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高中語文教案 > 高二語文教案 >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導學案(通用14篇)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導學案

發布時間:2022-12-05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導學案(通用14篇)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導學案 篇1

  【學習目標】

  1.理解詩中的藝術形象,領會詩歌蘊含的深沉情感,培養學生解讀詩歌的能力

  2.理解本詩運用反復手法在創意境及抒情上的作用

  3.理解詩人熱愛祖國、報效祖國的真摯情感,培養良好的審美情趣

  【學習難點】

  探究詩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體內涵,準確把握詩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歷程

  【學習方法 】

  1.       誦讀感悟法  通過反復誦讀感悟詩歌的深沉情感

  【知識鏈接】

  1.       作者簡介:

  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石碼鎮祖籍晉江泉州以后一直生活在廈門

  1969年插隊落戶于閩西太拔,1972年返城1980年,調福建文聯插隊期間,開始試筆,直至十年后1979年,才開始發表詩作著有詩集《雙桅船》(獲全國第一屆新詩集優秀獎)、《會唱歌的鳶尾花》《舒婷顧城抒情詩選》,散文集《心煙》她的詩被譯成多國文字,介紹到西德、法國、美國、荷蘭、日本、意大利、印度等國家舒婷是新時期以來,最受青年歡迎的詩人之一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發表于1979年7月,即中國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的第一個春天.詩人把壓抑中釋放出的熱情化作對祖國新興的謳歌

  【初讀詩歌】

  一1. 初讀詩歌,讀準加點字音﹙a級﹚

  干癟(   )    駁船(   )    蝸行(   )    胚芽(   )    迷惘(   )  隧洞(   )    緋紅(   )   淤灘(  )    纖繩(   )

  2.詞語解釋﹙a級﹚

  疲憊:                  簇新:

  緋紅:                  噴。

  迷惘:

  二  整體感知,思考以下問題:﹙b級﹚

  1.第一詩節中,詩人創造了幾個意象?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

  2.第二詩節中所表現的情感是單一的嗎?

  3.第三詩節的感情色彩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詩人是用哪些意象表達這種感情的?

  4. 第四詩節中,詩人抒發的感情與第三節有何異同?

  三 仔細賞讀,理解品味作品:

  1.經歷了“文革”浩劫之苦的詩人,在這首詩中抒發了對祖國怎樣的感情?這種感情又是通過哪些事物來表現的? ﹙b級﹚

  .

  2. 每節詩末的“祖國啊”所抒發的感情是否一樣,從中可以看出詩人的情感有何變化.為何有這樣的變化? ﹙c級﹚

  3.舒婷的詩往往在曲折委婉的抒情中表達真摯的心聲這首詩的哪些地方體現了這一特點? ﹙c級﹚

  四【學習反思】﹙b級﹚

  如何誦讀這首詩?

  五【作業布置】﹙c級﹚

  賞析舒婷的《思念》,完成題目 

  思  念

  一幅色彩繽紛但缺乏線條的掛圖,/一顆清純然而無解的代數,/一具獨弦琴,撥動檐雨的念珠,/一雙達不到彼岸的槳櫓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夕陽一樣遙遙地注目/也許藏有一個重洋,/但流出來,只是兩顆淚珠

  呵,在心的遠景里,/在靈魂的深處

  1.詩的第一節選用、和四個意象,分別抒寫出、和等情思

  2.第二節中,詩人運用比喻含蓄曲折地寫出了“思念”的纏綿、真切,請分析下面比喻句各比喻什么

 、佥砝僖话隳氐却

 、谙﹃栆粯舆b遙地注目:

  3.鑒賞第三節在全詩中的作用

  六【拓展閱讀】

  《雙桅桿》

  舒婷

  霧打濕了我的雙翼

  可風卻不容我再遲疑

  岸啊,心愛的岸

  昨天剛剛和你告別

  今天又在這里

  明天我們將在

  另一個緯度相遇

  是一場風暴、一盞燈

  把我們聯系在一起

  是一場風暴、另一盞燈

  使我們再分東西

  不怕天涯海角

  豈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視線里

  《雙桅船》賞析:

  《雙桅船》是詩人運用朦朧詩的寫法,采用象征、意象來表達人的主觀情緒,從而伸張人性的佳作全詩表現了詩人雙重的心態與復雜的情感一方面,是理想追求的“燈”,另一方面,是愛情向往的“岸”在執著追求理想的進程中,時而與岸相遇,又時而與岸別離,相和諧又相矛盾同時,在理想追求進程中,詩人時而感到前行的艱難與沉重,又時而感到一種時代的緊迫感而不讓自己停息“霧打濕了我的雙翼/可風卻不容我再遲疑”詩中所表現的情緒與心態,既是詩人自我的、個性的東西,同時,又是那個特定時代的青年們所普遍感受到而難以言表的東西詩人以她細膩的心,運用象征的技巧,把它完美地表達出來,使之成為一首膾炙人口的佳作

  本詩的一個重要藝術特點是象征在朦朧詩中,象征多是用某種具體的事物和人們能直感的形象來替代人的某種主觀情緒和某種社會態度簡言之,就是用具象來表達抽象詩題“雙桅船”,就是一種象征全詩的目的不在于描寫一只客觀的雙桅船,而是借用雙桅船這一具體形象來表現詩人自己,表現詩人雙重的心態與復雜的情感或者說,詩人覺得,我就像一只雙桅船雙桅船中的“雙桅”又暗示著某種深層的含義雙桅并在,意味著詩人心目中愛情與事業并立又相區別的心理另外,詩中的“岸”、“風”、“風暴”、“燈”等都具有明顯的象征性“岸”象征著女性的愛情歸宿,“風”意味著時代緊迫感給詩人的動力,“風暴”暗指詩人與同代人所經歷的不平常的年代風云,“燈”則與光明信念邊在一起

  意象的運用,是本詩的另一個重要藝術特點所謂意象,就是借用外在的景致來表現詩人的主觀心態它與傳統詩歌中的“意境”不同意境一般是觸景生情并借景抒情,從而達到景中含情的藝術目的而在朦朧詩中,詩人多以主觀情緒和人的各種心態為表現對象,從主觀情緒出發,想象并構造成某種具體的畫面與景致,從而使抽象的情感形象化,以達到藝術表達的效果詩人在《雙桅船》中所要表達的是一種心態,一種情緒,一種感情歷程而落在語言上,卻是“船”、“岸”、“風暴”、“燈”等具體形象,并把這些具體形象加以組合,形成一幅完整的有動態過程的畫面而在畫面之下,隱含并跳動著作者的心,作者的真情實感全詩意象清新,組合自然,使詩人內在, 強烈的情緒得以自如的表達

  另外,本詩的語言自然流暢,詩中所蘊含的情凝重而又細膩,既有濃濃的個人感嘆,又有開闊的時代情懷詩的最后四名:“不怕天涯海角/豈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視線里”,被人們當作警句加以廣泛流傳和引用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參考答案

  一、1.注音:干癟(biě)    駁船(bó)    蝸行(wō)    胚芽(pēi)    迷惘(wāng)  隧洞(suì)    緋紅(fēi)   淤灘(yū)    纖繩(qiàn)

  2.詞語解釋: 

  疲憊:非常疲乏           簇新:極新(多指服裝)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辦緋紅:鮮紅

  噴。盒稳菟蛱栍科、上升的樣子

  二、1.詩人創造了“破舊的老水車”“熏黑的礦燈”“干癟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灘上的駁船”等意象

  這些意象象征了祖國落后的經濟、落后的文化和多年蒙受的苦難,同時也展現了在災難中艱難掙扎,緩慢前行的祖國的形象

  2. 答:第二詩節既寫出了人民的痛苦又寫出了人民的希望“飛天”是宗教傳說中的能在天空飛舞的神,在民間備受尊崇,又寄托著淳樸百姓對生活的祈愿

  3. 第三詩節中的感情色彩由悲哀愁苦一變而欣喜亢奮

  詩人用的意象有“簇新的理想”“古蓮的胚芽”“掛著眼淚的笑渦”“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線”“緋紅的黎明”等,象征著祖國的希望

  4.    笿:第四詩節中抒發的感情緊承上節,但程度有所加強,感情達到了高潮詩人將抑制不住的強烈感情化作對祖國母親的壯麗誓言愿以自己的血肉之軀去取得她的“富饒”“榮光”和“自”,去實現她的偉大理想強烈的民族責任感、使命感和崇高的獻身精神,使詩的思想為之升華

  四、仔細賞讀,理解品味作品:

  1. 答:詩人抒發了與祖國血肉相連、榮辱與共的感情,表達了強烈的愛國之情和歷史責任感詩中,“我”與祖國一起經受苦難,并在歷史的機遇面前承擔起為祖國取得“富饒”“榮光”“自由”的重任詩人通過一些具體事物來表現這種情感,如“老水車”“礦燈”“稻穗”“路基”“駁船”等,象征著祖國飽經風雨而依然具有頑強活力的特點

  2. 答:四句“祖國啊”所抒發的情感并不一樣第一句抒發了詩人難以言狀的悲哀之情;第二句蘊含著詩人的幾多痛苦和幾多希望;第三句是詩人對祖國母親的壯麗誓言;第四句是詩人對未來美好祖國感到無比自豪時抑制不住的深情呼喚可見,詩人的感情由低沉嘆息逐漸轉向亢奮熱烈這種變化是歷史發展在詩人心靈中折射的必然“文革”浩劫之苦造就了舒婷這一代人富有時代特征的迷惘、困惑、懷疑、失落的情緒,也使他們通過心靈的折光抒發嚴峻的思考、深刻的反省和頑強的追求舒婷的詩把個人的悲喜同民族和國家的命運結合起來.把對現實的感知同理想的追求結合起來,表現出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憂患意識和歷史使命感

  3. 答:詩的第一節和第二節,寫祖國的過去詩人寫的雖是貧窮和苦難,情感中卻始終流動著對祖國的摯愛、依戀和贊頌

  例如:“我是你河邊上破舊的老水車,/數百年來紡著疲憊的歌”,“老水車”這個形象,經歷了漫長的歲月,雖然“疲憊”,卻仍保持著頑強的生存力同樣,下文的“礦燈”“稻穗”“路基”“駁船”等,都是在艱難困苦中不屈不撓的形象“我是你祖祖輩輩/痛苦的希望啊,/是‘飛天’袖間/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這幾行,寫的是中國人民屢受挫折卻從不泯滅希望以上種種,都是對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的贊揚

  六、參考答案:

  1.掛圖  代數  琴  槳櫓  茫然  苦惱  惆悵  焦灼

  2.①時間緩慢  ②距離遙遠

  3.第三節是全詩的詩眼,點出所有的痛苦、惆悵、焦灼和期待全部發自內心.是源自心靈深處的“思念”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導學案 篇2

  {第一單元}

  我是你河邊上破舊的老水車,

  數百年來紡著疲憊的歌;

  我是你額上熏黑的礦燈,

  照你在歷史的隧洞里蝸行摸索;

  我是干癟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灘上的駁船

  把纖繩深深

  勒進你的肩膊;

  ——祖國啊!

  我是貧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輩輩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飛天”袖間

  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國啊!

  我是你簇新的思想,

  剛從神話的蛛網里掙脫;

  我是你雪被下,古蓮的胚芽;

  我是你掛著眼淚的笑渦;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線;

  是緋紅的黎明,

  正在噴。

  ——祖國啊!

  我是你十億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萬平方的總和;

  你以傷痕累累的乳房,

  喂養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騰的我;

  那就從我的血肉之軀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饒、你的榮光、你的自由;

  ——祖國啊,

  我親愛的祖國!

  1979年4月20日

  (選自《雙桅船》,上海文藝出版社1982年版)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作者舒婷,1952年生于福建廈門。70年代末,她的詩作便受到人們的關注,不久即作為朦朧詩潮的代表人物而聞名文壇。結集出版的詩集有《雙桅船》、《舒婷顧城抒情詩選》、《會唱歌的鳶尾花》等。舒婷的詩既有鮮明的時代的叛逆精神,又有執著而深切的熱愛之情,發自內心而優美,被人譽為“心靈世界的歌”。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是舒婷的代表作之一,旨在表達詩人對祖國的一種深情。與以往同類的詩作相比,它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與個性特色——既有當代青年那迷惘的痛苦與歡欣的希望,又有女兒對祖國母親艾艾的不滿與獻身的真情。全詩立意新穎,感情真摯,一反過去某些詩的浮泛與“神話”式的歌頌,從一個別致的角度來吟唱祖國母親的歌。正如詩中所唱:“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剛從神話的蛛網里掙脫”,詩人以赤子的目光,掃瞄著祖國的貧窮與落后,以拳拳的女兒之心,表達著哀怨的深情:“我是貧困,/我是悲哀。/我是你祖祖輩輩/痛苦的希望啊,/是“飛天”袖間/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在沉迷的痛苦之后,又表達出希望的歡欣:“我是你簇新的理想”,“我是你掛著眼淚的笑渦”,“是緋紅的黎明/正在噴薄”。為實現這美好的希望,詩人表達了一種獻身的愿望:“那就從我的血肉之軀上/去取得/你的富饒、你的榮光,你的自由。”

  為表達這種赤子的深情,詩人采用了由低沉緩慢走向高亢迅疾的節奏。低沉緩慢方能如泣如訴、似哀似怨;高亢迅疾才可熱烈奔放、一往無前。為表達詩人對祖國的交融感與獻身感,全詩運用了主體與客體交錯換用、相互交融的手法。主體是詩人的“我”,客體是“祖國”,而在全詩的進展中,讓其合二而一——我即是祖國,祖國也就是我。祖國是我的痛苦,我是祖國的悲哀;祖國是我的迷惘,我是祖國的希望;我是祖國的眼淚和笑渦,而祖國正在我的血肉之軀與心靈上起飛和奔跑。

  習慣上,人們將《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致橡樹》、《這也是一切》、《暴風雨過去之后》這類作品稱為舒婷詩歌的“高音區”。由于它們直接表達詩人的政治情緒與時代理想,因而獲得較多的稱譽與贊許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導學案 篇3

  【學習目標】

  1、理解詩歌意象,把握本詩的主題,感受作者的真情;

  2、學習朗讀。

  【教學重點、難點】

  1、對詩歌感情的把握和朗讀;

  2、對詩中的“我”的理解。

  【課前準備】

  學生熟讀全詩,并通過上圖書館、上網等途徑查找與“四五”運動相關的史實及關于朦朧詩的特點。

  【教學步驟】

  一、導入

  祖國,一個普通的詞語,卻能喚起人們心底真摯而深切的情感,牽動人們的思緒走入遙遠。20世紀70年代末,剛剛經過十年浩劫,面對傷痛滿身的祖國,一個普通的女工在詠唱《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她充滿激情的歌唱,表達了自己與祖國命運的息息相關,她為之悲,為之喜,為之蓬勃奮飛。她雖然弱為女子,卻沒有回避歷史責任。一個青年女子將個人質樸厚重的情感表達得撼人心房,激起無數人對祖國的加倍熱愛。

  二、關于詩人

  舒婷,原名龔佩瑜,我國當代著名的女詩人。1952年出生,初中畢業以后曾去插隊,1972年回城當工人。這首詩發表于1979年7月,據說成詩卻早于1976年4月24日,寫于“四五”運動發生后不久。

  三、整體感知

  1、指定一位學生朗讀,請其他學生正音:

  黑 xūn  洞 suì  繩 qiàn   lēi

  新 cù笑 wō  迷 wǎng

  2、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齊讀全詩。

  談談你初讀此詩后的感受。(可談談詩歌的大致內容或作者流露的主要情感)

  3、請同學介紹自己查找的與本詩有關的史實,介紹相關背景。

  思考:在這樣的背景下,作者應該有著怎樣的情感?這種情感主要體現在詩中的哪些字詞上?

