天我們再隨馮夢龍走進杜十娘的悲劇,來共同探討這個問題
2檢查預習
學生介紹作家作品,教師總結(見幻燈片一)
3明確重點:故事情節梗概人物形象及刻畫人物的方法
4學生讀文,復述情節。(要求:用小標題概括)
(教師點擊幻燈片三出示情節的組成部分:情投意合----用計贖身----中途被賣----怒沉寶箱,和各部分的電影畫面剪輯)
如果我們把《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的故事情節看成一串美麗的珍珠項鏈話,那么情節的每個組成部分都是顆圓潤的珍珠。
5討論問題,分析人物和主題
。ń處燑c擊幻燈片五)杜十娘為什么要攢百寶箱?為什么不在故事的開始就把百寶箱的秘密告訴李甲?又為什么要連百寶箱一起沉?假如沒看到孫富,杜十娘和李甲會白頭偕老嗎?李甲為何拋棄杜十娘?他大悔痛哭是對杜十娘有真情嗎?為什么文章末寫李甲重病,孫富暴死?
。ǜ餍〗M開始討論)
(學生代表發表討論意見,教師指導總結)
質疑點: 作者在小說的結尾為何讓杜十娘選擇死亡,這樣做值得嗎? 哪個同學談談你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學生活動)
同學們大都認為杜十娘的做法有點不值得,那么我們就給杜十娘另設一個結局如何?
拓展聯想:(教師點擊幻燈片八) 根據你的生活閱歷、知識積淀,發揮想象,給杜十娘另設一個合情合理的結局。(學生思考,討論。學生①歸依佛門,學生②和李甲從歸與好,學生③嫁于他人)
同學們設計出很多拯救方案,想把杜十娘從死亡的懸崖邊拉過來,足可以看出大家都是極富愛心的人,這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品質,讓我們為自己喝彩。▽W生鼓掌)
可是馮夢龍為何這么無情,杜十娘能想我們想象的那樣幸福生活嗎?(結合導入 語中的其他人物分析)教師點擊幻燈片九——杜十娘人物形象中國封建史上,從來沒把人當人看,更沒把女人當作人看。她們未嫁要貞、夫死要節、遇暴要烈。從〈〈孔雀東南飛〉〉中的劉蘭芝到〈〈桔子紅了〉〉中的秀禾,她們都為自己的幸福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他們善良、勤勞,也具有反抗意識,卻逃脫不了悲劇的命運,根源是封建禮教和封建社會的存在。
。ń處燑c擊幻燈片十——魯迅說過:“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6總結全文
(教師點擊幻燈片十一)杜十娘本是風塵女子、京城名姬,但她不甘于做王孫公子的追歡取樂的玩物,而是費盡心思脫離那個火坑,但由于社會的原因,最后未能實現自己的愿望。她聰明美麗、熱情真誠、心地善良、秉性純厚、剛強堅毅、有膽有識,是反抗封建禮教和世俗觀念的一個典型的婦女形象。杜十娘這樣不僅外表是美的,內心更是美的女性形象。她們只不過為了追求“人“的完美,卻毀滅了,此情此景你我的內心感到震撼。今天我們和同學們一起研究〈〈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和主人公笑聲交織在一起,淚水匯流在一起,我深深的為大家的愛心所打動。讓我們為生活在幸福的新社會而欣喜!讓我們共同努力,建設一個真、善、美的和諧社會!
