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詞語和句式
導學案
學習目標 掌握重要的文言句式
學習重點 重要的文言句式的特點
學習難點 現代句式和古代句式的語言區別
學習課時 一課時
學習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知識鏈接
文言文常見的句式有
判斷句
1、用:“……者,……也。”表示;如: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2、用:“……,……也(或者也)!北硎;如:夫戰,勇氣也。
3、用:“……者,……!北硎荆蝗纾核谡,民之所種。
4、用:“……,…… !北硎荆蝗纾簞,天下梟雄。
注意:并非所有用了“者、也”的都表判斷。有時它們表句中停頓或舒緩語氣。
如: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被動句:
主語是謂語動詞所表行為的受動者的句子,叫被動句。翻譯為“被”
常見的幾種形式:
1、用“……于……!北硎荆
如:內惑于鄭袖,外惑于張儀。
2、用“……見……”的形式表示;
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
3、用“見……于……”的形式表示;
如: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
4、用“受……于……”的形式表示;
如:舉十萬之眾,受制于人。
賓語前置:
在古代漢語里,賓語位置也和現代漢語一樣,一般都是在動詞(或介詞)的后面,但為了強調賓語,在一定的條件下,就把它放在動詞(或介詞)的前面。賓語可以分為下面幾種:
1、在疑問句中,疑問代詞(安、何、誰等)作賓語,一般提前到動詞(或介詞)前。
如:微斯人也,吾誰與歸?
2、在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也要提前到動詞前。
如:未之有也?
3、為了強調賓語,借助“之、是”等詞的幫助,把賓語從動詞后提到動詞前。“之”和“是”是賓語前置的標志,不譯。
如:a、何陋之有?b、何厭之有?
c、何后之有?d、馬首是瞻 e、惟利是圖。
定語后置:
文言文中,定語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詞前邊,但有時為了突出中心詞的地位,強調定語所表現的內容,或使語氣流暢,往往把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后,并用“者”結句,形成“中心詞+后置定語+者”或“中心詞+之+后置定語(+者)”的形式。
(1)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求可使報秦之人)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知其事之賓客)
(2)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利之爪牙 強之筋骨)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高之廟堂 遠之江湖)
狀語后置句:
(1)詞結構“于……”組成的介賓短語在文言文中大都處在謂語動詞后作補語,這類補語按現代漢語習慣是放在謂語動詞前面作狀語,所以翻譯的時候就把它當作了狀語因此有人稱它“狀語后置”或“介賓結構后置”。如:“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保ā秳駥W》)
(2)介詞“以……”組成的介賓短語,在今譯時,一般都作狀語。
“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張衡傳》)
常見文言文固定格式
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結構,或者凝固結構。它的語法特點就是由一些不同詞性的詞凝結在一起,固定成為一種句法格式,表達一種新的語法意義,世代沿用,約定俗成,經久不變! ∷姆诸惪砂幢磉_語氣的種類分為四種:
第一種:表陳述語氣。
常用的有:有以(有……用來)、無以(沒有……用來)、有所(有.....的)、無所(沒有……的)、比及(等到……的時候)、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