  4、自由誦讀全詩,注意結合剛才所了解的時代(創作)背景把握文章,體味情感。

  四、品味與探究

  1、分小組討論:這首詩寫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蘊涵和象征了哪些社會內容?

  明確:這首詩為了抒發對祖國的深情,把數百年的歷史濃縮在四組意象之中。這四組意象是“破舊的老水車”“熏黑的礦燈”“干癟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泥上的駁船”,以委婉曲折的筆觸,回溯祖國數百年來的貧困落后,表達祖國長期處于這種狀態的深沉悲痛的心情;“貧困”“悲哀”“希望”“飛天袖間”的“花朵”,表現人民在貧窮落后面前沒有失望,但希望仍很渺茫;“簇新的理想”“蛛網”“雪被下古蓮的胚芽”“掛著眼淚的笑渦”“雪白的起跑線”“緋紅的黎明”,描繪祖國到了歷史轉折時期,已經走上了新生的起跑線上;“迷惘”“深思”“沸騰”的詩人、“傷痕累累”“富饒”“榮光”“自由”的祖國,再次強調“我”與祖國的關系,傾吐獻身祖國的熱望。

  2、如果把全詩的每一個小節都當成是一幅畫的話,那么請你試著用簡潔的語言給這幾幅畫取名。

  3、你認為詩中每一個小節后的“──祖國啊”蘊涵的感情是否一致?揣摩一下作者的感情,試著把握朗讀的語氣。

  明確:讀第一個時,要痛苦沉重而有壓抑感;讀第二個時,要在沉重中透露出點點希望;讀第三個時,要充滿希望;讀第四個時,要竭盡力量表達。(至此,我們清晰地看到詩人抒寫的思路,情緒由低沉而至高昂。)

  4、詩中的“我”僅指作者一個人嗎?“我”與祖國是什么關系?全詩主要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明確:詩中的“我”,既指詩人自己,也指整個古老的中華民族;“我”既是祖國肌體的一部分,也是偉大祖國形象的代表。“我”與祖國是不可分割的關系,“我”有著獻身祖國的熱望。全詩交融著深沉的歷史感與強烈的時代感,涌動著擺脫貧困、掙脫束縛、走向新生的激情。

  5、在把握作者情感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

  方法:

 、拧√暨x學生朗讀第一小節,并由學生評價效果如何,學生聽取意見后再朗讀一遍?葱Ч绾,再請第二個學生朗讀。后教師示范朗讀第一小節。

 、啤“凑沾朔椒ㄍ瓿珊笕齻小節的理解與朗讀。

  明確:教會學生在朗讀前要注意把握詩歌思想內容,確定情感基調。根據情感的需要,確立語速。根據詩歌意境,確定輕讀重讀及音長音短。根據語境的關系,確定詩句的停頓。

  6、配樂朗讀全詩。

  五、關于朦朧詩

  1、根據課前查找的資料,請同學們介紹一下關于朦朧詩的知識:

  明確:朦朧詩實際上是指成長于“文革”時期,備受生活的冷 落與嘲弄的青年詩人創作的詩歌。他們多強調主體的真實,追求象征和意象化,蘊含著傷感情調和反叛精神。代表人物:北島、舒婷、顧城。

  朦朧詩的特點:

 、拧嬎忌,強調內在思維。

 、啤”憩F手法上,追求意象化,往往象征、暗示、通感等并用,將生活扭曲變形,借以表現詩人“心濾”的現實。

  2、談談本詩是否體現了朦朧詩的一些特點。

  明確:舒婷的這首詩雖算不上很“朦朧”,但具有朦朧詩的基本特征,如重視詩人自我的內心表達,運用通感、意象、象征、隱喻等寫法。

  3、拓展。

  明確:顧城的《一代人》《遠和近》屬于典型的朦朧詩。

  六、結束語

  “自然界里不能沒有花。沒有花的地方是荒原,是沙漠。人間不能沒有詩,詩歌是人的生命的花朵。”“讓我們作詩的知己吧!讓無數珍貴的生命的花朵,帶著靈魂的閃光、思想的色澤、感情的汁液,融入我們的生命,使我們的精神世界永不成為沙漠和荒原吧!”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導學案 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習分析詩歌的象征手法,了解朦朧詩的特點。      

  2.能力目標;分析詩歌以平凡而新穎的意象表達對祖國的熱愛。

  3.情感目標:誦讀詩歌,感受并學習詩人熱愛祖國的激越情感。

  教學重點:

  分析詩歌意象運用的特點。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結合詩人的經歷把握詩歌的象征意義。

  教學手段:

  比較法、啟發法

  設計思想:

  本課從相同題材詩歌的比較入手開始分析,意在突出本詩的情感發展脈絡及其意象使用上的特點。同時,如何解析朦朧詩的朦朧,引導學生認識這類詩歌的特點,學會分析鑒賞這樣的詩歌,也是這節課的重點,即從分析本詩意象的象征意義。另外,本堂課的學習重在對學生啟發引導,引導他們讀更多的詩歌作品。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你知道現代詩與當代詩怎樣劃分嗎?

  明確:以49年為界,并順勢講述當代詩的發展狀況。(解放初期——十年浩劫——百花爭鳴;“四五天安門詩抄”;朦朧詩派;當今的流派紛呈。)

  2.朦朧詩人強調詩人的主觀感覺世界,大量采用虛寫法,使詩由具體變得抽象,追求詩的內在旋律;選用奇特的意象,打破時空秩序,捕捉瞬間感受,運用跳躍性的結構,用象征和隱喻的手法,讓人讀起來不那么明晰易懂。他們的代表有舒婷、顧城、北島等人。

  二、誦讀:

  1.引導學生以本詩比較《我愛這土地》和《贊美》,體會它們內容風格的區別。

  2.導讀:三者均情感摯烈。但《我愛這土地》低沉而一氣呵成,《贊美》意象繁復而情緒復雜,較《我愛這土地》情感高昂。本詩前二節情緒低沉,后文則高昂激越,情感更富有變化。

  3.學生誦讀詩歌,教師根據具體情況而給予指導。

  三、分析詩歌:

  1.你讀詩歌的第一節有什么感覺?感覺源自意象,“老水車”、“礦燈”分別會出現在哪能里,它們可能會象征著什么?請結合詩歌內容具體分析。

  明確:“老水車”、“礦燈”會出現在鄉村與廠礦!捌婆f”的修飾加重了“老水車”的不堪狀況,但它“數百年”來沒有停止地“疲憊”地工作。由此,中國農業的窘迫艱難顯現一斑!暗V燈”是用來照明的,但“熏黑”的它能做什么,可在這里,它仍用來照明,“照你在歷史的隧道里蝸行摸索”,幾個修飾的運用,從多個角度表現了“你”的艱難、沉重,這恰正是中國工業的寫照。“稻穗”、“路基”分別強調各自所指,“干癟”、“失修”的修飾則表明了收獲的空洞、貧困的程度。“駁船”是一種船的稱呼,也不妨理解為班駁的船!坝贋笔呛訛,“淤”的修飾自然緊緊困住了船,如何掙脫這困境?“——祖國啊!”災難深重的祖國、貧困的祖國啊!這呼喊是痛苦的呼喊。

  2.這首詩的第一節頗像《贊美》的第一節,舒婷會怎樣把握下面內容呢?

  明確:她會如同穆旦一樣寫希望,可如何行文呢?仍去尋找一個農夫嗎?不,舒婷的表達是獨特的:“我是貧困,我是悲哀”對上節詩作了總結。下文“希望”是那么摯烈,但它也是那么強烈的刺激著我們!啊鎳!”這呼喊是為祖國有了希望而不能實現希望的痛苦而呼喊。

  3.詩歌的第三節運用了哪些意象?表達了什么情感?

  明確:“蛛網”、“胚芽”、“笑渦”、“起跑線”、“黎明”。這些意象本身就是那么新鮮,那么富有朝氣,那么微妙地傳達著喜悅的出現。這就是祖國,“簇新”的祖國,“噴薄”而出的祖國!“——祖國啊!”這是為祖國的覺醒振興的呼喊!

  難點:“蛛網”是纖細的,可它存在!吧裨挕笔强~緲的,可它是那么美好。二者組合是為了敘述“簇新的理想”,應該說這是為了從一二節過渡到下文。

  4.詩歌的用意表達在這里已經很振奮人心了,但詩人沒有停筆,而是繼續深入表達。你看看詩人是怎樣顯示思想的深邃的?請結合詩文具體分析。

  明確:詩人進一步表達自己與祖國血肉相連的關系,表達自己為祖國甘于獻出生命。詩歌先從“我”的微小談出自己是祖國母親身體的一部分,又以“我”的龐大表達自己不會與祖國分離。接著以“乳房”這一意象真誠的把祖國比為母親,這樣二者的關系更牢固!懊糟、“深思”、“沸騰”幾種狀態的“我”,寫出了我的成長過程。我既然成長起來了,那么我就要為祖國的“富饒”、“榮光”和“自由”而奮斗,甚至獻出生命。此時,詩人的情感達到了頂峰,“——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是詩人用生命呼喊出的熱愛。

  5.請學生談自己對這首詩的理解,從而了解詩歌意象象征的朦朧,體會朦朧詩的特點。

  6.小結,并請學生再誦讀詩歌。這之后,請學生比較與《我愛這土地》和《贊美》在意象的運用上有什么區別。

  明確:意象的平凡而新穎、內涵豐富是這首詩的特點。

  四、擴展閱讀:

  提供閱讀材料《致橡樹》,請學生講析,并朗讀舒婷的其它詩歌。

  五、作業:

  1. 對《致橡樹》的意象進行分析,完成200字左右的文章。

  2. 查找其他朦朧派詩人的作品,閱讀品味。

  六、板書設計: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

  舒婷

  意象新穎

  象征豐富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導學案 篇5

  ——放手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設計

  教學設想 :

  “誦讀•品析•積累”,是詩歌學習的要訣。本課教學可以創設情境,以“讀”為線,在讀中品析,在讀中背誦課文。新鮮活潑、意義雋永的意象,流動凝重的畫面,給讀者以視聽的美好享受。因此,教學這首詩可立足于“讀”與“賞”,設計豐富精美的活動,讓學生美美享受一次詩歌大餐。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干癟、疲憊、簇新、迷惘、緋紅、噴薄”等詞語。

  2.了解舒婷的在委婉曲折中表達心聲的特點。

  3.有感情誦讀并背誦全詩。

  能力目標

  1.理解詩中的藝術形象,領會詩歌蘊含的深沉情感,培養學生解讀詩歌的能力。[來源:學#科#網]

  2.品味詩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獻 身祖國的精神。

  教學重點

  誦讀,理解詩歌中新穎的意象所表現出的凝重的情感。

  教學難點

  探究詩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體內涵,準確把握 詩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歷程。

  教學形式:

  以誦讀為主:集體讀──感悟詩歌感情,分組讀──體現集體力量,個別讀──展示個人風采。

  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體驗,注重感受,品味、鑒賞語言,細節。

  策略應對:

  1.明確學習重點,提示朗誦方法。

  2.學生鑒賞遇到困難時,老師作好一個示范,破除詩歌鑒賞的神秘感,激發學生的鑒賞興趣。

  3.在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前提下注重體驗式學習方式。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課前欣 賞歌曲《我的祖國》

  那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的地方,是我們親愛的祖國;那條條大路都寬暢,好山好水的好地方,是我們親愛的祖國。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處都有青春的力量。祖國,一個普通的詞語,卻能喚起人們心底真摯而深切的情感,卻能成為中華兒女的共同情愫。每個人通過自己獨特的方式表達著對祖國的熱愛。剛剛經過十年浩劫,面對傷痛滿身的祖國,一個普通的女工舒婷在唱詠《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她充滿激情的歌唱,表達了自己與祖國命運的息息相關,她為之悲,為之喜,為之蓬勃奮飛!讓我們一起來感受詩人那質樸厚重的情感吧!

  二、資料助讀

  多媒體顯示:

  舒婷及《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

  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石碼鎮。祖籍晉江泉州。以后一直生活在廈門。

  1969年插隊落戶于閩西太拔,1972年返城。1980年,調福建文聯。插隊期間,開始試筆,直至十年后1979年,才開始發表詩作。著有詩集《雙桅船》《 會唱歌的鳶尾花》《舒 婷顧城抒情詩選》,散文集《心煙》。她的詩被譯成多國文字,介紹到西德、法國、美國、荷蘭、日本、意大利、印度等國家。是新時期以來,最受青年歡迎的詩人。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發表于1979年7月,即中國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的第一個春天.詩人把壓抑中釋放出來的熱情化作對祖國的謳歌。  

  三、整體感知

  1.學生默讀,疏解字詞,初步感知詩意

  投影:

  (1)注音:

  干癟(biě)    駁船(bó)    蝸行(wō)    胚芽(pēi)    迷惘(wǎng)

  隧洞(suì)    緋紅(fēi)    淤灘(yū)    纖繩(qiàn)

  (2)釋義:  

  疲憊:非常疲乏。

  簇新:極新(多指服裝)。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辦。

  緋紅:鮮紅。

  噴。盒稳菟蛱栍科稹⑸仙臉幼。

  2.朗讀詩歌:與作者達成感情的共鳴。

  古人云:“詩言志!痹姼枋鞘闱榈妮d體,而誦讀則是讀者與作者溝通的最佳方式。作者抒發了何種感情,是通過何種方式抒情的,她的痛苦從何而來,她的希冀存于何方,這些都需要我們通過誦讀加以體會。 

 。1)教師范讀(配樂)

 。ń庹f:先把學生帶進詩的氛圍,初感詩的美味,為進一步學習欣賞奠定基礎。)

 。2)學生自由誦讀,初步感受詩歌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對祖國的深深的理解和誠摯的愛。

  (解說:趁著學生才有的感受尚在,讓學生直接再次感受,這是文學欣賞的必要步驟,避免拋開剛營設好的氛圍而由老師大講特講的弊病。)

 。3)讓學生帶著任務讀,邊讀邊梳理整首詩的思路,然后師生評價。

  明確:詩人先回顧了祖國貧困、落后的歷史,接寫祖祖輩輩痛苦的追求,接著寫轉折時期新生希望的祖國,最后寫到祖國對我的養育,以及我愿以血肉之軀獻身祖國的愛國熱情。(屏幕展示)

  板書以下內容:

  第一節  :貧困、落后的祖國

  第二節:痛苦、追求的祖國

  第三節:新生、希望的祖國

  第四節:養育、獻身的祖國

 。ń庹f:在這個步驟中緊扣對詩歌內容的理解,落實字詞教學,引出下一個教學環節。)

  總結:本詩感情真摯,全詩的感情由悲哀、低沉向欣喜、高昂,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闭嬲暮迷姂撌切牡椎母瑁骀靡詢号纳矸菹蜃鎳赣H傾訴情懷,抒發對祖國國的拳拳深情。

  學生齊讀,進一步感知。

  四、合作探究

  1. 第一人稱“我”貫穿全詩,能改成其他人稱嗎?試著用其他人稱讀其中一節,體會詩人這樣寫的用意并簡要分析。(“我”究竟指誰?“我”和祖國是什么關系?)