作者郵箱:
[1]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教案 篇7
抓住高潮 由果溯因 重于探究 激情激思
--
寧鄉十四中 羅妞
一、說教材
1、該文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本單元是學習我國古代小說,單元學習重點是鑒賞古代小說的人物形象和語言!抖攀锱涟賹毾洹肥潜締卧淖詈笠黄,且是自讀課文,應讓學生自主鑒賞十娘形象。小說的三要素是人物、環境、情節,而欣賞人物形象,一般來說,應從環境描寫、情節的發展和矛盾沖突入手。
2、教材簡析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選自《警世通言》第32卷,是其中最優秀的一篇,也是明代擬話本中成就較高的作品。本文通過寫杜十娘相中李甲、設計贖身、轉而被賣、抱匣投江的故事,刻畫了美麗、善良、聰慧、忠貞而又剛烈的名妓杜十娘形象,以十娘生命的結束強烈譴責了紈绔子弟和市儈勢力,向那個社會、那個時代提出強烈的抗議。學習本文,可讓學生更深刻地認識到封建社會的罪惡,培養學生健康的思想性格和是非觀念。
3、教學設想
、俳虒W目標
A 整體了解故事情節,初步感知人物形象(通過預習完成);
B、引導學生從環境、人物、情節三方面感受十娘悲劇的必然性。
C、通過杜十娘這一形象,認識封建社會對婦女的摧殘。
、诮虒W重點
從人物、情節、環境多角度分析十娘悲劇的必然性。
、劢虒W難點
體會小說深刻的主題
二、說教法
1、由果溯因法:
本文高潮部分是"怒沉百寶箱",抓住這一高潮,啟發學生思考:十娘為何要"怒沉百寶箱"呢?而后又為何"投江自盡"呢?她一定得死嗎?從而引導學生為十娘重設結局,然后從環境、人物、情節等多個角度探討得出"十娘必須死"的結論。
這種方法拓寬了學生的思路,培養了學生多角度考慮問題的習慣。
2、問導法:
提問導讀,激發學生的探討興趣,點亮智慧的火花。
三、說學法
合作探究法:發揮集體智慧,分組討論,自主質疑,在老師的引導下自主解惑。
四、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新課:提出本節課的探討中心:十娘必須選擇死嗎?
在文學的殿堂里一路走來,我們目睹了中國女性太多的愛情悲劇,你能說出哪些例子呢?
。▽W生回答)
歸納:劉蘭芝舉身赴清池,祝英臺淚灑黃泉路,林黛玉魂歸離恨天,琵琶女獨自守空船,就連容貌一般的祥林嫂也逃脫不了被賣改嫁的命運……
如今才貌雙全,聰慧絕倫的一代名妓杜十娘苦心經營,追求真愛,沒想卻被最信任的人拋棄,轉賣為區區千金,她憤怒了,絕望了,懷抱百寶之匣,奮身投入那滔滔江水中!我們贊嘆她那驚世駭俗的壯舉,我們驚詫于她那曠古絕今的堅毅,然而我們也不無疑惑:十娘一定要死嗎?
(二)學生為十娘設計新的出路:(自由發言)
(也許學生的設計極大程度上是出于對十娘的同情,結局設計得過于理想化,而欠合理性)。
。ㄈ⿲訉釉O問,啟發學生從情節的發展、人物性格、社會環境三個角度探討"十娘必須死"的原因。
1、從情節入手分析
思考:①文中一共寫了幾次"百寶箱"?請分別找出來。(課件顯示)
學生回答:
第一次:當李甲為十娘贖身時,四處奔波借債,十娘拿出了"私藏碎銀一百五十兩"。
第二次:當十娘與李甲告別眾姊妹上路時,姊妹"送一描金文具至前,封鎖甚固!镆膊婚_看,也不推辭,但殷勤作謝而已。"
第三次:當李甲用完那二十兩白銀,為盤纏愁悶時,十娘又開箱拿出白銀五十兩。但李甲"在旁自覺慚愧,也不敢窺覷箱中虛實。"
第四次:十娘得知被賣后,悲憤交加,將箱中寶物一一投之江中,最后"抱持寶匣"投江自盡。
、跒楹吻叭问锒紱]有說出百寶箱的秘密?
--學生討論明確:十娘在風月場上閱人無數,多留了個心眼,試探李甲的誠意。
這八年的風塵生活,她見過太多達官貴人的虛情假意,甜言蜜語,也見過太多王孫公子、珠門侯富的薄情寡義、揮金如土,她把這次愛情看成是脫離苦海的孤注一擲,她能不小心謹慎嗎?她不愿在愛情的天平上增加一顆金錢的砝碼,她呼喚一種不為物欲和利害關系所左右的人際關系。
也許早點透露百寶箱這一秘密,李甲也不會為區區千金而動心,十娘也不至于要沉百寶而自盡了?梢,課文情節的設計讓十娘非死不可。
2、從人物形象入手分析
思考:如果沒有"風雪阻渡,江上放歌,引來浮浪公子孫富"這一偶然事件,十娘又有萬金之資作家底,她和李甲會生活得很幸福嗎?
