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高二《唐詩宋詞選讀》《卜算子(驛外斷橋邊)》
備課資料
一.作者簡介: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三十歲,參加禮部組織的科舉考試,因為言語觸怒了秦檜,進士落地。后被賜進士出身。1163年張浚北伐,陸游為鎮江通判。不久,言官以“辦說張浚用兵”的罪名,被免職。1175年,四川制置使范成大請他做幕僚。因為有人譏笑他頹放,自號放翁。后被召修史,完成后歸隱山陰。陸游一生以恢復北地為己任,百屈不撓,臨終賦《示兒》詩,猶念念不忘收復中原。陸游和尤袤、楊萬里、范成大并稱為中興四大詩人,而推陸游為首,稱中興之冠,人稱為小太白。文章、詩詞超萬。
二.賞析詞文:
1.從“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看梅花的境遇。
“驛站”是古代傳遞官署文書的交通站,常設在城郊官道旁,不在城內繁華處。“橋”是架在水面之上的交通設施,本是人眾來往之處,一“斷”字,說明是廢橋,荒僻冷落,少有人來。孤獨凄涼的處境全靠寫景傳達,情景交融。“無主”,點出是野梅,無人培育,無人理會,無人欣賞,孑然一身、孤苦無依。“寂寞”二字,將梅花擬人化,既是景語又是情語,既表明了梅花的處境,也寄寓了詞人自身的孤獨處境。
2.“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說明此時的季節、時晨、天氣特征。
季節:從全詞看,寫的是早春之梅,應為冬末春初。
時晨:黃昏。
天氣:凄風冷雨。
3.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凄慘陰沉。
4.上片四句中,前后句的語意有何聯系?
層層深入:先寫處境荒僻冷落,再用“開無主”寫其孤苦。既而用“黃昏”這一特定時晨點出“愁”字,最后再用“凄風冷雨”加以強化,將寒梅的凄涼、孤寂、苦難層層寫來,程度逐層加深。
5.從上片的寒梅身上可以看出哪些象外之意?
梅的處境、苦難正是作者本人屢遭投降派打擊、排斥、誣陷、迫害的象征。正是以恢復中原為己任的愛國志士理想屢遭挫折的縮影。
板書:以梅自喻,托物言志。
6.“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這種打擊與上片的打擊在層面上有何不同?
上片著重于外在形體上的,這兩句寫打擊著重于內在精神上的折磨。
7.“爭春”是爭奪春天嗎?“群芳”是些什么人?群芳為什么要“妒”?
“爭春”也是一種比喻和象征,是在剖明心跡,自己并不是阿諛奉承,邀功爭寵。
“群芳”應指不理解作者,甚至誤解作者的一些人,當然也包括打擊排擠作者的投降派。
“妒”的原因是把作者堅持理想,矢志不渝的高潔品質看為是邀功爭寵。是不理解作者的一心為國的愛國精神和高潔品質。
8.分析“零落成泥碾作塵”的層深手法。
“零落”寫出寒梅倍受風雨打擊的悲慘情景;“成泥”是風雨打擊,化為腐泥,打擊更進一步;天晴以后,泥干為塵,將打擊的程度寫到無以復加的地步。
層深手法寫倍受打擊,非為寫悲,并不是消極,而是為下文表明心跡張本。“只有香如故”寫出了作者九死未悔的高潔品質。
板書:層層深入,張本高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