  期望效果:詩中的“我”不僅指詩人自己 ,也指整個中華民族。這樣寫表達了“我”與祖國唇齒相依、不可分割的關系。

  2. 詩中“迷惘”“沉思”“沸騰”僅僅是詩人的情感歷程嗎?請結合中國的歷史談談你的看 法。

  期望效果:這不僅僅是走過“文革”的青年一代的情感歷程,而且也是中華民族 心靈歷程的高度概括。綜觀歷史,多少炎黃子孫為貧窮落后的祖國“迷惘”“沉思”,為新生的、騰飛的祖國而“沸騰”、奉獻、犧牲。

  3. 本詩寫于20世紀70年代末,到今天讀來依然令人振奮,你認為是什么原因呢?請結合現實談談你的想法。

  自主質疑,師生共同探討。

  五、教師當導演帶領學生登上夢想舞臺,個性化地再讀全詩

  1.這首詩歌的感情基調前后有什么變化?

  ──由低沉緩慢到高亢急速。前三節末尾的“──祖國。 焙腿娔┪驳摹癌ぉぷ鎳。矣H愛的祖國!”直接顯示出詩歌感情基調的變化。

  2.對“祖國啊”一句的朗讀進行指導[來源:第一范文網]

  第一節,“把纖繩深深勒進你的肩膊”,詩人感到祖國母親是那樣疼痛難忍,禁不住發出“──祖國啊!”的深沉呼喚。多么沉重,多么痛苦!語調應緩慢低沉。讀“──祖國 。 睍r,要痛苦沉重而有壓抑感。        

  3.學生進入角色——分組研讀

  (1). 請模仿老師的分析方法分組研讀二、三、四節,小組成員間相互質疑、交流,做好記錄,然后選一名同學全班交流,各個小組互相補充。

 。ń涣鲿r 采取讀一節交流一節的方式,讓學生在反復的誦讀中仔細體會。)

  (2)教師引導:

  第二節,“飛天袖間千百年來未落到地面的花朵”雖然有些微茫,但它存在著就會帶給我們努力奮爭的力量。因此這時詩人呼喊“──祖國!”,但那聲音就不再是單純的痛苦,而是在沉重中露出了點點的希望。讀時語調較第一節稍高。

  第三節,我們看到了一個覺醒的祖國,一個嶄新的祖國,一個充滿希望和奮進精神的祖國!癌ぉぷ鎳。 毙老、興奮、帶有力量的呼喊。讀時要充滿欣喜,加快語速。

  第四節,“我”將把“我”的一切奉獻給祖國母親,“──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我”竭盡全力地呼喊,震撼著每一個炎黃子孫的心。讀時要有情感地全力投入,要讀得有力量。

  4.學生來當演員——自選形式,進行朗讀競賽

  配樂讀,多人演讀,模仿性朗讀均可,讓學生自由發揮。

  5.學生來當評委——評選出自己最 欣賞的朗讀,并作五十字左右的口頭點評,教師隨機做出評價。

  六、課堂訓練:

  教師來出題——妙手續寫

  根據詩意,從下面詩句中選擇一句續寫,使之與原詩和諧一致。

  教師示例,如:

  我是干癟的稻穗,滋養你被勞作壓身軀。

  我是失修的路基,承載你坎坷蜿蜒地前行。

  選寫句子:

  我是你掛著眼淚的笑渦,                          。

  我是你雪被下古蓮的胚芽,                        。

  我是新刷的雪白的起跑線,                        。

  根據學生的答案,引導學生從句式和比喻的修辭兩個角度交流,評點。以鼓勵為主,點評要到位。

  七、課堂小結

  同學們,在十年浩劫中有著太多坎坷經歷的詩人舒婷更能體會出祖國命運與個人命運不可分割的緊密關系,面對凝聚著災難和獲得新生的祖國,她在為個人不幸而悲傷、為祖國不幸而憂慮的同時,更具對個人與祖國的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的憂患意識與歷史責任感。《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就是表達詩人這種理念與心聲的動人樂章。熱愛祖國、歌頌祖國,不僅是文學永恒的主題,更是民族振興的精彩傳唱。我們有理由、有信心 唱得更響、更亮!讓我們齊背全詩,結束本課。

  八、作業:課下閱讀舒婷的《致橡樹》,體會其中的意象特點。

  九、板書設計: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

  舒婷

  內容                          感情

  第一節: 貧困、落后的祖國           深沉、悲痛            

  第二節: 痛苦、追求的祖國           痛苦、希望             

  第三節: 新生、希望的祖國           希望、欣喜

  第四節: 養育、獻身的祖國            深情、強烈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導學案 篇6

  一、學習目標:

  1、初步感知中國當代詩歌物中見情、情景交融的特點;

  2、理解詩中蘊涵和象征的社會內容,體會意象運用的特點。

  二、學習重點

  1、理解詩中的意象組合,把握詩中蘊涵和象征的社會內容,體會詩中包孕的思想感情。

  2、認識詩歌的抒情特點,積累詩歌欣賞方法。

  三、學習時數

  1課時

  四、課前預習

  1、字音字形

  疲憊(     )    蝸(   )行    淤(   )灘    簇(   )新   

  迷惘(    )    胚(    )芽    干癟(   )

  2、字形辨析

  蝸(    )牛    纖(     )繩    緋(     )紅    隧(     )道

  女媧(     )       殲(     )滅    菲(     )薄    深邃(     )

  學習課程:

  一、作者及背景

  1、作者簡介

  舒婷,原名龔佩瑜。1952年6月6日生,福建泉州人,當代女詩人。1971年開始寫詩,1979年開始發表詩歌!陡=ㄎ膶W》圍繞她的詩作展開關于“朦朧詩”的討論,當時爭議很大,影響頗廣。1980年到福建文聯創作室工作。現為中國作家協會分會理事。主要作品有詩集《雙桅船》、《舒婷顧城抒情詩選》。她的作品《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獲1979—1980年全國青年優秀新詩獎。

  2、朦朧詩

  20世紀70年代后期,一批年輕的詩人以新穎獨特的方式引起了詩壇的矚目。他們大膽開拓詩歌的藝術領域,用非傳統的新的審美觀念和表現手法來抒發感情。他們強調詩人的主管感覺世界,追求詩的內在旋律,大量采用虛的寫法,使詩由具體變得抽象;他們的一些詩作用象征和隱喻的手法,使人們讀起來不再像過去那樣明晰易懂。這種詩被稱為“朦朧詩”。

  3、寫作背景

  舒婷畢業以后,去福建上杭山村插隊。1972年底回城當工人。這首詩發表于1979年7月,據說成詩卻早在1976年4月24日,寫于“四五運動”發生后不久。這首詩有著沉重的歷史感,表達了一種希冀光明的痛苦。

  二、聽詩歌朗誦,整體把握感情基調

  思考:經歷了“文革”浩劫之苦的詩人,在這首詩中抒發了對祖國怎樣的感情?是通過何種方式抒情的,她的痛苦從何而來,她的希冀又在哪里?

  三、學生自由誦讀,體會詩句節拍、重音

  教師提示:這首詩先抑后揚,體現出一種由舒緩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語言節奏。第1節,長句式,多節拍,每兩行表現一個意象,仿佛是一首以低音緩慢升起的樂曲,給人一種沉重感。這種詩句的音韻效果與詩人對貧困祖國的憂患意識十分相似。第2節,詩句簡短急促,把憂國的強化為深深的悲愴。第3節,詩句拉長,節拍增多。這種起伏變化,造成全詩節奏反復回旋,抑揚頓挫,為第4節全詩推向巔峰創造了條件。第4節,節奏更快,而且排比的運用,加強了語言的力度。這就把全詩的感情推向高亢、激昂的高峰。

  四、研讀詩歌,探究品味

  1、齊讀詩歌第1節,思考:這一節寫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蘊涵了和象征了哪些社會內容?給你什么感覺?

  2、朗讀詩歌第2節,這一節中“飛天袖間千百年來未落到地面的花朵”這個意象怎么理解?

  3、詩歌的第1節只有痛苦和悲哀,而第2節澤是“痛苦的希望“,那第3節又運用了哪些意象?表達了什么情感呢?

  4、這一節的“我”與祖國是什么樣的關系?“我”是詩人個人嗎?

  5、整體朗誦詩歌,思考:每節詩末的“祖國啊”所抒發的感情是否一樣,從中可以看出詩人的情感有何變化,為何有這樣的變化?

  五、延伸閱讀

  舒婷《致橡樹》

  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癡情的鳥兒,

  為綠陰重復單調的歌曲;

  也不止像清源,

  常年送來清涼的慰藉;

  也不止像險峰,

  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這些都還不夠!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云里。

  每一陣風過,

  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

  聽懂我們的言語。

  你又你的銅枝鐵干,

  像刀,像劍,

  也像戟,

  我又我的紅碩花朵,

  像沉重的嘆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仿佛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堅貞就在這里;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腳下的土地。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導學案 篇7

  教學目標:

  1、從“三美”的角度品讀現代詩歌,領會詩歌蘊含的深沉情感,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2、品味詩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3、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獻身祖國的精神。

  教學重點:

  1、從“三美”的角度品讀現代詩歌,領會詩歌蘊含的深沉情感,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教學難點:

  1、品讀詩歌,理解詩中的“我”與祖國的關系。

  教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1、涵詠品味  2、意象分析

  學法指點:

  1、誦讀法   2、自主探究    3、仿寫練習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愛國是個古老的主題,從《詩經》發軔,《楚辭》登程,在中國歷史上涌現出了以屈原為代表的眾多的愛國詩人,他們在詩中抒發的愛國之情總是和憂慮國家的命運相聯系的。經歷了“文革”浩劫之苦的朦朧詩人舒婷,以其沉重的歷史積淀,將個體的“我”匯注于祖國的大形象,抒發了富有時代特征的一代人的嚴峻思考、深刻反省和頑強追求。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這與傳統一脈相承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去體會詩中強烈的愛國之情和歷史責任感。

  二、聆聽詩意

  1、教師范讀全詩,學生標注字音,劃分節奏,體會情感。

  2、認讀生字詞。

  干癟(biě)    駁船(bó)    蝸行(wō)    胚芽(pēi)    迷惘(wāng)

  隧洞(suì)    緋紅(fēi)   淤灘(yū)    纖繩(qiàn)

  三、品讀詩意

  1、學生自讀全詩,圈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并在全班交流。

  2、學生展示性朗讀。(張天蕊、申大印)

  四、感受詩意

  1、我們把詩歌中浸染或滲透了詩人情感的形象稱作“意象”。請分別從四節詩中找出作者所使用的意象,并分析這些意象的特點。

  2、分別從四個意象群的角度看,本詩各節分別為我們描繪了怎樣的畫面?從中詩人抒發了對祖國怎樣的情感?

  明確:(貧困、落后的祖國 ;痛苦、追求的祖國 ;新生、希望的祖國 ;養育、獻身的祖國。)

 。ㄊ惆l了與祖國血肉相連、榮辱與共的情感,表達了強烈的愛國之情和歷史責任感。)

  3、明確:繪畫美。

  4、找出本詩最主要的韻腳。(明確音樂美)

  5、教師講解:本詩四節結構基本相同,句式多采用“我是……”,每節結尾以“祖國啊”作結。詩歌整齊的結構形式表現為一種建筑美。

  6、小結:詩歌的“三美”原則。

  詩歌獨特的意象、優美的意境表現出一種繪畫美;

  詩歌和諧的韻律、鮮明的節奏表現出一種音樂美;

  詩歌嚴謹的結構、整齊的形式表現出一種建筑美。

  這是一首好詩的共同特征。

  7、難點突破:

  1思考:詩中的“我”僅指作者一個人嗎?“我”與祖國是一種怎樣的關系?

  明確:“我”和祖國一同走過艱難困苦,一同經歷風雨滄桑,我和祖國生死相依、血肉相連!拔摇贝碇c共和國有著共同命運的一代人,面臨新的歷史機遇,我們將承擔起振興中華的歷史責任。“我”的形象是熔鑄在祖國的在形象里的。

  2一提起祖國,人們往往會想起長江、長城、黃山、黃河,四大發明、地大物博……以此歌頌祖國的強盛偉大。而舒婷此詩卻寫祖國的災難深重、落后貧困,曾有人說,她這是“攻擊社會主義”,“暴露陰暗面”。對此你怎樣看待?(此題沒有標準答案)

  五、創造詩意

  課后練習三:詩中所描寫的對象,有的有下句承接(如“老水車”在“紡著疲憊的歌”),有些則沒有下句承接(如“干癟的稻穗”)。

  仿照課文,在下面的詩句后添加一句詩,并盡可能與原詩和諧一致。

  1、我是干癟的稻穗,                         

  2 、我是失修的路基,                         

  3 、我是你掛著眼淚的笑渦,                         

  4 、我是你雪被下古蓮的胚芽,                         

  5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線,                         

  六、延展詩意

  1、其它作者的同類作品。

  《一代人》顧城    《回答》北島

  2、同一作者的其它作品。

  《神女峰》《雙桅船》《致橡樹》

  附:板書設計

  3、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

  舒婷

  內容                      感情                      

  第一節: 貧困、落后的祖國           深沉、悲痛             

  第二節: 痛苦、追求的祖國           痛苦、希望              

  第三節: 新生、希望的祖國           希望、欣喜              

  第四節: 養育、獻身的祖國           深情、強烈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導學案 篇8

  【教學目標】

  1、理解詩中的藝術形象,感受詩人熱愛祖國、獻身祖國的崇高精神。

  2、學習詩歌的欣賞技巧之一:朗讀。

  【教學重、難點】

  詩歌感情的把握和朗讀的技巧。

  通過合作探究,反復品讀,理解詩中的藝術形象,體會詩歌的深沉感情。

  【教學設計】

  一、研究性預習

  公布研究性預習任務,學生自主選擇,自愿參加小組研究活動:

  1、詩詞組。搜集“愛國主義”為主題的詩詞,向同學推薦一些經典名句,熟讀背誦。

  2、錄音組。選擇適合本文的背景音樂,練習有感情的朗讀,做好配樂朗讀錄音。

  3、資料組。搜集舒婷及朦朧詩的相關資料。

  設計意圖: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課前準備交給學生做,可一舉多得,培養綜合學習能力。研究性預習重在過程,在這一活動過程中學生學會自學,學會與老師溝通,與同學合作。

  二、資源共享,導入新課

  詩詞組、資料組選派代表介紹所搜集的資料。今天我們學習的詩歌就是舒婷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板書)。這是一首直面祖國災難深重的古老歷史及嚴峻現實,而演唱的愛國之歌。

