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能思想的葦草
3、思想既然是無與倫比的東西,為什么又說它有缺點又是卑賤的?
提示:這主要集中于第5、6、7段,寫思想的偉大和卑賤。思想是偉大的,因為它是獨立的、自由的,這本身就是一種可驚嘆的、無與倫比的東西。正是它使人如蘆葦一樣脆弱的生命變得有力,是它使人高于其他萬物,超越了一切貌似強悍的對手,成為萬物靈長。是它使人擁有尊嚴,是它形成了人的偉大。然而它又是卑賤的,帕斯卡爾認為“欲念和強力是我們一切行為的根源”,人們總是被許多虛幻、邪惡的欲念包圍著,它驅使人們追求享樂、追求安適、追求衣食溫飽,追求天倫之樂,人們永遠不會滿足于此,妄想得到更多的更高的來自別人的關注,所以思想難以超越這些虛榮而真實地生活。
4、如何認識人是可悲與偉大的統一體?
提示:這主要集中于第8、9段,寫人是可悲與偉大的統一體。人是一個可悲的存在,人是卑鄙渺小、微不足道的,然而可貴的是,人能認識到他的可悲,其他萬物,比如一棵樹就做不到,因此人又是偉大的。帕斯卡爾可以說是深刻地洞察了人類心靈的辯證法,他不像憤世疾俗的人那樣,只看到了人性的黑暗;也沒有如那些浮淺的樂觀主義者一般,只看到了人性的光明。面對著人的心靈,他敏銳地覺察到:人性之中最奇怪的東西莫過于我們在一切事物里都發現相反性。人的偉大和可悲,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點。
5、如何認識人心靈追求與實際表現的矛盾?
提示:這主要集中于第4段,寫人心靈追求與實際表現的矛盾。正是在這樣的一個存在狀態中,才有了人性的不幸和悲哀、高尚和喜樂。人,即便他墮落了,但也沒有完全泯滅心中的靈性之光,所以,他才會想表現為天使;但這個善良的愿望只是人的顯意識,而在這一個顯意識的冰山下蠕動的,常常是連禽獸都不知的邪惡,而人又常常有意識或者無意識地漠視這些邪惡。有一句老話:善良的愿望往往把人引導到地獄中去,這些善良的愿望可以用自由、民主、平等、博愛名之,也可以用幸福、革命、富裕、正義描繪,但在歷史上,有多少的罪惡都是借著這些善良的愿望而大行道呵。
五、拓展延伸
1、要求大家收集有關思想的名言警句。(課前準備)
有些思想家的觀點闡述的角度可能與帕斯卡爾所說不一致,比如:
羅素說:“人們對思想的恐懼遠遠超過對地球上任何東西的恐懼--甚至超過對死亡的恐懼。”
蒙田說:“思想像利刃一般危險,甚至對思想者本人。沒有任何一種牲畜能面對閃爍的光芒而不眨眼。”
確實,正如蒙田和羅素所說,歷史上思想有時給思想者帶來的不是尊嚴,而是折磨、迫害甚至被判以死刑。這是因為思想能破除迷信,沖破禁忌,揭穿騙局,照亮黑暗,嘲弄神圣,危及特權,動搖寶座。
2、探討:既然思想不能帶給思想者尊嚴,為什么人類的思想者還要前赴后繼,冒著殺身之禍頑強地思考呢?
提示:因為帕斯卡爾說,人的全部尊嚴就在于思想。這種尊嚴,應是普羅米修斯式的被餓鷹啄食的充滿苦難而又偉大的尊嚴,思想者用思想之火照亮了無思想的黑暗的天空。
六、總結全文
文中“能思想的葦草”這一著名的比喻,不僅確立了思想對于人生的重要意義,也蘊含著帕斯卡爾對于能思想的人生的自尊與激情。揭示兩種相反的真理的關系,是帕斯卡爾思想的重要特點。帕斯卡爾認為要同時看到人的崇高使命和人的軟弱無力才能看到真理。他在《思想錄》中,反復地論述了這一人的悖論:即人是偉大崇高的,又是卑鄙渺小的,是可以達到幸福的,又是處于十分悲慘的狀況的。所以認識你自己,認識自己至少是認識人的一部分,偉大與卑微的統一,高貴與貧賤的統一,幸福與不幸的統一,我們對自己越是認識的深刻,就越是接近于一個真實的人。
七、布置作業
1、預習《我為什么而活著》。
2、完成相關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