討論明確:不會。
。1)因為李甲有著太多的弱點
A、李甲用錢"撒漫","大差大使"
B、有心相好卻無長久打算
C、李甲貪戀十娘美色,并未真正了解十娘所追求的"兩心如一"的愛情。
D、過于愚蠢、懦弱:輕信小人讒言,對于十娘的從良,一直采取消極態度。
而十娘與之相比更顯性格的優點:
A、有長遠打算:苦心經營,細心積攢
B、聰慧:逼鴇母成全自己從良;有意考驗李甲
C、剛強、堅定:以死威逼鴇母遵守承諾
D、忠貞:對李甲的感情堅貞不渝
。2)以李布政為代表的封建勢力更讓十娘非死不可
小說從一開始就以精確的筆墨,通過明明暗暗的交代,點示我們:以李甲的父親李布政為代表的封建禮教阻礙了十娘與李甲的結合。
例1 在開頭人物關系的介紹中,寫李甲和杜十娘"一雙兩好,情投意合"。但馬上點到"奈李公子懼怕老爺,不敢應承"。這一句為全文情節的發展做了很好的鋪墊。
例2 對李布政的正面描寫:"李布政在家聞知兒子逛妓院,幾遍寫字來喚他回去。"對李甲的描寫:"他迷戀十娘顏色……后來聞知老爺在家發怒,越不敢回。"這已觸到了造成這一悲劇的主要矛盾。
例3 在李甲籌劃贖金的過程中,又順筆再一次點示:"他們(李甲的親友)也見得是,道李公子是風流浪子,迷戀煙花,年許不歸,父親都為他氣壞在家……父親知道,將好意翻成惡意。"此處特意點到李甲的親友們也懼怕李布政,支持他對兒子的態度,說明李布政的存在不是孤立的個人,而是一種社會勢力的代表。
例4 杜十娘跳出火坑之后面臨一個出路問題,詢問李甲,而李甲計議未有定著。他細分析,李甲并非不善謀劃,關鍵在于懼怕父親。所以他說:"老父盛怒之下,若知娶妓而歸,必然加以不堪,反致相累。"由此可見,在杜十娘爭取自由幸福的道路上的主要障礙是李布政。
例5 小說的情節發展到高潮,寫孫富用計的全部活動中,他的陰謀詭計的立足點在于抓住了李甲"老父性嚴,尚費躊躇耳"的矛盾恐懼心理。孫富問道:"尊大人位居方面……今日豈容兄娶不節之人。"孫富非常清楚地看到,李布政的威脅,是他可以利用來離間李、杜愛情,以達到奪人之美這一目的的重要條件。因此,矛盾的對立面,站在臺前的是孫富,站在幕后的起決定作用的是李布政。
。ㄌ崾,以上分析,教師在教學中可靈活運用,可舉其一,從而引導學生挖掘其他,達到自己分析文章的目的。)
歸納:小說中李甲的懦弱自私,孫富的卑鄙無恥,李布政的封建正統思想都只能讓李甲"發乎情,止于禮",身為下賤的十娘與李甲之間有著不可逾越的鴻溝。
3、從社會大環境看:
思考:從文中的李甲、孫富、李布政、鴇母、眾親友等人的身上,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社會?
