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人教版七年級必修)
如:豪放的、雄渾的、火烈的、容不得束縛的、使人嘆為觀止的、激揚而飛動的、痛快了山河的、蓬勃了想象力的、充滿激情與力量的、凝聚生命力量的、象征黃土高原人元氣與神魂的等。三、研讀與賞析
1.學生自讀,提出疑問,師生合作探究。
學生的疑問可能有:
。1)“一群茂騰騰的后生”作者用這幾個字組成短句作為文章的首段,有什么作用?
。2)如何理解:“一捶起來就發(fā)狠了,忘情了,沒命了!”這一段中排比手法的運用的表達效果是什么?
。3)“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沖破了、撞開了的那么一股勁”句中“那么一股勁”要“掙脫”“沖破”“撞開”什么?是什么“束縛”“羈絆”“閉塞” 了“那么一股勁”?
。4)“它使你驚異于那農(nóng)民衣著包裹著的軀體,那消化著紅豆角角老南瓜的軀體,居然可以釋放出那么奇?zhèn)グ蹴绲哪芰俊,過著貧困生活的農(nóng)民,哪里來的那么強大的力量?
(5)“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兒,打不得這樣的腰鼓!睘槭裁凑f“多水的江南”打不得這樣的腰鼓?
(6)“耳畔是一聲渺遠的雞啼”,為什么聽到這樣的“雞啼”?
師生合作探討,明確:
。1)用“茂騰騰”來形容后生,有一種耳目一新的美感。“后生”,年輕的生命,如日中天,光輝耀眼,“茂騰騰”沸騰著生命的激情,“茂騰騰的后生”簡潔傳神地表現(xiàn)了年輕生命的熱情奔放。
(2)有力地表現(xiàn)了生命沸騰,力量噴涌不可遏止的情景。
激昂的排比句,展示了一場壯闊、豪放、火烈的舞蹈——安塞腰鼓,作者淋漓盡致地抒發(fā)了對生命和力量的詠嘆和禮贊,同時也強調(diào)了安塞腰鼓使人產(chǎn)生的聯(lián)想和感悟。
。3)“那么一股勁”要打破人們身上層層堅硬的外殼,讓生命宣泄在天地間,讓人“遺落了一切冗雜”,“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使人明白人之所以為人,生命之所以為生命。
(4)他們有著自然、健康的生命,是原始的、未經(jīng)人工雕飾的、
教學過程 教學內(nèi)容 教學札記
沒有半點污染的、不摻雜任何雜質(zhì)的完完全全的生命。這是他們力量的源泉。
。5)江南流水更多地表現(xiàn)柔媚的風格,而安塞腰鼓需要承載這樣原始、粗獷的生命力量的“厚土”。
。6)當鼓聲停止后,人們?nèi)猿两诩で橹校孟駸霟岷蟮某良,這時以“雞啼”反襯寂靜(也可認為這是實寫)。
2.教師提問,學生合作探究后回答。
。1)有關文章的主旨,有多種見解。聯(lián)系生活體驗,談談你的理解。
板書:
歌頌生命中奔騰的力量。這股力量,由西北漢子熱情奔放的腰鼓表現(xiàn)出來;
表現(xiàn)要沖破束縛、阻礙的強烈愿望。貧瘠的黃土地、困倦的生活,生活在這里的人們,物質(zhì)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壓抑、羈絆。安塞腰鼓,表現(xiàn)了掙脫、沖破、撞開這一切因襲重負的力量;
歌頌陽剛之美!耙蝗骸薄皹銓嵉镁拖衲瞧吡弧钡摹懊v騰的后生”,他們“釋放出那么奇?zhèn)グ蹴绲哪芰俊,表現(xiàn)了一種獨特的美;
人就應該這樣痛快淋漓地生活、表現(xiàn)!斑z落了一切冗雜”,打破人們身上堅硬的外殼,而不必計較功名利祿、患得患失、蒼白憔悴。
。2)西北現(xiàn)在好像成了貧困落后的代名詞,作者為什么這樣歌頌西北漢子?
教師點撥:
。1)鼓勵學生各抒己見,言之成理即可。
(2)西北,是中華民族的主要發(fā)源地,曾有過秦、漢、唐的強盛,擁有雄睨世界的輝煌文明。在今天,凝重的土地,貧困的生活,西北好像落伍了!跋t豆角角老南瓜的軀體”并沒有因生活的貧困和封閉而喪失希望,復生的生命能量就在這沉重的軀殼內(nèi)奔突,終有一天會噴發(fā)的。這里的人們,這里的土地是有希望的。落后是暫時的,只要生命還在期盼“搏擊”,重生之日并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