  設計意圖:課堂上展示學生的辛苦收獲,讓學生多一份成就感與自信,并為教授新課奠定了情感基調。

  三、初讀詩歌,初步感知詩意

  1、學生放聲朗讀,揣摩詩歌內在旋律。

  2、由錄音組推薦一名同學配樂朗讀,其他同學評論。教師可參與學生討論,只要學生分析有道理,能讀出愛國深情,即給予肯定。具體朗讀的語調、速度、技巧再下一環節討論探究。

  四、引導探究,把握第一小節的朗讀技巧

  1、請一位學生有感情的朗讀第一節。

  問:你覺得自己讀得怎么樣?學生自我評論。

  2、引導探究:把握詩歌的朗讀技巧,首先要注意詩歌的意象。在第一小節中找出出現的意象(老水車、礦燈、稻穗……)及這些意象的修飾語(破舊、熏黑、干癟……)。

  思考:

  為什么要選擇這些意象及修飾語?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明確:

  詩歌意象的選擇與主題、情感有直接的聯系。詩歌用了象征的手法,顯示祖國在漫長的歷史中所受的苦難,第一小節中的意象給人貧困、落后的感覺,表達了詩人強烈的愛國之情和歷史責任感。

  3、同學們自由朗讀,讀出作者的情感。

  提問:怎樣朗讀才能讀出情感?同學討論,教師引導。

  明確:

  感情基調:深沉而悲痛。

  語速:舒緩。

  重讀對象:修飾語、中心語。

  還要注意節拍、停頓。

  (形成板書)

  4、學生齊讀第一節,再次體會作者的深情。

  設計意圖:這一節教師的引導賞析是為學生后文的自主賞析打下基礎,這部分同樣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的朗讀、討論為主,在教師的引導下感悟文本。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朗讀,在朗讀中加深理解、感悟,提高了學生的朗讀能力,同時教給學生一定的賞析方法,真正實現葉圣陶先生提出的“凡是教,目的在達到不教”。

  五、舉一反三,合作探究

  1、依據第一節的分析、朗讀的方法,學生小組合作,探究二、三、四節朗讀方法。經過充分討論后,讓學生把板書補充完整。

  明確:這首詩先抑后揚,體現出一種由舒緩到急促、有低沉到高亢的語言節奏。第二節寫了痛苦、追求的祖國,感情基調為痛苦、希望,語調要舒緩;第三節寫了新生、希望的祖國,感情基調為希望、欣喜,語調要高昂;第四節寫了養育、獻身的祖國,感情基調為深情、熱烈,語調要高亢、激昂。

  2、學生個別朗讀,學生點評。

  3、聆聽名家朗誦,輕聲跟讀。

  4、配樂朗誦,提升情感。

  設計意圖:學生在上一環節的基礎上,這一環節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基本能理解文本,把握朗讀技巧。并且這一環節,同樣重視朗讀,采用多樣的朗讀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合作探究的精神,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詩歌的意境之美、情感之真。

  六、體驗反思

  學情反饋:總結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感悟到了什么?分享你的快樂。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也作為課堂小結。通過反思,深化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和認識,提高對事物的分析、思辯能力,同時也養成及時總結的學習習慣。

  七、作業延伸

  1、背誦全詩。

  2、試以某一意想為核心,寫一首小詩,主題健康向上。

  3、用課內學到的知識,閱讀賞析郭沫若的《爐中煤》。

  要求:第一題必做,二、三兩題選擇一題完成。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從課內走向鄉課外,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取向。彈性選擇性的作業,有利于不同程度的學生能根據自己的能力、興趣、需要,在有限范圍之內自由選擇,充分釋放自己的潛能,此必然會提高學生作業的興趣和學習的效率,真正實現作業在課堂教學中承上啟下的作用。

  【板書設計】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

  舒婷

  內容     感情        語調

  第一小節 貧困、落后的祖國  深沉、悲痛 舒緩、低沉

  第二小節 痛苦、追求的祖國  痛苦、希望 舒緩

  第三小節 新生、希望的祖國  希望、欣喜 高昂

  第四小節 養育、獻身的祖國  深情、熱烈 高亢、激昂

  (二、三、四小節的板書由學生補充填寫)

  【教學設計說明】

  閱讀課,在教學設計上我認為都要盡量遵循以下三點:

  1、把朗讀放在突出地位。朗讀,不僅是感悟課文內容的重要手段,也是體現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視朗讀,能充分激活學生的內心世界,引發個性張揚,享受閱讀教學的無限樂趣,使“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得到不斷積淀與升華,從而使語文學習變得生氣勃勃和靈性跳動。如果說學生的語感能力體現為學生突出的語文學習智力特征的話,那么,朗讀能力的培養就應該是它極為重要的基石。特別是朗讀一旦進入充滿情感的表達狀態,它就會不斷超越學生原有的認知經驗、智慧水平、想象能力,形成積極的創造精神,從而促進學生語感能力發展。在本教案的設計中教師要努力創設寬松的學習環境,采取多種朗讀方式,調動學生朗讀的積極性,感悟舒婷深沉的愛國情感。

  2、盡可能地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課改最本質的變革就是學習方式的變革──主動地、探究式地學習,并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本教案的設計中,無論是處理教材還是設置問題,都在最大限度內把讀書權、思考權、討論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做問題的發現者、思考者、探索者,盡可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本教案設計上的靚點主要體現以下兩點:一是課前研究性預習,學生自主選擇研究任務,提高學生研究的積極性,同時有了真正探究學習過程,把課堂學習與課外探究很好地結合起來;二是學生自主填寫板書,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個體理解,充分調動每個學生參與課堂教學。

  3、把發展學生的能力作為教案設計的主旨。學習最終的目的是形成個體的能力。能力培養應貫徹在平常的教學中,貫徹在一堂課的每個教學環節。課前研究性的預習,課內合作探究,板書填寫,課后延伸作業,都強調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凸顯學生個性。特別是合作探究一環,前一環節教師的引導學習,其實已經交給學生學習的鑰匙,讓學生在模仿中有所創新,在合作中有所感悟,讓學生的潛能得到良好的發揮。

  【點評】

  本教案的設計,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個性,鮮明地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思想。從課前研究性預習到課后選擇型作業,都給了學生更大的學習、思考、研究的空間,充分地挖掘了學生的潛能。但還值得一提的是,在設計上非常講究“扶”與“放”的結合。課前研究性的預習,教師明確預習任務,讓學生的研究有的放矢;“合作探究”也是在“引導探究”的基礎上探究的;同樣,課文的賞析也就很自然的有了“延伸作業”。由此感想:新課程不是擯棄傳統教學,而是傳統教學的延伸。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導學案 篇9

  一、學習目標:

  1.初步感知中國當代詩歌物中見情、情景交融、意味雋永、質樸曉暢等特點。

  2.理解詩中蘊涵和象征的社會內容,體會意象運用的特點。

  3.初步學會欣賞詩歌的情感美、節奏美、含蓄美、意境美。

  4.學習借鑒詩歌思維和語言技巧。

  二、學習重點和難點:

  1.理解詩中的意象組合,體會詩中包孕的思想感情。

  2.把握詩中蘊涵和象征的社會內容。

  3.感受詩中的思維靈感和語言美趣。

  4.認識詩歌的抒情特點,積累詩歌欣賞方法。

  三、教學模式:

  讀讀、議議、講講、練練

  四、教學過程:

 。ㄒ唬╊A習導學。

  1、朗讀課文,整體感知,完成預習思考題。

  2、了解創作背景。

  明確:《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發表于1979年7月,以其沉重的歷史積淀,表達了一種希望光明的痛苦和摯情,從中可以體會到詩人對祖國的深情和摯愛。

 。ǘ├砬逅悸、理清詩歌內容與形式。

  明確:這首詩“運用平凡而富有特征的意象,從不同角度揭示了我與祖國的血肉聯系”。詩人借鑒運用了蘇聯詩人沃茲涅先斯基《戈雅》的圓周式句法,借以強化對祖國摯愛的深度。

  四個詩節 一節:寫實、寫歷史

  二節:寫精神、寫歷史

  三節:現在

  四節:“我”的誓言

  (三)合作探究、再讀課文和思考討論。

  1、這首詩寫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蘊涵和象征了哪些社會內容?

  明確:這首詩為了抒發對祖國的深情,把數百年的歷史濃縮在四組意象群之中。這四組意象群是“破舊的老水車”“熏黑的礦燈”“干癟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泥上的駁船”;“貧困”“悲哀”“希望”“飛天袖間”的“花朵”;“簇新的理想”“蛛網”“雪被下古蓮的胚芽”“淚眼的笑窩”“雪白的起跑線”“緋紅的黎明”;“迷惘”“深思”“沸騰”的詩人、“傷痕累累”“富饒”“榮光”“自由”的祖國。第一組意象以委婉曲折的筆觸,回溯祖國數百年來的貧困落后,表達對祖國長期處于這種狀態的深沉悲痛的心情;第三組意象描繪祖國到了歷史轉折時期,已經走在了新生的起跑線上;第四組意象再次強調“我”與祖國的關系,傾吐獻身祖國的熱望。

  這一環節既是突出重點,也是欣賞的關鍵。簡要點出“意象”這一概念,但不闡發,而通過具體的實例來幫助理解,體現精要好懂實用的要求。

  2、這首詩在運用意象上有什么特點?

  明確:

  A、在平凡中發現美,而給人一種新穎、獨創的美感。

  B、意象群體通過遞進組合,既表現社國從苦難到新生的發展歷程,又表達詩人及青年一代從迷惘到深思到沸騰的心靈情感歷程。

  C、設身處地,物我合一,把“我”融入事物之中,與詩歌所抒之情密切吻合。

  引導學生在感性體悟的基礎上學習抽象概括、提煉總結,學習運用比較思維方法。

  3、說說對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理解。

  明確:進一步理解詩意,把握詩的意境,感受詩的思想美、情感美。把學生思維引向深處。落實情感美、意境美教學重點。

 。ㄋ模┱咸岣,拓展延伸。

  熟讀背誦課文,研討問題。

  1、欣賞品味詩歌的特色。

  ①體會圓句式的表達效果。

  明確:圓周句式是重復同類型的句子或詞語的一種修辭方法,它把十分完整的語言單位的幾個部分,按圓周形進行連續排列,組成在意義和音調方面和諧統一的整體。

  體會詩歌的節奏美。

  ②象征和比喻的運用。

  明確:該詩構思突出表現在對抒情主人公“我”的擬物化上。“我”既是抒情主人公,又是具體的客觀物象,也是祖國的象征!拔摇钡膹碗s矛盾意緒和多層次擬物交織出現,表現了一種獨特的悠長、矛盾的心態,產生了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詩中一系列意象,既是抒情主人公“我”,也是祖國的象征。詩中的意象又有其比喻意義,如“老水車”“礦燈”“稻穗”“路基”“駁船”等比喻祖國承受的巨大災難和面前的嚴重困難;“簇新的理想”“雪被下古蓮的胚芽”“掛著眼淚的笑渦”“雪白的起跑線”“緋紅的黎明”等比喻祖國的未來和希望。

  體會詩歌語言美。

  2、課堂訓練。

 、俑爬ǜ髟姽澋拇笠。

 、谡f說對“剛從神話的蛛網里掙脫”“我是你雪被下古蓮的胚芽”的理解。

  3、課堂小結。

  學生回憶并總結本節課所用到的詩歌欣賞方法。

  五、布置作業:

  1.熟讀背誦這首詩。

  2.完成課堂訓練。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導學案 篇10

  浙江·杭州英特外國語學校初三(4)班 

  2005年6月8日上午第三節 

  教學設想 

  淺顯明白,而今收錄在初中教材中的詩,當年卻被認為:“有意無意地把詩寫得十分晦澀、怪僻,叫人讀了幾遍也得不到一個明確的印象,似懂非懂,半懂不懂,甚至完全不懂,百思不得一解!保ㄕ旅鳌读钊藲鈵灥摹半鼥V”》《詩刊》1980年8月)可見“朦朧詩”,純是觀念差異的產物。 

  略加思考,就不難找出本詩的關鍵詞:“苦難”與“希望”。然而條分縷析,輕松讀懂這樣的詩而不覺氣悶,是不夠的;當繼續加以理性之光,照徹作品中隱含的曲折與難堪的時代印痕——追溯歷史而將中國苦難史想像性地延長,羅列苦難而又輕易歸于虛無,處處以“我”自稱而終于泯滅自我。

  面對初中的學生,在本詩中,要著力于區別三對概念——“國家”(政治概念)與“祖國”(文化概念)、“本能的愛國主義”與“理性的愛國主義”,“兒子”與“公民”——又略微顯得艱難;本課時僅僅在這個方向上作一嘗試——抒情作品,是否也可以作反思性的解讀? 

  師:今天,想上一下一首詩。請大家把書翻到頁,是舒婷的一首作品,題目叫《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我們知道,提起舒婷,我們就想到一個詩派,就是所謂的朦朧詩派?赡墁F在看起來,其實一點都不朦朧。但在當年,對于某些理解力不是最好的人而言,他們讀起來讀不懂,所以稱它為朦朧。 

  舒婷是這中間的一個代表人物。這首詩歌寫于七十年代的末期,在八十年代風靡一時。提起舒婷,馬上就想起這首《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它其實帶有一點時代的烙印。到目前為止已經有二十多年過去了,二十六年了啊,舒婷現在也老了,已經五十三歲了。那么我們在這么一個時刻重新反過頭來看,當年朦朧詩派的一個代表作,看看能不能讀出一些新的東西。 

  首先我想這樣,就是……恩,先面一共四小節,前面三節吧,我想請同學來朗讀一下。那么詩歌,我們說,讀起來讀著讀著,尤其是抒情詩的話,很容易帶感情——那么我現在要求,這首詩,我們不帶感情,我們等會請同學站起來朗讀的時候你不要帶感情,你就只是朗讀,啊,只是朗讀。每一節請一位同學吧,好不好?啊,第一小節,來,陳弈瑤。 

  陳亦瑤:(讀)我是你河邊上破舊的老水車 

  數百年來紡著疲憊的歌 

  我是你額上熏黑的礦燈 

  照你在歷史的隧洞中蝸行摸索 

  我是干癟的稻穗 

  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灘上的駁船 

  把纖繩深深勒進你的肩膊(băng) 

  —— 祖國。 

  師:深深勒進你的肩膊(bó)—— 祖國啊!請坐。(示意)柯嘵宇,第二節。 

  柯嘵宇:(讀)我是貧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輩輩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飛天”袖間 

  千百年來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 祖國啊 

  師:(示意)來,后面。 

  高南:(讀)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剛從神話的蛛網里掙脫 

  我是你雪被下古蓮的胚芽 

  我是你掛著眼淚的笑窩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線 

  是緋紅的黎明 

  正在噴薄 

  —— 祖國啊 

  師:請坐。讀著讀著就好像這個人要激動起來啊。(學生笑)詩歌是有一種感染力,讓人激動起來。平靜一點。好,那么給大家一點點時間,請你,在前面兩小節,找出詩歌中最主要的幾個意象。然后,把它前面的修飾語也圈一下,好不好?然后我請同學來說一說。 

  她選擇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又構成了怎樣一種完整的圖景?給人怎樣的感受? 

