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財奴》學案
學習目的:一、通過個性化的語言,動作,傳神的細節去分析人物形象
二、認識作品的批判現實主義的意義
三、培養學生的正確的金錢觀
學習重點:
分析人物形象,鑒賞品味個性化的人物語言和動作等細節描寫
學習難點:
把握作品主旨,針對當今社會拜金主義崇洋媚外思想嚴重,揭露資本主義社會實質,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學習設想:
一、本文是一篇自讀課文。故事性強,人物性格明顯,便于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課前應布置好學生預習,了解與本文相關的前后情節,熟悉課文內容。
二、以學生探討為主,老師只起引導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閱讀鑒賞能力。
三、借助多媒體學習手段,發揮其生動、直觀、大容量的學習優勢。
四、一課時完成
學習過程:
課前預習:
1、通過資料了解有關巴爾扎克、《人間喜劇》及《歐也妮.葛朗臺》
2 、讀課文,查字典,解決字詞;把握文章內容。
課前投影演示:“語文課堂三提倡”——提倡活躍與創新,提倡自主與質疑,提倡合作與交流
一、導語(展示課件):
鄭廷玉的元雜劇《看錢奴》中也有一個為富不仁的財主,叫賈弘義,一日想烤鴨吃,卻舍不得花錢買,便趁機撾了一把,撾了一手油,回家來一頓飯咂一個手指頭,已經咂了四個了,沒想到睡覺時被狗舔了最后一個手指頭,結果心疼得一病不起。在外國文學中,也有類似的吝嗇鬼形象 ,其中就有被稱為世界四大“吝嗇鬼”形象。他們是英國戲劇家莎士比亞喜劇《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法國劇作家莫里哀喜劇《慳吝人》中的阿巴貢、俄國小說家果戈里《死魂靈》中的潑留希金,還有就是法國小說家巴爾扎克《歐也妮•葛朗臺》中的葛朗臺。這四個吝嗇鬼吝嗇的作風,各有特色,而其中最生動、最逼真,可以說是吝嗇鬼中的吝嗇鬼的,就是葛朗臺。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節選自巴爾扎克《歐也妮•葛朗臺》的課文《守財奴》。
二、研習新課
(一)整體感知:(展示課件)
1、葛朗臺是個怎樣的人?用課文中的一句話概括葛朗臺的特征。
葛朗臺是一個守財奴。第一段中“吝嗇”、“執著狂”、“專制”三個詞語準確地點明了葛朗臺的性格。“關鍵的句子是:“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臺的執著狂。”
2、文章中通過哪些片段表現了葛朗臺的這一特點?
一是搶奪梳妝匣(奪財),二是騙取繼承權(騙財),三是看守密室(守財),四是臨終言行(殉財)
(二)鑒賞語言,感知形象
1、 教師引導學生賞析“搶奪梳妝匣”這部分,作示范引導。(展示課件)
①主要情節
②刻畫人物的方法
③經典語言賞析
④小結
2、 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方法,分小組討論分析剩余的三個片段
設計宗旨:鼓勵學生改變學習習慣,化被動為主動,成為課堂的主人。提倡學生有自己的思想和見解,而拘泥于答案正確與否。
3、 教師總結課文:葛朗臺為財而活,為財而死。在他的人生字典里,沒有親情,沒有家庭,沒有倫理道德,沒有人性。錢才是他自始自終唯一所愛的東西,真是個地地道道的守財奴。“奴”者,何也?《現代漢語詞典》告訴我們,“奴”是指受壓迫、剝削、役使而沒有人生自由的人。那么葛朗臺就是受金錢役使而失去自我、失去人性的變態的人。語言、動作和細節描寫得入木三分,深刻表現出葛朗臺愛財如命的性格至死不變,“死而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