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鵲橋仙》教案
2播放錄音。
3全班齊讀。
通過誦讀,整體感知詞的思想內涵,品味詞的音韻美。
四、品味意境,鑒賞要點。
馮煦在〈宋六十一家詞選例言〉中曾稱贊秦觀道:“其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下面逐層分析這首詞的情致理趣。
1“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片片云彩變幻著花巧,銀河兩岸,牽牛織女星光閃耀,訴說著無盡的思念與煩惱。只有這個七夕之夜,才能渡過遼闊的銀河。)寫的是這對情侶在奔赴見面地點的路上,的確是語淺而淡,但仔細想想,卻又很有情味。詞中先寫出人物形象:織女是紡織能手,善織云錦,所以用“纖云弄巧”寫她,可想象她是穿著自織的錦衣去會見她丈夫的。再寫處在銀河兩邊的牽牛織女兩星閃爍不停,似乎流露出終年不得相見的無限悵恨,只有七夕才得相聚傾訴衷腸。暮色漫天,星光微明,長途跋涉,終得一見,匆匆復匆匆,怎不令人愁緒萬千。
出示投影: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你看,那淺淺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寬廣。我想那隔河的牛女,定能夠騎著牛兒來往。我想他們此刻,定然在天街閑游。不信,請看那朵流星,那怕時他們提著燈籠在走。”
引導學生進行比較鑒賞。明確:〈古詩十九首〉中,把銀河寫成“清且淺”,兩岸相隔也不遠,似乎近在咫尺,連對方的神情語態也宛然在目。但一水之隔,又是遠在天涯,有無限相思也只能含情脈脈對視。而此詞中“銀漢迢迢暗度”,以“迢迢”二字寫出銀河之遼闊,兩地相隔之遙遠。兩詩寫法不同,都是為了突出相思之苦,相見之難,可謂異曲同工。〈天上的市街〉中的描寫卻是不同,它給人展示的是作者心中的天國樂園。在郭沫若筆下,牛郎織女這對情侶的面貌已煥然一新,他倆騎著牛兒過天河,游天街,無拘無束地共度自由幸福的生活。這體現了詩人大膽的想象和對幻美的追求,也是他對現實不滿的反映。
2“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在這金風玉露時節的一刻相逢,就勝過人間無數次相見)這是情節的發展,寫鵲橋相逢。如果是好作艷詞的作家,在這個地方定會不惜筆墨大肆渲染;而本詞只有這么簡單的兩句:一句說相逢的時令,一句說這樣的秋夜一見,已勝過了人間普通男女的日夜廝守。值得品味的是“金風玉露”一語,它不單是指秋天的風露,我們盡可放開去想——一對久別的情侶在金風玉露之夜,在碧落銀河之畔相會了,這是多么美好幸福的時刻!如此之夜,如此之景,映出多么高尚圣潔的愛情!
3“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溫柔的情意,如流水般纏綿;美好的相聚,似夢境般短暫。怎忍心去回顧孤獨的鵲橋歸路。)寫的是這對情侶相會時的心情。“柔情似水”著重寫情態,托情于物,將兩位主人公的萬般柔情比作銀河的水,含微波蕩漾,長流不斷之意。“佳期如夢”著重寫心態,極言相會之不易,相會時間之短,還寫出了相會時的復雜心情。平日他倆只能在夢中相見,此時真的相會,卻又“乍見翻疑夢”了。作者的同時代人晏幾道有句云:“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可見這是久別重逢后人們常有的心態。但這畢竟不是夢中,因為歸路就在身后,剛剛借以相會的鵲橋,轉瞬間又成了和愛人分別的
歸路。才相見又分離,一次短暫的相見卻又是此后長久別離的開始,此情此景,人何以堪?無限惜別之情,無限幽愁怨恨盡在此言之中。問題設計:詞讀至此,我們明不明白,“勝卻人間無數”的究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