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去來兮辭2
[教學目標]背誦課文和探究陶淵明的思想情感和辭賦的藝術特點。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文章,再創作為課本劇。
難點:忠實于原作品。
[教學過程]
學生接觸過陶淵明的一些詩文,對陶淵明的時代背景和藝術風格,有一定的感性積累。并且高一、高二通過戲劇單元的學習,對劇本背景、臺詞、情節沖突等戲劇元素也有一定了解。在素質教育逐步深入的今天,相信每個班級都“潛伏”著有表演才華的同學。因此,表演“課本劇”的設計。在操作上是可行的。
表演設計,要依據課文教學的內容,突出誦讀和領悟理解的目標要求,淡化情節沖突的環節,不搞無聊的“噱頭”。重點在通過表演,提高誦讀的能力和興趣,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領悟。
表演設計,突出兩點:
1.符合《歸去來兮辭》的情境氛圍和人物情感特征。
2.臺詞或獨白,盡可能誦讀原文。
一、播出多媒體短片,強化視覺感染和朗讀示范
教師范讀,背誦。
明確:“課本劇”的編排表演要求。
指導:強調誦讀的要求和方法。
誦讀,是學習古典詩文的重要手段途徑,也是文化積累的必要手段之一。
《歸去來兮辭》的誦讀,要注意以下幾點:
1.讀出節奏
本辭多用四六偶句,平仄有致,讀來頓挫抑揚,瑯瑯上口。
六字句和少量七字、五字句,要讀三拍,如: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既/自以/心為形役;富貴/非/吾愿。
三字、四字句要讀作整句,末字音節適當延長,如:歸去來兮——,已矣乎——
2.讀出層次
《歸去來兮辭》四段60字,每四句為一節,每節表達一個較完整的意思。
如第一段可分三層,每層四句:
第一層:運用反問句式抒發歸田的急切心情。
第二層:表現誤落塵世頓悟后的追悔和喜悅。
第三層:敘述水陸兼程辭官回歸田園的愉悅。
誦讀時,每一節結尾可稍作停頓。這樣,全篇層次清晰可辨,音節也鏗鏘有力,錯落有致。
3.讀出情懷
陶淵明人格坦蕩,質樸率真,毫不雕飾掩遮。守志歸隱、厭惡仕途,摯愛田園的情感,洋溢在字里行間。陳事歷歷在目,抒情淋漓盡致。其為人、其心志、其境遇、其人格,皆可鞠禮,感染后人,這也是《歸去來兮辭》被千古傳誦的根本原因。誦讀時,要由人及詩,由詩人情,由情動心,表達對陶淵明這位古代圣賢的崇敬仰慕。
二、表演
要求強調“課本劇”的表演是對教材的再創造,要拓寬思路,不在形式的“熱鬧”上玩“噱頭”。通過誦讀和表演,品味涵詠陶淵明辭文獨特的藝術魅力。
具體安排:
1.設主持一人,主角一人,其他角色若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