 。▽W生尋找詩歌意象,思考03:22-03:52) 

  師:好,我們就輪下去吧。(示意)來,后面。每人說一個意象好了。徐映輝。 

  徐映輝:破舊的老水車。 

  師:老水車。老水車是怎么樣。 

  生:破舊的。 

  師:破舊的。請坐。(示意)來,后面。 

  史嘉茜:熏黑的礦燈。 

  師:礦燈,是熏黑的。(示意)周鳴菁。 

  周鳴菁:疲憊的歌。 

  師:哦,歌,歌聲,歌是非常疲憊的。(示意)俞謙。 

  俞謙:干癟的稻穗。 

  師:稻穗是干癟的。癟,第三聲噢。 

  林湛:失修的路基。 

  師:路基是失修的。(示意)王佳珺,還有嗎? 

  王佳珺:淤灘上的駁船。 

  師:駁船在淤灘上,行進很艱難啊。(示意前一位同學)還有嗎? 

  喻方其:還有,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師:請坐;ǘ渖晕⒘聋愐稽c,但是花朵在這里是……未落到的,未落到地面的。那么,我們同學所羅列的這樣一些意象,給人一種怎樣的整體感覺?黃枘,你來說一說。它勾勒出一幅怎樣的畫面? 

  黃枘:嗯,我覺得是一種頹廢的,很黑暗的畫面。 

  師:頹廢,或者黑暗,請坐。(示意)謝宸,你有什么補充? 

  謝宸:憂郁的。 

  師:非常憂郁的,請坐。(示意)后面,還有什么補充? 

  丁。何矣X得就是一種很無望,很破舊的。 

  師:無望和破舊。其實在詩歌第二小節里有幾個詞語概括了這樣一種感覺,是吧。我是—— 

 。ㄉ穑┴毟F,我是——(生答)悲哀,我是——在這個“希望”前面有一個修飾語,是——是“痛苦”,對吧。 

  貧窮的,悲哀的,痛苦的。老水車,失修的路基,是這樣一種感覺啊,給人這樣一種圖景,啊,這就是,我們的祖國。這是詩人在前兩節中營造出來的,整體的感覺。 

  那么接下來,我想這樣,我們來聽。剛才說的,朗讀要客觀,不要抒情,對吧。接下來我們聽,一種抒情的朗讀,極其抒情啊。其中有一種強烈的對比。 

  大家一邊聽一邊來思考一下,就是說,他這種朗讀里面,兩種感覺很不一樣。就是前三節啊,很不一樣。在這樣一種反差中,你用一個詞語來概括,它分別代表了祖國的哪兩個不同的時段,不同的時刻。第二個要思考的就是,請你找出一對反義詞,其實一、二節和第三節中的反義詞有很多。請你找出一對合適的反義詞,分別來概括這兩個不同的時段。我們一邊聽一邊來思考這兩個問題。 

  (播放前三節錄音6:32-8:10)(學生間或輕笑) 

  師:是哪兩個不同的時段,你是否能找到一對合適的反義詞來分別加以修飾,合適反義詞有很多,等會我請同學講的時候,前面同學講過的,你不要再重復啊。 

  肖杭,你先來說說好不好?第一二節好像和第三節,時間段不一樣,你簡單說一下好嗎? 

  肖杭:我覺得前面應該是中國最貧窮的時候,也就是最困難的時候,然后是文革發生的時候。后面就是中國開始有新的發展,就是文革結束的時候。 

  師:哦,你的意思也就是說如果我們給它定一條界線的話,這里應該是,(指前兩節)這個是文革,(指第三節)這個是文革以后?是這樣一個說法是嗎?好,請坐。(示意后一位同學)陳錚,你有沒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陳錚:恩,我覺得前面一段是解放以前,然后后面一段是在解放以后。 

  師:請坐。其實這兩位同學的說法我們可以把它非常簡單化,就是,前兩節講的是“過去”——我們可以稍微籠統一點——而后面,第三節講的是“現在”,對吧?我覺得這樣可能更簡單一點哦。 

  至于這具體是什么時刻,我們等會再研究。那么過去是怎么樣的,現在又是怎么樣的,其實在詩歌中本身,有許多許多許多許多強烈的對比。那我們來請同學說一說,請你分別羅列一下,過去,什么詞語;現在,什么詞語。它對得很緊,這個很有意思。(示意)你來說,姚馭文。請你找一對合適的詞語來說好嗎?過去怎么樣? 

  姚馭文:過去是……過去是悲哀。 

  師:過去是悲哀的,現在是怎么樣的? 

  姚馭文:笑窩。 

  師:現在是笑的,請坐。(示意)方嘉棟,還有嗎? 

  方嘉棟:過去是破舊的。 

  師:過去是破舊的。 

  方嘉棟:現在是簇新的。 

  師:現在是什么?現在是簇新的,嶄新的。(示意)賞雪。 

  賞雪:嗯,過去是,熏黑的。 

  師:過去是熏黑的,F在是…… 

  賞雪:雪白的。 

  師:現在是雪白的。(示意)來,再往后。 

  朱一帆:說光了。 

  (學生老師笑) 

  師:(示意)剛才賞雪說的,過去是“熏黑”的,后面還可以找到另一個反義詞。現在是怎么樣的? 

  朱一帆:緋紅的。 

  師:哎,現在是緋紅的,這也可以作為一個反義啊。還有沒有了?林筱茜,還有嗎? 

  林筱茜:我覺得,過去是在隧洞里面,而現在是在黎明。 

  師:哦,這里也是一個黑和亮的問題,是吧?其實剛才林筱茜講的,在隧洞里面,這里還有一個關于速度的詞語。陸雨奇,過去是怎么樣的? 

  陸雨奇:過去是蝸行的。 

  師:過去是蝸行的,走得非常非常慢,像蝸牛在爬行啊。 

  陸雨奇:現在是噴薄。 

  師:噴?還有還有,其實還有一個,沒有直接講到。 

  陸雨奇:起跑線。 

  師:馬上就要怎么樣?馬上就要奔跑。這個速度感很不一樣啊,請坐。還有,朱晨飏,還有嗎? 

  朱晨飏:不知道。 

  師:不知道啊。金乙,還有嗎? 

  金乙:(猶豫) 

  師:也不知道。何易,還有嗎? 

  何易:過去是沉重的,現在是歡快的。 

  師:這是整體的感覺啊。過去是沉重的,現在是歡快的。其實我們講到這里,還有一個意象。對,許丹,你有什么補充? 

  許丹:應該是,過去是干癟的稻穗,現在是古蓮下的胚芽。 

  師:馬上就要發芽了,對吧。過去那東西是,再也不能發芽了,已經是很絕望的,可能枯死了。是這樣的一種感覺啊。所以說,簡單羅列一下。 

  師:(展示課件)熏黑——雪白,破舊——簇新,干癟——胚芽,蝸行——起跑,悲哀——笑窩。如此強烈的對比:過去,現在。 

  那么,我們再回到剛才所討論的問題,也就是剛才肖杭同學和陳錚同學所思考的問題,那么,如果這個時間段我們現在一定來加以追究的話,“現在”,她這里所謂的“現在”究竟是從什么時刻開始的? 

  而“過去”,要一直往前追溯,究竟可以追溯到什么時候?在詩歌中,它包含了多久?看看作品,思考一下,我們來分析在這首詩中所包含的,兩種不同時間的問題。 

 。▽W生思考,12:40-13:20) 

  師:誰來說?我們還是繼續往后輪吧。來,何易后面。 

  朱穎之:我覺得第一、二段講的,應該是解放前。 

  師:解放前,嗯。 

  朱穎之:因為解放的話,總體來講,整個人的心是相對向上的,就是稍微,光明一點吧。 

  師:同桌。那么“現在”呢,這個現在是什么時候開始? 

  何一帆:現在我覺得應該從文革以后開始的。 

  師:為什么你這么講,你的理由是什么? 

  何一帆:因為我覺得從解放到文革期間,文革的這十年以來,中國的社會還是十分混亂的,跟解放之前我覺得差不了多少。然后我覺得真的新生,應該是從文革之后開始吧。 

  師:從文革之后開始。請坐,方葉,你怎么看? 

  方葉:“過去”應該是從清朝后期開始,幾百年來。 

  師:你是從什么地方看出這清朝后期的?舒婷說,括號,清朝末期? 

  方葉:她說:“我是你河邊上破舊的老水車,數百年來紡著疲憊的歌。” 

  師:數百年。 

  方葉:然后“現在”,我覺得應該是解放以后。 

  師:解放以后。你的證據在哪里? 

  方葉:因為她說:“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線,是緋紅的黎明,正在噴薄。”解放以后的話,給大家的感覺就是,中國人民終于站起來了。 

  師:一片艷陽天。請坐,毛明超,你有什么看法? 

  毛明超:我贊同方葉,說它是從清朝開始的,我覺得是根據數百年這個地方可以大致猜想一下,應該是從清朝末期開始的。 

  師:嗯。 

  毛明超:我認為“現在”的話,應該是從改革開放開始的。 

  師:為什么? 

  毛明超:因為看到最后的寫作時間。 

 。▽W生笑) 

  師:哦,請坐。何易,你還有什么要說? 

  何易:我覺得,我就講“現在”啊,F在,我剛看到一句“剛從神話的蛛網里掙脫”。我覺得神話可能有兩種解釋—— 一種是古代封建的,它那個唯心的,那么,迷信很多。那么,“剛從神話的蛛網里掙脫”,就是解放以后,現在是社會主義,就沒有神話了。還有一種解釋,神話是指毛澤東。因為毛澤東是一個神話,那么“剛從神話的蛛網里掙脫”,那就是文革結束以后。 

  師:哦,走下神壇。我們大家可能忽略了最后一小節,我們把最后一小節的前兩句話來讀一下。“我是你”,一、二開始。 

  生(讀):我是你十億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萬平方的總和。 

  師:停。呂詩飏,你怎么看? 

  呂詩飏:我還是覺得,是解放以后。 

  師:從中國的人口,從我們整個的疆域的面積來看。 

  呂詩飏:因為當時文革的時候,中國人自己沒有意識到這個社會是不好的?赡苡X得文革的那段時間,還是一個嶄新的中國。 

  師:(示意)請坐。剛才同學的發言很好,那么有一點我想繼續指引下去。剛才我們同學在第一小節的第二行找到一個詞語“數百年”,然后以此來推斷,她對中國歷史的追溯應當到清朝的末期,差不多這個時候,可能1840年,或者再往前溯一溯,對不對?但是在這首詩歌里面,它所講的時間詞,難道只有這個“數百年”嗎?你再找一找。 

  毛明超:“千百年未落到……” 

  師:在哪里,“千百年”——第二節的后面,對吧?“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千百年”,再加一千年。還有沒有?我們可以找到的關于時間的詞語?第二節里有一個疊詞! 

  生:(眾答)祖祖輩輩。 

  師:那就不知道到什么時候去了。還有一個詞語,很隱微的,你找到沒有?在第三節里面,哪一個詞語? 

  生:(眾答)古蓮。 

  師:古蓮。那么,這個過去一直過到哪里去了呢?只到清朝嗎?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啊,說不定這整個五千年都被它,含括在里面了,是嗎?中國的歷史真的就是這樣,五千年的歷史真的就是這樣,漆黑的,貧窮的,灰暗的,絕望的?是這樣嗎? 

  生:不是的。 

  師:但就這首詩歌它所隱藏的潛在時間是不是表明了這點?其實中國可能不是這樣啊。 

 。ㄕ故菊n件)那么,我們隨便來看一下別的作品,聞一多,28年的。 

 。úシ配浺17:52-19:12) 

  祈 禱 

  聞一多 

  請告訴我誰是中國人, 

  誰的心里有堯舜的心, 

  誰的血是荊軻聶政的血, 

  誰是神農黃帝的遺孽。 

  請告訴我戈壁的沉默, 

  和五岳的莊嚴?又告訴我 

  泰山的石霤還滴著忍耐, 

  大江黃河又流著和諧? 

  再告訴我,那一滴清淚 

  是孔子吊唁死麟的傷悲? 

  那狂笑也得告訴我才好,—— 

  莊周,淳于髡,東方朔的笑。 

  請告訴我誰是中國人, 

  啟示我,如何把記憶抱緊; 

  請告訴我這民族的偉大, 

  輕輕的告訴我,不要喧嘩! 

  師:聞一多詩歌中對于歷史的追溯,和舒婷詩歌中對于歷史的追溯,好像大不一樣啊。(展示課件) 

  師: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里講到,中國是享譽世界的文明古國……直到17世紀,中國還比歐洲先進。 

  然后有一個人更夸張,是一個美國記者,他說如果諾貝爾獎在中國古代就有設立的話,那么各個獎項的得主毫無疑問都是中國人?梢娢覀兊倪^去是一個非常輝煌的時代,對吧。 

  那么為什么,舒婷的作品里面,“過去”,是這么長時間的黑暗呢?我們來繼續探討這個問題,給個解釋。為什么在這首《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里面,我們的整個中國五千年的文明,都變成一片漆黑了呢?為什么?同桌商量一下,好不好?有點難。 

 。▽W生討論,20:17-21:10) 

  師:我們如何來解釋這首詩里的歷史觀問題?誰來談? 

 。▽W生沉默) 

  師:呃,方祎勱。你來談談。 

  方祎勱:我有個疑問。 

  師:請說。 

  方祎勱:“飛天袖間”是什么意思? 

  師:“飛天袖間”,誰可以解答這個問題?毛明超,你來解答一下這個問題。 

  毛明超:飛天就是敦煌壁畫上畫的那個舞蹈,“未落到地面上的花朵”,可能讓人想起天女散花。 

 。▽W生笑) 

  毛明超:至于你剛問的問題啊,我想…… 

  師:等會,等會。 

  (學生笑) 

  師:先不要講,等會兒再說,先把方祎勱的問題解決掉。我們知道有個成語叫——天花,天花亂墜。這個來自于佛教的故事。講佛祖在說佛法的時候講得如此的好,然后天女紛紛在那邊散花。就是這個意思。所以說,這里講的其實是敦煌的,敦煌里面蘊涵的中國的古文化,公元四世紀就開始了,飛天袖間的花朵,是這個意思。那我們還是先請方祎勱繼續來講,然后毛明超再講,好嗎? 

  方祎勱:我覺得她前面寫得這么黑暗的意思,就是說前面中國的那些文明都不是真正用到實際上去,而是,比如說空想,或者說是用到文藝或者其他的一些地方,而不用到科技上。而后面才是真正的開始。所以她把后面寫的很光明。前面相對來說就比較黑暗。 

  師:請坐。那我覺得你去看看李約瑟的《中國古代科技史》,中國古代的發明非常多啊,方祎勱的解釋還是有需要商榷的地方。毛明超,你要說什么? 