學生回答:金錢至上的社會,體現于下:
A、行院賺錢
。d母道:"我們行戶人家,吃客穿客,前門送歸,后門迎新,門庭鬧如火,錢帛堆成垛。")
B、李甲愛錢(為區區千金,轉賣十娘)
C、孫富使錢("家資巨萬"、"慣向青樓買笑")
D、李布政惜錢(從十娘、李甲、孫富三人語言中可看出;從他納粟送子"入監"可看出)
E、眾親友吝錢("說著錢,就無緣")
歸納:因為崇尚金錢的世風,十娘與李甲的愛情在金錢面前變得脆弱不堪,最終美夢只能破碎,絕望的十娘只能以死來抗爭,社會大環境讓十娘非死不可。
以上內容的探討由學生分組合作,自主探究。老師從中點撥引導。
4、歸納總結:
整個小說中情節的設計、人物的性格以及社會大環境都把十娘一齊往死里趕!心破碎了,但做人的尊嚴不能破碎,夢消散了,但追求的理想不能消散,于是,十娘抱匣沉淪,讓世人貪戀的金錢和美色一齊埋葬于滔滔江水中,向那個社會、那個時代提出了最強烈的抗議!
。ㄋ模┤缬袝r間,可播放"怒沉百寶箱"電影片段(5分鐘),增加學生對人物形象的感悟。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教案 篇8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
文題解讀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題目交代了人物——杜十娘,事件——怒沉百寶箱,揭示了全文的中心內容;文題還具有懸念——杜十娘為什么要怒沉百寶箱?能吊起讀者的胃口。
走近作者
馮夢龍(1574—1646),字猶龍,一字耳猶,號姑蘇民奴、顧曲散人、墨憨齋主人、墨憨子、茂苑野史民、龍子猶等。明代著名文學家、戲曲家。與兄馮夢桂、弟馮夢熊并稱“吳下三馮”。馮夢龍少有才氣,也曾醉心于功名利祿,但懷才不遇,至崇禎三年(1630)57歲時才考取貢生。后選為丹陽縣訓導。崇禎七年(1634)授福建壽寧知縣。在壽寧期間,馮夢龍“訪得民間生女都不肯收養,即時淹死或拋棄路途”,頒布《禁溺女告示》,規定“今后各鄉各堡,但有生女不肯收養,欲行淹殺或拋棄者,許兩鄰舉首,本縣拿男子重責三十,枷號一月”。壽寧縣溺棄女嬰的惡習很快斂跡。由于當時他已是60歲的人了,不久便退職回家。清王朝建立后,馮夢龍進行過反清復明的宣傳活動,但不久因憂憤而死。馮夢龍因受市民意識的影響,重視小說、戲曲和通俗文學的創作與刊行,普及了文學作品,深得當時廣大市民的喜愛。他的代表作,有白話文小說《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稱“三言”,為中國近代文學史上的名作,占有特殊地位。此外還編有時調集《掛枝兒》《山歌》,散曲集《太霞新奏》,改寫小說《平妖傳》《新列國志》等;戲曲創作有傳奇劇本《雙雄記》《墨憨齋定本傳奇》等。為中國近現代民間文學研究開了先河,提供了不少珍貴的民間文學資料。馮夢龍的輝煌成就是他的白話文小說《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一掃我國以前的文言文體裁,堪稱我國白話文創作的先驅者和奠基者,直到五四運動,我國才第二次出現徹底的白話文運動。“三言”流傳之廣、影響之大堪稱我國許多文學作品、電影和電視、戲曲的源泉,如感人的《白蛇傳》源自《白娘子永鎮雷峰塔》,幽默的《三笑》源自《唐解元一笑姻緣》等。特別是京劇和昆劇的很多傳統節目均改編自“三言”,如《十五貫》源自《十五貫戲言成巧禍》,如《杜十娘》源自《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玉堂春》源自《玉堂春落難逢夫》,《棒打薄情郎》源自《金玉奴棒打薄情郎》等等。五十年代,上海電影制片廠將《灌園叟晚逢仙女》搬上了銀幕。
背景縱覽
《警世通言》收白話短篇小說40篇。其中比較優秀的篇目描寫了市民生活,表現了他們在封建黑暗勢力統治下所遭受的迫害及他們的反抗斗爭。愛情描寫在作品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一般都能反映當時較為普遍的社會問題,特別是婦女的不幸遭遇,如《玉堂春落難逢夫》《杜十娘怒沉百寶箱》,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特別是《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在思想性和藝術性方面都代表了明代擬話本的最高成就。
字詞梳理
字音
萼(è) 庠(xiáng) 倏(shū) 篋(qiè) 櫝(dú)
愀(qiǎo) 詬(gòu) 渝(yú) 姝(shū) 罄(qìng)
贐(jìn) 窶(jù) 牣(rèn) 捱(āi) 珥(ěr)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教案 篇9
小說《杜十娘怒沉百寶箱》通過描寫杜十娘的愛情悲劇,揭示了一個受侮辱、被損害人物的悲慘命運,塑造了一個光輝的女性形象。小說較長,在學生充分預習的基礎上,我只設計三個提問,一節課完成教學,長文短教,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三百兩贖身銀,為什么杜十娘只拿出一百五十兩,另一半她還要李公子去借?
