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慢》導學案
(二)整體感知,把握表現手法
1.明確:“空城”——破敗荒涼
2、明確:薺麥青青、廢池喬木、清角吹寒、二十四橋、無聲冷月、橋邊紅藥等
賞析:詞人“解鞍少駐初程”,站在揚州城邊,看到了青青的薺麥、廢舊的城池、高大的樹木、孤獨的二十四橋、無聲的冷月、寂寞的芍藥,聽到了寒氣中傳來的凄清的號角聲一個“空城”,營造出了凄清的氛圍,結住上片,領起下片,實為全詞關眼
3、明確:“驚”因“空”而“驚 ”,返照現實揚州何等凄清荒涼,何等令人心痛!此時次地,此情此景,晚唐詩人杜牧是“重到須驚”,“難賦深情”而姜夔則是實實在在的觸目驚心、心驚心痛了 4、明確:名都一“名都”,一“空城”,形成鮮明對比
5、明確:“淮左名都,竹西佳處”、“春風十里”、“豆蔻詞工”、“青樓夢好”、“二十四橋”等 6、明確:繁華熱鬧
這些景象詞人和我們并沒有看到,而是通過杜牧的詩句想象得來
詞中化用杜牧詩句讓人想起昔日揚州的繁盛情景今昔對比
7、明確:虛寫 8、明確:實寫
賞析:a.運用了虛實相生的手法b.一邊是繁華熱鬧,一邊是蕭條冷落,一邊是虛,一邊是實c.兩副對比鮮明的圖景寄寓著詞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時傷世的意緒
9、明確:“自胡馬窺江去后”,表明造成此種情形的原因是戰爭
四、賞析名句1. a.作者使用了擬人手法,b.廢池、喬木是沒有知覺的東西,詞人將它們人格化,意即它們是那場浩劫的目擊者,戰爭的恐怖、敵人的兇殘,種種景象仍然留在它們心中連“廢池喬木”都“猶厭言兵”,在痛恨金人發動的戰爭,物猶如此,何況于人c.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對侵略戰爭的極端痛恨 2.賞析步驟同上
3.a.當日落黃昏之時,悠然而起的清角之聲,打破了黃昏的沉寂,b.這是用聲來襯托寧靜同時化景物為情思,將景中情與情中景融為一體,c.來突出“黍離之悲”
4. 紅藥一到春天就開始生長,不管人世間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自然物的本性不會改變往年,它可以供游人觀賞,可是現在城空了,人少了,何況國難未息,誰也無心去觀賞它真有點兒“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的味道詞人借此曲折地表現出劫后揚州人民的凄苦生活情況,以及自己感時傷亂的情懷
《揚州慢》導學案
課堂鞏固練習
(一)基礎知識練習
1、下列黑體的字形音義全對的一組是:
a、酹(lèi古人祭奠把酒灑在地上)江月 凝噎(yè) 似 霰(sàn雪珠)
雪霽(jì雨雪停止,天晴) 暮靄(ǎi天氣) 扁舟(biǎn小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