  毛明超:我覺得舒婷這樣寫不排除三種可能。首先第一個是,她故意要這樣寫。但是從文章里來看的話,她故意要這樣寫的可能性很小,沒有說她矯揉造作地說一定要寫“千百年”或者“祖祖輩輩”。這個可能性比較小。 

  另外可能是,舒婷因為她自己所受的教育,就是說中國的古典文化很不好,或者說她受的影響,整個社會都在批判中國的古典文化的話,那么她也可能跟著潮流,認為中國古典文化就是黑暗的,古老的,衰舊的這種東西。 

  還有第三種可能就是,現實給她的沖擊太大,她就覺得現實都是這樣很不好的話,那么古代肯定不會再好到哪里去。好比說,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如果你被一個女生甩了以后,(學生笑)可能你會對自己說,我可能以后再也不會去追別的女的了。就是這個意思。 

  師:哦…… 

 。ㄉ笮Γ 

  師:丁俊,你怎么說? 

  丁。何矣X得是社會制度的問題,以前的那些應該都是封建主義,后來,怎么樣了以后就變成社會主義了。她要歌頌這個,也不是要歌頌,她要寫現在的新的話,就要突出現在社會主義的好,那封建主義就顯得不好了。 

  師:哦,可能是這個意思。支杰,還有什么看法? 

  支杰:我覺得,她說以前是黑暗的,她自己認為以前是這樣的,不管以前有多么好的經濟,多么好的文化,它們都是引導中國走向黑暗的每一步,不管它多么好……(學生笑) 

  師:都是一個墳墓? 

  支杰:就是走到這時候,中國就是一個墳墓。舒婷覺得現在走的路是對的,那么以后就是光明的。 

  師:哦,那么我們每個人最后都走向墳墓的呀,(學生笑)難道現在都不要光明啦。這個有點難講啊。肖杭,你最后來說一說。 

  肖杭:我覺得現在就是經過改革,中國人民當家作主人了。(學生笑)她就是要看中國的基層,也就是農民的這一方面。雖然她看到中國以前有很多發明,高科技,但是呢,中國的農民還是在受壓迫的,她看到的是這個方面,所以說現在的人民生活比較光明。 

  還有一種看法,如果她不把以前寫得黑暗一點,她就不能更加襯托出現在的光明。 

  師:請坐。我覺得,肖杭說的兩點都有道理。一個是把握住一個鄉土中國,雖然她主要的意象中有礦燈、路基,對吧?但更多的是老水車、駁船,這樣一種鄉土的感覺。 

  第二點,可能是為了有一種強烈的對比感,強烈地要表明——現在是如何地好,以至于以前,就把它一筆給抹殺掉了,可能是這么一個意思。 

  那么我們來猜測一下。(展示課件) 

  師:舒婷當年寫這首詩的時候,二十多歲。然后在2002年的時候,她和上海的一個著名作家陳村,有一次對話,對話實錄發表在《收獲》2002年第五期。

  陳村就問她了,就談起她的這首代表作了,他說你現在還有什么感想啊,比如說讀以前的什么《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舒婷,省略號。呂詩飏,(示意)你猜她會怎么說?

  呂詩飏:她可能覺得,曾經的我和現在的我,不一樣了。可能是,那種時候,突然有一個新中國,突然有一種感情上的變化,然后覺得祖國很好,現在應該是沒有這么想了。

  師:現在沒有這么想,難道覺得祖國很壞?

 。▽W生笑)

  呂詩飏(笑):還是那么覺得,但是可能沒有以前感情那么深刻了。

  師:哦,沒有以前那么感情深刻了,感情變淡了。吳俁,你猜一猜她會怎么說?

  吳俁:我覺得她可能覺得以前的激情是有點過火了,但是她現在可能始終認為祖國是越來越好的,但是以前那種表達可能有點過時。

  師:哦,有點過時,有點過火。愛得過火,可能太狂熱了是吧。恩,我請一個比較冷靜的,賞雪。(學生笑)你猜她會怎么說?

  賞雪:我覺得可能會比較客觀地評價一下自己現在的差別吧,因為年齡上的增長,可能想法都已經有一些改變了,可能對這首詩會有不同的理解。

  師:請坐。肖杭,請你來扮演陳村。那個,方葉,請你來扮舒婷。

 。▽W生笑)

  師:(展示課件)

  師:好,把對話讀一下。

  肖杭:你現在還有什么感想啊,比如說讀以前的什么《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

  方葉:這不能讀,受不了,受不了。

  肖杭:自己也受不了?

  方葉:自己也受不了。我年輕時代是這樣的,這是歷史,是客觀形成的。有時候你會覺得,沒有那樣的時代,你不會有這樣的時候。寫詩的時候是在25年前,不但是年輕,文學在中國,文學狀況是那樣的狀況。

  師:請坐。所以讀到最后,我們發現他們的對話只剩下三個字。(展示課件)

  師:“受不了”。這個倒也在我們情理之中啊,受不了。那么顯然她發現這首詩中,可能有些問題。比如我們剛才說的想像,把中國的苦難史無限延長的這個問題,抹殺了中國古代的輝煌,對吧?

  那其實“受不了”是不是可能還有問題?(展示課件)

  師:還有其它的一些原因。所以這節課后面一點時間,我們就來研究一下,如果我們順著作者多年以后的反思,她提煉出來的三個字——“受不了”,我們替她來做一個總結和發掘的話,這中間還有哪些問題,是現在看起來有點讓人“受不了”的。你再整體把握一下,想一想,花幾分鐘,思考一下。思路要清晰,要說得合理。

  (學生思考,29:29-31:14)

  師:我們小組討論一下好不好,四人小組交換一下意見。

  (小組討論,老師參與到討論中,31:18-33:53)

  師:好,時間關系,請轉過來。

  這首詩歌有很多值得探討的地方。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問題。那么,我請同學來談。哪些地方可以來探討一下,哪些地方現在看起來,覺得以我們堅強的忍耐力,還是有點受不了?誰來說,隨便談談,一首詩嘛。

  程冰清,你來談一談。

  程冰清:我覺得這首詩太空虛了。

  師:太什么?

  程冰清:空虛。

  師:太空虛,為什么你會有這樣的感覺?

  程冰清:因為我覺得它寫得很長,但又好像沒有什么意義。

  (學生大笑)

  師:是個很偏激的人,沒想到程冰清把它全部都否定掉了啊。為什么,不要坐下去,為什么你把它全部都否定了,覺得它一點意義都沒有?它對于祖國這樣的一種謳歌和熱愛難道不正是它的意義嗎?

  一生插話:沒有什么好謳歌的。

  程冰清:(沉默一會兒)因為我覺得,她比喻用得太多,好像沒有必要。

  師:沒有必要?這是一個比較極端的發言啊。好,陳弈瑤來談一談。

  陳弈瑤:我覺得這首詩就是太浮于表面的東西。前面不是有一首艾青的《我愛這土地》么,他愛這土地,他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他愛這土地愛得深沉。他愛這土地真的是很愛很愛,愛得都要哭了。

  但是舒婷她寫了很長很長,也沒有看出她的內心真的很愛,就是很浮于表面的。

  師:那我有一個問題了。在第三小節里的第四行,她說“我是你掛著眼淚的笑窩”,她不是也哭了嗎?

  陳亦瑤:她在笑呀。

  (學生笑)

  師:那是一種百感交集,一邊帶著微笑,但是前面也在哭啊,這兩種眼淚,為什么你喜歡前一種不喜歡后一種呢?

  陳亦瑤:但是,這樣描寫很虛偽。

  師:為什么?你憑什么說她虛偽?

  陳亦瑤:她這樣整天祖國啊祖國啊,這樣子,就感覺只會喊喊。

  (學生笑)

  師:請坐。在這里我們要區別一對概念。什么叫祖國?俞謙,什么叫祖國?

  俞謙:祖國么就是你生出來的地方,就是自己所在的國家。

  師:自己所在的國家?俞謙,你英語學得很好,英語“祖國”這個單詞怎么翻譯?

  生:motherland.

  師:motherland,是吧?好,請坐。剛才俞謙在解釋的時候是這樣說的,自己所在的——

  何易:國家。

  師:何易,“國家”這個單詞,英語怎么翻譯的?

  何易:country.

  毛明超:nation.

  師:或者是n-a-t-i-o-n,是吧?有什么區別。朱晨飏,祖國和國家的概念,你可以來給我們區別一下嗎?

  朱晨飏:我覺得祖國是那個,很有感情的一種稱呼。國家是一個很正式的稱呼。

  師:請坐,這應該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對吧。我們來區別一下。(展示課件)

  師:祖國,這是一個文化概念。里面包含了鄉土感,包含了你的某種觀念,包含了你的傳統,包含了你的所有的真情;而國家,是一個冰冷的政治概念。

  如果照舒婷在這首詩里面的,“我是你十億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萬平方的總和”。如果照這個說法的話,她這個“祖國”這個詞語,好像應當替換成……“國家”,更加,恰當一點啊。

  因為祖國這個文化概念,它包含了所有的炎黃子孫,對吧?那么這首詩,如果是一個,一個中國臺灣的人來讀,或者一個美籍的華人來讀,那么他讀下來,“我是你十億分之一”,不是的!拔沂悄憔虐倭f平方的總和”,是不是?也不是的。他顯然排斥在這個之外。

  所以這概念,這兩者好像有點不一樣。最近,《讀書》上面有一篇李皖寫黃霑的文章里面,講到黃霑作詞的當年風靡一時的一首流行歌曲《我的中國心》,就是剛才我在放的。那里面“我的中國心”,這個中國概念好像更接近于(示意)上面這個,祖國的概念,對吧? “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國心”。

  還記得我們以前發過一篇文章,是《三種中國人》,大家還有印象嗎?一個可能是生物學上的中國人,一個是傳統習俗上的中國人,還有一個是文化上的中國人。

  所以,這可能更多的是一個文化上的概念,而國家是一個政治概念。所以對于這首詩里,你應該能夠把它區別開來,她到底是怎么在講的。像前面艾青所講的,和余光中《鄉愁》中所表現的,可能更多的是祖國,一個文化的概念。所以這個讀起來有點別扭,對吧?還有嗎?

  生:(沉默)

  師:我們在討論的時候,一直忽略了最后一節,我愿意為大家朗讀最后一節,用一種冰冷的語調。 

  我是你十億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萬平方的總和 

  你以傷痕累累的乳房 

  喂養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騰的我 

  那就從我的血肉之軀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饒,你的榮光,你的自由 

  ——祖國啊 

  我親愛的祖國 

  師:你怎么看這一段?哦,黃枘,你來說。 

  黃枘:我覺得這里體現了一種所謂的自我奉獻精神。它基本的邏輯是這樣的,因為祖國喂養了我,所以我要為祖國奉獻,為了取得祖國的富饒、榮光、自由,即使付出生命我們也是在所不惜的。在這里,她否定了生命作為一個個體的意義,她只是把它當成祖國獲得榮光、自由和富饒的工具,只是把生命當成了可以驅動的成員,而不是把他們看成一個個個體,只是祖國走向光明的道路上的附屬品。 

  師:請坐。這里,我覺得黃枘同學的說法和這個觀點很像啊。(展示課件) 

  師:中國的一個文化大師梁漱溟有一段話,說“中國文化最大之缺失,就在于個人永不被發現這一點上。一個人簡直沒有站在自己立場說話的機會,多少感情要求被壓抑,被抹殺”。 

  而馬克思的觀點是,“個人幸福和國家幸福是息息相關的,而個人幸福是國家幸福的基本前提”。 

  而舒婷在另外一首詩里有更直接的表達,和我們這里第四段是遙相呼應。她說:“我絕不申訴/我個人的不幸/錯過的青春/變形的靈魂/無數失眠之夜/留下來痛苦的記憶……”

  “我決不申訴”——那么這里,我們就過渡到第二個問題,就是個人,作為一個個人和一個國家之間的關系到底是怎么樣?是不是像她這里所說的,“你喂養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騰的我/那就從我的血肉之軀上/去取得/你的富饒,你的榮光,你的自由吧”,這里其實隱含著一個比喻。金乙,這里的這種關系它隱含著一種比喻。她是以一個什么樣的關系來,來闡述公民和國家的關系? 

  金乙:我覺得是,嗯,攝取和欠債。(笑) 

 。▽W生笑) 

  師:沒這么可怕吧!澳阋詡劾劾鄣娜榉俊,這里是個比喻! 

  金乙:是兒女和母親的關系。 

  師:請坐。所以這里你要讀出來啊,在舒婷這首詩里面,公民和國家的關系,宛如……宛如兒子和母親的關系。那么,吳俁,請你繼續來談。在這首詩歌中,她的假想中,這個母親是一個怎樣的母親? 

  吳俁:是一個,就是,自己已經很落魄,但她還是堅持撫養自己的兒子。 

  師:很不容易,是吧? 

  吳俁:恩,是的。 

  師:那這個兒子是以怎么樣的方式來報答他的母親的? 

  吳俁:是以一種近乎血腥的方式,為了他的母親,作為中國一個最常見的孝子,他可以付出一切。 

  師:那么如果在現實層面中,一個真正具有愛心的母親,她會不會要她的兒子這樣做? 