在討論時,學生提出這么幾種說法:
考驗說 杜十娘是為了考驗李公子的真情。她不想用金錢作為愛情的砝碼。
尊重說 這樣做是出于對李公子的尊重。杜十娘如果全出三百兩銀子,就等于說李公子無能,這樣會造成對李公子自尊的傷害,這不是杜十娘所的愿望 。杜十娘是個溫柔、體貼、多情、善良、聰明的女子 。
激勵說 她是為了激勵李公子拿出勇氣去克服困難,大膽地沖破世俗觀念,勇敢地追求幸福;激勵李公子拿出真情來共同釀造愛情的甜蜜;激勵李公子毅然地肩負起她所希望的對愛情的責任,成為一個值得她終生信賴的男子漢。
鞏固說 讓李公子付出努力,付出真情,也是為了鞏固他們的愛情基礎。
理想說 表明杜十娘追求理想的愛情,希望他們的愛情是建立在雙方平等、互愛、有堅定信念的基礎上,雙方共同營造的幸福。
二、夜泊瓜洲渡口 杜、李二人舟中小宴的情節有何作用?
學生在把握小說整體情節的前提下,得出以下結論:
1 引出人物孫富出場;
2 形成情節的轉換:在此之前,杜李的愛情是向幸福的方向發展,到此為高潮;此后便向 悲劇方向發展;這是情節由喜劇向悲劇過渡;
3 寫杜十娘在小宴上興致勃發、歌調絕妙,表現杜十娘出眾的才華和得到愛情的喜悅心情,豐富了人物的形象;
4 形成對比,突出主題:舟中小宴,他們志趣相投、婦唱夫伴。讓人們感受到他們的愛情是多么的甜蜜,多么的幸福,與“怒沉” 的悲劇形成強烈的對比,突出了主題。
三、當“李甲不覺大悔,抱杜十娘痛哭”時,杜十娘為什么不回心轉意,還要抱著百
寶箱跳江自盡?為什么不帶著百寶箱另謀出路?
學生通過對情節、人物的分析理解,得到以下觀點。
失望觀 杜十娘對李甲感到徹底失望了。李甲表面上“忠厚至誠”,與杜十娘“情投意合”“海誓山盟”,沒想到關鍵時刻他竟是個忘恩負義、出賣愛情的自私的小人,這樣的人值得她愛嗎?
破滅觀 在風塵中,她看清了許多丑惡的靈魂,但她對愛情還有美好的理想,對生活還有美好的追求。現在她看到她所愛的人竟是個出賣自己、出賣愛情的無恥小人,她又看清一顆丑惡的靈魂,她對愛情的理想破滅了。
控訴觀 她被賣來賣去,使她更看清了周圍人們對她的歧視,社會對她的歧視,聯想到為什么李父反對他們的結合,為什么李甲中途會拋棄她,為什么孫富要不擇手段破壞他們的愛情,她明白了,在眾人眼中,她只是個下*的*女,一件玩物而已。世俗的觀念,封建禮教的淫威將成為她窒息的精神枷鎖,在那黑暗的社會,她不可能獲得過正常人的生活的權利,不可能爭到人格上的平等。因而,她要以生命向世俗、向封建禮教、向黑暗的社會發出憤怒的控訴。
剛強觀 為了維護自己的人格、尊嚴,她寧死也不茍活,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表現出她剛強不屈的性格。她是一個堅韌不屈的女性,一個光輝的藝術形象。
警世篇 百寶、佳人沉江底,美好的東西一起毀滅,加重了悲劇的成分,使作品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更有警世、勸世的效果。
這篇文章,教學時,還可從多方面多角度提出很多的問題,比如:杜十娘是如何智斗老鴇母的?柳遇春對杜十娘看法的變化說明了什么?為什么杜十娘能擁有那么多的財寶?百寶箱在故事情節中,時隱時現,作者是如何安排好照應的?為什么不把百寶箱作為敘述的主題?孫富說的話為什么能打動李甲?假如不是孫富的破壞,杜十娘能得到幸福嗎?等等。這些問題都值得思考。但我為什么只提這三個問題呢?
