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財奴(第二課時)教案
第二課時[教學要點]
1.通過分析小說的語言、行動、神態描寫,把握葛朗臺這個人物形象。
2.引導學生深刻認識小說的主題。
[教學過程]
一、欣賞小說精彩的動作描寫
1.學生瀏覽課文,把自認為精彩的動作描寫的句段勾畫出來。
2.學生根據投影上的內容,分析句段中動詞運用的妙處。
出示投影:
①老頭兒身子一縱,撲上梳妝匣,好似一頭老虎撲上一個睡著的嬰兒。
……
老家伙想掏出刀子撬一塊金板下來,先把匣子往椅子上一放。歐也妮撲過去想搶回;可是箍桶匠的眼睛老盯著女兒跟梳妝匣,他手臂一擺,使勁一推,歐也妮便倒在母親床上。
②“別多嘴,克羅旭。——一言為定,”葛朗臺抓起女兒的手放在自己手中一拍,“歐也妮,你決不翻悔,你是有信用的姑娘,是不是?”
③他來攙了她去用午飯,幾小時地望著她,眼睛的神氣差不多是很慈祥了;他瞅著女兒,仿佛她是金鑄的一般。
④神甫把鍍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邊,給他親吻基督的圣像,他卻作了一個駭人的姿勢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
學生思考后自由交流,教師巡回點撥。
明確:①“縱、撲、撬、放、擺、推”等動詞寫出了葛朗臺動作之神速、之利落、之強勁,堪稱絕妙之筆。這哪里可以看出是一個“跨到七十六個年頭”的老頭兒的行為,哪里可以看出是一個慈愛的父親,哪里可以看得出一場家庭爭執,分明是弱肉強食的殘酷。這些動作夸張式地展現了葛朗臺攫取金錢的丑態,揭示了他崇拜金錢、聚斂無厭的思想本質。②這一“抓”一“拍”就“撕下了罩在家庭關系上的溫情脈脈的面紗,把這種關系變成了純粹的金錢關系”(《馬克思恩格斯選集》)。③“攙”字一般用在青年人扶持老年人,健康者扶持體弱者的語境里,用于此處有悖于常理。但也恰恰如此,小說逼真地表現了葛朗臺的獨特心理:要守住財產,就得讓女兒放棄財產繼承權;要讓女兒痛快地放棄,就要討得女兒的歡心。為了守財,他不惜以老邁之軀,低三下四,強作慈祥,騙取女兒的信任。一個“攙”字,活畫出守財奴的騙子本質。“望”“瞅”傳神地表現了老箍桶匠在妻子死后,面臨財產轉讓時的木然、震驚之狀。④這個“抓”的動作,十分傳神,寓意深刻。原來葛朗臺把十字架上的黃燦燦的鍍金,當成了“黃金”,于是就不要命地“抓”了起來。這最后一下努力送了他的老命,這個一生為金子的“奴隸”,最后也終于死在了“金子”上。作者以含蓄的筆法,形象地勾勒出葛朗臺貪婪、愛財如命的拜金主義的典型特征。
3.教師小結:行動描寫,是對人物行為和動作的描寫。人物的行動,受其思想意識的支配和制約,因而要對一個人作出正確的評價,最重要的方法,莫過于“觀其行”了。可以說,巴爾扎克對葛朗臺的行動描寫,正是揭示他內心世界和性格特點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欣賞小說精彩的語言描寫
1.古人云:“言為心聲。”人物的語言,包括對話和獨白。描寫好人物語言,不僅能反映出人物的生活經歷、文化修養和思想感情,更能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讓學生找出能體現葛朗臺身份與性格特點的句段來,并反復朗讀,揣摩它的含意。
明確:①符合葛朗臺身份的語言有:“兩訖了”,“這交易劃得來”,“正應該補償你”,“向我交賬”等。②符合葛朗臺性格特點的有:如“那簡直是抹自己的脖子”,“……我不能讓事情擱在那兒牽腸掛肚。你總不至于要我受罪吧”,“把一切照顧得好好的!到那邊來向我交賬”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