  吳俁:不會。 

  師:好像不會啊。請坐?梢娺@個小孩和下一代對于自己的要求,過于嚴酷了,是嗎?把這個母親也想得有點太可怕了啊。是這樣一種假想,所以,這里,上海師范大學有一個教授他寫了一篇文章,這個觀點從他這里受到啟發。(展示課件) 

  師:很有意思,決不僅僅是這首詩歌,整個文革以后都是這樣,以這樣的一種方式,就是“面對苦難的微笑和感恩,是‘文革’后的中國知識分子的共同心理,他們藉此建立起自己的道德形象。其秘訣就是將‘公民與國家’的關系表述為‘兒子與母親’的關系”,比如說張賢亮的小說,比如說謝晉的《牧馬人》……他這里就比較尖銳地說出,舒婷的形象就像一個“知心大姐”。其實我們還有一個更出名的知心大姐姐,那就是倪萍。(學生笑)多親切啊,哇,帶著眼淚的笑窩,是嗎?但是你不要忽略掉,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還有你們可以去看看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公民和國家究竟是怎樣一種關系。不能用一種溫情脈脈的面紗來掩蓋掉這中間的一種基本關系,對吧。好,今天因為時間關系我們就上到這里,謝謝大家。下課吧。 

 。▽W生鼓掌)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導學案 篇11

  【教材分析】

  舒婷是朦朧詩的代表詩人之一,《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是她的一首重要詩作。這首《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在詩歌主題、創作手法和詩歌技巧方面都體現了朦朧詩的一些典型特征。這首抒情詩共有四個意象群,通過其遞進組合,不僅表達了祖國從苦難到新生的發展歷程,而且表達了有著從迷惘到深思到沸騰等特殊情感歷程的青年一代的共同心聲,是一首深情的愛國之歌。在藝術上,它亦體現了朦朧詩的一些特點。如不直接表現思想感情,而是借助一些意象來間接地表現情感。例如:用老水車、礦燈、稻穗、路基等象征祖國貧困落后的狀態。用胚芽、笑渦、黎明等象征新生祖國站在“雪白的起跑線”上。這使得這首詩含蓄朦朧,意境優美。

  “詩言志”,志指人的思想感情,情感是一首詩的血肉,一首沒有情感的詩就像一具沒有血肉的身軀。因而詩歌教學,不應脫離情感這條主線,要引導學生領會作品的精神,激發情感,發揮聯想和想像,通過詩中的情感喚醒學生心中情感,培養學生的審美體驗和審美情趣。

  《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要“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但不應貼標簽式地空洞說教,其目標實現是自然地滲透于整個教學過程之中。同時新課標明確提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币虼嗽诮踢@首詩時應注重學生的生活體驗,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與見解,改變過去“老師講、學生聽”的灌輸式、接受式局面,真正還學生以主體地位。

  最后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方式,注重引導學生質疑問難,切磋學問,砥礪思想。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為學生提供各自的發展空間。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在學習中理解詩歌的意象美、語言美等特點。了解朦朧詩的特征與創作背景。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領悟詩歌的意象和主題。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反復有感情地朗讀,在讀中整體感知詩歌的韻律美、意象美、語言美。在讀中領悟作者深沉的愛國之情,在讀中質疑探究、有所發現。用合作的方式探討疑難;強調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學生之間的對話、老師與學生的對話,真正實現師生的互動;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進行解讀。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愛國主義感情,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激發情感,發揮聯想和想像,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這一情感培養絕不是空洞說教,而是應該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自己去思考理解。

  【教學方式】

  要達到上述教學目標,要一改以往接受式的教學方式,宜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和情感體驗去解讀文本,真正實現“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

  1、以讀為本。本詩寫得感情真摯,適合吟誦,通過節奏的變化和情感的起伏,獲得對詩歌深層意蘊的理解。

  2、注重教師引導,指導學生創造發現。鼓勵學生質疑探究。

  3、教學重視教與學的雙邊性,重視師生的互動,注重學生的自主理解與思考,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與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

  4、將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實現自然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之中,而不應把它當做外在的附加任務,避免上成純知識傳授或思想政治課。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

  【教學構思】

  1、設疑導入,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激趣是這一環節的重點,方法可以多樣化。可由舒婷這位詩人相關資料導入;還可由詩中新穎的意象或創作背景導入,或溫故知新,回憶上學期的《星星變奏曲》導入。無論哪一種導入形式,其目的都在于激發學生學習本詩的興趣。

  2、感情朗讀,品讀探究詩歌韻律、情感和詩意:

  詩歌本身具有形之于聲的特性,更適宜誦讀。詩歌有“三分詩七分讀”之說。

  在探究學習本詩的過程中,始終離不開一個字:讀。首先是速讀,整體感知詩歌韻律、情感、詩意。其次是品讀,只有品讀細加揣摩,方能體味作者深沉的愛國之情,揣摩本詩新穎的意象。這其間教師要指導朗讀技巧:要讀出感情;要讀出輕重緩急的節奏;要讀出意象。

  3、探究學習,品析語言美和意象美:

  本著“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原則,學生分小組品析詩歌中最精彩的詩句,小組內自由發言交流,同時引導學生質疑問難,突出學生個性,發展創新思維。

  4、讀寫創新,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

  一節課時間雖有限,但我們可讓學生探究熱情不減,把視覺延伸于課外閱讀中。師生同寫,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讓學生用閱讀本詩的方法去閱讀更多的愛國詩篇,去走進舒婷,不斷增強語文素養,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導學案 篇12

  【教學目標】

  1、把握詩中平凡而富有特征的意象。

  2、提高詩歌的閱讀和鑒賞能力。

  3、培養熱愛祖國的感情。

  【教學重點及難點】

  1、了解什么是朦朧詩。

  2、這首詩是如何表現對祖國母親赤誠的愛和神圣的責任感的。

  【教學方法】

  1、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加強直觀效果,營造詩畫合一的氛圍和意境。

  2、指導學生朗讀,追求聲情并茂。

  3、指導學生把握同類詩歌的特點和寫法,學會鑒賞比較。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現代的中國有一批才華橫溢的詩人,他們借鑒外國詩歌的表現手法,感受新時代的清新氣息,創作了一大批獨具時代特征的樂章,欣賞這些詩我們會得到另一種美的熏陶,另一種情的感染。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當代女詩人舒婷的詩《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

  二、介紹作者及其作品

  舒婷,當代詩人,1952年生于福建廈門,原名龔佩瑜,朦朧詩的代表人物,著有詩集《雙桅船》、《會唱歌的鳶尾花》等。舒婷的詩既有鮮明的時代叛逆精神又有執著而深切的熱愛之情,發自內心而優美,被人譽為“心靈世界的歌”。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發表于1979年7月,以其沉重的歷史積淀,表達了一種希望光明的痛苦和摯情,從中可以體會到詩人對祖國的深情和摯愛。這是一首將愛心獻給祖國的深情力作。

  三、欣賞品評

  1、教師范讀全詩,要求學生注意體會這首詩蘊含的情感。

  2、思:請同學把你聽讀后的感受告訴老師。

  讀這首詩你有什么感悟?字里行間,哪個詞或哪句話給你的感受最深?

  學生討論、發言:

  感受到祖國苦難的歷史;祝愿祖國的明天會更好;愿意把一切獻給祖國……

  3、找一組學生朗讀全詩,然后評析剛才朗讀的效果如何?

  教師點評:

 、拧±首x時注意以下幾點:

 、佟≌Z速要適中;根據詩的內容,注意音調或低沉或高昂。

 、凇⌒揎椪Z、中心詞注意要重讀,語速放慢。比如“破舊的老水車”,“熏黑的礦燈”……

  ③ 朗讀時要注意節拍和停頓,讀每一小節最后一句“祖國啊”前要稍微停頓,醞釀感情,因為每一節詩表達的感情不一樣,每一節詩之間需要轉換感情,朗讀時要注意。

  ⑵ 朗讀要作到:把握好情感。

  讀:以聲傳情,以情感人。

 、恰蚀_把握詩中的意象。什么是意象?就是以象表意,以常見的平凡的具體事物來表達一種抽象的思想感情,這是朦朧詩中常用的一種表現手法。

  可以適當讓學生了解中國當代朦朧詩的特點,便于更好地了解課文內容。它涌現于20世紀八十年代左右,其特點是:

  ① 內涵上意蘊深厚,不求顯露,思考人的本質,探索人的自我價值,體現人的主體意識。

 、凇∷囆g上意象迭加,撲朔迷離,一改新詩明白如話的特點,以普遍的暗示來代替過去的直接體現,代表作家主要有舒婷、顧城、梁小斌等人。

  4、同學們四人一組討論這首詩的一、三節寫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蘊涵和象征了什么?

  學生交流:

  第一節詩中的意象有:破舊的老水車,熏黑的礦燈,干癟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灘上的駁船。

  這一組意象以委婉曲折的筆觸,追溯祖國的貧窮、落后、破敗、凋敝,表達了對祖國深沉悲痛的感情。

  第三節詩中的意象有:古蓮的胚芽,眼淚的笑窩,雪白的起跑線,緋紅的黎明。

  這一組意象描繪了祖國在歷史轉折時期生機盎然,朝氣蓬勃,充滿了希望和力量,已經站在新的起跑線上了。

  女生朗讀第一節詩,男生朗讀第二節詩。朗讀的時候要把握好感情和語調。

  5、學生分組討論:每一節詩要用怎樣的感情和語調來朗讀呢?

  學生交流:

  第一節詩要讀出深沉悲痛的感情,語調應舒緩、低沉。

  第二節詩要讀出痛苦與希望的感情,語調應該舒緩。

  第三節詩要讀出希望與欣喜的感情,語調應該高昂。

  第四節是詩的高潮部分,情感激越高昂。

  6、學生再次集體朗讀全詩,品味詩中蘊涵的深深愛國之情。

  四、聯想創新

  我們欣賞了當代女詩人舒婷的朦朧詩代表作之一《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詩中有許多意象,下面就以“我是你___________”的句式仿寫一組意象來表達對祖國的拳拳赤子之心。可以交流,可以合作,把它寫出來,每人仿寫一句話。

  教師指導引路,如:我是你發梢上的蝴蝶結,時時刻刻展示你的風姿。

  學生交流:

  我是你天空中的一只小鳥,時時刻刻搏擊著風雨

  我是你衣服上的一枚鈕扣,永遠傾聽你心臟的跳動

  我是你南海中洶涌的波濤,伴你走過昨天和今天

  我是你南國的一棵木棉樹,代表了你的偉岸與挺拔

  我是你大海中的一葉風帆……

  我是你火紅的紫荊花……

  …… ……

  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讓一位學生邊聽邊記錄,整理成一首詩,然后配樂朗誦,把這首詩作為禮物獻給我們親愛的祖國。

  五、總結擴展

  讀詩必須用心靈去讀,才能讀出真情,才能更好地把握好作品的內在思想意義。今后同學們要用你的眼睛發現生活中的真善美,用心靈去感受生活、感悟人生,用你的筆去歌頌我們偉大的祖國。

  六、作業

  課后閱讀欣賞舒婷的另一首朦朧詩《致橡樹》。

  【板書】

  思:請把你聽讀后的感受告訴我們

  讀:以聲傳情,以情感人

  寫:以“我是你__________”句式,仿寫一組意象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導學案 篇13

  3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

  從容說課

  舒婷是朦朧詩的代表詩人之一。她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成詩于我國進人改革開放新時期的第一個春天。全詩四節,共有四個意象群,通過它們的遞進組合,不僅表達了祖國從苦難到新生的發展歷程,而且表達了有著從迷惘到深思到沸騰的特殊情感歷程的青年一代的共同心聲。詩歌先抑后揚,宛如一曲多聲部的交響曲,呈現出一種由舒緩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語言節奏。新穎的意象所表現出的凝重的情感是鑒賞全詩的要點。

  教讀本文,要注重朗讀。不僅要讀出語氣,而且讀時要揣摩詩句意思,體會詩的內在旋律。

  要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聯想思維,領會詩人移注到形象上的主觀情感。體會舒婷的詩在委婉曲折中表達心聲的特點。對詩歌深刻內涵的理解,要聯系時代背景材料。欣賞過程中,對詩中重要意象的分析,教師可用詞論點撥法。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干癟、疲憊、簇新、迷惘、緋紅、噴薄”等詞語。

  2.了解舒婷的濤在委婉曲折中表達心聲的特點。

  3.感情誦讀并背誦全詩。

  能力目標

  1.理解詩中的藝術形象,領會詩歌蘊含的深沉情感,培養學生解讀詩歌的能力。

  2.品味詩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3.把握詩歌的情感歷程,培養良好的審美情趣。

  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獻身祖國的精神。

  教學重點

  誦讀,理解詩歌中新穎的意象所表現出的凝重的情感。

  教學難點 

  探究詩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體內涵,準確把握詩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歷程。

  教學方法

  1. 誦讀感悟法  通過反復誦讀感悟詩歌的深沉情感。

  2.聯想想象法  用于對詩中意象含義的把握。

  3.討論點撥法  用于對詩歌主題的分析。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投影儀、錄音機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誦讀,整體感知詩意,分析詩中意象含義,把握全詩的情感歷程,探究詩歌主題。

  [教學步驟 ]

  一、導語 設計

  設計(一)

  同學們,愛國是個古老的主題,從《詩經》發軔,《楚辭》登程,在中國歷史上涌現出了以屈原為代表的眾多的愛國詩人,他們在詩中抒發的愛國之情總是和憂慮國家的命運相聯系的。經

  歷了“文革”浩劫之苦的朦朧詩人舒婷,以其沉重的歷史積淀,將個體的“我”匯注于祖國的大形象,抒發了富有時代特征的一代人的嚴峻思考、深刻反省和頑強追求。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這與傳統一脈相承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去體會詩中強烈的愛國之情和歷史責任感。

  (板書文題、作者)

  設計(二)

  同學們,我們為中國古典詩歌而自豪,因為它凝練、雋永,是多少年沉淀的精華。但這還不

  是中國詩歌寶庫的全部。一批錦繡滿腹、才華橫溢的新一代詩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感受著新時代的清新氣息,創作了一大批精彩華章,裝點了中國以及世界詩壇的盛裝。欣賞現當代詩歌,我們會得到另一種美的熏陶、情的感染。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朦朧詩人舒婷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去領略它別樣的審美特征。(板書文題、作者)

  二、資料助讀

  多媒體顯示:

  舒婷及《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

  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石碼鎮。祖籍晉江泉州。以后一直生活在廈門。

  1969年插隊落戶于閩西太拔,1972年返城。1980年,調福建文聯。插隊期間,開始試筆,直至十年后1979年,才開始發表詩作。著有詩集《雙桅船》(獲全國第一屆新詩集優秀獎)、《會唱歌的鳶尾花》《舒婷顧城抒情詩選》,散文集《心煙》。她的詩被譯成多國文字,介紹到西德、法國、美國、荷蘭、日本、意大利、印度等國家。是新時期以來,最受青年歡迎的詩人。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發表于1979年7月,即中國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的第一個春天.詩人把壓抑中釋放出不定期的執情釋出來的執情化驗室作對祖國新興的謳歌。 

  三、誦讀,整體感知詩意

  1.學生默讀,疏解字詞,初步感知詩意

  設影:

  (1)注音:

  干癟(biě)    駁船(bó)    蝸行(wō)    胚芽(pēi)    迷惘(wāng)

  隧洞(suì)    緋紅(fēi)    淤灘(yū)    纖繩(qiàn)

  (2)釋義: 

  疲憊:非常疲乏。

  簇新:極新(多指服裝)。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辦。

  緋紅:鮮紅。

  噴。盒稳菟蛱栍科、上升的樣子。

  學生聽讀課文錄音,揣摩詩歌內在旋律。

  教師提示:這首詩先抑后揚,體現出一種由舒緩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語言節奏。第一節,長句式,多節拍,每兩行表現一個意象,仿佛是一首以低音緩慢升起的樂曲,給人一種沉重感。這種詩句的音韻效果與詩人對貧困祖國的憂患意識十分相似。第二節,詩句簡短急促,把憂國的情緒強化為深深的悲愴。第三節,詩句拉長,節拍增多。這種起伏變化,造成全詩節奏反復回旋,抑揚頓挫,為第四節把全詩推向巔峰創造了條件。第四節,節奏更快,而且排比的運用,加強了語言的力度。這就把全詩的感情推向高亢、激昂的高峰。

  3.學生自由誦讀,體會詩句節拍、重音。

  教師示例: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剛從神話的蛛網里/掙脫;

  我/是你雪被下/古蓮的胚芽;

  我/是你掛著眼淚的/笑渦;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線;

  是/紅的黎明

  正在/噴。

  ——祖國啊!

  我/是你十億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萬平方的/總和;

  你/以傷痕累累的乳房

  喂養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騰的我;

  那就/從我的血肉之軀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饒、你的榮光、你的自由;

  ——祖國啊

  我親愛的/祖國!

  4.學生有感情誦讀全詩,思考:

  (1)經歷了“文革”浩劫之苦的詩人,在這首詩中抒發了對祖國怎樣的感情?這種感情又是

  通過哪些事物來表現的?

  (2)第一詩節中,詩人創造了幾個意象?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

  (3)第二詩節中所表現的情感是單一的嗎?