一、 分清主次,提綱挈領 這篇小說展示了眾多人物之間的多種關系,表現了人物之間眾多的矛盾,但主要的矛盾是杜十娘是李甲之間的矛盾,主要情節是表現杜十娘與李甲的愛情,塑造的主要人物是杜十娘,其他的矛盾都是次要的情節,其他的人物也是次要的人物。次要情節、次要人物都是圍繞主要情節和主要人物展開的,為小說主題服務。這三個問題就是主要情節、主要人物方面來設問的。用這三個問題,可以完成對小說情節的梳理、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以及主題的鑒賞。這三個問題解決好了。其他方面的問題都可迎刃而解。這三個問題,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
二、 切中肯綮,一石三鳥 提問最忌大而空。所提的問題要針對具體的內容,切中個種矛盾關系交錯的地方,牽一發而動全身,引起多方面多層次的思考,以達到一石三鳥之妙。比如,杜李舟中小宴的情節,這是一個很平常的情節,但它是整個情節的轉換點,是各種矛盾的交匯點,也是人物性格和人物命運的轉折點,對表現人物和表現主題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這樣的地方提問,就會取到良好的效果。學生要回答這樣的問題,必須要在整體把握小說的情節、主題的背景下,分析情節的發展和人物的刻畫。
三、 面對全體,形成互動 所提的問題要面向全體學生,為全體學生著想,使每個學生對問題都可以根據自己的體驗、感受、思考和理解認識作出相對合理的回答。提問的答案也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元的;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不是單一的,而是豐富的。每個學生都有發揮的自由。不過,學生從自己的認識理解角度來回答,可以是合理的,但往往不一定是全面的、深刻的。因此,每個學生有可能從同伴的答案中得到新的啟示,發現新的答案,甚至是出乎老師意料的新奇的答案,于是,答案具有豐富性、多樣性,課堂上的心智交流就處于一種多向的互動的激活的狀態。我提的這三個問題,正是為了這一點。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教案 篇10
抓住高潮 由果溯因 重于探究 激情激思
--
寧鄉十四中 羅妞
一、說教材
1、該文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本單元是學習我國古代小說,單元學習重點是鑒賞古代小說的人物形象和語言!抖攀锱涟賹毾洹肥潜締卧淖詈笠黄,且是自讀課文,應讓學生自主鑒賞十娘形象。小說的三要素是人物、環境、情節,而欣賞人物形象,一般來說,應從環境描寫、情節的發展和矛盾沖突入手。
2、教材簡析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選自《警世通言》第32卷,是其中最優秀的一篇,也是明代擬話本中成就較高的作品。本文通過寫杜十娘相中李甲、設計贖身、轉而被賣、抱匣投江的故事,刻畫了美麗、善良、聰慧、忠貞而又剛烈的名妓杜十娘形象,以十娘生命的結束強烈譴責了紈绔子弟和市儈勢力,向那個社會、那個時代提出強烈的抗議。學習本文,可讓學生更深刻地認識到封建社會的罪惡,培養學生健康的思想性格和是非觀念。
3、教學設想
、俳虒W目標
a 整體了解故事情節,初步感知人物形象(通過預習完成);
b、引導學生從環境、人物、情節三方面感受十娘悲劇的必然性。
c、通過杜十娘這一形象,認識封建社會對婦女的摧殘。
、诮虒W重點
從人物、情節、環境多角度分析十娘悲劇的必然性。
、劢虒W難點
體會小說深刻的主題
二、說教法
1、由果溯因法:
本文高潮部分是"怒沉百寶箱",抓住這一高潮,啟發學生思考:十娘為何要"怒沉百寶箱"呢?而后又為何"投江自盡"呢?她一定得死嗎?從而引導學生為十娘重設結局,然后從環境、人物、情節等多個角度探討得出"十娘必須死"的結論。
這種方法拓寬了學生的思路,培養了學生多角度考慮問題的習慣。
2、問導法:
提問導讀,激發學生的探討興趣,點亮智慧的火花。
三、說學法
合作探究法:發揮集體智慧,分組討論,自主質疑,在老師的引導下自主解惑。
四、說教學過程(www.letgol.com)
。ㄒ唬⿲胄抡n:提出本節課的探討中心:十娘必須選擇死嗎?
