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語文必修五教學案全套4
第一課時
〖學習導航〗
一、如何運用事例來論述觀點,把論證推向深入?關鍵是分析論據,找準論據和論點的契合點,把握四個思考方向:
1.朝深處想,揭示實質;
2.朝大處想,揭示意義;
3.朝遠處想,揭示影響;
4.朝反面想,揭示后果。
二、變單純舉例為就例說理,靈活運用六種方法:
1.假言因果法; 2.同類歸納法; 3.披文示意法;
4.意義分析法; 5.正反對比法; 6.敘議交融法。
(一)假言因果法:
用假設性的語言,把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講出來。標志性詞語通常為“如果……那么”“假如(倘若)……怎能”等。
1.實例借鑒:
示例1
(觀點:堅持才能成功)
(事例)歐立西為了發明一種新藥,堅持進行實驗,失敗了,總結教訓再干,一直實驗了606次,才獲得了成功,制出了以實驗次數命名的新藥606。(敘述例子)
(假言說理)“新藥的問世是堅持的結果。如果歐立西僅僅實驗一次,失敗后就撒手不干了,那么新藥當然不會問世。就是他實驗了605次,失敗了以后不再堅持,也絕不可能有新藥的制成;正是因為他堅持到了最后,才獲得了最后的勝利。(分析例子)所以,可以說,堅持到底就是勝利!保僭O橋梁)
示例2
(觀點:學會“照鏡子”方能正確認識自己、提高自己)
(事例)李世民懂得鏡子的作用,能把魏征批評他的話寫在屏風上,當作“鏡子”,隨時對照。又能看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边@難道不是一個很會“照鏡子”的人嗎?李世民正是做到了“以人為鏡”“以古為鏡”,學會在人們的各種批評、意見中認識自己,而成為一代名君。
(假言說理)假如當初唐太宗非但不聽取魏征的逆耳忠言,而且因丑處被照,短處被揭,惱羞成怒而將"鏡子"棄之,砸之,又哪能出現"貞觀之治"的太平盛世?
2.方法點撥:進行假設性的分析,如果你舉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你就從反面來假設分析;你舉的例子是反面例子,你就從正面來進行假設。
(二)同類歸納法:
舉出兩個或兩個以上同類的例子,然后進行分析論述時,找出它們的相同點,但這個相同點必須緊扣論點;或者舉出一個例子,然后在分析過程中聯系其他類似事例,進行歸納總結,緊扣論點。
1.實例借鑒:
示例3
觀點:只有付出,才有收獲
左思為寫《三都賦》閉門謝客,數載耕耘。三九嚴冬,筆耕不輟;三伏酷暑,意興猶酣。多少白日,三餐忘食;多少夜晚,獨對孤燈!耙聨u寬終不悔”的執著,換來了豐碩的成果,《三都賦》轟動全城,一時洛陽紙貴。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為了揭示電和磁的奧秘整整奮斗了十年,十年中,他不懈地努力,卻不斷地失敗;不斷地失敗,卻又不懈地努力。十年之后,他成為揭示電磁奧秘的第一人。
左思和法拉第,不同時代,不同國籍,不同的研究領域,而他們成功的道路卻是相同的——付出,無悔地付出。付出心血和汗水,付出精力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