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 愛 生 命
(二)問題探究
(學生找出閱讀過程中理解不了的句子,通過合作討論后,得出結論。)
有可能出現的哲理性句子:
a.“我們的生命受到大自然的厚賜,它是優越無比的。”
人的生命是經過數十億年的時光演化而來的,是自然偉大而神奇的杰作,具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既然每個生命的誕生都是上天的厚賜,更值得我們珍惜。)
b.“生之本質在于死。”
作為個體生命的存在,都是短暫的、有限的,死亡是人人不能避免的。這句話從生命的終極歸宿上來看待生命,由此引出珍惜生命的話題。
死亡是生命的終點,又是衡量生命價值的起點,俗話說“蓋棺定論”,一個人只有到了死亡,才定格了其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所以,對每一個想活得有意義的生命而言,走向死亡的過程便是不斷超越自己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說,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種形式。
c.“只有樂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惱。”
珍惜生命,熱愛生命,認真而充實地生活,善于享受生活中各種快樂的人,對于死亡就不會感到遺憾。
d.“生活樂趣的大小是隨著我們對生活的關心程度而定的。”
只有關心生活,才能深刻地感受到生活的樂趣,更好地品味生活、享受生活。
e.“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暫,我愈要使之過得豐盈充實。”
雖然生命的長度難以改變,但是只要充分理解生命的意義,盡情享受人生的樂趣,生命的內容和質量就會得到無限地豐富。用“豐盈充實”的生活使生命相對延長。
小結:通過剛才的的討論、解答,我們了解了作者在面對死亡時之所以那么從容,是因為他有化死亡為生命的“秘訣”, 即在有限的時間里追求到生命的最大價值。
塞內卡說過:“生命如同寓言,其價值不在長短,而在內容。”我們大家都很幸運地擁有了生命,它的存在與消亡不是我們可以決定的,可是我們能夠決定它的價值,那么,就讓我們活出最精彩的自我,不要辜負我們所擁有的時光。
四、比較閱讀
附: 敬 畏 生 命
張曉風
那是一個夏天的長的不能再長的下午,在印第安那州的一個湖邊。我起先是不經意地坐著看書,忽然發現湖邊有幾棵樹正在飄散一些白色的纖維。大團大團的,象棉花似的,有些飄到草地上,有些飄入湖水里。我當時沒有十分注意,只當時偶然風起所帶來的。
可是,漸漸地我發現情況簡直令人吃驚。好幾個小時過去了,那些樹仍舊渾然不覺地在飄送那些小型的云朵,倒好象是一座無限的云庫似的。整個下午,整個晚上漫天都是那種東西。第二天的情形完全一樣,我感到詫異和震撼。
其實小學的時候,就知道有一類種子是靠風力吹動纖維播送的。但也只是知道一道測驗題的答案而已,那幾天真的看到了,滿心所感到的是一種折服——一種無以名之的敬畏。我幾乎是第一次遇見生命——雖然是植物的。
我感到那云狀的種子在我心底強烈地碰撞上什么東西。我不能不被生命豪華的、奢侈的、不計成本的投資所感動。也許,在不分晝夜的飄散之余,只有一顆種子足以成樹,但造物主樂于做這樣驚心動魄的壯舉。
我至今仍然在沉思之際想起那一片柔媚的湖水,不知湖畔那群種子中有哪一顆成了小樹。至少,我知道,有一顆已經成長。那顆種子曾遇見了一片土地,在一個過客的心之峽谷里蔚然成陰,教會她怎樣敬畏生命。