在文學的殿堂里一路走來,我們目睹了中國女性太多的愛情悲劇,你能說出哪些例子呢?
。▽W生回答)
歸納:劉蘭芝舉身赴清池,祝英臺淚灑黃泉路,林黛玉魂歸離恨天,琵琶女獨自守空船,就連容貌一般的祥林嫂也逃脫不了被賣改嫁的命運……
如今才貌雙全,聰慧絕倫的一代名妓杜十娘苦心經營,追求真愛,沒想卻被最信任的人拋棄,轉賣為區區千金,她憤怒了,絕望了,懷抱百寶之匣,奮身投入那滔滔江水中!我們贊嘆她那驚世駭俗的壯舉,我們驚詫于她那曠古絕今的堅毅,然而我們也不無疑惑:十娘一定要死嗎?
。ǘ⿲W生為十娘設計新的出路:(自由發言)
。ㄒ苍S學生的設計極大程度上是出于對十娘的同情,結局設計得過于理想化,而欠合理性)。
。ㄈ⿲訉釉O問,啟發學生從情節的發展、人物性格、社會環境三個角度探討"十娘必須死"的原因。
1、從情節入手分析
思考:①文中一共寫了幾次"百寶箱"?請分別找出來。(課件顯示)
學生回答:
第一次:當李甲為十娘贖身時,四處奔波借債,十娘拿出了"私藏碎銀一百五十兩"。
第二次:當十娘與李甲告別眾姊妹上路時,姊妹"送一描金文具至前,封鎖甚固。……十娘也不開看,也不推辭,但殷勤作謝而已。"
第三次:當李甲用完那二十兩白銀,為盤纏愁悶時,十娘又開箱拿出白銀五十兩。但李甲"在旁自覺慚愧,也不敢窺覷箱中虛實。"
第四次:十娘得知被賣后,悲憤交加,將箱中寶物一一投之江中,最后"抱持寶匣"投江自盡。
、跒楹吻叭问锒紱]有說出百寶箱的秘密?
--學生討論明確:十娘在風月場上閱人無數,多留了個心眼,試探李甲的誠意。
這八年的風塵生活,她見過太多達官貴人的虛情假意,甜言蜜語,也見過太多王孫公子、珠門侯富的薄情寡義、揮金如土,她把這次愛情看成是脫離苦海的孤注一擲,她能不小心謹慎嗎?她不愿在愛情的天平上增加一顆金錢的砝碼,她呼喚一種不為物欲和利害關系所左右的人際關系。
也許早點透露百寶箱這一秘密,李甲也不會為區區千金而動心,十娘也不至于要沉百寶而自盡了?梢,課文情節的設計讓十娘非死不可。
2、從人物形象入手分析
思考:如果沒有"風雪阻渡,江上放歌,引來浮浪公子孫富"這一偶然事件,十娘又有萬金之資作家底,她和李甲會生活得很幸福嗎?
