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三首 教案
興,即由此物引起他物。如《信天游》中的“羊群要有領頭的羊,共產黨是我們的領路人。”興也是《詩經》首創的修辭形式。
c女主人公從自己的遭遇中得到什么最痛楚的認識?
(請用原詩句回答)
“及爾偕老,老使我怨”。
四、內容鑒賞:高考資源網.
1、融敘事、抒情、議論為一體
《衛風•氓》融敘事、抒情、議論為一體的詩體格局,是它的最大特色,對我國后世詩歌創作,有至為重要的影響,是《詩經》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2、《氓》是在女主人公的回憶中敘事抒情的,回憶中運用了對比寫法。
3、比、興藝術手法的運用
第三章“桑之未落,其葉沃若”,第四章“桑之落矣,其黃而隕”既引起聯想,增強意蘊,引發下文,有以桑葉由鮮嫩而枯黃來比喻愛情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產生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
五、拓展:聯系你所知道的中外古今的愛情悲劇,分析產生悲劇的原因.(社會\\性格\\倫理道德等各個方面.
第二三課時
【教學重點】:
1理解古詩中的移情入物,物輕意深
2重章復沓在表達上的作用
【教學步驟】:
導語:
<<衛風.氓>>中,我們深刻的體會到了古代勞動人民對自由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今天我們去分享古代勞動人民的幸福和甜蜜.
一.學習<<邶風.靜女>>
1、理解體悟
a學生朗讀
b將這首小詩改寫成短文,要求:加上合理的想象.
c學生朗讀改寫的文章,師生評議
d教師朗讀名家的改寫譯文,加深印象
2、把握形象
a女子形象:天真、活潑、美麗和純潔
b男子形象:忠厚,淳樸 對愛情真摯專一------
教師點撥:彤管,荑草都是極普通的事物,而對前者男子是\"悅懌女美\",對后者是\"詢美且異\",為什么會這樣?物微而意深,女子的情意都灌注在這普通的東西上面,正如千里送鵝毛,不在物件的價值,而在情意.
板書設計:
青年之急---------------搔手踟躇
青年之戀---------------貽我彤管 誠摯專一
青年之誠---------------愛屋及烏
3、巧用重章手法
第一章以士兵的口吻說:誰說我們沒有軍衣呢!和你共穿一件戰袍。周王就要興師出兵了,修好我們的武器矛戈吧,與你一起共同對敵。
第二章、第三章與第一章的字句基本相同,只是對應地變換了少數字詞。由于反復詠唱,使得士卒們激昂熱烈的愛國情感得以盡情地抒發;又由于少數字數的變換,使得各章的意思也不相同。
4、背誦<<邶風.靜女>>
二.學習<<秦風.無衣>>
1、朗讀,聯系詩歌下面的注解.體會詩歌的思想內容.
2、創設矛盾:我認為這首詩歌是三首詩歌中質量最下的,原因在于:詩歌語言要求簡潔凝煉,而<<無衣>>語句拖沓羅嗦,全詩只需要五句即可\"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同行\",你的看法呢?
點撥:聯系詩歌的思想主旨討論.(兩詩的區別)
a表達的氣勢 b表達的語氣 c表達的情感 d表達的層次
句式相同--------有氣勢,情感表達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