  (4)第三詩節的感情色彩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詩人是用哪些意象表達這種感情的?

  (5)第四詩節中,詩人抒發的感情與第三節有何異同?用自己的理解概括本節內容。

  學生思考后精彩回答,教師點撥:

  (1)詩人抒發了與祖國血肉相連、榮辱與共的感情,表達了強烈的愛國之情和歷史責任感。詩中,“我”與祖國一起經受苦難,并在歷史的機遇面前承擔起為祖國取得“富饒”“榮光”“自由”的重任。

  詩人通過一些具體事物來表現這種情感,如“老水車”“礦燈”“稻穗”“路基”“駁船”等,象征著祖國飽經風雨而依然具有頑強活力的特點。

  (2)詩人創造了“破舊的老水車”“熏黑的礦燈”“干癟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灘上的駁船”等意象。這些意象象征了祖國落后的經濟、落后的文化和多年蒙受的苦難,同時也展現了在災難中艱難掙扎,緩慢前行的祖國的形象。

  (3)第二詩節既寫出了人民的痛苦又寫出了人民的希望!帮w天”是宗教傳說中的能在天空飛舞的神,在民間備受尊崇,寄托著淳樸百姓對生活的祈愿。

  (4)第三詩節中的感情色彩由悲哀愁苦一變而欣喜亢奮。詩人用的意象有“簇新的理想”“古蓮的胚芽”“掛著眼淚的笑渦”“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線”“緋紅的黎明”等,這顯示出祖國擺脫束縛,蒸蒸日上的狀態

  (5)第四詩節中抒發的感情緊承上節,但程度有所加強,濤的感情達到了高潮。詩人將抑制不住的強烈感情化作對祖國母親的壯麗誓言。愿以自己的血肉之軀去取得她的“富饒”“榮光”和“自”,去實現她的偉大理想。強烈的民族責任感、使命感和崇高的獻身精神,使詩的思想為之升華。

  5.教師引導學生歸納概括各詩節的大意。

  明確:第一節:回溯祖國數百年的貧困、落后的歷史。

  第二節:寫人民的痛苦和希望。

  第三節:描繪處于歷史轉折時期的祖國形象。

  第四節:強調“我”與祖國不可分割的關系。

  四、研讀,探究品味

  1.教師配樂范讀,學生合作探究:

  (1)每節詩末的“祖國啊”所抒發的感情是否一樣,從中可以看出詩人的情感有何變化.為何有這樣的變化?

  (2)這首詩是以第一人稱寫的。詩中的“我”僅指作者一個人嗎?“我”與祖國是一種什么關系?

  (3)舒婷的詩往往在曲折委婉的抒情中表達真摯的心聲。這首詩的哪些地方體現了這一特點?

  四人學習小組合作研討、交流,教師點撥:

  (1)四句“祖國啊”所抒發的情感并不一樣。第一句抒發了詩人難以言狀的悲哀之情;第二句蘊含著詩人的幾多痛苦和幾多希望;第三句是詩人對祖國母親的壯麗誓言;第四句是詩人對未來美好祖國感到無比自豪時抑制不住的深情呼喚?梢姡娙说母星橛傻统羾@息逐漸轉向亢奮熱烈。這種變化是歷史發展在詩人心靈中折射的必然。“文革”浩劫之苦造就了舒婷這一代人富有時代特征的迷惘、困惑、懷疑、失落的情緒,也使他們通過心靈的折光抒發嚴峻的思考、深刻的反省和頑強的追求。舒婷的詩把個人的悲喜同民族和國家的命運結合起來.把對現實的感知同理想的追求結合起來,表現出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憂患意識和歷史使命感。

  (2)《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以第一人稱寫成,以“我”向“你”(祖國)的傾訴,表達了抒情主人公強烈的愛國之情和歷史責任感。詩中,“我是你……”或“我是……”句式反復出現,強調“我”和祖國一同走過艱難困苦、一同經歷風雨滄桑,“我”和祖國生死相依、血肉相連。這個“我”代表著與共和國有著共同命運的一代人,這一代人面臨新的歷史機遇,他們將承擔起振興中華的歷史責任!拔摇钡男蜗,是熔鑄在祖國的大形象里的。

  (3)詩的第一節和第二節,寫祖國的過去。詩人寫的雖是貧窮和苦難,情感中卻始終流動著對祖國的摯愛、依戀和贊頌。

  例如:“我是你河邊上破舊的老水車,/數百年來紡著疲憊的歌”,“老水車”這個形象,經歷了漫長的歲月,雖然“疲憊”,卻仍保持著頑強的生存力。同樣,下文的“礦燈”“稻穗”“路基”“駁船”等,都是在艱難困苦中不屈不撓的形象。“我是你祖祖輩輩/痛苦的希望啊,/是‘飛天’袖間/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這幾行,寫的是中國人民屢受挫折卻從不泯滅希望。以上種種,都是對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的贊揚。

  2.學生集體深情誦讀全詩,自由續詩。

  請學生發揮想象,仿照課文,在下面這些詩句后添加一句詩,使它們盡可能與原詩和諧一致。

  (1)我是于癟的稻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是失修的路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是你掛著眼淚的笑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是你雪被下古蓮的胚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師示例:

  (1)我是干癟的稻穗,滋養你被勞作壓身軀。

  (2)我是失修的路基,承載你坎坷蜿蜒地前行。

  3.學生熟讀,背誦全詩。

  五、課堂練習

  賞析舒婷的《思念》,完成題目。

  思  念

  一幅色彩繽紛但缺乏線條的掛圖,/一顆清純然而無解的代數,/一具獨弦琴,撥動檐雨的念珠,/一雙達不到彼岸的槳櫓。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夕陽一樣遙遙地注目。/也許藏有一個重洋,/但流出來,只是兩顆淚珠。

  呵,在心的遠景里,/在靈魂的深處。

  1.詩的第一節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四個意象,分別抒寫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情思。

  2.第二節中,詩人運用比喻含蓄曲折地寫出了“思念”的纏綿、真切,請分析下面比喻句各比喻什么。

  ①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②夕陽一樣遙遙地注目:

  3.鑒賞第三節在全詩中的作用。

  參考答案:

  1.掛圖  代數  琴  槳櫓  茫然  苦惱  惆悵  焦灼

  2.①時間緩慢  ②距離遙遠

  3.第三節是全詩的詩眼,點出所有的痛苦、惆悵、焦灼和期待全部發自內心.是源自心靈深處的“思念”。

  六、課堂小結

  同學們,從十年浩劫中生活過來。有著太多坎坷經歷的詩人舒婷更能體會出祖國命運與個人命運不可分割的緊密關系,面對凝聚著災難和獲得新生的祖國,自然地產生出一種為個人不幸而悲傷、為祖國不幸而憂慮,同時又有對個人與祖國的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的憂患意識與歷史責任感。《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就是表達詩人這種理念與心聲的動人樂章。熱愛祖國、歌頌祖國,不僅是文學永恒的主題,更是民族振興的精彩傳唱。我們有理由、有信心唱得更響、更亮。

  七、布置作業    

  《水鄉》是一首好詩,請寫一段文字,說說它好在哪里?可以評析全詩,也可以評一個方面;字數不少于200字。

  屋是小島/浪中搖;

  人是小島/河上漂。

  篙挨篙/橋接橋;

  魚網給橋欄/穿上黑紗袍。

  夜半起大潮,站在門口撈一瓢;

  一半是星星,一半是魚苗。

  板書設計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導學案 篇14

  一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這首詩。探究一下,“我”僅指作者一個人嗎?“我”與祖國是一種什么關系?

  此題意在引導學生探究這首詩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體內涵,它在某種程度上是解讀這首詩的一把鑰匙,有助于理解這首詩表達的思想感情。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以第一人稱寫成,以“我”向“你”(祖國)的傾訴,表達了抒情主人公強烈的愛國之情和歷史責任感。詩中,“我是你……”或“我是……”句式反復出現,強調“我”和祖國一同走過艱難困苦、一同經歷風雨滄桑,“我”和祖國生死相依、血肉相連。這個“我”,代表著與共和國有著共同命運的一代人,面臨新的歷史機遇,他們將承擔起振興中華的歷史責任。“我”的形象,是熔鑄在祖國的大形象里的。

  二  在這首詩中,詩人抒發了對祖國怎樣的感情?這種感情又是通過哪些事物來表現的?這些事物有什么特點?

  此題意圖有二,一是領會詩人流露的豐富復雜感情;二是注意詩人為表達感情所借助的具體事物(即一般所謂的意象),進而明白詩要用形象說話這一道理。

  詩人抒發了與祖國血肉相連、榮辱與共的感情,表達了強烈的愛國之情和歷史責任感。

  在詩中,“我”的形象熔鑄在祖國的大形象里,與祖國一起經受苦難,并在歷史的機遇面前承擔起為祖國取得“富饒”“榮光”“自由”的重任。詩人通過了一些具體事物來表現這種情感,如“老水車”“礦燈”“稻穗”“路基”“駁船”等,象征著祖國飽經風雨而依然具有頑強活力的特點。

  三  詩中所描寫的對象,有的有下句承接(如“老水車”在“紡著疲憊的歌”),有些則沒有下句承接(如“干癟的稻穗”)。仿照課文,在下面這些詩句后添加一句詩,使它們盡可能與原詩和諧一致。

  1.我是干癟的稻穗,________________

  2.我是失修的路基,________________

  3.我是你掛著眼淚的笑渦,________________

  4.我是你雪被下古蓮的胚芽,________________

  5.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線,________________

  此題意在讓學生發揮想像,自由續詩。以下兩例僅供參考。

  1.我是干癟的稻穗,滋養你被勞作壓彎的身軀

  2.我是失修的路基,承載你坎坷蜿蜒地前行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導學案(通用14篇) 相關內容:
  •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學習要點(精選16篇)

    關于朦朧詩1、朦朧詩的定義:所謂朦朧詩,實際上是指成長于'文革'時期,備受生活的冷落與嘲弄的青年詩人創作的詩歌。他們多強調主體的真實,追求象征和意象化,蘊含著傷感情調和反叛精神。代表人物:北島、舒婷、顧城。...

  • 第3課《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教學設計(通用17篇)

    ——放手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設計】教學設想 :“誦讀品析積累”,是詩歌學習的要訣。本課教學可以創設情境,以“讀”為線,在讀中品析,在讀中背誦課文。新鮮活潑、意義雋永的意象,流動凝重的畫面,給讀者以視聽的美好享受。...

  •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同步練習(精選17篇)

    請你思考: 1、這首詩直接抒情與間接抒情相結合。你能找出一些典型的語句來做個解析嗎?2、這首詩中歷史感與時代感相結合,你能找出一些典型的語句來做個解析嗎?3、詩人對祖國充滿了深情,可她為何又用那么多的詞句來描寫祖國的苦難呢?...

  •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賞析(精選15篇)

    廣東深圳北師大南山附中 王愛娣學習目標1. 朗讀并背誦詩歌,體會詩歌包含的深情;2. 理解詩句的內容,把握詩歌的意象。教學安排2課時。...

  • 部編版九年級下冊語文《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教案(精選17篇)

    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了解作者及其詩歌流派——朦朧派。2、理解詩歌借用意象抒情來揭示主題的方法。過程與方法:通過對意象的分析感悟,認識歷史、現在、未來的祖國特征,理解詩人的情感變化脈絡。...

  •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教學設計(精選17篇)

    【學習目標】1、理解詩歌意象,把握本詩的主題,感受作者的真情;2、學習朗讀!窘虒W重點、難點】1、對詩歌感情的把握和朗讀;2、對詩中的“我”的理解。...

  •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公開課教案(精選16篇)

    教學目標: 1.掌握詩行間意象轉換和詩意跳躍的朗讀節奏,以表達全詩的主旨和各節的要義。 2.學習分析詩歌的象征手法。 教學重點: 分析詩歌意象運用的特點。 詩中主體自我與客體現實合而為一并占優勢的藝術想象對深化思想感情的作用。...

  • 部編版初中九年級下冊語文《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教案(通用15篇)

    一、學習目標:1.初步感知中國當代詩歌物中見情、情景交融、意味雋永、質樸曉暢等特點。2.理解詩中蘊涵和象征的社會內容,體會意象運用的特點。3.初步學會欣賞詩歌的情感美、節奏美、含蓄美、意境美。4.學習借鑒詩歌思維和語言技巧。...

  •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九下(精選12篇)

    創意說明:課文新鮮活潑、意義雋永的意象,流動凝重的畫面,給讀者以視聽的美好享受。因此,教學這首詩可立足于“賞”,設計豐富精美的活動,讓學生美美享受一次詩歌大餐。...

  •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學案(精選16篇)

    一、學習目標:1、初步感知中國當代詩歌物中見情、情景交融的特點;2、理解詩中蘊涵和象征的社會內容,體會意象運用的特點。二、學習重點1、理解詩中的意象組合,把握詩中蘊涵和象征的社會內容,體會詩中包孕的思想感情。...

  •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課堂教學實錄(精選13篇)

    浙江·杭州英特外國語學校初三(4)班2005年6月8日上午第三節教學設想淺顯明白,而今收錄在初中教材中的詩,當年卻被認為:“有意無意地把詩寫得十分晦澀、怪僻,叫人讀了幾遍也得不到一個明確的印象,似懂非懂,半懂不懂,甚至完全不懂,...

  • 九年級下冊語文《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教案(通用14篇)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1、識記、理解生字詞。2、反復誦讀,理解課文內容。3、體會詩歌感情色彩的變化,把握寄托詩人感情的具體形象,培養學生解讀詩歌的能力。4、能有感情地誦讀、準確地背誦全詩,品味語感。...

  •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閱讀練習(精選13篇)

    一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這首詩。探究一下,“我”僅指作者一個人嗎?“我”與祖國是一種什么關系?此題意在引導學生探究這首詩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體內涵,它在某種程度上是解讀這首詩的一把鑰匙,有助于理解這首詩表達的思想感情。...

  •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教案(通用13篇)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習分析詩歌的象征手法,了解朦朧詩的特點。 2.能力目標;分析詩歌以平凡而新穎的意象表達對祖國的熱愛。 3.情感目標:誦讀詩歌,感受并學習詩人熱愛祖國的激越情感。 教學重點: 分析詩歌意象運用的特點。...

  • 3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通用14篇)

    廣東深圳北師大南山附中 王愛娣學習目標1. 朗讀并背誦詩歌,體會詩歌包含的深情;2. 理解詩句的內容,把握詩歌的意象。教學安排2課時。...

  • 高二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义乌市| 宜丰县| 和硕县| 砚山县| 泽州县| 西贡区| 聂拉木县| 焦作市| 广元市| 丰城市| 平昌县| 黄陵县| 连云港市| 上饶县| 海伦市| 肇东市| 二手房| 施秉县| 梧州市| 汤阴县| 福州市| 南和县| 林芝县| 五台县| 南漳县| 凤阳县| 巴南区| 黑山县| 东平县| 丹巴县| 饶阳县| 台前县| 阿克苏市| 和龙市| 新疆| 莎车县| 漾濞| 临沭县| 广南县| 九江市| 镶黄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