討論明確:不會。
(1)因為李甲有著太多的弱點
a、李甲用錢"撒漫","大差大使"
b、有心相好卻無長久打算
c、李甲貪戀十娘美色,并未真正了解十娘所追求的"兩心如一"的愛情。
d、過于愚蠢、懦弱:輕信小人讒言,對于十娘的從良,一直采取消極態度。
而十娘與之相比更顯性格的優點:
a、有長遠打算:苦心經營,細心積攢
b、聰慧:逼鴇母成全自己從良;有意考驗李甲
c、剛強、堅定:以死威逼鴇母遵守承諾
d、忠貞:對李甲的感情堅貞不渝
(2)以李布政為代表的封建勢力更讓十娘非死不可
小說從一開始就以精確的筆墨,通過明明暗暗的交代,點示我們:以李甲的父親李布政為代表的封建禮教阻礙了十娘與李甲的結合。
例1 在開頭人物關系的介紹中,寫李甲和杜十娘"一雙兩好,情投意合"。但馬上點到"奈李公子懼怕老爺,不敢應承"。這一句為全文情節的發展做了很好的鋪墊。
例2 對李布政的正面描寫:"李布政在家聞知兒子逛妓院,幾遍寫字來喚他回去。"對李甲的描寫:"他迷戀十娘顏色……后來聞知老爺在家發怒,越不敢回。"這已觸到了造成這一悲劇的主要矛盾。
例3 在李甲籌劃贖金的過程中,又順筆再一次點示:"他們(李甲的親友)也見得是,道李公子是風流浪子,迷戀煙花,年許不歸,父親都為他氣壞在家……父親知道,將好意翻成惡意。"此處特意點到李甲的親友們也懼怕李布政,支持他對兒子的態度,說明李布政的存在不是孤立的個人,而是一種社會勢力的代表。
例4 杜十娘跳出火坑之后面臨一個出路問題,詢問李甲,而李甲計議未有定著。他細分析,李甲并非不善謀劃,關鍵在于懼怕父親。所以他說:"老父盛怒之下,若知娶妓而歸,必然加以不堪,反致相累。"由此可見,在杜十娘爭取自由幸福的道路上的主要障礙是李布政。
例5 小說的情節發展到高潮,寫孫富用計的全部活動中,他的陰謀詭計的立足點在于抓住了李甲"老父性嚴,尚費躊躇耳"的矛盾恐懼心理。孫富問道:"尊大人位居方面……今日豈容兄娶不節之人。"孫富非常清楚地看到,李布政的威脅,是他可以利用來離間李、杜愛情,以達到奪人之美這一目的的重要條件。因此,矛盾的對立面,站在臺前的是孫富,站在幕后的起決定作用的是李布政。
。ㄌ崾,以上分析,教師在教學中可靈活運用,可舉其一,從而引導學生挖掘其他,達到自己分析文章的目的。)
歸納:小說中李甲的懦弱自私,孫富的卑鄙無恥,李布政的封建正統思想都只能讓李甲"發乎情,止于禮",身為下賤的十娘與李甲之間有著不可逾越的鴻溝。
3、從社會大環境看:
思考:從文中的李甲、孫富、李布政、鴇母、眾親友等人的身上,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社會?
學生回答:金錢至上的社會,體現于下:
a、行院賺錢
。d母道:"我們行戶人家,吃客穿客,前門送歸,后門迎新,門庭鬧如火,錢帛堆成垛。")
b、李甲愛錢(為區區千金,轉賣十娘)
c、孫富使錢("家資巨萬"、"慣向青樓買笑")
d、李布政惜錢(從十娘、李甲、孫富三人語言中可看出;從他納粟送子"入監"可看出)
e、眾親友吝錢("說著錢,就無緣")
歸納:因為崇尚金錢的世風,十娘與李甲的愛情在金錢面前變得脆弱不堪,最終美夢只能破碎,絕望的十娘只能以死來抗爭,社會大環境讓十娘非死不可。
以上內容的探討由學生分組合作,自主探究。老師從中點撥引導。
4、歸納總結:
整個小說中情節的設計、人物的性格以及社會大環境都把十娘一齊往死里趕!心破碎了,但做人的尊嚴不能破碎,夢消散了,但追求的理想不能消散,于是,十娘抱匣沉淪,讓世人貪戀的金錢和美色一齊埋葬于滔滔江水中,向那個社會、那個時代提出了最強烈的抗議!
(四)如有時間,可播放"怒沉百寶箱"電影片段(5分鐘),增加學生對人物形象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